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界岭
叶青才
江淮分水岭——界岭,在我所在的老家,位于东经100度、北纬30度附近,岭北的水流入淮河,岭南的水流入长江。我曾经自豪地说,我跨步界岭,一只脚在长江流域,一只脚却在淮河流域。这不是夸大,界岭在我足下就像一条兽脊,恍若扭动,又似凝伫,过往潜山霍山,脚迹必留界岭;投足收足之间,江淮俱在其间。
界岭脉出大别山主峰,迁延至多枝间、驮尖和黄羊尖诸峰,其中一支又名公界尖,这是明确了江淮分水岭的标志。公界尖在我们这个县域里,由来已久的名气源于一个传说。说是此山峰与多枝尖竞相长高,以致在县城里都能看到它的顶峰,像一个兀立的人头,探头探脑,于是术士讶然,散布谣言说:若非贼顶探头望,五里路上三状元。意思是说公界尖像一个贼,魇了城里的人才辈出,后来便有了更为神奇的传言,说此事惊动了王母娘娘,她也竟然对此山与多枝尖竞长看不下去了,于是在公界尖顶峰一屁股坐下去,而后此山便停止了增长。古时候的一些民间传说,也像山中的泉流,滋润着物质贫乏之下的精神生活,代代流传,愈久弥鲜。
游客循着这传说,无论是夏木葱茏,还是秋草离披,甚至冬雪皑皑,都要争着爬上公界山顶,一览四乡八邻的概貌。从县城看公界尖,一目了然;从公界尖看县城,迷茫一片,连一条街道一栋楼房都看不清。导游会指着北面的群山说,喏,那里便是淮河流域,山川的水由北而东,径向淮河;一转身,指着南面的丘丘壑壑说,那里是长江流域,皖江的发源地就在我们的脚下。有一年县里摄影协会搞了个摄影大赛,一幅叫做《皖源》的作品,获得了大奖,还登上了报纸。大凡能够寻到源头,总是很自豪的,那毕竟要具备“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度。
山给了原住民以生生不息的恩惠。春来豆麦夏又桑,秋深稻菽赛金黄;收了棉麻还打枣,霜寒时节刨生姜。山上的植被一直很茂密,所以我们居住的这个小县现在仍是环境良好的生态县。就说茶吧,公界山千年古茶园,盛产大别山毛峰和兰花,在中华名优茶评比中,多次获得佳誉。公山的药材,以天麻、茯苓、灵芝、杜仲、厚朴、珠参、黄精等最为出名,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洲。安徽亳州和广东安国两大药都,均有多个岳西的药材商常年驻点,接收来自山城的高质量原生态药材,仅以茯苓为例,每年销量都在数百万公斤。近年来,山民开发的香榧子、野葫芦、药百合以及金樱子等,在药食同源市场上广受欢迎,种植户获益颇丰。
公界尖给予了界岭优越的自然条件,这便是山水分界,各得水利。皖江源头在此,才有了天仙河、袁家渡、严家渡、大沙河和皖河口,有了通向长江的便利水运。界岭以南的竹木、茯苓、茶叶乃至香木粉和野山珍,一律由水道漂流而下,送往安庆、芜湖、武汉和南昌等地;而界岭以北的物产则由道义涧、英山河、淠河,转入淮河水系,登临六安、金寨、蚌埠、淮南、合肥等地。小时候听祖父常常谈起“走水六安州、下行霍山甸”贩药材挑盐巴的事,很是为“走水人”的洒脱与豪气骄傲了一阵子,那时就想,等长大了也“走一回水”去,领略一下大山外面的风景与人情。
“走水”是一个俗语,即撑排水运。能够走水的人大多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并且要有胆有谋,懂地理识天气。我的祖父从十八九岁起就走水放排,虽然其间也出过三两回凶险,然而都化险为夷,安然归来。在袁家渡和严家渡之间,有一段礁石嶙峋的河道,常常会“咬筏子”,稍不注意,便会被拖住,甚至咬碎排索,令竹筏零落成一根根光棍,那时真是“教君休提起,提起时泪落江河”。
水给了山的子孙以无穷的馈赠。淠河上下大大小小的水电站多达十数座,其中佛子岭、磨子潭、八字岩、响洪甸等均成为安徽省著名的水电站,淠史杭罐区是淮河流域最大的蓄水工程。由大河而上,源涓涓细流,很有一些幽趣横生的溪河传奇:天仙河上七仙女的传说,冶溪河上卷篷桥的光影,道义涧中文曲星的濯足,黄洋殿下刘大仙的趣闻……即使是三天三夜,年纪稍长的村民都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牵起话头不绝如缕。
我在一篇散文《源头》里,写了乡村木榨沥取菜油的情景,最初的构思却来自于山间的纤纤细流。八十岁的大爷不放闲,早早晚晚牵着牛儿到水宕里饮水,九十岁的叔婶把青麻浸在清水里,刷出洁白的苎麻。六十岁通常是人生的分水岭,但在大别山峰岭下,七老八十的人大多浑身攒着劲儿,不是大山的伴儿,也是深涧的游龙,他们竟能腰系麻绳,在数十米高的悬崖上采摘石耳,在苔藓润滑的青岩上种植石斛,在幽泉滴答的石罅间收割龙须草……无论是皖江之源,还是淠河之根,大别山都以一位长者的身份,调养着山水灵性,教化着纯朴子民。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称为天然物种基因库。在这里,你可以见到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原麝(黄羊獐)轻捷玲珑,惹人怜爱;大鲵(娃娃鱼)体态憨拙,雍容华贵;大别山原矛头蝮(蝮蛇)矫健灵便,屈伸自如;叶氏隆肛蛙质朴浑厚,号为山中隐士;白冠长尾雉(野鸡)尾翅颀长,色彩绚丽;蓬尾狸(松鼠一种)剽疾轻灵,飞如闪电……植物珍品则有大别山五针松、都支杜鹃、霍山石斛、红豆香榧、耆年珠参、大叶黄精等,均让外地游客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山水分界处,往往杂聚着不同的文化习俗,最终融汇成丰富多彩的文化养分,滋润着民风乡情,陶冶着精神情操。就说元宵节舞狮子吧,潜山皖水的狮子跟霍山淠水的狮子无论在制作、技法、人情观念还是在演出形式、内涵意义、人文价值上,都迥然不同:岭北的豪放,岭南的婉约,仿佛宋词的两派,各具特色又相互融汇,各取其长又不失本色,山南的看客过了正月十五,还得急赶慢赶地翻过山去,不舍得错过一场山北的感官盛宴。再拿宴宾坐席来说,北边的人家在厅堂双席对开,一律以东边为大,而南边的人家设席,则东西各自依墙为大。又比如,人死落葬,北边的人家(淮河流域)行完祭祀之礼,立即安棺定冢,而南边的人家(长江流域)则需停厝择吉,待日下葬。一处风俗,演绎出一曲乡情剧,个中讲究,良多意趣。当然,随着文化习俗的交融与纯化,糟粕逐渐剔除,精华日益积贮,“十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的老话已经不灵验了,尤其山南山北通婚多了,纯良的生活习惯与先进的生活方式,必将取代芜杂的或者落后的东西,如此,界岭的“界”在一定意义上,仅仅是一条地理分界线了。
手掌手背,同属一体;唇齿相依,温煦难脱。界岭在当年红二十八军活动期间,曾经是一个红军商店的隐秘地。短促的老街小店,在木板房的隔层里,藏着红军用的粮食、布匹、鞋袜和其他一些必需的日用品,每到月底的月黑风高之夜,交通员便悄悄来到界岭坳下,偷偷取走物资,从小路返回鹞落坪驻地。潜霍二山的百姓,都是红军的耳目,当然,也有为了保护红军而被野猪队(白匪)抓住杀害的,也有被回乡团抄家以致家破人亡的。至今,鹞落坪还被称为“红军故乡,革命摇篮”。在重走当年红军路之际,各地游客和党团组织等由南至北,或自北向南,登上界岭,举目四望,只见青山逶迤,河流纤细,仿佛叶子上布满叶脉,只觉得自己就站在了叶柄上,油然生出一种身在源头的自豪感。
绿色旅游,使界岭周边一下子红火起来。比较有规模的旅游区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岳武高速沿线,像明堂山景区、妙道山景区、彩虹瀑布和云峰峡谷景区、司空山景区、牛草山风力电站景区,以及就近连线的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驮尖和白马尖观光点等,近年来都得到了大力开发,旺季游客络绎不绝,带动了民宿文化的发展和乡村土特产品的推销。公界山麓的来榜镇半山居民宿,是全县农家乐的典范,聚观赏、体验、养生、休闲、寻根于一体,打造出红色文化、山寨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山居文化、康乐文化的靓丽品牌,来自上海、广东、海南、深圳等地的中老年游客,在炎炎暑夏,一住就是两个月,尽情享受江淮之间的独有气候和独特饮食,真个是乐不思归。
航拍八字岩和大龙潭的游客,回到民宿驻地,把大幅彩照挂在墙上,引来一大群人观赏,惊为人间仙境。更为有趣的是,游人为八字岩作诗道:“岩间草木沐清秋,俯仰崇山意兴遒。八字推来多属水,三河流去少携忧。运途坎坷是风景,岁月迂回成钓钩。九井依然传烈女,总教游客说无休。”关于八字岩的传说很多,在江淮分水岭,类似于七姑潭、九井缸、三河口烈女投河的故事,在当地口口相传,成为一道弘扬传统的文化风景,一些乡村民俗展馆里,都留下了不少民间故事和传说。山情水意缠绵不绝,水系分界妙在其中。
徽风皖韵,江淮同曲,同中有别,曲中有异。黄梅戏、岳西高腔、霍山民歌、衙前花灯,热闹着潜山霍山两县的文化舞台,也把革命老区的风俗民情和时代风貌传播到大江南北、异域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