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叶华君的头像

叶华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3/23
分享

男孩•文字•缘

上世纪八十年代某年初夏的一个凌晨,对于男孩而言,就像平时一样再普通不过,他的母亲早早地起床开始一边做早饭,一边催促着男孩起床。做母亲的肯定了解儿子,不喊上男孩半把个小时,这娃娃是赖着床不起来的。等男孩磨磨蹭蹭穿衣起来洗漱好,差不多饭就煮熟了。

男孩吃完饭,母亲就会习惯地左瞅瞅右瞅瞅儿子,看看男孩的脸洗干净没有,嘴角是否沾有饭粒,鞋带系好了吗,衣服是否穿得得体。觉得一切没有啥问题了,母亲才放心地将男孩的帆布书包递给他背上。接下来,母亲会一直牵着男孩的手从正屋通过院落向前,推开那扇进出家里的篱笆门走出来。这时,母亲才停了下来,对儿子一番叮嘱,目送着男孩踏上屋前的那条田埂小路,渐行渐远了才转身回去。

村上的学校是解放前的一个祠堂保留下来的,木头柱子,篱笆打底涂抹上石灰的墙,小青瓦,古色古香。学校离男孩家不远,男孩只需要走过家门前那条笔直的小田埂,上了对面的土公路左转往前走一段路,再向右绕过一个山坳就到了。

男孩子十二三岁,读小学四年级下半期,马上就是面临暑假的期末考试升五年级了。他的成绩不错,一直在班上的前几名。父母觉得,儿子小学毕业考上镇上的初中肯定是没有问题的。那时候,男孩那个年纪是懵懵懂懂的,有空了就想着如何玩耍。只要有空,男孩喜欢和伙伴们一起滚铁环、玩弹弓、打洋火枪,喜欢和伙伴们一起上山掏鸟窝、捡蘑菇、吃野果;每年夏天的时候,男孩和伙伴们还要偷偷背着自己的父母去村里的那条绛溪河里洗澡……在那个只有读书才能跳“农门”的年代,男孩哪里能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农村种地太辛苦了,辛辛苦苦一年到头还食不果腹,父母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男孩努力学习考上初中,然后再考上高中,高中再加油考上大学,只有考上大学了,读完书国家才能安排工作,户口也才能迁到城市成为体体面面的工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摆脱这穷乡僻壤过上幸福的生活。

早出的太阳已经散发出柔和的光,普照着山峦、田野和河流,男孩披着一路霞光蹦蹦跳跳。时而,他俯身嗅嗅路边的各种花香,时而,他弯腰捡起一块石头扔出去射击停留在枝头叽叽喳喳叫着的麻雀儿,也不知道男孩哪里学的,时不时从他嘴里,还能吹出一声声响亮的口哨……

年长的人都知道,那时候的教师都是半工半农,除了教书外,他们的家里和其他农民一样都有土地需要耕种,仅靠教书那点工资是不可能养家糊口的。在男孩的印象中,语文课的陈老师每次干完农活到学校,都穿戴整洁,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言谈举止温文尔雅,给男孩特别舒服的感觉。因此,男孩非常喜欢陈老师的语文课。

上午的第一节课就是语文课。男孩以为这节语文课应该和以往一样没有啥区别,可是意想不到得是,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了男孩一个表扬,从此让他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语文课上,陈老师首先点名男孩,让他从座位上站起来,那一刻,全部同学的目光不约而同齐刷刷地投向男孩,有的同学开始交头接耳嘀嘀咕咕起来。

男孩一脸懵逼,心里紧张地琢磨着,不知道自己经常调皮又犯下了啥错误。可是聪明的男孩发现陈老师面向自己是微笑着的,目光是那样慈祥而柔和。

男孩正在局促不安时,陈老师已经走近他的座位,亲切地说:“小虎同学,把你上次交的那篇作文《我家院外的那棵树》朗读一下给同学们听听!”陈老师一边说着,一边将一个作文本递到他课桌上,并且提高嗓音招呼全班同学:“你们大家都安静,这次小虎同学的作文写得很好,看看他是怎么样来观察植物怎么样来写植物的,同学们都好好学习学习!”

后来,男孩已经记不得当时是如何朗读那篇作文的。但他记得,那篇作文被陈老师用红笔批注了不少解读;但他记得,自己拿着作文本的手心满是汗;但他记得,全部同学对自己投来的无比羡慕和敬佩的目光让自己心加速怦怦直跳;但他记得,那节语文课上,陈老师将自己的作文段落抄写在黑板上,一字一句给同学们分析讲解……

陈老师讲解时夸奖男孩在写作的时候,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加上通俗易懂的描述,非常形象生动地写活了院子门外那棵树。陈老师说,这些写作手法,这个年级的课本上还根本没有进入教学,可是小虎同学无意间都用上了。陈老师如此之高的评价,让男孩第一次感受到了莫大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直到今天,一直让男孩记忆深刻的是:三十多年前,陈老师布置了同学们写一篇自己熟悉的植物那篇作文,眼看就要到交作文的时间了,自己却不知道写啥,男孩特别忧心忡忡。男孩的闷闷不乐肯定逃不过母亲的眼睛了,那晚母亲忙完家务就问。男孩如实告知了,不过紧接着叹气:“妈,给你说了也没有用,你都没有文化,帮不上啥忙”。母亲笑了:“说到其它我可能不了解,可我一辈子在大山沟沟里,哪些植物没有见过,哪些植物我不了解,这有啥难的!”

母亲一边说着,一边拿起手电筒:“小虎,走,妈带你去院子外看那棵树吧。我自从嫁给爸到这里就有它了,它就像我们家人一样亲,你看能不能写写它!”

说起院子外那棵树,男孩直到今天都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父母也不知道。这棵树在老家很少见,它几十年来长得不太高也长不太壮,一直保持着那种纤细笔直的状态。可母亲说,多年来老家经历过很多次狂风暴雨,好多大树都被吹得东倒西歪甚至拦腰折断,唯独那棵树一直保持着屹立不倒的姿态。这棵树一年四季都是绿油油的,从未因季节的更换而脱下它绿色的衣裳,这是多么美丽多么顽强的生命!

还未靠近树,借着朦胧的月色母亲问男孩:“虎儿,你看,这棵树像不像一把我家下雨天打开的大伞啊?”

“妈妈,我觉得这棵树也像一朵蘑菇呀,只是比我们在山上捡到的蘑菇大多了。”男孩来了兴趣。

母亲笑了:“呵呵,虎儿真有想象力,就是就是,它也像一朵蘑菇!这棵树呀,既能遮挡一般的小雨也能遮挡太阳乘凉,每年夏天啊,你爸都喜欢挪把椅子坐在下面喝喝茶听听收音机打打瞌睡……”

初夏的季节,树上已经缀满了小花。母亲打着手电筒照着垂下的树枝,凑近墨绿色丛叶里那些隐藏着花朵儿,很享受地嗅着。男孩踮脚伸手拉过一节枝丫将头伸上前,学着母亲翕动着鼻子闻着花香,瞬间感觉一股沁人心脾的神清气爽。

男孩很诧异:“妈妈,我怎么不晓得这花还有好闻的香味呢?”

“那是你平时没有注意到这棵树,本来它开的花香味不易传发,不靠近是闻不到的。虎儿,你觉得这些花像不像我家吃的大米粒儿?你看,这些圆圆的树叶边都包围着一排排的小刺,像不像你爸用的钢锯条上的小齿?”

男孩连连应声着,突然“嘿嘿”笑起来:“哎呀,我摸了一下还有点割手呢?”

突然,男孩蹲下身子,用双手捋着树干长出的一缕细细的根须尖叫:“哎呀,这树根多像我家羊儿的胡须呀,不过,也像隔壁唐爷爷的胡子!”

母亲一下子被男孩的话逗乐了,她亲切地抚摸着男孩的头:“虎儿,任何东西你只有熟悉了,才能了解它们更多,植物也不例外,这棵树也不例外。妈妈是没有文化,心里想啥脑子里知道啥,可是不会写出来,今晚妈妈带你看了这棵树说了这么多,相信虎儿想想能写出一篇好作文的!”

男孩自信地点着头。

自从男孩那篇作文《我家院子外的那棵树》被陈老师表扬后,男孩开始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提升写作水平,男孩按照陈老师的指导,将陈老师讲解课文的内容在相应文章的段落里进行备注,这样是便于在阅读课文的时候温习。男孩还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将看到的优美词句摘抄下来,男孩还养成了一个习惯,有空就翻看厚厚的词典,这样能积累丰富的词汇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那个精神娱乐贫乏的年代,农村孩子很难接触到课外书籍。如果能意外得到一本连环画和故事书,肯定是非常快乐的事情。男孩子读到的第一本书是《安徒生童话》,里面一个个的故事深深吸引着男孩。男孩第一次知道,自己生活的农村只是世界上微不足道的一个小地方,而在山村外面还有像童话里的世界,它们距离得很遥远很遥远,在那些地方有丑陋更有善良。当男孩读到那篇《海的女儿》,那条小人鱼为了能和自己所爱的陆地上的王子在一起.用自己美妙的嗓音和三百年的生命换来了巫婆的药酒,于是,她有了一双美丽的脚,每走一步就像走在碎玻璃上一样疼痛。眼看着王子和别人结婚,她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为王子祝福时,男孩伤心地哭了。

男孩接触到的第一本小说是《射雕英雄传》,是男孩的幺爸买的。在那个年代,学生看小说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就是毒瘤,因为影响学习,所以一直严厉禁止。幺爸肯定也知道,不过看到男孩苦苦哀求,幺爸最终还是妥协,不过再三叮嘱男孩要千万千万小心,不要把书带到学校在课堂上看,万一被老师发现就没收了,在家里也不要让爸妈知道了,否则将书夺走,肯定扔进柴火灶膛里被火烧了。

男孩偷看小说非常小心翼翼,看完了上册就去幺爸那里换中册,看完了中册又去幺爸那里换下册。时常,男孩经不住书里故事的诱惑,放学回家躲在屋后的柴火堆里读;晚上遇到明月当空的时候,男孩会偷偷把藏在草垛里的书翻出来,借着月光阅读;实在太煎熬时,男孩还会将书带回家藏在床上,等到熄灯睡了觉。男孩用被子将全身蒙住,蜷缩在被窝里打亮手电筒读……

《射雕英雄传》这部小说,让男孩完全沉迷在一个江湖恩怨的武侠世界里。这位正在发育的少年,第一次对男女之情有了蠢蠢欲动的感受。他幻想着自己如果是小说里的郭靖能遇到黄蓉那样的姑娘该多好。

《射雕英雄传》这部小说深刻影响了男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他很快知道了自己想要的,那就是希望自己将来能当一名作家,像金庸那样伟大的作家。这,应该就是理想吧!

在上世界八十年代还没有互联网,电视机也没有走进千家万户,人民群众获取社会信息的来源很多时候都是广播和收音机,文化娱乐方面,主要途径还是靠报刊杂志。小孩子喜欢看连环画,大人喜欢读小说。对比现在,到处都是低头族看手机的人群,哪里还能看到谁在拿着一份报纸或手捧着一本书读呢?那个年代的确值得让人怀念!

在当时,作家的社会地位是很有份量的。男孩树立的作家理想,肯定是非常远大的。时常,男孩会为有了这个理想而激动。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男孩已经开始小说创作了。他记载小说的作业本,被同学们相互传阅一段时间后,回到自己手里已经被揉得皱巴巴了。很快,男孩在校园里就小有名气。男孩出现在校园,感觉到经常有人在背后指着自己,传来他们的窃窃私语:“看,那个就是初中二年级一班的小虎同学。哇,他好厉害呀,竟然能写小说!”男孩写小说的事情先是被他的班主任老师知道了,接下来学校的校长也知道了。有一次,男孩被班主任和校长叫进了办公室。男孩记录小说的作业本不知道怎么传到了魏校长手里被他拿着,魏校长难耐心中的激动和爱惜,他亲切地抚摸着男孩的头称赞:“想不到一个初中生竟然能写小说。我看了,而且写得还不错呀!你娃儿很有写作天赋啊!孩子,我们县出了一个著名作家周克芹,希望你能成为第二个周克芹,加油!”不过那次班主任和魏校长也告诫男孩,现在主要还是要以学习为主,德智体美劳要均衡发展,喜欢创作是好事情,但是不要因为写作耽搁太多时间而影响了学习。

能得到班主任和魏校长的表扬,男孩飘飘然了,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他曾豪言:“学校里的同学不知道刘德华周润发的并不稀奇,如果不知道李小虎(男孩的姓名)的话,那就真的是孤陋寡闻了!”阿弥陀佛,请读者原谅男孩的狂妄吧!其实,成年人都有虚荣心,何况一个孩子呢?我们每一个人年少年轻的时候,哪个又没有狂妄过了呢?这应该不是他们的缺点而是那个年纪的特点吧!

不过,哪个人的路能一路平坦下去呢,对不?很快,男孩就尝到了栽跟头的痛苦滋味。男孩栽跟头的事情,偏偏还就是在作文上,这就更残忍地打击了他的自尊心。那次,全校举办了一次作文比赛,比赛规则是命题作文,发给参加同学的题目都不一样,参赛同学拿到卷子按照不同的指定题目作文。男孩拿到的作文考题其实很简单《我的爷爷》,偏偏这个内容难住了男孩。关于爷爷的事情,父亲都知之甚少,因为父亲在几岁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考场上,男孩咬住笔杆大脑里一片空白。当时他也想到过杜撰故事,可是落笔写了几行感觉太生涩。

男孩毫无感觉强迫写下的这篇文章肯定没有得奖。颁奖那天,男孩偷偷溜出学校,蹲在围墙外,虚弱得像一团棉花。围墙里面的操场上,高音喇叭里正念着一个个获奖同学的名单,每念一个就像针扎着男孩的心,如此痉挛而疼痛!

那个瞬间,男孩就联想到几年前的那个晚上,母亲打着手电筒带着自己到院外观察那棵树的往事。正是因为母亲的引导和讲解,自己才真真实实对那棵树有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也才写出了让陈老师赞不绝口的那篇作文《我家院外的那棵树》。通过两件事情的对比,男孩突然顿悟到:一个作者写作好并不是什么题材的文都能写好,如果要写出优秀的作品,还是要对人和事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提笔言之有物和言之有情。

在我们年少的时候,因为心智并未完全成熟,太执着在了方面就容易沉迷,比如打游戏。对于男孩而言,花了过多时间写作导致的问题也出现了,读高中的时候,他的文科成绩越来越好,可其它科目成绩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偏科。偏科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男孩在高考中落榜了。

不过讽刺的是,大学通知书拿不到。那个暑假,班长和副班长却找到了男孩的家里。原来,男孩高考之前投稿《职高生》杂志的那篇小说《唯有记忆美好》发表了,样刊和二十五元的稿费通过邮局都寄到了学校,学校老师赶紧联系他们给男孩送往家里。他们带来的,还有班主任老师捎的话:“李小虎同学,祝贺你的小说发表。你是全班同学甚至是全校的骄傲,希望你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男孩不由喜极而泣。处女作的发表,无疑让男孩看到了理想的曙光。可是对于高考落榜以后的路,又该如何选择呢?

男孩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仅靠种土地持家度日,生活过得捉襟肘见。那时候,男孩的妹妹上初中了,开销越来越多,妹妹的成绩非常优异,照这样下去考上大学指日可待。男孩忧虑,如果自己再继续读书下去,父母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这是在要他们的命啊。于是,男孩没有听从父母的劝阻,坚持外出打工挣钱帮父母分忧解难。

那个凌晨,像当年儿子读小学那样,母亲一边背着鼓鼓的行李背包,一边牵着男孩送他走出院门。不同的是,如今男孩的个头已经高出母亲好大一截了。行李背包里,除了装有母亲折叠好的衣物和几个熟鸡蛋,还有男孩带上的一套《路遥全集》。路遥是男孩非常崇敬的一位乡土作家,他觉得从路遥的作品里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男孩觉得,自己就像《人生》里的高加林,更像《平凡的世界》里面的孙少平。男孩认为:自己虽然是一介农民,但是我要像他们那样不能被这片贫瘠的土地禁锢了,我有我的理想,即使自己不上大学,也照样能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之路。

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以很乐观的心态看待这个世界,不然怎么有那句“初生牛犊不怕虎”呢?其实只有经历过后的人才会明白,虽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外面的世界真的太无奈。历经了生活的无数磨难后,男孩也才深刻领悟到,一个人读了大学和不读大学,完全是不一样的人生。

男孩去了家乡不远的省城成都找工作,因为学历高不成低不就又没有一技之长,干了好几份工作都不尽人意,最后惨淡收场。在举目无亲的城市,男孩过得很心累很孤单。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聊以自慰的就是翻翻路遥的小说,或是在笔记本上写下一段自己心灵独语的文字。

男孩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上没有啥竞争能力,为了学得一门技术,后来他进了一家机械厂当了学徒工,当时的工资只有一百六十元钱一个月,包住不包吃。第一个月发工资,男孩扣除在食堂借的一百三十元钱,只领到了三十块钱。像男孩这种情况的学徒,一起同去的还有七八个人。

那晚领了工资,这群情绪消沉的学徒工约起到厂外的餐馆吃饭。他们全然不顾来往的车辆横穿马路,当一辆货车过来鸣笛时,男孩竟然站在马路中间巍然不动怒目圆睁,他伸手朝着司机招引着大吼:“开过来碾我呀,反正我是一个没用的东西!还不如死了算了。”司机当然一脸愕然,旁边的同事胜利似的起哄“哈哈”大笑。

那晚,男孩喝得酩酊大醉,夜里呕吐了好几次。他想到了老家辛劳的父母自己爱莫能助,他更想到了自己的作家梦那样遥遥无期,百转千回满怀惆怅里,禁不住一次次泪湿衣襟。

男孩旷工了。他美美地睡足了觉后才懒洋洋地坐起来,从行李背包里掏出一个作文本,然后趴在床上挥笔疾书写了一篇文章。接下来,男孩在寝室里翻箱倒柜找到一份《成都晚报》查得了编辑部的地址,然后就出了厂门去找邮局,准备将文章寄向报社。

在上世纪的1996年4月1日的傍晚。晚饭过后的男孩正在寝室里和一位老师傅激烈地厮杀象棋时,一位男同事一手端着饭碗一手捏着一份报纸兴冲冲地进来问男孩:“李小虎,这篇文章是你发表的吗?我看上面作者的名字和你一模一样的呢?”男孩赶紧接过男同事递过来的报纸迫不及待地展开一看,是的,不错!自己那篇文章《无奈的叹息》真的在《成都晚报》上发表了。一时间,这个消息迅速在小小的厂子里炸开了,同事们对男孩都充满了羡慕与钦佩之情,男孩再次感受到写作带来的尊重感、价值感和荣誉感。

学徒工资一个月只有一百六十元钱的时候,男孩收到的30元钱稿费无疑还是很有份量的。男孩去邮局领取了稿费,热情地请了寝室里的几个同事出去简单吃了一顿。

《无奈的叹息》的发表,编辑部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成都晚报》连续几期择优刊登了几篇,其余的用一个大信封寄到了男孩的厂里。读者来信里,有工人、有打工的农民、有城里人、有学生、有医生、有军人等等,年纪有与男孩相仿的,也有比男孩年纪大很多的长辈,信的内容有抒发与男孩同样感慨的,更多的还是对男孩的鼓励。直至今天到了2022年,当年的男孩还记得给自己写过信的两个人,一个是四川大学法律系的罗嫱,一个是家住羊市街的成都市市民李娟。男孩觉得,这两个人和自己的身份悬殊太大,总让自己有卑微感,最后主动放弃了联系。

让男孩十分遗憾的是失去联系的另外两个人。一个是资阳市的张善华,一个是乐山市的杨晓群。杨晓群在做一份保姆的工作,而张善华在一个店里做营业员,彼此都是差不多的情况,男孩迅速与两位女孩有了很多的共同话题。

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日常生活中没有互联网,也没有手机,打个公用电话都很奢侈。朋友之间的联系最流行的就是写信,所谓“笔友”一说指的就是这个。短短一年的时间,男孩就与两个女孩分别通了三十余封信,几乎是男孩一个星期寄出两封信,又能收到两封信。每天上午十点钟左右,男孩就特别期待,因为邮递员差不多就在这个时间段送信到厂里,只要收到信,男孩整天的心情都如沐春风。他们谈工作谈生活,聊理想聊人生。他们都是从农村到城里来的打工仔打工妹,他们用书信往来书写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爱憎,他们给予了对方慰藉和鼓励。那段日子,男孩感觉到了在成都这座城市不再孤单,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人在成都这座城市艰难前行孤军奋战。

二十多年过去了,杨晓群和张善华都消失在茫茫人海杳无音信。当年的男孩想你们啊,感谢你们曾经写信如此温暖过一个男孩孤独的心!杨晓群、张善华,你们在哪里,都过得好吗?你们知道吗?为什么男孩如今在网络上发表文章的时候都是注册的实名,他是希望某一天你们能鬼使神差在网上搜索一下他的名字啊,如果这样,可能你们就会与男孩不期而遇。

相信很多年长的人应该还熟悉黄鹤翔的那首歌曲《九妹》吧?这首歌的词作者叫王云好,他是四川人,一个打工仔,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这首歌词的创作时间就是在上世纪的1996年。《九妹》歌词横空出世后,有专家指出,王云好创作的这首《九妹》歌词可以与四川家喻户晓的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比肩媲美。当时《成都晚报》连续几期做专题报道,王云好这个人因此名声大噪。

男孩非常关注这个事情,王云好的成名无疑强烈刺激了他。每晚下班,男孩吃完饭的第一时间就去找《成都晚报》,看看有没有关于王云好的报道。王云好无疑给男孩树立了一个榜样,原来底层人真的是可以成功的,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原来可以不是童话,他希望着自己哪天也能成为王云好一样幸运的人,在写作上一举成名。

如果你遇到一位哲人和他谈理想谈人生的时候,可能他会这样告诉你:芸芸众生,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很多很多,可是真正能实现理想的人却很少很少。就像人人都想挣钱,可是,真正挣到钱的有钱人在人类历史中只是占了很少一部分。鹤立鸡群的人寥寥无几,多数人的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如果一个人实现了理想是你之幸,如果没有实现却不是你之命,能洒脱地甘于接受自己的平凡也是一种智慧。

二十多年以后,《九妹》的词作者王云好没有一路走红,反而沉寂得无影无踪。而男孩呢,当然也没有实现他的作家梦,依然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农民,上个班,拿着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二十多年以后,当年的男孩如今已成大叔了。为了文章的协调性和便于读者了解,后面的叙述还是继续沿用男孩来称呼他吧。

时间真快,转眼就迈入二十一世纪,互联网开始逐步走进平常百姓的家中,强烈冲击和改变着人民的生活,可是这一切对于男孩来说毫不知晓。

二十年间,男孩的人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谈的女友嫌弃男孩家贫,最终还是扔下一岁多的女儿离去不知所踪,男孩成了一个未婚爸爸。女儿由爷爷奶奶带着,男孩常年在外打工。他每天穿着工装在一个手袋厂上班下班,有点空闲时间,就看看电视抽抽烟,就和工友们吹吹牛打打牌,而他心中的作家梦,狗日的,早已经让它见鬼去了。

2009年6月的某晚上夜班,活不多,新来的一个小伙子拿着手机一直低着头很投入地玩着,手机还不时还响着“嘀嘀”的声音,男孩很好奇,靠近问小伙子玩的啥呀?小伙子抬起头反问男孩:“玩的QQ啊,现在很流行的,可以交朋结友,再远的人通过QQ就可以聊天了。我的叔,不要说连你这都不晓得啊?”

男孩讪讪笑了笑。他开始强烈意识到,我们的国家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自己啊,不知道的不懂的越来越多了。那晚下班,男孩请小伙子吃了一顿烧烤。而小伙子作为回报,带着男孩去了网吧,帮他注册了一个QQ号。

接触到QQ以后,给男孩无疑开启了神奇而精彩的世界。男孩认识了天南地北的网友,通过QQ聊天都能在线及时相互交流,最神奇的是双方距离再远都可以通过视频看见对方,面对面交谈,这比多年前的写信先进和方便多了。男孩很喜欢QQ空间,自己不但可以把生活照片传到里面,还可以在里面写说说写日志,这些都能被自己的网友看到。

男孩本来就比一般人的文笔基础好,他在QQ空间发表的说说和日志都是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有感而发,因此特别真实细腻感人,特别能引起读者共鸣。很快,男孩的QQ空间人气暴涨,每天的访问量都是好几百甚至上千人,男孩收获了很多的友谊和赞扬,因此日子过得无比充实和快乐。

这样的日子就持续了好几年。有一天晚上,一个陌生网友在QQ上给男孩留言:“朋友,我关注了你好久了,觉得你的文笔很好,建议你规范你的写作,真正写出好的文学作品。现在不像以前了,互联网时代有很多文学网站,发表文章迅速便捷,而且能很快被更多的人读到……”

这位网友的留言,让男孩想起前不久一位高中校友对自己语重心长的劝诫:“李小虎同学,既然你有写作的特长,为什么不利用起来呢?我不想看到一个只能在QQ空间写点小资情调文字的李小虎,我希望看到的是能真正写出文学作品的李小虎!”那时候,这位同样是写作爱好者的校友已经在各个文字网站辗转写作投稿小有名气了。

那晚,夜雨滴滴答答。男孩辗转反侧中难以入眠。男孩柔情地回想起,在年少时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以前在这样的雨夜,他总会头脑异常清醒,柔情满怀,当时很多的文章,就是在这样缠绵的雨夜里文思泉涌熬夜奋笔疾书出来的,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啊!男孩突然意识到,以前对于写作自己功利性很强,而在辍笔二十年的时间里,自己还保留偶尔逛逛书摊,找不到合适的人交流时,自己提笔还能写写笔记,直到接触QQ的这几年,自己都是借助写作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和喜怒哀乐,让自己的心灵有了依托,灵魂有了安放,这样的抒写状态其实就是在修身养性啊,很随意很随性,心灵是如此踏实与安宁!

陆陆续续地,男孩在散文网、文章阅读网和文字缘等文学网站开始发表了作品。他将发表在网站的文章转发到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被自己的亲朋好友、同学和同事等读到,他们给文章点赞留评,对比之下,比起当年的手抄本传阅,互联网快速便捷多了。当有人称男孩为作家时,男孩不再有当年那份狂热的喜悦和荣誉感,他不止一次地解释,我写作就是一个普通的爱好,就像你们喜欢旅游喜欢美食,喜欢唱歌跳舞,喜欢看电视喜欢钓鱼一样,只是对时间消遣娱乐的方式不同而已。

难能可贵男孩对文学创作有了这样的认识,当然,这一切,都是男孩搁笔二十年后,历经生活的磨练和沉淀,让自己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睿智顿悟出来的。当写作不再让男孩追名逐利时,写作对于男孩而言,不再牵绊他感觉到负累,带给男孩的更多是营养和润泽,让心灵如此玲珑剔透起来。

一段时间的单打独斗之后,男孩无意间接触到了江山文学网站。江山文学网给男孩印象最深的是主页排版简洁明了,不像其它网页打开充斥满铺天盖地的广告,江山文学网区别于其它文学网站的特色是,发表作者的每一篇文章都要求编辑写出一段编者按,对文章进行分析与解读,这样便于作者对自己的文章的优点和瑕疵有所了解和认知,也便于引导读者去阅读。

男孩深深被吸引了。他很快注册江山文学网去投稿,发表几篇文章过后,男孩很快引起了淡雅晓荷社团社长何叶的注意。可能是何叶社长觉得男孩有潜力可挖吧,她一次次邀请男孩加入晓荷社团。男孩终于被感动了,他真切感受到了“英雄惜英雄”的善意,真切感觉到了“千里马被伯乐识得”的快乐与幸运。

晓荷社团云集着来自全国各地很多优秀的作家,晓荷社团有良好的创作氛围。男孩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里,写作水平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在写作之余,男孩还加入了编辑的队伍,通过编发稿件,极大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在江山文学网,男孩认识了很多良师益友。在投一篇文章给江山系统栏目时,男孩文章里的地名敏锐地被编辑捕捉了,机缘巧合的是,这位编辑就是男孩的老乡,老家相距不过十公里之遥。这位编辑就是当时江山系统德高望重的春雨阳光老师。后来通过春雨阳光老师的引荐,男孩加入了当地的作协群,开始接触到本乡本土的作家们,当地刊物也发表了男孩的一些作品。。

男孩在江山文学网,还陆陆续续认识了风恋碧潭社团的社长碧潭飘雪,作者秋水翁,贤者无忧、余懋勋、杨传球等等,之前彼此都是陌生人,通过江山文学网认识后,才知道大家都是成都人。秋水翁和贤者无忧居然还是一个镇上的人。大家有着共同的文学爱好,通过江山文学网站结缘而认识,想想是不是很戏剧,也很喜剧。

作为一个中年大叔一个未婚爸爸,拖家带口不说,男孩的母亲还因为得了脑溢血长期瘫痪在床,家庭的艰难可想而知。在这个很现实的社会里,有几个女人不现实?磕磕碰碰之后,男孩对婚姻早已心灰意冷。只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后来,一位江山文学网的女孩通过阅读男孩的文章而欣赏他。于是她与男孩开始了联系交流,因为彼此都有共同的爱好,两个人总有聊不完的话题。随着了解的深入,女子对男孩逐渐心生爱意。面对突如其来的爱情男孩起初很惶恐,因为他不知道这又是不是五光十色的肥皂泡?可是在女孩一往情深的坚持下,男孩的顾虑最终烟消云散。这对跨省的情侣终于喜结良缘。

从此男孩的家庭,老人有了儿媳,女儿有了妈妈,一个家因为一个女人的加入而温馨幸福起来。时至今天,男孩都庆幸自己,如果自己没有文学这个爱好,自己就与同龄的普通农民大叔一样,才不出众貌不惊人,抽着纸烟说着粗话,说不准还不知羞耻经常在人前放出一个响屁,是文字赋予了自己一种区别于同龄人的内涵、修养、学识和气质,不然,自己一生可能就像农村里的光棍那样猥琐而邋遢?

特别还让男孩感动的是,自己在江山文学网站印了一套书《逝水流年》。一个网友知道了,在朋友圈里留言说很喜欢他的文章,她想买一本。男孩回复说,我的书不卖钱,文字赠知音,你的喜欢比给我几十块钱还贵重,于是,男孩赠送了一本《逝水流年》寄给了对方。万万没想到的是,后来男孩的爱人遭遇了网络诈骗,这位网友知道了,竟然主动联系借了两万块钱给男孩还债。两万块钱不是一个小数目啊!男孩这样表述:我未必在亲朋好友或同事同学那里能借得到两万块钱,可是这位网友却毫不犹豫通过手机转账给了我。要知道,我和她素未谋面过呀!那又是什么的信任让这位网友慷慨解囊呢?成都电视台采访时,这位网友这样解释:“看他的文章写得很实在,我相信他的人品也不会差,我相信他。我从来没有想过借钱给他了他不还我!”这段朴实的表达让人泪目,是男孩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得到了一个陌生人对自己人品的肯定,从而得到了这位网友的信任和帮助。

这些年,男孩从网络来到现实参加了一些创作采风活动。当男孩去金中外实校采访吴晓艳老师,这位高级美女教师客气地称呼男孩为“李老师”时,当男孩去广兴镇桂花塆村采风,当地副镇长亲自接见亲切地握住男孩的手自嘲“您是文化人,我是粗人”时,当金堂中学张春华老师介绍她的一位公务员同学写的一篇小说让男孩指导时,男孩才深深感受到文字带给自己的个人魅力和社会尊重。

都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虽然这些年男孩写了不少文章。但是当年发表在《职高生》杂志的处女作《唯有记忆美好》对于男孩而言,有着其它文章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整整二十八年过去了,当年的文稿早已遗失,这对男孩而言无比遗憾。后来,男孩通过网上百度找到如今的《当代职高生》杂志联系方式,男孩觉得这本杂志可能就是《职高生》杂志的前身。男孩打电话过去联系上编辑说明情况后,那边也很感动,说愿意帮忙查查还有没有当年的杂志存档。那一刻,男孩是激动不已,竟然有想流泪的感觉。不过令人叹息的是,编辑部后来回复说,因为年代久远当年的杂志已经没有了保留。这种遗憾,对于男孩而言,可能是伴随一生。

前不久,男孩联系上了自己的小学语文老师陈老师,上门拜访赠送了一本自己的文集《逝水流年》给他,表达了自己在那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时代,陈老师在文学道路上对自己的启蒙和鼓励。在多年以前的那个机械厂上班,男孩喜欢上了厂里的一个宜宾女孩,兜兜转转之后还是有缘无分。前不久,男孩无意间与女孩聊天时才得知,当年母亲为了撮合他俩,居然偷偷寄了一封信给女孩。男孩知道母亲写不出几个字,肯定是母亲当年口述请人代笔的。可是在二十多年后母亲去世的今天,自己才知道有这封信的存在。女孩拍照发给了男孩这封信的内容,男孩一字一句读着,不禁泪流满面。他想不到如此文采斐然情真意切这封信,居然出自没有多少文化的母亲之口,如果不是犊子情深,一位母亲怎能做到情到深处字字传情?母亲,你对你的儿子而言,就是一位真正的作家啊!男孩对照图片一字一句翻译出了这封信,做了永久的保存。

2022年的春节前夕,贤者无忧建立的毗河湾文学社组织了一次聚会。成员来自社会各阶层,有退休或现任的各个行业的领导干部、工程师和教师等等,这里面,绝大多数是以前那个年代农家娃娃考学跳出“农门”的佼佼者,如果大家没有对文学的共同爱好怎么能聚在一起?再如果,男孩觉得只是一个农民,如果自己没有创作的喜爱和特长,又有何德何能能与这些优秀的人坐在一起,品茶畅饮,谈天说地?

如今,很多写作者都以自己在纸媒发表了多少篇文章得到了多少稿费又加入了某某协会来自我炫耀和自我陶醉,可是对于男孩而言,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因为男孩知道,文字已经将最好的给了自己,而自己值得用一生去呵护和感恩文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