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陕西于国良的头像

陕西于国良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812/27
分享

我把灵魂安妥在这个村庄

在城市越来越拥挤的时候,我的心里却万般浮躁,常常夜里醒来,扪心自问,在繁华都市闯荡的几十年里,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当领导询问是否愿意下乡驻村开展扶贫工作时,我竟然没有思索就答应了。

    村子很偏远,在武功县和乾县交界的地方,叫代家村,属武功县苏坊镇政府管辖。这儿将是我的第三个故乡吗?

    “扶贫?让你这样的人去扶贫?真是笑话。”

    当我把下乡扶贫的消息告诉商洛老家的朋友时,朋友一脸惊诧,以为我是在开玩笑。我说,这是真的,血站工作繁忙,年轻的男同事又抽不开身,领导就找我谈了话。我能理解朋友的惊诧,微薄的工资既要还房贷,还要供儿子上大学,捉襟见肘。但驻村扶贫是政治任务,我也能理解单位的难处。领导说,你要发挥长处,积极配合第一书记工作,把扶贫工作搞好,把宣传工作搞好。

    下乡那一天,天寒地冻。血站领导驱车一百多里,一直把我送到代家村,心里感觉还是暖暖的。

    脱贫攻坚是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大事,需要全身心投入。血站给我准备了被褥,配备了电脑、相机。带上洗漱用品,又带上了自己喜欢的几本书,就匆匆出发了。先到武功县委基层办办理驻村工作相关手续,再赶到苏坊镇政府扶贫工作办公室报到,来到代家村,已经是中午了。

    村干部十分热情,村书记马得团干练豪爽,言谈举止开朗豁达,可能排行老八吧,大家都叫他八哥。村主任姓代,叫谋子,精瘦儒雅,有一种书生气质。文书也行代,名字叫团娃,为人谦虚随和。驻村第一书记是我们单位的全国无偿献血金奖获得者杨旭,另一个队员马晓明也是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获得者。对我的到来,大家非常欢迎,说是冬天夜里冷,还为每个队员特别赶制了一床八斤重的新棉被。

    前多年宣传报道扶贫工作,我来过这个村子,对村子的情况还基本熟悉。我说,坚决服从单位安排,听从领导指挥。又对大家说,我妈也姓代,这就是到舅家门上了,一定会好好干。

    从武功县苏坊镇往代家村走,老远就看见乾县界的牌子,朝东拐进代家村,还要经过一里多路的乾县地界,村子的偏僻就可想而知了。

    说句实心话,在关中平原上,我看到的代家村还是相当不错的,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子道路已经硬化,家家都该起了两层小洋楼,吃上了自来水。但到处都一样,每个村子有富人也有穷人,各家的情况都不一样。驻村扶贫工作就是针对贫困户,要进行精准扶贫,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的。

    这儿和城市还有相当大的差别。首先就是冷,我已经加了好几件衣服了,但坐不了多久,就冻得受不了,只得起身到村广场走动走动。天空是阴沉沉的,太阳是一抹谈红,感觉不出来一点温度。果园的叶子全落完了,显得萧瑟,几乎看不到一只麻雀。麦田是绿色的,有一点点生机,仍然闲得很清冷。唯有给人一点鼓舞的,是村委会广场旗杆上的马面红旗,在寒风中呼啦啦地地飘。

    最难熬的是夜晚,下午六点,天就阴暗了下来,路上几乎没有了行人。房子里的温度和外边差不了多少,坐不到半个小时,就感到浑身发冷。好在,我带有老家作家陈仓的《厚土寺》《醒神》,不时翻看,慢慢地就忘记了冷。让我高兴的是,村里还建有农家书屋,由村主任谋子管理着,看样子已经好久无人问津了,我向村主任谋子借来了陈彦老师的《西京故事》和莫伸老师的《一号文件》。夜深人静,缩在被窝里看书,竟然迷迷糊糊睡到天亮。

    每次吃饭要走几里路,害怕停电停水,夜里起床去上公共厕所,真的能感受到“寒风刺骨”这个成语的意义。生活规律全变了,心里还有一点小小落差。我把电话打给在城里生活著作不断的青年作家魏锋,诉说这几天来的不适应。

    “能有多冷多苦?比起知青下乡,你这可是享了福了。”电话那头,魏锋正襟危坐,一本正经地给我打气,要求我坚决服从单位安排,能吃苦,多干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老天爷不会亏待每一个付出的人的。

    “想想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想想路遥在陕北,你就不觉得冷了,也不觉得苦了。”魏锋又笑着鼓励我。

    我一下子笑了,那能和习总书记、路遥比呢?但听完魏锋的话,真的感觉暖和多了,身上也有了力量。

    想想知青上山下乡的地方,这儿的条件好多了。我开始静下心来,跟着第一书记杨旭一起熟悉村子情况,跟着学习进入扶贫工作状态。

    两天来,交谈,走访,慢慢地了解了一些村子的情况。代家村位于苏坊镇东北,北边和乾县的上曲村相连,东边的村子叫铁陈村,西边是凹里村,南边是蔚村。村子交通很不方便,到苏坊镇有十多里路,几乎不通车,到武功县城就更远了,有三十多公里地。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数都出外务工,小学校里仅有了九十多名学生。

    代家村包括代家、任曲两个自然村,五个村民小组,394户1452人。这么大的村子依靠的就是农业,以作务苹果为主,没有一个企业。贫困户竟有87户。2014年,在全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咸阳血站负责安排干部驻村联户“双包双实现”扶贫工作。血站迅速成立扶贫工作队进驻帮扶村,选派两名业务骨干驻进武功县苏坊镇代家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经过进村入户、调研摸底、制定规划、落实项目,帮扶工作有序推进。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咸阳血站以凝聚大爱捍卫生命的奉献精神,为代家村脱贫攻坚注入了新鲜血液。通过资金扶持、技术指导,一对一扶持,已经初见成效。2014年当年就有61户281人走出贫困,2015年又有5户24人退出贫困线,2016念到017年又分别退出15户57人,今年又有3户11人脱贫奔上小康,仅剩下5户贫困户了。

离国家提出完成脱贫攻坚战还有两年之间,虽然贫困人口在大量减少,但又都是因重病、残疾造成的特困户,脱贫攻坚难度大。但血站驻村工作队毫不气馁,把贫困户当亲人,想方设法,寻找政策支持,力争取得最后胜利,让贫困户全部脱贫奔上小康。

    第一书记杨旭曾是军人出身,在岗乐于奉献,还荣获了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在他的讲解带领下,我也鼓足了劲,作为一名血站人,觉得能投入到扶贫工作第一线,也是浑身充满了劲。

                          

     我给自己定了目标,既然走上扶贫工作第一线,不管自己面临多大困难,一定要树立信心,紧跟驻村扶贫工作对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让灵魂扎下根来,这儿就是我的第三个故乡,说不定又有什么新的收获呢。

    心里有牵挂,寒风挡不住扶贫的脚步。12月25日,咸阳血站帮扶武功县苏坊镇代家村举办冬季果树管理培训班,在网贫困户及村民积极参加现场培训。我和第一书记杨旭前后积极组织参加。

    扶贫攻坚,科技领先。 为了扎实开展产业扶贫,咸阳血站驻村工作队和代家村两委会班子根据今年春季果树发生冻害,果品等农作物歉收,果农积极性不高,通过协商,积极组织代家村贫困户开展果树作务知识培训和田间管理指导,由武功县农业局、苏坊镇政府、陕西科技报培训中心深入基层农村传经送宝,旨在为贫困户传授果树管理技术,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培训班特别邀请了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果树专家马志峰教授,果园现场授课。马志峰教授结合苹果冬季管理技术要点,重点讲述了苹果树冬季施肥、防虫、修剪、冬灌等相关技术,并对果农提出的实际问题现场进行解答,希望利用冬闲抓住时机进行果园田间管理,提效增收,巩固产业扶贫效果。我详细听了马教授的讲解,并用镜头记录下了寒冬里最感人的扶贫场景。

    驻村第一书记杨旭、武功县苏坊镇农业办副主任杨智辉鼓励贫困户,增加内生动力,结合自身情况,勤劳致富,通过果园现场培训学习,扎实开展苹果冬季管理,力争提高苹果产量和质量,为来年果品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培训活动结束,我没有休息,很快写了一篇通讯稿,让领导审阅修改,最终寄到咸阳日报社。为精准扶贫呐喊鼓与呼,心头的热情已经抵消了寒风的侵蚀。

    第二日,我和第一书记杨旭,以及村主任谋子、村文书团娃一起走访贫困户。村子由南向北,在由东向西,先去代中团家,再到任安社家,一家家询问屋子冷不冷,冬季果树田间管理的怎么样,然后登记填表,双方签字记录。十多户贫困户走访下来,天已经黑了,回到住处,竟然有点腰酸腿疼起来。

    城市里多日积压的浮躁心情慢慢淡了下来。看到城市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让人透不过气来。来到这个最偏僻的村子,看到那些贫困户的生活,他们渴望致富,有知足常乐的样子,突然有种漂浮的灵魂突然落地的感觉。

    天气预报,即将要来一场大雪。在漆黑的夜晚,耳畔响起呼呼的寒风,我竟然在渴望一场漫天飞舞的大雪呢。那时,天地白茫茫一片,任何贫富忧愁,一切都看不见了。

                       

    突然想起朋友杜峰来,他就是武功县苏坊镇人啊。

    十多年前,我曾在西安李家村服装城工作过一段时间,认识了杜峰,知道他是武功苏坊镇人。他是一个裁缝,一家人开了个服装加工厂,儿子一直在西安读书上学。虽然不相见快十多年了,但仍在电话微信中彼此问候祝福着对方。这不,竟然到了杜峰的老家,我便和杜峰联系起来。

    知道我来代家村工作,杜峰很惊讶,感叹我能够远离都市的喧嚣,耐得住寂寞,来到偏僻的农村工作。他的家在代家村西边的杨村,离这儿不是很远。杜峰说,回来了一定要我去他的老家杨村看一看。向杜峰一样在外打拼的人不少,农村大多数已剩下老人和儿童了。

    问候了杜峰,又打探了朋友高青松。青松乾县石牛人,中间仅隔了个临平镇,离这儿并不太远。十多年前我去青松老家,他陪我去游玩了羊毛湾水库,看了漆水河上的龙岩寺。多年不见,他已在古城西安安家落户了。杜峰说,今年的生意很不景气,有机会了,大家一定要回到故乡看看。

    武功这块热土,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人杰地灵。始祖后稷,教民稼穑,五谷丰登,民族兴旺。苏武北海牧羊,受尽屈辱爱国情怀依旧。武功才女苏惠,《璇玑图》千古流传。文化名人,还有刘文静、康海等。苏坊镇这地名,应当和名人苏武、苏慧、苏绰有关吧。再一次和商洛老家的朋友交流,他安慰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笑着说,几天来,我以适应代家村的农村生活,不觉得苦了,苏武北海牧羊十九年,数十年气节不变,我一个小人物,就不能在这扎根扶贫吗?

    电视剧《黄土高天》正在热映。这是根据著名作家莫伸老师的长篇纪实文学《一号文件》改编的,扶贫帮困的情节感人至深。在《一号文件》的末尾,莫伸老师引用了纪伯伦的一首诗“我们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我们需要回溯,/就像那古老的印第安人,/等待着灵魂一起上路……”

    回味莫伸老师引用纪伯伦的诗,我热泪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代家村的第三个夜晚,我已经深深地感觉到把灵魂安妥在了这个村庄。

                               2018年12月26日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