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叶青才的头像

叶青才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4/22
分享

休将白发唱黄鸡

      

“一朵芙蓉锦上开,战衣不用剪刀裁。虽然不是英雄将,喝咤千门万户开。”这是一则诗谜,说的就是雄鸡。身在鸡年,不由得想起了有关鸡的一些诗词。

最早在诗中出现“鸡”的怕要算《诗经》了。《诗经》的“郑风·风雨”里提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风前雨后,鸡声啼鸣,这在古代诗中多有表现。明代刘基在《水龙吟》一词里说:“鸡鸣风雨萧萧,侧身天地无刘表。”而南唐李璟在哀叹时移世易、繁华不再时,于一首《浣溪沙》中却发出了这样的惊梦之语:“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入诗的鸡鸣,更多的是催人早起,促人作为,一如陶渊明在《述怀》诗中说的“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雄鸡司晨,从来不失其职责,因此在鸡的考核报告上应该一律写上“勤谨”或“称职”一类的评语。在诗人看来,天下大白简直算得上是鸡的功绩。“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毛泽东正是由此化出了“一唱雄鸡天下白”的名句。(《浣溪纱·和柳亚子先生》)可见,晨鸡振翅长鸣,实在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清代顾嗣立在《日观峰》诗中写道:“群山向背东南缺,一声鸡鸣海波裂。”宋代词人刘克庄更赋予雄鸡以无穷威力:“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沁园春》)真正对雄鸡大加赞颂的当数明代才子唐伯虎,他一连写了三首《咏鸡》诗,这样夸张描摹雄鸡的非凡气度:“武距文冠五色翎,一声啼散满天星。铜壶玉漏金门下,多少王侯勒马听。”(其一)“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其二)“血染冠头锦作翎,昂昂气象羽毛新;大明门外朝天客,立马先听第一声。”(其三)

不独心胸存丘壑的干大事者一听鸡鸣,立马心动神撼,决意于新的一天到来之前,在“窗外鸡初唱,花间露未干”(清章有湘《晓思》)的五更天,运筹帷幄、构思作为,就是读书人,也分外珍惜“鸡窗”时光,不让一刻错过。“鸡窗夜静开书卷,鱼槛春深展钓丝。”(罗隐《题袁溪逸人所居》)“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柳永《定风波》)至于学童的启蒙课本上“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则已是告诫后学者的老话了。当然,行人早起,游子思乡,那鸡声又是另一种曲子,其间含着别样的意境。“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多么清寂的晨景,多么凝练的诗句。“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宋周邦彦《蝶恋花》)夜静,露寒,人远,鸡声格外惊心。像这样通过冷月惊鸡烘托心绪的诗句,在古诗词中不乏其例,如“晓光催角,听宿鸟

未惊,邻鸡先鸣。”(宋刘一止《喜迁莺》)“催人出门鸡乱啼,送人离别水东西。”(黄遵宪《山歌》)

鸡司晨,犬守户,然而鸡犬常常同时出现,成为唱和相从的两重奏。《桃花源诗》里就有“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的句子。清代方以智在《田家荒》诗中写道:“壮者昼伏夜行归,归看鸡犬人家非。”宋代孙光宪《风流子》一词中,也有“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之句。至于鸡如豚一样作为飧肴,更被诗人津津乐道着。孟浩然欣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宋代杨亿曾品:“宴客牛心炙,朝天鸡舌香”;陆游有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最后说说鸡跳舞。据说,北魏时有人曾把一种山鸡献给曹操,曹操想叫它跳舞,却不能。他的小儿子曹苍舒(曹冲)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山鸡面前摆一面大镜子。那山鸡“鉴形而舞,卒不知止,遂乏死。”黄遵宪也说过:“山鸡爱起舞,海燕贪栖梁”。这是山鸡舞,还有一种鹍鸡舞,杜甫《绝句六首》有载:“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若要论高低,自然还需提到“天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有名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天鸡源于《述异记》:东海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鸣。看来,鸡的国度里也有领导者,真所谓人畜一般。

让我们重温苏东坡的名句吧,“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珍惜每一个好日子,紧紧抓住时代赐予我们的良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是正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