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尹相如的头像

尹相如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1/17
分享

人生百态交响曲

              雕塑:立体的音乐

                                ——题记

在奥斯陆漫步,道路旁、广场上、公园里,随处可见精美的雕塑,难怪奥斯陆被称为“雕塑之城”。奥斯陆的雕像以维格兰雕塑公园最为出名。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雕塑公园,其雕塑作品是我所看到的最宏伟、最具人文价值的雕像群。

雕塑公园展示了挪威雕塑大师古斯塔夫· 维尔兰历时20年精心雕刻的192座裸体铜雕、石雕和650个人物浮雕作品。作者从多个维度,表现了人类从生到死的过程及各种生存状态,可谓“人生百态”大全。我们去参观时正逢下雨,使雕塑作品颇具“风雨人生”的意味。如果把雕塑视为凝固的音乐,那么维尔兰反映人生百态的系列雕塑作品就是一部雄浑的交响曲,“嘀嘀嗒嗒”的雨声就是上苍为交响曲击响的节奏。

从公园大门进去,穿过绿荫大道,来到一座大桥,桥的两栏布满一座座精美的雕像,这便是维尔兰人生百态雕塑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生命之桥。桥的四角各有一根花岗岩石柱,其中三根柱上雕刻的是男人与蜥蜴搏斗的情景,另有一根石柱雕刻的是女人拥抱蜥蜴的情景。刚好迎面的两根石柱上飞来两只鸟,对称地站在人物的头顶上,酷似雕上去的一般。在西方神话传说中,巨型蜥蜴(dragon)相当于中国神话中龙的形象,不过是邪恶的象征。有时西方人也把凶恶的女人称为dragon,类似汉语中的“母老虎”。维尔兰这样处理桥头的雕塑,我想其用意恐怕是在说明人类对于邪恶的态度:多数人是会同邪恶作斗争的,但也有少数人会去拥抱邪恶。

在两边的桥栏上,有58座青铜雕像,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形态逼真,把人物性格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揭示得淋漓尽致。比如一座双手扯着头发的少女铜雕,就把人物的奔放不羁的性格表现得很鲜明。另一组两个少年仰望天空的铜雕,把他们渴求光明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圆轮中的男子,则表现了扛住生活压力的男子汉形象。还有一组铜雕形象是别的艺术家没有表现过的:一个男子双手举起三个小孩,还用脚踢起又一个孩子,作者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一个多子的男人不堪重负,想从繁重的家务中挣脱出来的情绪。

桥下池塘边,还有八个孩童雕像,其中“愤怒的男孩”尤为著名。这个雕像谁见了都会发笑,因为刻画得太逼真了。一个男孩站在路边,捏紧双拳,跺脚痛哭。尽管我们不知道他为何发怒,但这是我们在生活中人人都碰到过的,所以感到很亲切。

穿过生命之桥,可以看到一池喷泉,这便是维尔兰人生百态雕塑交响曲的第二乐章:生命之泉。一股泉水从石盘中心的泉眼喷出,落在石盘上,如珠似玉的水花形成一圈水帘。沿着盘边流入水池。石盘下面有六个男人,或用头顶,或用肩扛,撑住生命之泉。作者的用意是很明显的:生命之泉需要担当,人活着就要承担各种重负。水池四周共有20组树丛雕,表现的都是不同人群所承载的负担。水池四壁的浮雕,反映了从婴儿出生,到少年、青年、壮年、老人,直至死亡的全过程,可谓之生命之旅。

从生命之泉往上走,登上层层台阶,来到一个椭圆形平台。平台正中矗立着一根圆形石柱,这便是维尔兰人生百态雕塑交响曲的第三乐章:生命之柱。此柱高17.3米,直径3.5米,重270吨。石柱上密密麻麻交叠着121个相互交错,盘旋上升的裸体人体浮雕。生命之柱处于雕塑公园的制高点,也是雕塑系列中人物最多、最具有震撼力的雕塑作品,它是整部人生百态雕塑交响曲的高潮,是维格兰倾注了14 年辛劳的呕心沥血之作。

生命之柱是通向天堂的路。要上天堂的人很多,上天堂的路很拥挤。世人为了上天堂,竭尽全力往上攀登,有扯着别人上的,有踩着别人上,当然也有拉着下面的人,捧着孩子一起上的。作者通过各具情态的表情、动作、姿势,甚至肌肉,把人们的希望、绝望、拼搏、挣扎、无奈等等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攀登途中死者的惨相更令人目不忍睹。

为了烘托生命之柱,作者还在四周设计了36组雕像,展现人物的各种生存状态。其中有一组雕像表现的是,一位母亲趴在地上,让两个孩子骑在自己身上嬉戏。骑在前面的男孩拉着妈妈的长辫当缰绳。缰绳紧紧勒在母亲的嘴上,母亲仍然无怨无悔地趴着。看到这组雕像,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诗:“俯首甘为孺子牛。”我心疼趴在地下给孩子当马骑的母亲,我被伟大的母爱感动得流下眼泪。

在生命之柱的后面,还有最后一组雕塑,构成了维尔兰人生百态雕塑交响曲的尾声:生命之轮。生命之轮由两对男女和三个孩子构成一个圆环,内径1.5米。作者意在说明:柱与环的结合方能孕育生命,从而使生命不断轮回。

生命之柱的西侧有一个日晷,在讲述人生的哲理:人有生死,时无止境,人类将按照时间的轨迹繁衍轮回,生生不息。维格兰雕塑交响曲至此戛然而止,却把艺术的魅力、心灵的震撼、人生的思考留在观者心里,永远抹不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