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陕西于国良的头像

陕西于国良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12/21
分享

长篇报告文学《守土灞上》后记

三十多年前,我是一名教师,商洛大山深处的一名代理教师。

但是,我没有坚守,我是一个逃兵,仅仅只教了两年书。三十多年来,我的社会身份不断变换,书店老板,裁剪师傅,报社记者,作家,无偿献血宣传员,驻村扶贫干部……我感到欣慰和自豪的还是教师这个身份,央视每年表彰最美乡村教师,我总要正襟危坐观看直播,看到扎根伏牛山的张玉滚老师,被称为最美妈妈的张桂梅老师,我总是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每次回老家,听到那些四十不惑的中年人叫我老师,心里五味杂陈,觉得很幸福,也感到很惭愧。

短短的两年教书生涯,我是终生都不会忘记的。十七岁那年,我从铁峪铺中学高中毕业,成了花瓶子乡油坊坪村小学一名代理教师。那时大山里的教师有三种,一种是公办教师,端的是铁饭碗,一种是民办教师,地方政府发工资,代理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都是最低的。从我家到油坊坪小学有十多里路,每周都要步行。我教的是六年级,班里有一个姓徐的孩子,十三四岁,膀大腰圆,比我个子还要高,他上课的时候调皮捣蛋,我不敢管他,下课把他叫进办公室谈心交朋友。但我又是师生最欢迎的老师,好多次几个班合在一起,听我讲述作家张天翼的童话故事,孩子们竟然鸦雀无声,全神贯注。第二年,我又回到村子里的庙沟小学,教了一年半。庙沟小学盖在阴面,两个复式班,一三年级和二四年级分别在一起上课。由于大山的阻隔,教室终年不见太阳,要是遇上连阴雨,教室里还会泥水横流,我至今还能想到带领孩子在学校对面山坡上一边晒暖暖一边朗读课文的情景。

那时候,代理教师的工资是每月三十元,勤工俭学还能发上十几元。可是,我家兄弟四个,我是老三,爹妈含辛茹苦供养我们长大读书就很不容易了,若要是再盖房娶媳妇,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我依依不舍地告别大山里的学校,翻越秦岭大山,来到古城西安打拼。两年教师经历给了我人生前行足够的能量,一是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好多文凭都是在打拼中挤时间得到的,二是交了好多教师朋友,在古城西安帝都咸阳的小学中学大学校园里,都有我志同道合的人,感觉在校园这方净土,心灵愉悦,人生也得到了升华。

我是怀着虔诚又崇敬的心情走进灞水之滨的庆华小学采访的,在采访和写作《守土灞上》的日子里,我始终为坚守在校园里几十年默默无闻奉献的老师们感动。采访和创作都是艰辛的,但我力争要把书稿写好,一是再次重圆我未了的教师梦,二来也想告诉年轻的教师们,坚守在教坛的快乐幸福以及教书育人的人生意义。

知道西安市庆华小学,是在2019年7月。著名作家冷梦老师的长篇报告文学《西迁人》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了首发式,这是西安交通大学的一部精神史,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部精神史。《西迁人》讲述了交大人从黄浦江畔迁到古城西安的故事,叙述了交大西迁从决策到最终成功的历史过程,生动再现了62年前数千名交大师生响应国家号召,从黄浦江畔西迁到古城西安的感人画卷,精彩讲述了数十位西迁人62年来扎根大西北,在学科建设、学校发展、学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感人事迹,热情讴歌了西迁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冷梦老师说,她从司马迁、范仲淹、张载到西迁老教授们,看见了中国知识分子绵绵不绝的精神诉求和精神传递,这就是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爱国报国和奋斗担当精神,一种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不计个人荣辱得失的家国情怀……

在首发式后,文坛领导谈到了西迁精神,也谈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成千上万的厂矿企业子弟小学,当然也谈到了当前教育评价和导向的问题。这就说到了西安市庆华小学,历经大半个世纪,作为庆华厂的子弟小学,非但没有衰落转制,反而蓬勃发展,如今拥有36个教学班2000多名学生,“陕西省示范小学”、“西安市一级小学”的荣誉享誉三秦。李国栋校长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以及严谨务实的教育作风,把一个军工企业子弟学校办成全省一流学校。领导说,一个西迁,一个坚守,一动一静,要是在基础教育上再创作一个典型,那就更好了。后来,领导把这个线索和任务交给了我。

我请教了好多位文坛师友,都不看好,说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徐迟写《哥德巴赫猜想》也只有一万多字,长篇报告文学创作哪有写小说简单?并给我提出了三个难点,交大西迁是国家决策,跨越时空,题材宏大,但一个企业子弟小学的发展,能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感人事件?去写与文字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师,能不能写出比他们更高水平的文字,能不能得到认可?如今的报告文学已不是几十年前那样被文坛重视了,况且基础教育发展很不均衡,社会还有很多成见,写出来的报告文学,会不会被认做树碑立传的嫌疑?这些我都想到了,也许心中教书育人的梦想始终没有泯灭,仍然知难而上,我对文坛师友说:“讲理论,写教案,我比不过她们,但我可以讲述她们坚守奉献的爱心故事。”

我的本职工作是宣传无偿献血,还要兼顾下乡扶贫。弘扬真善美,抒写正能量,这又是一个作家的时代责任,我得付出十二分的努力。

庆华小学是非常低调的,李国栋校长十分繁忙,他是庆华小学名校加大学区负责人,又是西安市政府教育督学,几个月的采风中,仅仅见到他三次,谈的最多的是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对自己的付出和艰辛却很少提及,令人尊敬。张梅副校长被我的诚意打动了,谈到她三十多年的教学经历,感慨万千。但是我希望她能为我提供一个采访名单时,她却说:“我们庆华小学每一位老师都是优秀的,我不能给你任何目标和暗示。作为一个作家,你应该深入生活,去采访,去思考。”真是老虎吃天,无法下爪。最终她给了我一张庆华小学教职员工的电话名单,我也从校园文化墙上感受了一种精神氛围,初步有了采访的目标和创作方向。最感动的是温战强副校长,这位淳朴热情的小兄弟,看我来回坐地铁挤公交太辛苦,就让我住到他的办公室里,他则早出晚归来回奔波。

五一劳动节假日里,古城西安三十六度高温,加上疫情防控,采访在艰难和热情中进行。我采访了仍然坚守在校园里的温战强副校长,张凤莉、高萍老师。接连几个周末,又采访了王晓娥、梁艳玲、冯玖花、张晓宁好多老师,原来的敬重变成了亲切,一个个鲜活的教师形象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为了感受温馨的校园生活,我还特意在校园里吃了一顿早餐,老师们六点多就来到校园,西北角的餐厅,特别温馨,教师们围坐在一起吃饭,亲热得就像一家人。吃完饭,学生们就到校了,老师们开始给孩子们打饭,一千多名孩子的餐饮井然有序。我感动二年级二班的班主任王冬老师,她从陕西学前师范毕业入职庆华小学只有两年,这年代也许还是在母亲面前撒娇的孩子,但她照顾孩子吃饭无微不至的场景特别温馨,令我感触颇深。

要想写好这部长篇报告文学,我必须要采访的更宽一点,更深一点。我走进张莉老师的家里,采访了九十高龄的老英雄张万春,前往北郊草滩农场,采访了庆华社区党总支书记党芳玲,采访了庆华厂副总经理石明。在庆华社区,我还采访了好多家长和孩子。有一天,我专门起了个大早,在田洪正街庆华厂门口呆了一个多小时,我的天啊,庆华厂的职工安检进厂,四路纵队,像一支大部队,整整过了一个多小时。为了感受灞上文化,我还上了白鹿原,去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地方。我甚至做好了去白水县北井头村,采访李国栋校长和我同名的弟弟的准备,但是国家精准扶贫普查,派我去汉中洋县二十多天,北井头村采访终没有成行。

回到咸阳,我加了庆华小学很多老师的QQ和微信,利用下班时间继续电话采访,关注庆华小学的公众微信号,开始收集整理大量的采访资料。说真的,六十多年来,庆华小学还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发生,但“陕西省示范小学”“西安市一级小学”“陕西省平安校园”“西安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众多的荣誉又让我激动振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是年年坚守奉献,日积月累,小爱铸成大爱,庆华小学所获荣誉,名至实归是必然的。

我开始思考,这座六十多年的庆华厂子弟学校历经风雨,为什么能领跑在陕西基础教育发展的前列?李国栋这位从普通教师成长起来的知名校长,在庆华小学坚守了二十四个年头,他怎么不去经商或者从政呢?党芳玲书记已经是含饴弄孙的年龄,怎么还要坚守在庆华社区的岗位上奉献呢?王晓娥老师的丈夫是企业家,孙婷婷老师的丈夫是司法干部,梁艳玲老师的丈夫是部队大校军官,冯玖花老师的丈夫是工程师,高萍老师的女儿在美国是成功人士,温战强副校长多才多艺是被很多人认为会在社会上发大财的人,他们为什么要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庆华小学,奉献在基础教育事业上呢?几个月来,我静心思考,反复琢磨,终于明白了,是庆华人丹心报国智慧奉献的庆华精神激励着他们,是党中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跟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号召鼓舞着她们,把教书育人的神圣事业作为终生奋斗目标去追求。

非常遗憾的是,我采访的好多素材和老师都没有写进《守土灞上》这本书里,但我心里对这些老师仍然充满深深的敬意。比如有的老师讲述亲友以及孩子立志成才的故事,还有庆华小学以及老师参与精准扶贫的故事,我觉得这些很好的素材已经超出我的创作构架,忍疼割爱了。还有老师给我讲了多年来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但故事性太少,我只能对她们心生敬意。有一位姓陈的老师,我特别敬佩,三十多年的教书生涯里,兢兢业业,却因体罚一个捣蛋学生受到通报处分,还扣除了半年多的绩效工资。我采访的时候,陈老师正在唐都医院住院治疗眼疾。他几度哽咽,详述了事件经过,为社会上诸如唯分数、唯升学等教育顽瘴痼疾忧愤不已。这是对孩子的深深的爱啊!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我和陈老师还探讨了教师惩戒权的问题。

因为采访以及结构篇幅等原因,好多老师的名字没有出现在这本书里,但你们一样是值得我敬重的,庆华小学的发展也有你们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庆华人不会忘记你们,庆华小学也不会忘记你们。

这是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时代,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国家制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对教育事业发展又有了更高要求。我感觉,国家这些教育政策的出台,就是对庆华小学这么多年的坚守、传承和改革最好的肯定。如若《守土灞上》这本书能让庆华小学的“责任文化”“双责智慧课堂”“名校加大学区理念”和“智慧校园建设”等诸多成果惠及更多基础教育学校,激励更多教师像庆华小学老师一样终生献身教育事业,那我也就很欣慰、很知足了。

回想三十多年前的教书生涯,我还是觉得很遗憾,责怪自己没有坚守做一名像张玉滚那样令人尊敬的教师,常常自我安慰,说下一辈子一定努力奋斗做一名令人尊敬的教师吧。但是,下一辈子的事,谁又能知道呢?年轻的教师们啊,好好珍惜,好好奋斗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