因文结缘,我于万亚平同志相识不久,但透过他的《路在脚下》、《苞茅集》,相知不浅。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读完这两本记载亚平同志成长历程、人生感悟的书,我觉得少有几次相逢的耳闻目睹,与文字里再现的万亚平,是同一个人。可见,作者文品与人品是互为表里的。
作品集分公文、散文随笔、诗歌等文体,较为全面地记述了作者六十年来谙事、求学、择业、升迁、退隐之路。通过刻骨铭心的生活琐事与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叙写,不单记录了作者热爱生活、奉献人生的心旅,而且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史。
十年文革时期的农村集体化传统劳作与物产匮乏的饥饿记忆 ,在《路在脚下》之《乡舍学步》组篇及《苞茅集》之《常忆少小挑草时》等篇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改革开放后,作为人民的公仆,从科长到场长、局长,再到黄冈市政协副主席,他一路走来,忠于职守,敢于担当,夙兴夜寐,带领农民脱贫攻坚建设小康,带领干部调查研究问计献策,兴利除弊,抗灾救灾,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文化,开拓市场……如重建东风提水站、开局孔垅五件事、中闸不倒、为大圆机解困、古刹换新颜等,均在《发力办教育》、《老祖开发正当时》、《夜上红花寨》、《踏雪弹子岭》、《夜半三更查汞灯》、《增援万亩湖》、《为了大地丰收》、《实话说给领导听》、《走进濯港》等短小的或写景抒情或叙事说理的文字里,如汩汩清泉,漫溢不休。
我比较看好的是作者描写童年的往事、生病住院与退休时的心情文字。如《我的成人礼》、《粗菜淡饭香》、《农村“双抢”真难忘》、《电站工地送欢乐》、《我们的“社来社去”》、《家乡的团年饭》、《家有小院》、《健康是福》等,一股真情、亲情、友情让你痛彻心扉,不禁潸然泪下;一种对人生的顿悟、对世间冷暖的释然以及对余生的生活定位,让你生慧、自信、淡定。读者从书的字里行间里,油然看出万亚平是个有理想的人、有思想的人、有作为的人、有情感的人。
万亚平同志在工作中不忘学习,在外出考察调研途中不忘思考。他善于观察异域风情,留心身边新事靓景,然后变成文字,奉献组织和社会。在他的眼里无处不是风景,无处不是智慧源泉。而难能可贵的是每到一处,看到乱像就秉笔直呼,警醒当下。如《老北京的城门》让他感叹古建筑艺术伟大的同时,对古城门的人为毁弃发出深长的痛喊;《桂林在糟蹋漓江》也是有感而发,无不流露出一个参政议政者的责任与担当。
作者行文朴实真实,注重日常小事的观察与提炼,然后诉诸笔端,道人所未道,让你觉得他是个细心又睿智的人。如《拜年》中有关黄梅习俗描写得淋漓尽致。结构严谨明朗,文字逻辑性强,层次感明显,往往用一句话总括要表达的内容,然后娓娓道来或条分缕析,如《干部要学会讲短话》从“讲短话,要集思广益;讲短话,要转变作风;讲短话要锤炼语言;讲短话,要精心准备。”几个层次予以论述。内容丰富多彩,大量俚语方言诗词妙用,文气灵动活泛;历史地理人文及理论知识的穿插引用,增强了文章的厚重与高度。
亚平同志长于我,成就高于我 。但与他结识以来,他兄长一般的给予我太多的鼓励和帮助。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以书为伴,以工作为乐,以苦难为修炼,以服务、担当为使命的公仆情怀与慈悲胸襟。
由此,我想说,为官之道在乎遗爱一方,人生在世只问耕耘只求奉献。我们拿起笔不一定就得成为作家学者,只要将那些难以磨灭的记忆流于笔端,有时或许比仅仅实干更为重要。尤其是像万亚平同志这样的德高望重者的人生作品集,满满正能量!
我深信赋闲后的万亚平同志将会开创人生第二春, 写出更多更脍炙人口的黄昏颂!为此 ,也题赠一绝 ,祝他体健笔丰——
万顷波涛万仞山
亚于野鹤白云闲
平情雨露椿萱茂
好景长留福祚环
2018年8月11日匆匆于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