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漫步于时光的剪影中,随着窗外的青山绿水,一枝一叶,轻叩岁月的大门,在交错的光阴中,感受生命的足迹。一晃,就是八月了,不知不觉中,秋已蹒跚而来,阳光下的植物们,叶绿了,花开了,结果了,都有了新的模样。面对即将要走完的一年,思考一些什么比较合适呢?
过去的岁月倏忽间遥远,回首往事,2014年于我而言是人生旅程中出现的一个分水岭。我发现,无论多么用心倾听,有些声音永远听不见了。很多时候的听不清,让我无端地恐慌不已。我不知道这样的情况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无数次寻医问药,结果总是无情。于是,我申请办了残疾证,从此走进了一个新群体,也逐渐接受现实,对自己有了新的理解。在这五年多的时间里,我更是体会到了来自于许多人的关心和帮助。当我难过时,是亲人、朋友、同事的安慰和鼓励,使我感到温暖;当我无法承担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时,是学校领导迅速调整岗位,为我减轻负担;当我想考心理咨询师时,是县研训中心的田主任帮我联系市职校,参加学习、考试并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当我徘徊不前时,是县残联的方主任细心询问我的情况,多次向各级领导反映,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当我请教如何写稿时,是县文联的肖老师不厌其烦地告诉我方法。还有枝江的张老师,武汉的罗老师,南京的王老师,阆中的李老师,山东的孙老师……他们和我素未见面,却总是热情地伸出援手。其实,回忆往事,行走的路上并不孤独,我真的很幸运!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许多高尚的人在交谈。”在无声的寂寞里,工作之余,我埋头于书本,享受不可言说的乐趣。枕一卷书香,与书中精彩的情节相遇。闲时的日子里,读书不再是点缀,而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阅读才能懂得,那些散发墨香的书籍,本身就是一个故事、一幅图画、一首歌曲、一道风景。我尝试着用最美好的文字治愈身心的伤痛,温暖我的人生。
安静的校园,给人以静心的温柔与惬意。我认真地做好学校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在书香里徜徉,充实着内心世界。读心理学的书籍,读教育类的书,看散文随笔小说,也看童话绘本,既看纸质的书,也看电子书。短短的几年间,读《能量场》、《我的心理治疗之路》、《非暴力沟通》、《自卑与超越》,读《瓦尔登湖》、《理想国》、《摆渡人》、《活出生命的意义》,读老舍的《我这一辈子》、萧红的《呼兰河传》、季羡林的《夜来香开花的时候》、余华的《活着》、贾平凹的《高兴》、陈忠实的《白鹿原》、史铁生的《病隙碎笔》、曹文轩的《草房子》;读汪曾祺的散文,三毛的散文,毕淑敏的散文,肖复兴的散文,阎连科的散文和小说……书读得越来越多,我便由衷地体会到:读书,像品尝青橄榄,起初苦涩;多嚼几下,是一股清香;然后越嚼越有味,从心脾中涌出一丝甜味。书中的内容却永远不会消失,总会有那么一个个酷似的情节,刹那间点亮许多的细节。
等待是恒久忍耐,我在书中寻找着答案,感悟生活,大胆向各种报刊投稿。从2014年始,陆续有散文、随笔、读后感发表于《新青年》《平安校园》《新教师》《江西教育》《福建教育》《辽宁教育》《陕西教育》《湖北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代教育》《中小学班主任》《德育报》《中国教师报》《未来导报》《三峡文学》、《三峡日报》、《三峡晚报》等报刊杂志。其中,散文《家乡的水井》编入《可爱长阳》之二《乡愁长阳》,散文《春天是最美的风景》由湖北省作家协会选编入《湖北基层文学丛书.宜昌散文卷》。最值得纪念的是,2018年11月,我的个人散文集《清浅时光》收录散文97篇,结集24万字,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面对困境,很多人抱怨命运不公,没有好家境,没有天分,没有智慧……也有人不认命,即便命运多舛,仍愿与它斗争到底。我想,命运其实掌握在自己手中。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想起普希金的诗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伤,不要哭泣,慢慢等待,相信那快乐的日子即将到来!
假期里,偶尔在学习强国里读到了《轮椅英雄》,这篇文章给我感触很深。我被尹朝霞坐轮椅后那自强自立的精神感动,她虽身体不方便,但仍能探洞、攀爬、滑雪、学开车、开客栈……正常人都很少做到的事,她却做得很精彩。通过她的叙述,我也感受到社会上对残疾群体的关爱还远远不够,甚至被忽略或歧视。读着“英雄”,我也牢牢地记住了尹朝霞的话:当灾难降临时,最可怕的不是身体垮掉,而是精神垮掉,只要精神永在,心有多远,身体就能走多远。活到老学到老才是生命的追求,生命的美好源自精神呼吸。成长必须经历痛苦,这是成长的礼物。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做的是直面迷茫,穿越痛苦,这也正是成长的契机所在。
生命,每一站总有不同的际遇,每一季总有不同的色彩。在未来的日子里,平凡如我,唯有感激,一缕书香为伴,继续穿行成长的河流,拥有一颗心,一双眼睛,一份执着,一份坚守,一份情感,如孩童般稚拙慢步,在美好的风景里快乐前行。让善意之光照亮每一处角落,让自己走着走着,成为一束光。陶铸自己,再造自己,在担当中成就生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