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叶青才的头像

叶青才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3/11
分享

清明看柳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二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的这首七绝道出了人生若白驹过隙、岁月来去匆匆的幽思,而生活在无忧无虑境地中的人们也大多如游丝柳絮,轻飘飘浮荡了一生,倦恹恹混过了一世。因此,“人生看得几清明”,实在是诗人自我的彻悟,更是敲向浪子云客的醒世警钟。

看看清明又到,依然十里莺啼。门前的柳树似乎在一夜之间就缀满了无数的珠粒,清新可爱得如带露的花枝,似嵌玉的绣帘,倘若说是竖排的诗行,诗眼亮丽,诗韵氤氲,又何尝不可?爱柳,缘于一次偶然的巧合。五年前的一个春晚,寒风尚劲,疏雪如萤,我送一位亲戚回家,路过一家大院。那家主人正在雪中修剪花枝,地上就有被锯下来的柳枝。我随手拿了两茎,嫌它太长,不便作夜行的拄杖,就用刀子斫去了大半。回来后不知怎地就随手插了一根在门前豆子地里。一直被我忘记了好久的半截冬枝,忽然在一个早晨让我大吃一惊,它爆出了嫩嫩的芽,泛出了微微的绿,有了大病新愈的容颜肤色。我索性给它个顺手人情,培点土,浇点水,拔去旁边的枯藤,拣掉脚下的碎石。而另一枝早已不知去向,于是留下这门前独柳。

春节过后不久,只要细心注意柳树,就能发现它一日比一日不同,先是枝丫间似乎有了一团轻烟,慢慢转成绿雾,继而绽出亮晶晶的星星点点,仿佛那一块的天空也鲜活而朗润,从那儿吹过来的风也带着醒神的味儿。真正欣赏柳树的神韵还得等到清明,那时满树的柳芽雀舌,争着抢着在春风中发言;满枝的绿光青影,也摇曳多姿地款款走到台前,像唐朝的女子,像日本的少妇,向你道着万福,给你甩着水袖。柳的可爱,也不全在于她的柔姿媚态,主要还是看在她走在春天的前边,像位伴娘引着新娘向爱情的红地毯姗姗走来。

爱柳,与少时读过的几首柳诗也许不无关系。11岁那年,不识字的父亲将我送到一位飘着白胡子的左肩高右肩低的老中医那儿,要我跟他学念古诗。老中医很忙,白天很少有空教我读诗,便给了我一个宣纸的大本子,用手折出格子,竖行的,叫我抄写《唐诗别裁》和《绝妙好词》。至今,这个本子还在,字歪歪扭扭,煞是难看,诗词却透熟烂滚。我惊讶于当年的记忆力,那么一大本懵懂时期根本不理解的律绝和长短句,我竟能记住绝大部分。其中就有韦庄写清明柳的诗:“满街杨柳绿如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影动,女郎撩乱送秋千。”还有李从周的宋词:“风罥荐红雨易晴,病花中酒过清明。绮窗幽梦乱于柳,罗袖泪痕凝似饧。冷地思量着,春色三停早二停。”至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花染烟香,柳摇风翠,青工写出清明意”等名句,每到清明时节,便从印象中突兀而出,信口吟来,倍感亲切。

我似乎还不知道柳与清明的关系中更有着一重愁绪的渊源。宋人罗绮在《八声甘州》一词里说:“甚岁月匆匆,又人家,插柳记清明。”后来慢慢明白,柳高一梢,岁过一年,光阴荏苒,一增一减,原来还是为了珍惜时光,记住倏忽而过的每一个日子。古人真地比我们有自觉性,有作为一些,你看,插柳记清明,一人行动,千百人行动:“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陆游《春日绝句》)为什么在那么多植物当中,偏偏要插柳?大概由于柳树长得快,发青早,“日薄风迟,柳眠无力花枝妥。燕楼空锁,好梦谁惊破?”(宋石孝友《点绛唇》)一头青丝飘白发(柳絮),的确能叫人感悟到许多人生的真谛。

清明看柳,如果如古人一般也同时在看人生,思过客,温家风,那么为了自己,也为了孩子,就多插几棵翠柳吧,虽然“黄莺乱啼门外柳,细雨清明酒一樽”是当下快事,但“未知东郊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黄庭坚)趁着清明朗日,对柳品茶,倒是真能品出一点人生况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