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肖瑶的头像

肖瑶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1/23
分享

听父亲讲过去的事情

这天赶上歇班,我来到父母开的小旅馆里。今天旅馆人不多,难得清闲,父亲就悠闲地躺在小床上,母亲坐在一旁的沙发上,两人正你一言我一语地话着家常,我便在父母之间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父亲深有感触地说:“看看现在,生活富裕,儿女省心,没成想辛苦了大半辈子,还能赶上现在这好时候哩!”说着,父亲开始回忆他上半生的足迹,讲他过去的事情。看到父亲神采奕奕的样子,我倍感温馨。

父亲生于51年,他好日子没赶上,却在读小学时赶上文化大革命上演得如火如荼,因家是富农受到牵连:父亲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初中,却戏剧性地被别人顶替了。上学如痴的父亲在下学几年后还总梦到上学哭醒,没能继续上学是他一生的遗憾。说到这儿,父亲笑了:“想不到,那年顶替我上初中的那个同学现在正收破烂呢!”

辍学后,父亲成为家中的苦力,每天去生产队里劳动挣公分,因成分不好,分的活又脏又累,挣的公分又少,经常是食不果腹,冬天的棉裤拆下棉花当单裤,穿坏了打个补丁继续穿。日子在无尽的苦难中慢慢流淌,父亲也忍辱负重地熬到了七十年代中期。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因成分不好没人上门提亲,即使有人提亲,人家一听是“富农”抬脚就走。父亲转眼已是27岁“高龄”了,这可把一家人愁坏了。其实,当时“成分论”的影响已是强弩之末,但提起“富农”还是令人望而却步。后经人介绍,父亲和母亲搭上了线,但听说父亲是“富农”,母亲也犹豫了。在介绍人的劝说下,又看父亲确实是个吃苦能干的小伙子,母亲心情复杂地来到了现在这个家,后来就有了我和小弟。

父亲确实很能干,这在村里是首屈一指的,所以,村里有什么重体力活都要叫上父亲,父亲也是欣然前往,干脆利落地干完活,每次都让村领导满意。说到吃苦,父亲自豪地告诉我,当时,父亲曾拉着地排车到济南拉沙子,去的时候拉空车还好,回来拉着1500斤的沙子,崎岖的土路坑坑洼洼,还有上坡下坡,几天一个来回,即使是冬天,晚上也只是在车把上搭块布,父亲就在下面靠一晚上。有一天,洁白的雪花飘飘洒洒下了一晚,第二天醒来的时候,父亲成了雪人。有路人经过,看到父亲的样子,感叹地说道:“你看人家,也不怕冷!”父亲说,当时年轻,血气方刚的,真不觉得累,也不觉得冷。现在一想起来就打怵,别说拉着沙子,就是走着去济南现在也做不到了!

婚后的父亲更是勤快。母亲也是个好强的人,二人夫唱妇随,同甘共苦,从种地养牛、当装卸工到跑运输,一穷二白的家庭渐渐有了起色。父亲跑运输一干就是二十年,从一开始开拖拉机、五〇、六〇、再到后来的大解放,从开始自己开,到后来雇司机。由于父亲的小心谨慎,二十年当中,父亲没出过一次交通事故,同时,由于父母的默契配合,通力协作,我们的家底渐渐厚实起来。几十年过去了,勤劳致富过程中的各种滋味只有他们心里最清楚。

我大学毕业那年,家里变卖了车辆,在自己家盖起了小楼,开起了旅馆(这在当时还是为数不多的其中一个)。父母起早贪黑,热情服务,虽不能挣大钱,日子也过得其乐融融。我曾劝他们雇个人,可他们却总说忙得过来。父亲说,好日子得来不易,一定要珍惜。趁着年龄不是很大,只要身体还算硬朗,别管是为社会,还是为儿女,发挥点余热,能干就干点,免得给你们添麻烦。再说,只要你和你弟弟好,我们就是累点也无所谓。我无语……

现在,我已经在大型民营企业工作了二十年,而且通过努力,工作也小有成绩,而我的弟弟也也像开挂了一般,在青岛大学上完本科,继而考到华东理工大读的研究生,又读完了复旦大学的博士,现在已经落户到北京,娶妻生子,小日子过得十分惬意。对此,父亲发自内心地高兴,村里人也都羡慕不已,都夸父亲不仅是勤劳致富的能手,更是教子有方的典范。

是啊,都说人生有三幸,第一幸就是摊上个好父母,我的父母虽不是出身名门望族,也无万贯家财,但他们身上那种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勇于担当、不畏艰难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奋进,这可是我们一生都享用不尽的财富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