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张文质老师,缘于朋友圈。在朋友发的动态里,意外闯进了共读《教育的勇气》圈。走进橘林读书会,“读书看书,听音频,打卡写感言,发表日志”。对于我来说,因为听力损伤,音频的内容遗憾地放弃了。和一群人同步共读,用30多天的时间一起读一本书,我逐渐喜欢上这种读书的方式。在这里,读书逛圈子就像“串门”,他人的学习动态随时展示,可以自己学习,也可以读到他人的感悟,真是乐趣无穷,开卷有益!
张老师的《教育的勇气》带领我进行了一次精神之旅,书中的许多故事,引发我的共鸣,需要思考着读,在心里时时反思自己的教育。“年轮的回声:一个教育思考者的生命叙事”章节里,张老师通过“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傻叔叔”、“苦难带给母亲和我的……”等故事,告诉我“人必须是不止息的学习者”;“让心灵明亮:教师健康自助的生命哲学”章节里,张老师和我们一起探索“不可小视的抑郁困境”、“在落寞的生活常态里,发出自己的光”等事例告诉我心中若有美好,眼里也有美,助力学习成长,做一朵向阳花!“生命的线索:人生境界提升与专业成长”章节里,张老师告诉我:人获得知识、见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始终保持对自己的激励与警醒,保持自觉的生命转化与改善最重要……
读着这本书,总会让我不由自主地回望自己的成长经历,也会思考自己的命运。《教育的勇气》真是一本令我感到温暖的书,一如它的封面:高高的木梯上,不断攀登向上的那个人,也许就是我们自己,伸出的手臂拥抱着星辰和月牙……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焦虑的教育时代,它试图重新唤起我们对教育的信心。它让每一个读完这本书的人,都能在张文质老师似“唠叨”又似“叙话家常”的暖心故事里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过去,现在,甚至将来,让我们在回望中反思,在反思中找到自我救赎的力量,让我们于柔软中重获教育的勇气。
其实我们都是先有孩子,然后才学习当父母。在“探究孩子童年的秘密”一节中,张文质老师提到一个细节:一位妈妈对离家修行的孩子交代,“你要记得微笑哦”!这个很动人的细节,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毕淑敏的一篇散文“提醒幸福”。的确是这样,我们在生活中时常提醒孩子遵守规则,提醒他们完成任务,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唯独忘了提醒他们幸福快乐。其实,幸福和快乐也都是需要提醒的,这是孩子生命中的“黄金”。所以,好好朝这个方向努力吧,为孩子注入更多这样的“黄金”。在“成动”与“幸福”之间,作为母亲,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幸福的,能够成功固然好,不能成功,能够幸福成长就好。幸福者一定是快乐的人!
该用什么样的力量,推动生命成长?张文质老师告诉我们,应该用爱。因为只有在爱的呵护里,生命本能的恐惧才可能被充分覆盖。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对生命成长的推动力而言,爱和恐惧都是原动力。恐惧也是有正面价值的,只不过,它是以威胁和否定生命的方式使生命获得另外一种充满危险的生机。因此,很多在缺乏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谓成功者,他很难有幸福与快乐的体验,很难把自己的成功和财富用于回馈社会与他人。我想,对每个人而言,这都是非常重要的提醒。很多父母会把帮助孩子成功视为自己人生最重要的责任,可是倘若孩子成功了,却失去了体验幸福与快乐的能力,那么,这样的成功值得庆幸吗?也许我们更应该相信,在任何生活境遇中都不失幸福与快乐的能力,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功。
教师是个“手艺人”,这是由张文质老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拓展而来的诠释。同样是匠人,也有不同层次境界,但无论处在哪一层次,都应该有匠人普遍具有的一种精神追求,我想,这就是所谓“匠心”。做教师也应该别具匠心,有了这样的追求,才能使自己最终发展成为一个有大境界的“手艺人”。读“我生命中重要他人”时感触很深,文中的傻叔叔做错事了,家人们不能生气教训,要等他心情舒畅了再来问,再来疏导。这多像我们的孩子啊!作为一位老师,我们真的需要思考: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培养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发挥他们的个性,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做些什么呢?教育是老师一朝一夕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过程,缓慢与细微地精心呵护的过程。学会等待,学生不需要担心,需要关心;学生错了,不需要责骂,需要理解;学生不需要说教,需要分享;学生不需要冷落,需要疼爱。学生本身就是希望,努力为学生着想,为教育的慢而崇拜。
就像一颗种子能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简单朴素的初心,会慢慢长大,仿佛站在零的起点慢慢绵延成漫长的道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阅读着《教育的勇气》这本书,我被书中的故事感动着,不断地品读思考,不断地审视着自己,努力尝试重整自己的心灵,理解我所不能理解的,从过往的失望中看到希望!捧着这本书,我想到了用心教书,安心读书,在思考中前行,以一个求知者的姿态不懈怠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这就是我们身为教育者的勇气。追梦的路上,勤奋努力必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好好生活,好好工作,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书写生活,让自己的教育生命之树常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