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陕西于国良的头像

陕西于国良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810/15
分享

一辈子做个愚人

    “文学是愚人的事业。”真正理解柳青这句话,是在去年参加作家王宝成作品研讨会之后。去年4月8日,做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参加了作家王宝成作品研讨会,那次研讨会也许有些离题,却使我深受感动。没有出版社参与,王宝成老师挤出仅有的医药费,出了他人生最后的一本集子《天然居存稿》。王宝成老师就是作家柳青说的那种人,如今王老师离我们而去了,可《天然居存稿》这本厚重的书依然摆在我的床头,激励着我,让我在这物欲横流的都市里,没有放弃手中的笔,一步一步朝着文学圣殿走去。

    屈指算来,热爱文学想当作家的梦想已近二十多年了。深夜静坐,回头看自己走过的文学之路,有酸有甜,有喜有悲,感慨万千。

    我生长在商洛的一个小山沟里,枯燥贫乏的生活使我幼小的心灵备受寂寞和煎熬,而文学给我带来莫大的慰藉和快乐,从小学到初中,我如饥似渴地阅读所能街道的文学书籍。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康家小院》,贾平凹的《鸡窝洼人家》《小月前本》《天狗》《古堡》……凡是能找到的文学作品,我从不放过。从作家的作品中,我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看到了人生的希望。那时,我开始练习写作,并不断地投稿,大多数稿件泥牛入海,杳无音信。好在县广播站聘我做通讯员,微薄的稿费又坚定了我写作的信心。

    然而考试落榜入伍不通给了我沉重的打击。一九九三年,我来到丹凤县城,用打工挣来的钱开了一家“凤冠山”书社,一边经营着图书生意,一边团结着热爱文学的年轻人,依然做着文学梦。苦心经营了一年,并不理想,含着泪解散了凤冠山书社,把那些我心爱的文学作品,送给了一帮热爱文学的朋友,怀揣一支笔挥泪告别了我的故乡。

    一九九六年我落户礼泉,热爱文学的激情不减,不断写作,被《陕西日报》聘为通讯员,加入了礼泉作家协会。为了生计,我一直在西安打工拼搏,在劳累和寂寞当中,文学给了我力量。二〇〇二年春节,我冒着严寒几次采访写成了报告文学《新疆姑娘,爱和真情一起走》在《咸阳日报》头条发表,那篇文章不仅激励了我自己,而且感动了周围很多人。我见到很多文学大家,受到了热情地鼓舞和支持,雷涛老师给我写下“清心”二字,程海老师给我写下“日有所进”的话。很多人不理解我,说文学能当饭吃?我深深知道,尤其像我这样的文学爱好者,文不养人。但我也知道,文学能给人力量,让人生更加充实和奋进。

今年,我拿出浸满汗水的钱挤出时间参加鲁迅文学院创作班。我相信,人生是一个过程,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不是来享受荣华富贵,而是用手中的笔为社会为人类留下了什么,像曹雪芹的《红楼梦》,柳青的《创业史》。我结识了好多文学爱好者,在古城西安成立了乡音文学社,一起携手向文学圣殿走去。有人笑我傻,有人说我愚,是的,文学是愚人的事业。想起英年早逝的路遥、邹志安、王宝成,我肃然起敬。

如若大家都承认文学是一种事业,为了文学事业的愚人很多,像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前赴后继。这样的愚人,我愿做一辈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