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诞辰日,又是真武帝君的得道升天日,因此供奉真武帝的全国第一铜殿――金碧辉煌的太和宫便成为祭祀的主要场所,久而久之形成了名闻遐迩的传统庙会。
每逢正月初九这一天,昆明地区附近的民众便如潮水般涌向鸣凤山烧香拜神,禳灾迎福,以至成为昆明的一大景观。遗憾的是,多年来我因为害怕拥挤,竟然未能一睹这一民俗胜景。今年我搬迁到金殿后山居住,门前的街子总是要赶的,再坐失良机就说不过去了。历来逛庙会都是赶早不赶晚,有的为了敬头柱香,子时就赶到庙里。为了避开高峰期,我决定晚去晚回,去赶庙会的尾巴。
想不到的是,当我下午三点钟到达金殿时,仍然人头攒动,拥挤不堪。小贩们的摊点从鸣凤山脚沿着崎岖的公路蜿蜒而上,穿过山门,直达钟楼。逛庙会的信徒和游客则像一条彩色的河流,在小贩摊点构成的河道中流淌。道观内外有不少警察维持秩序,山门外停满了110警车、119救火车、120救护车等各种车辆。有关方面严阵以待,做好各种应急准备,给庙会增加了几分紧张气氛,也使游人具有安全感。
太和宫是道观的主殿,也是香客祭奠的重点,游人观赏的主要景点。在成千上万的香客面前,祭台的容量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于是在警察的引导下,香客只有把大把的香烛抛到香炉中燃烧。香炉从早到晚香火不断,火光熊熊,映红天际。
金碧辉煌的太和宫是无愧于这旺盛的香火的。太和宫坐落于昆明城东北隅的风水宝地鸣凤山,又名鹦鹉山。鸣凤山山势嵯峨,“远则九龙奔朝,近则双凤联翼”,松柏常青,景色秀丽。早在明代,“鹦鹉春深”便被誉为昆明一景。关于太和宫的建立,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明朝万历年间,云南巡抚陈用宾信奉道教,一日梦见仙人吕洞宾约他次日在鹦鹉山相会。第二天“鸡鸣紫陌”,陈用宾便“马踏红尘”,来到山麓等候。只见一个放羊老头用绳子牵着羊,在山边用一口砂锅煨芋,另一口锅翻转作锅盖。待他走上前去一看,老头忽然不见了,带绳的羊也没有了。陈用宾恍然大悟:两“口”锅垒在一起就的“吕”字,带绳的羊不就是“纯阳”吗?原来这位放羊的老者就是吕纯阳――吕洞宾啊!这明明是仙人引领他朝拜灵异胜地啊!于是陈用宾于万历三十年(1602),仿照武当山太和宫的建筑样式,在环翠宫南面建立了太和宫和三元宫,形成三宫道观群。在三宫中,太和宫居中。宫内修筑紫禁城,铸造铜殿,供奉真武祖师,使之成为云南的道教名观。
明崇祯十年(1637),云南巡抚张凤翮把真武铜殿整体搬迁到鸡足山天柱峰,此殿不幸毁于“文革”劫难。清康熙十年(1671),吴三桂“惧天降罚,乃遁于浮屠老子之教”,重建铜殿,有幸保存至今。这是一幢仿木结构的重檐歇山式铜殿,高6.7米,宽7.8米,深7.8米。整个铜殿,包括梁柱、椽瓦、门窗、神像、帷幔、匾额等,全部用铜铸造而成,耗铜达250余吨,是全国最大的铜殿。铜殿四角立柱上端为鏤空图案,镶有旋转八卦铜球;屋面正脊通体雕云龙纹,两端饰以龙吻,中间饰以雕云龙纹火焰宝珠;正门铸龙凤呈祥等各种浮雕图案,线条流畅,形象生动,充分反映了300多年前云南冶炼浇铸工艺的精湛水平。
铜殿正中端坐的是真武大帝的铜像,两侧侍立的是金童、玉女和龟蛇二将。真武铜像免冠散发,前额宽阔,身材魁梧,不似超凡脱俗的圣人,却与凡人无异,与一般塑像相比,更加世俗化,更具亲和力。据说这一造型是根据朱棣浴后的形象塑造的,故有“真武神,永乐像”之说。
太和宫的紫禁城墙周长121米,设东、西、南、北四道城门,可谓中国最小的城桓了。在紫禁城东面的城墙上有两块墨石碑,分别为魁星点斗的石刻和由16个字组成的“圆偈”。石碑前竟然排起了长队,为的是能够摸一摸石刻。据说摸魁星可以中状元,摸圆偈可以除病痛,对于求健康以及望子成龙的市民来说,这无疑是实现愿望的零成本的心理寄托,于是趋之若鹜,纷纷前来摸石。
三丰殿的道士们也早有准备,为信徒们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四字吉帖,内容无所不包,不论是求官的、求财的、求职的、求学的、求健康的、求平安的……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吉帖。每帖交10元的功德费,然后由道士代书姓名,贴到神龛上。据称道士会每天为之祈祷,求神灵保佑信徒实现愿望的。男女信徒们花上三五十元钱,了却了全家人的心愿,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欢天喜地地融入五彩缤纷的庙会人流。
传统庙会可谓民俗文化的大观园。在这里,商贩们寻到了难逢的商机,民间艺人找到了表演的舞台,庙会成了周边民众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逛庙会成了男女老少共同的一大乐事。你看,黄生生的呈贡姐妹豌豆粉来了,酸辣可口的大理白族凉粉来了,建水烧豆腐和伊斯兰烤肉串也带着诱人的香味来了,可以让具有不同口味的食客大饱口福。琳琅满目的各色各样的廉价衣服让姑娘们、媳妇们挑花了眼,一个个笑嘻嘻地在讨价还价。平常大街上已经很少见的彩色面人、冰糖葫芦的摊点前围满了孩子,一个个垂涎欲滴,缠着家长掏钱。美术学院的学生和落魄画家也摆起了画摊为游客画像,使自己的艺术才能产生一点经济效益。微雕艺人则挂起了诱人的牌子招徕顾客,上书:“云南十八怪,这里又一怪,米上刻字卖,现刻现卖。”
游廊一端被挤得水泄不通,我挤进去垫起脚尖一看,原来是民间艺人在唱滇戏呢!只见一个穿西装、戴礼帽的老者有板有眼地唱着;旁边一个穿红衫、留长辫、戴墨镜的瘦男子在一旁逗乐;还有一个没有化妆的老女人在扭捏作态地表演;琴师们则闭着眼睛,摇头晃脑地拉琴,沉醉在自己的琴声之中。我听了一半天,还不知道他们在唱什么。但是,我认为唱什么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民间艺人在自娱自乐中获得自我满足,同时给观众带来欢乐就行了。我兴致勃勃地观看周围的观众,不禁哑然失笑:哈,鲁迅笔下描写的情景又一次在传统的庙会里呈现出来了。只见一个个看客伸长脖颈往里看,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提着鹅颈。再回头看自己,我又笑了:我不也是这样一只被无形的手提着脖颈的鹅吗?
我徜徉在金殿庙会的人流中,享受着民俗文化的乐趣。我想,每年正月初九以纪念玉皇大帝的诞辰日和真武帝的得道日为主旨的庙会活动为什么选择在金殿举行,除了供奉真武帝君太和宫是全国最大的铜殿以外,还与其天时地利等多种因素有关。鸣凤山植被良好,地域宽阔,容得下众多的香客游人。特别这里有明朝万历年间种植的著名山茶花“九心十八瓣”,树高7.7米,正月初正值盛开之际,万朵山茶似烈火一般在熊熊燃烧,颇为壮观。山茶花是昆明的市花,园林部门在金殿专门开辟了全省最大的茶花园,占地150亩,种植山茶花10000余株。极目远眺,漫山遍野的红山茶竞相开放,把春意烧得浓浓的。香客游人逛庙会,在烧香拜神之余,又得以观赏明茶,岂不快哉!
除此而外,金殿最让人长见识的还有那琳琅满目的青铜文化。鸣凤山的最高峰矗立着巍峨的三层钟楼,楼里悬挂着一口高3.5米,重达14吨的永乐铜钟。这是云南现存的最大的古钟,登楼撞之,砰然有声,震撼山野。从秋园至钟楼为云南青铜文化园,青铜园陈列着铜铸仿云南战国至两汉的珍贵出土文物。这些栩栩如生的铜铸生灵,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古滇国的生活情景,与中原青铜文物相比,更具有生活气息。江川李家山出土的国宝级文物“牛虎铜俎” 青铜器雕塑再现了惨烈搏杀中的伟大母爱:一头凶猛的老虎从身后袭击母牛,母牛把牛犊藏匿腹下,与老虎展开拼死的撕杀。晋宁石寨山出土的“二豹噬猪”铜扣饰则生动地表现了大山深处惊心动魄的一场激战:一头野猪把袭击它的豹子扑倒在地,豹子抓着猪的耳朵要爬起来;另一只豹子则从猪的后面发动袭击,扑到猪的身上撕咬;野猪顾前又顾后,十分恼火,亮出獠牙,愤怒地吼着,想喝退对方……如此逼真的动物雕塑,在其他地方是难以一见的,堪称绝品。
中国古代铜建筑的艺术成就,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战争的破坏,中国现存的铜殿仅有五处六幢。为了进一步丰富金殿的人文景观,展示中国古代铸铜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景区开辟了“中国金殿博览苑”。苑里仿造了除金殿以外的所有铜殿,包括北京万寿山的宝云阁、湖北武当山的金顶和小铜殿、山西五台山的万寿殿、山东泰山的金阙,可谓中国古代铜建筑集萃,在此可以尽览我国铜文化的光辉成就。
在传统庙会的人流中游走,感受着民俗文化的魅力,既拜了神了却了心愿,又饱了口福饱了眼福,受到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双重陶冶,怀着各种不同需求的人们的愿望都可以一一得以满足,无不甜丝丝美滋滋笑咪咪地提着收获,揣着梦想,心满意足地离开这座盛开着鲜花,燃烧着希望的庙宇。
回眸鸣凤山,只见祥云缭绕,紫气升腾。我仿佛看到古老的金殿化做了一只金凤凰,驾着彩云,飞天而去。只闻凤鸣声,不见雁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