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观达的头像

杨观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11
分享

秋游藻溪

藻溪素以山清水秀,峰奇石怪,引人注目。藻溪历史悠久,文风深厚,吸引着附近的文人墨客前来,留下了许多诗词佳作。

枫叶微红,秋风萧瑟,约二三知己,开启一天的藻溪之游,虽走马观花,但感慨颇深,于是叙文记之。

狮王洞

狮王洞位于藻溪镇燕坑村。沿藻溪公园往南走,从蛇仔泅章氏祖坟右侧入山,往西沿着小路进入狭长的峡谷,每年雨季的时候涧水淙淙,约前进2里许,只见前方山峰陡峭,山峰下见一处被石堤坝拦成的溪潭,名曰静心池,溪潭长约 30 米,宽 10米,深3米许,水清见底,池内小鱼悠悠,一阵山风徐来,凉气袭人。

静心池沿山路上行百步,只见百丈悬崖下突现一山洞,即狮王洞。狮王洞原名蝙蝠洞,因过去洞内蝙蝠栖息众多而得名,自从1975 年始建道观以后,香客增多,人气旺盛,蝙蝠逐渐绝迹,前来游泳的年轻知识分子好奇的把蝙蝠洞称之为“密婆洞”,闽南语中:密婆,蝙蝠也。

狮王洞坐南朝北,洞深 15 米,宽 5 米,高 5 米。洞外山峰狭隘,万籁俱静,洞对面有双乳峰、竹竿岗、蛤蟆石、石龟下山等奇峰怪石;洞口右处只见悬崖高处的水声叮咚地落下来,清新悦耳飘落静心池;狮王洞因千万年来大自然的神工而成,洞中岩鳞隐约可见若双龙抢珠、仙人指路、龙凤相会等图像。

狮王洞主要供奉玄坛元帅和玄天上帝,传说玄坛元帅曾经在不远处的飞梁庵出家为僧,后在化身岭骑虎升天,修成正果。洞内玄坛元帅座下有一处泉眼,常年渗沥,天旱不灭,雨季不增,积蓄成池,名曰“滴水池”,泉水甘洌,沁人心脾。

最令人称颂的是这里有座香纸炉塔,高六米,周长九米。香纸炉塔顾名思义是宗教场所专门用来焚烧香纸蜡烛以及金银纸等宗教用品的工具,其目的是焚烧时防止火星外漏,杜绝火灾的发生。

香纸炉塔位于狮王洞的上方空旷位置,呈二层圆形钢筋水泥结构,高六米(一层高5米,二层高1米),周长九米。底部和顶部各有布局合理的通风口,有利于燃烧的速度。上层与出风口用密集的钢丝网隔断,防止烧纸逸出,香纸炉塔的构思合理科学,既可以通风性,又可以杜绝安全隐患,它会比日常野外焚烧的时间节约60%以上,这种创新性的建筑无疑值得宗教场所的大力推广。

香纸炉塔上方有观音阁,2006年春筹建,观音阁是一座双层阁楼,供奉观音坐像,慈航普渡,福祥广临。楼下供奉三官,即天官唐尧、地官虞舜、水官大禹。中为香坛亭,供奉财神爷、送子娘娘。每年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为法会日期,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

随着香客的逐年增多,洞口下的静心池也渐渐成了方圆数里的年轻人前来消暑游泳,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游泳爱好者,章道长在1998 年夏筑坝拦池,提供游泳圈,加强安全防护提示,现在已经成为藻溪、灵溪以及江南垟游泳爱好者的好去处,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狮王洞道观住持法名信润,俗名章国坦,藻溪燕坑村人,他是我刚结识的朋友,梳髻蓄须,方袍大袖,而且热情好客。他出生于贫苦家庭,兄弟姐妹多,家境困难,年少时因意外烙下腿疾,行动不太方便。但他身残志不残,自从1994年到狮王洞以后,在燕坑章氏大众和附近善男信女帮助下,先后筹集资金建设了狮王洞、观音阁、香纸炉塔以及长达2公里的山间小道建设,大大方便了信众和户外爱好者的方便,值得我们赞扬。

荐恩寺

荐恩寺位于藻溪盛陶北岭脚山谷。明弘治《温州府志》记载:“荐恩院,在盛岙,咸通二年(861年)建。”根据荐恩寺前方的道路遗址不难发现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千年古寺,难怪坊间传说当年寺院最鼎盛时期,僧众达数百人,香火鼎盛,庙产丰厚,僧人要骑马出去收租。

在荐恩寺主持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这座千年古寺保留下来的一些文物。比如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的石斛;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的1对石抱鼓;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的1对香炉;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的青石桶,还有竖立在天井中的还有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的1座香炉。寺庙的角落还遗留有莲纹础、鼓形础以及石制香炉等物品。

盛陶荐恩寺的历史与张家堡有关联的。《苍南地名溯源》在“盛陶地名来历”一文中描述:“荐恩寺现存建筑为近年改建。几十里外的龙港镇张家堡《杨氏宗谱》有关于此寺的记载,并绘有规模宏大的寺院图样,说明张家堡杨氏家族和荐恩寺曾经关系密切。张家堡杨姓在清中晚期的平阳县有较大影响力,杨配篯曾率民团抗击金钱会起义,是晚清江南垟有名的士绅。画中那两棵硕大的银杏树如今仍枝繁叶茂,让人可遥想当年寺庙之规模。”

另外该文章中还描述:“传说盛陶瓯窑和一个叫杨万里的人有关。宋初,盛陶北山隔岭脚有个大财主叫杨万里,武功高强,家道丰殷,田园最远至横阳江畔,他在北山建 18条窑,兴盛一时,陶瓷器畅销四方。后因得罪了官府,受到缉拿,家人逃难,家业颓废,秘密留下来的人在附近建墓庵,看守杨家祖墓。这传说的真实性已不可考。但荐恩寺和盛陶窑址肯定存在某种联系,这两处文物遗存从侧面反映了在晚唐至宋代,盛陶地域曾经相当繁华。”

张家堡的《杨氏宗谱》中确实有记录:“张家堡始迁祖系北港凤巢驸马都尉杨正臣之孙杨学禄,同时期杨正臣长子潜述迁居盛陶,坟在盛陶西岙脚,杨学禄系杨正臣次子杨炎起(南宋嘉定戊辰科进士)的长子。”

杨正臣(1159-1230),宋绍熙元年进士,后右丞相赵汝愚荐为。后因“庆元党案”受株连,后遭诬陷,遇害于故里凤巢,据说在藻溪有一座驸马都尉正臣公墓,后来盛陶杨潜述的后裔又前往桥墩,可惜现在在盛陶已经找不到驸马都尉正臣公墓和杨潜述的后裔了,实乃遗憾之事。

藻溪字纸炉

“字化烟云腾异彩,炉留翰墨自留香”

字纸炉,旧称字纸炉或惜字炉,因形状似亭,又称字纸亭,它是古人用来焚烧写有文字纸张的建筑物。该风俗源于宋元时代,盛行于明清时代,张家堡杨氏宗祠前曾经有一座精美的字纸炉,可惜毁于当年的“大炼钢铁”。不久前拜读了苍南陈亦武老师《字纸炉》文章后一直想前往观看,今天终于得以实现。

藻溪的字纸炉位于太阴宫庙宇内,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建筑,外有围墙圈住,名曰浮莲花字纸炉。炉子呈正方形,长宽约一米,高有两人许。正面二层为“文昌阁”,供烧纸时祭拜文昌大帝所用,左右一副对联:左联:六万年传经演懺解冤释结度人间;右联:十七世济困扶危功圆果满归天上。后面是字纸炉,黑通通的,上下两层相通,方便燃烧易尽,周边的墙里嵌着两块石碑,分别刻着乐助1990年和2004年修建的爱心人士名单。

据太阴宫主持介绍,浮莲花字纸炉原建于清同治年间,规模和材质比现在精致许多,在“大炼钢铁”期间被捣毁,取名“浮莲花”原于太阴宫前面滩下的拦洪堤内的溪河中养殖的浮莲花,她还告诉我们,在藻溪中学里面(太阴宫的后面,被学校围墙隔断)的小山坡上有一座“字纸墓”,于是我们前往藻溪中学寻找“字纸墓”的遗址。

“字纸墓”位于藻溪中学食堂前面的小山坡上,为了防止山坡石块的掉落,小山坡大部分外面被钢丝网笼罩住,“字纸墓”在山坡西面一米多高的地方,所谓“字纸墓”就是一个小山洞,大约高1米,宽60公分,深1米,右旁嵌着一块石碑,刻着“藻溪字纸墓”五个字,我们想尽办法采用手机拍下清晰的照片。同行的藻溪文物保护员章小军告诉我:“清末民初的时候,到字纸炉烧纸的人比较多,待字纸灰烬积多了,就会负责的人出来议定一个吉日,举行一次葬字纸灰的仪式……”

“字纸墓”的右前方有一座亭,名曰“书香亭”,左联“山静夜光凝梦笔”,右联“鸟鸣曙色伴书声”,但愿所有的学校都有一座书香亭,都有一种浓浓的书香气。现在到字纸炉里的烧纸的人很少,偶尔有两三位年迈的老婆婆提着一只装盛字纸的竹篓子来烧,她们烧的不单单是纸,更是藻溪先辈们对传统文化的虔信与敬笃之情。

巾帼不让须眉

我们最后一站是去藻溪繁枝村,来这里的目的是瞻仰一位清代张家堡女性的故居,聆听那长远又感人的故事。

前不久我阅读了陈华民先生的《浮生噩梦》。书中第一章中记叙了其祖母杨氏的故事,称其曰“巾帼不让须眉”。文章描述:“祖母杨氏出身书香门第,是张家堡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她知书达礼、深明大义,杨氏的两位胞兄(杨慕皋,清光绪壬午恩贡生、杨慕洛,清国学生、登仕郎)相继乡试及第获得顶戴。杨氏的母亲身患重病,她目睹此状,痛心不已,遂发愿终身不嫁,侍奉老母。以尽孝道。她造散仆婢,自操家务,一心研习烹饪,巧制糕点,以娱高堂。并搜罗医案名方,精制补丸,供母服用,以期母亲延年益寿。合族人等对祖母的孝行钦敬有加。族中有人曾想就此事拟奏请朝廷树孝女牌坊以资族表。然祖母生性谦逊,不事张扬,拒而不受,一时在乡间传为美谈。”

文中还描述:杨氏26岁那年,母亲寿终天年,杨氏留家为母守孝。后在胞兄太学生杨慕熊的操办下嫁与繁枝大户陈福周为继室。杨氏凭借自己的胆识魄力和聪慧机灵,处世练达,治家有方,赢得了夫家的尊敬。”

杨氏平日喜爱吟诗,娴于象棋,精于珠算,尤擅快速心算。旧时商贾往来,采用十六两制计算,祖母购物时,往往能于商贩报价额之前,通过心算,准确无误地付好钱钞,四方街坊邻居皆赞不绝口。丈夫陈福周去世后,杨氏毅然携子女迁徙金乡卫,并且在金乡创下了家族企业。杨氏非常重视教育,她还鼓励丈夫创办家塾。她教育子女从来都是言传身教,旁征博引。

杨氏对年轻的大儿子陈荣施(陈大同)说:“人若不能为良相,治国平天下,可以为民成良医,救民于疾苦!”。在母亲的教育下,陈大同杜门伏案,艰苦自学,钻研医术,医治患者,日渐闻名遐迩,后设立“志仁医局”,救民于疾苦。搬到金乡后,他担任了石砰里岙小学校长,还办起了粉笔厂、渔厂等实业。后来他接触了张培农、林珍等一批优秀青年,接受了共产主义革命思想的熏陶,参加了平阳早期农民运动并成为杰出的领导者。1931年陈荣施亲自送独生儿子陈华枢参加漳州的工农红军,可惜已经是红军排长陈华枢在龙岩的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年仅22岁。

杨氏的大儿子陈大同参加革命工作后,小儿子陈荣珂承担了家族的企业发展,他精打细算把家里赚来的钱去支持大哥的革命事业,为了增加收入,还经常出去给刘绍宽的刘氏等各姓氏修编族谱。在大哥的影响下,陈荣珂的儿子陈华民温州师范学院毕业后,先后在金乡小学、慈湖中学、慈溪中学工作。受大伯陈大同和堂哥陈华枢的影响,陈华民思想先进,积极参加我党外围进步组织,解放后受到各种不公正的迫害和打击。

参观完繁枝陈氏九间屋,我们又到了旁边另外一座陈氏清朝大院,张家堡前仓恩贡生杨慕皋(杨氏胞兄)曾经为女婿母亲书写了一块牌匾“萱堂启瑞”。民国平阳县志记载:杨慕皋(1836-1891),子虞卿,号鹤坡,清光绪壬午恩贡生,生子三女四,三女适江西垟繁枝陈福钧。

张家堡杨氏和繁枝陈氏都是地方大族,陈杨氏不单单是张家堡优秀的女性,她更是繁枝陈姓的杰出母亲,她凭借天赋睿智和贤惠,完全实现了她年轻时立下的“母仪一方”的夙愿,她的事迹值得颂扬,也是张家堡杨氏和繁枝陈氏子孙永远学习的榜样。

千年藻溪韵悠悠,短暂之旅情未休。 碧水清波映古树, 诗情画意满山头。短暂的游玩领略到了藻溪的自然山色并感受到藻溪悠久的历史文化,让我们对藻溪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日暮西山,我们也将启程,正所谓定风波·藻溪古韵:

溪水潺潺送秋风,古洞犹在小溪中。 峰峦如剑指云端,凌霄志,高峰攀。 鱼翔静心浅波间,逍遥游,岁月悠然。 风云变幻识沉浮,藻溪畔,诗词赋。

古寺横卧深林丛,苔石斑驳映晚风。 字纸炉畔吟佳句,思古韵,与谁同。 兰心蕙性母仪风,扬坤声,梦回家中。 儿女挥剑写长空,留白处,有丰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