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
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宫,
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
在雪山之颠把我的魂唤醒,
爬过了唐古拉山遇见了雪莲花……
我喜欢郑钧的《回到拉萨》。去西藏看看布达拉宫一直是我的梦想,那里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也是我心目中的一块净土。多年来为生活奔波,这个梦想从而立做到不惑,从不惑又做到知天命之年,再不去,梦想恐怕就落空了。甲辰年秋冬之交,终于休了年假,一路向西,圆了二十多年前的西藏之旅梦想,心旷神怡,有种心灵净化人生顿悟的快感。
人生总是诸事羁绊,梦想常常一拖再拖,往往多少奇思妙想成为遗憾。终于结束五年驻村生活,原想奋笔疾书再出发,一年来却下笔无神,恍惚中以“功成不必有我功成必定有我”聊以自慰。如今儿子工作了,女儿也上了大学,房贷即将完结,诸事顺遂,一下轻松了好多,该是圆梦西藏之旅的最好时机了。
有朋友劝我:“从咸阳到拉萨,全程五千多里吧?旅途劳顿不说,也有五千多米的落差呢,高原反应你吃得消吗?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呢,你做好充分准备了吗?看景不如听景,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吧!”
我笑了,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蜀之二僧,富僧准备多年买舟未曾成行,贫僧一瓶一钵就去了南海。我从小就在商洛大山长大,上山下山如履平地。况且现在的交通实在是太好了。圆梦西藏,天时地利,更待何时?”
我做了西藏之旅的详细规划,被誉为黄河明珠的金城兰州是要去的,被誉为高原明珠海臧咽喉的西宁也是要去的,想好了要去拜访的人,还要去心中的文化圣地一饱眼福,我还查阅了火车运行图,详细列出了西游城市的作息时间表,满怀信心,背一个背包就出发了。
从咸阳火车站坐上火车,已是灯火辉煌,从车窗向北望去,“西藏民族大学”的字样熠熠生辉。我的心情有点激动,呵,西藏,我来了!
二
兰州第一站,我想应该先去看看伟大的母亲河黄河。出了火车站,天却下起了小雨,秋叶飘落,还稍微有点冷。
公交站点碰见一个年轻小伙小冯,穿着单薄,看样子是要早起上班。我把伞撑开和小冯共享,攀谈起来。三十而立的小冯来自河南商丘,大学毕业已来兰州打拼两年,在一家茶行销售茶叶,家里还有一个弟弟毕业之后去了湖南长沙打拼。他说,父母都是农民,十多亩地仅够温饱,农闲还得打工,兄弟俩就各自打拼了。这几年生意萧条,茶叶不好卖。我告诉小冯,在外打拼照顾好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小冯特别热情,告诉了我去黄河大桥和《读者》杂志社的行程,相互祝福,雨中告别各自登上公交车。
黄河穿城而过,我乘车到达的黄河大桥应该是兰州城关黄河大桥,建造于一九七九年,雄伟壮观,车流如织。天如人愿,雨已经停了。第一次站在黄河大桥上,注目黄河,两岸高楼林立,黄河奔腾其间,一桥飞架南北,气势恢宏。看到母亲河波澜壮阔,奔涌不息,非常壮观,心灵震撼,请一个小伙为我留下了和黄河母亲珍贵的照片。漫步黄河公园,感受河湟文化,这里绿树成荫,一步一景,如诗如画。广场文化墙书有唐代诗人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诗句,令人诗情大发感叹不已,母亲河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一路奔来,海纳百川,需要多么宽广的胸怀啊。
黄河安澜,造福百姓。最让我惊叹的是黄河两岸的水车,大大小小,昼夜旋转,水流潺潺。公园广场有一人物雕塑,竟是明朝云南道御史段续,辞官回到故乡兰州,因地制宜,建造水车,发展农业,造福桑梓。黄河九曲连环,泽润先祖又水患无穷,历代贤达治理黄河功不可没,段续有大禹之志,令人肃然起敬。滨河路还建有兰州水车博览园,博大精深,彰显了先民改造山河的毅力和智慧。行程匆匆,水车博览园不在我的西游规划之列,就不去了吧。
小冯告诉我,兰州黄河大桥和读者大道不远。敬仰了母亲河,我要步行读者大道,崇拜《读者》杂志社,那是我三十多年的心灵圣地呢。
三
《读者》陪伴了我三十多个年头,激励我走出商洛大山来到城市奋斗,从开始的每本三毛钱到现在每本十元,期期不落。《读者》是兰州的文化地标,也是我的精神家园,这次西游,一定要好好亲近亲近《读者》。
读者广场不大,人流稀少。漫步在读者广场,感慨万千。什么是文化自信,《读者》就是文化自信啊。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读者》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激励滋养了几代人健康成长。《读者》原名《读者文摘》,和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版权冲突,征集更名时,我正在铁峪铺中学读高中,深思熟虑,去邮局郑重投下“读者”一票,刊名《读者》公布时大喜,至今记忆犹新。
如今的《读者》长成参天大树,发行领跑亚洲第一,品牌价值达到四五十亿元,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读者》集团的门卫温文尔雅,知道我从古都咸阳来,热情帮我预约参观《读者》博物馆。改革开放之初,甘肃人民出版社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创办《读者》系列杂志,开文化自信之先河。博物馆分为序厅、同心创业薪火相传、锐意进取茁壮成长和发愤图强走向辉煌四大板块,陈列的珍贵实物展品琳琅满目,囊括了读者出版集团七十多年发展历程中出版发行的图书期刊、文件书稿、读者书信等大量历史材料原件,字里行间饱含真情,感人至深。
参观《读者》博物馆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多数都是和我一样从全国各大城市特意赶来的,既有满头华发的老读者,也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喜欢《读者》,敬畏文化,是那样的虔诚。在博物馆出口,还有最新《读者》和文创产品,我买了最新一期《读者》杂志、《读者》敦煌号和一本纪念册,在纪念册上盖“永远的读者”“读者大道”等各种各样纪念章,《读者》的签名章寓意真好!工作人员给我说,全国各地每天有二百多人来《读者》博物馆打卡呢。致敬《读者》,原打算再去拜访一下《读者》杂志社的编辑,又一想,享受蜂蜜,何必又要去打搅勤劳辛苦的蜜蜂呢?便去不远处的兰州图书馆浏览一番,感受兰州的文化底蕴,这里实属西部文化高地啊。
《读者》大厦在读者大道并不算高,周围的建筑时尚新颖高耸入云,显得《读者》杂志社狭小拥挤。阅读是心灵的还乡,《读者》是人生灯塔。离开读者大道,依依不舍。在我心里,《读者》依然是那样伟岸、高大!
四
这次西游,有朋友建议我一定要去敦煌。我想行程太紧,敦煌石窟就不去了,买了本《读者》敦煌号,在文字里也一样能感受敦煌的文化魅力呢。
刚准备离开读者大道,突然眼前一亮,这不是敦煌艺术馆吗?
惊喜之余,我走进敦煌艺术馆参观。敦煌莫高窟离兰州两千多里呢,敦煌艺术馆就是敦煌莫高窟艺术精华的再现啊。敦煌莫高窟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千年,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莫高窟的壁画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各种塑像三千多件,中古时代的文物五万余件,都是绝无仅有的罕世奇珍和绝世杰作。陈列在兰州敦煌艺术馆的莫高窟历史文物艺术品有壁画、塑像、简牍文献等复制品和影像资料,令人眼花缭乱,徜徉在敦煌艺术馆里,感觉就是去了酒泉敦煌莫高窟,身临其境,心潮澎湃。
敦煌艺术馆实现了数字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感,能和游客互动交流,打破了时空限制。上溯北魏西魏年代,能工巧匠凿窟、泥塑、彩绘,巧夺天工,栩栩如生。虽然大多都是复制的塑像,却有真人大小,形神兼备,望之生畏。尤其三维立体的动态设计,活灵活现,令人惊叹不已,神驰千里之外,仿佛回到了千年之前。
敦煌艺术博大精深,感谢敦煌艺术的守护者和创业者。于右任先生和画家张大千都先后奔赴敦煌,为保护莫高窟艺术奔走呼吁。常书鸿、樊锦诗等一代代艺术家风餐露宿坚守大漠,青春无悔,保护挖掘敦煌瑰宝,黑发染成白发,令人肃然起敬。“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更是走向国家文化复兴的康庄大道。
先民的智慧令人惊叹,敦煌艺术万古长青。我向保护和传承敦煌艺术家致敬!
五
金城兰州不仅有《读者》,还有《飞天》文学杂志。多年来旅游,海南、昆明、北京、乌鲁木齐,我都要去作家协会拜访一下名家名刊,珍藏一本文学期刊留作纪念。甘肃作家协会不能错过,最新《飞天》文学月刊也应该珍藏一本。
从敦煌艺术院出来,已辨不清了南北,只得打的,直接来到了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甘肃省文联大厦。
朋友天福是甘肃武威古浪人,喜爱古诗词创作,他给我说甘肃作家协会副主席阎强国是他同村人,著述颇丰,也是《飞天》文学主编,但是突然来到金城,能贸然拜访阎主席吗?作家协会在文联大厦三楼,我敲开办公室大门,说明来意,作协一位领导把我介绍到了知名作家离离的办公室,离离老师热情接待了我这位不速之客。
文学是最好的桥梁,谈到《读者》《飞天》格外亲切。离离老师给我倒茶,还签赠了她的诗集《离离的诗》,在扉页写上“风在吹/吹树上的叶子/和她的心……”,又赠送我今年第十期《飞天》文学月刊。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离离老师是甘肃诗歌八骏之一,通渭县作家协会主席,敦煌文艺奖和黄河文学奖获得者。我要为书和杂志付费,离离老师微笑着婉拒了。文如其人,待人热情,气质高雅。离离老师的书和《飞天》文学月刊是我西游最好的收获,带回去慢慢品读吧。
人类在梦想中传承,敦煌艺术中飞天梦也是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如今,神舟遨游太空,梦想成真。文学永远神圣,《飞天》见证时代,激励梦想,希望越办越好,永远成为读者的文化大餐。
六
畅游金城兰州,朋友告诉我必须记住“一条河一本书一碗面”。站在兰州黄河大桥敬仰了波澜壮阔的母亲河,又拜访了心仪已久的《读者》杂志,一定要再去品味享誉世界的兰州牛肉面了,这是兰州的美食名片呢。
出了甘肃文联大厦,看指路牌是平凉路,街头繁华,人流如织。平凉路中段有一个农民巷,干净整洁,饭店林立。我问一位送外卖大哥,哪里有牛肉面?他说往前走,要吃牛肉面,就去安泊尔。那就在这条街里吃碗安泊尔兰州牛肉面吧。
兰州安泊尔牛肉面馆装修考究,殿堂高雅,门迎热情,菜品极其丰富,色香味俱全。真想不到如此繁华地段,竟然物美价廉,一碗兰州牛肉面仅需八元。后厨一目了然,灯火辉煌,热气腾腾,香气袭人。厨师一律白帽子白大褂,拉面、煮面、调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面是要自取的,这是对厨师的尊重。环境幽雅,座位舒适整洁,墙上的面食文化宣传吸引眼球。一碗牛肉面香气扑鼻,食欲大振。牛肉面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一清是面汤清亮,白萝卜吃出了品味,红色的油泼辣子十分诱人,绿色的蒜苗和香菜点缀其中,加上金黄色的面条,看着舒心,慢慢品味,实在是一种享受。
我环顾一下四周,整个店里座无虚席,有一个人吃的,也有呼朋唤友招待客人的,点上一桌菜,一人一碗牛肉面,十分丰盛,真是招待亲友的好去处。吃完牛肉面,还有免费的红枣茶和豆浆。服务真好,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其实已经微微冒汗,肚子已经饱了,却不想快速离去。我又点了牛肉夹馍和金果子,打包带走。服务员热情再见,欢迎我下次再来。我感叹不已,一碗牛肉面,这不仅是一顿饭,更是一种文化享受啊。
突然就想到古城咸阳倒闭的金大碗牛肉面了。宣传口号是金大碗牛肉面加量不加价,一碗面卖到十几元呢。但是火了不多久就倒闭了,究其原因,听人说吃面的学生特别多,“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老板赔本不干了。看到兰州安泊尔牛肉面的火爆场面,我想,金大碗的经营理念就错了,菜品单一,卖面的还怕吃面的人多吗?
七
从兰州到拉萨的火车,在西宁是要换乘的。同路的乘客告诉我,火车从上海一路开来,海拔平稳,从西宁开始升高,为了缓解乘客高原反应,就换成了有氧列车,开始播报时速和海拔高度,提醒旅客注意事项。列车号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天路格桑花号列车。
啊,这就是韩红唱的《天路》吗?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这就是青藏高原吗?天空湛蓝,地域辽阔,远处的雪山上白雪皑皑,窗外广阔无垠的大草原变成金黄,一幅静谧神圣的大自然画卷映在眼前,如入仙境,叫人思绪蹁跹。
啊,好大的一个湖泊啊,深蓝深蓝,静卧群山之中,犹如一面镜子,和湛蓝的天空如影随形,令人心旷神怡。同城的旅客告诉我,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纳木错湖,又叫腾格里海,海拔四千七百多米呢。湖面还有鸟儿飞舞,应该还有鱼吧?这里是怒江的源头,藏族同胞心中的圣湖,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信徒前来朝拜呢。纳木错湖宽广清澈,美不胜收。书上说青藏高原是世界水塔,真是名不虚传。
前往西藏的路上并不寂寞,有的务工,有的求学,但更多的乘客是怀着虔诚之心,来拉萨旅游的。每到一站,那些零零后青年男女都要走出车厢,拉着写有“勇敢的人享受世界”的横幅拍照,欢乐无比。这其中就有一个沈阳来的孩子,叫张原野,比我儿子小两岁,十分健谈。他是独生子,父亲是开大货车的,大学毕业还没有参加工作,先把祖国大好河山游玩一番,先去了南京、杭州,又从上海一路来拉萨,本来坐的是卧铺车厢,看不到风景,就找空位坐到我的对面,一直攀谈到拉萨车站告别。
最敬佩河南三门峡一位大哥,带了好多行李,要去那曲打地热井,一个月能赚一万多元。只是满腹牢骚,两个儿子,大的毕业,小的还在上学。他说工地条件特别艰苦,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晚上休息必须吸氧,儿子上学要钱,买房子要钱,儿子娶媳妇要钱,要是日子好过,谁还愿意到海拔这么高的地方打拼呢?我安慰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再苦几年,赚下钱了就回老家去吧。
三门峡大哥从那曲站下车了,我出于好奇,也下车望望天空,舒展一下筋骨。那曲位于唐古拉山之间,海拔四千七百多米,是长江、怒江、拉萨河、易贡藏布等河流的源头。天空依旧湛蓝,远处雪山一片洁白。车站外的建筑围墙上写着“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标语,我站在那曲站牌前拍照留影,精神状态良好,没有感觉到高原反应。
邻座从那曲上来一个藏族女孩德吉央宗,白白净净,不像藏族女孩,比我女儿大两岁,在拉萨师范大学上学,马上实习毕业了。德吉央宗说,爸妈是牧民,喂养有几十头牦牛,国家政策好,乡村振兴都有补贴,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都在上学。她给我讲了学校要学藏语、汉语和英语,讲了藏族同胞的生活习俗。德吉央宗还讲述了天葬习俗,家里亲人去世后,天葬师念经期满后,一同把亲人遗体送上天葬台,引来秃鹫,骨肉分离,吞食净尽,亲人就去了天堂。德吉是幸福的意思,我对德吉央宗说,西藏民族大学就建在古城咸阳,欢迎以后有机会来咸阳看看。“扎西德勒!”德吉央宗微笑着答应了。
去西藏的路上,令我最震感的是辽阔的牧区,黑色牦牛星罗棋布,两层小楼的院子到处都是,家家都有小车和摩托车,多数院墙都是牦牛粪垒起来的,还有垒成垛状的。屋顶红旗招展,饮烟袅袅,宁静中能感受得到藏族同胞的生活幸福。
八
拉萨是日光城,天空湛蓝,阳光灿烂。
这次到拉萨,我还想见见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干部葛锋。他是咸阳乾县人,读书在昆明,工作在西藏,特别有爱心,每次回到咸阳都坚持献血,是我追踪多年报道的献血英雄,已经成为朋友,他说来拉萨一定联系。我给葛锋带了一点故乡丹凤的秦鼎茶,秦岭最美是商洛,秦人重诺一言九鼎,这也是我把秦鼎茶带到北京、重庆、乌鲁木齐之后的又一个城市,算是给故乡特产做个广告吧。但这天是周五,我不能打搅葛锋,先去西藏作家协会打卡,然后去朝拜布达拉宫。
火车到了拉萨,群山环抱,远远看到洁白如玉的布达拉宫。公交车上,邻座是一位满脸沧桑的老人和小姑娘,我向老人打问拉萨市北京中路的去处,赞赏小姑娘照顾好爷爷。小姑娘还在读大学,微笑着解释老人是她的父亲。老人没有生气,在小姑娘告诉我西藏作家协会的地址之后,和我攀谈起来。老人是甘肃定西人,八十多岁了,参加过抗美援朝,曾在西安某部服役,在新疆马兰基地参军,转业后定居在西藏拉萨。我对老人肃然起敬,临下车前祝他健康幸福,小姑娘告诉我下车不要剧烈运动,以防高原反应。
遗憾的是,作协这个单位可能太小了,加上语言不通,知道的人寥寥无几。北京饭店下车是民族中路,建筑高大,一尘不染,没有找到西藏文联的地址。又一路从北京中路到北京东路去,路过西藏广播电视台,离西藏日报社也不远,还是没有找到作家协会。那就先吃饭吧,拉萨炒饭,有肉有菜,简单实惠,老板好像不是拉萨人,倒很热情,帮我倒水给手机充电。《西藏文学》看来是收藏不成了,那就去朝拜布达拉宫吧。
一路向北,就到了布达拉宫。阳光之下,布达拉宫金光灿灿,恢弘的建筑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神秘敬畏。我从小在课本中就看到过,布达拉宫是最令人神往的佛教圣地,凝结藏族同胞的智慧,辉煌雄姿成为拉萨的文化地标。据说,唐朝西藏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在拉萨红山之上修建了九层宫殿上千间,取名布达拉宫,供文成公主居住。历经千年,布达拉宫不断扩建,成为西藏政教中心。布达拉宫广场游人如织,美景目不暇接。我感觉有点累了,先找个宾馆住下来吧。
布达拉宫向东就是小昭寺市场,旅游纪念品、服饰百货琳琅满目,摩肩接踵,人声鼎沸。在小昭寺市场一端,有一个云海宾馆,价格适中,环境还行,我就住了下来。休息了一会儿,精神起来,葛锋也该下班了,我拨通了他的电话。
九
拉萨遇见老乡,真是惊喜。葛锋接到电话,让我发了定位,立即就朝拉萨小昭寺这边赶来。
在人声鼎沸的人潮中找人,实在不容易。从拉萨城西到城东,路途不近。真的想不到,葛锋是和他的爱人一块来迎接我的。递上秦鼎茶,葛锋特别高兴,说怎么不早说,要好好招待我。我说,饭是吃过了,拉萨就你一个朋友,来了就想见一见。葛锋和爱人坚决不同意,家乡来了客人,怎能不招待呢,执意驱车到布达拉宫广场,那里有一个候鸟等风来艺术咖啡厅。好久不见,那就好好坐坐叙旧吧。
候鸟等风来艺术咖啡厅环境幽雅,灯光柔和,临窗就能看到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葛锋爱人要了一壶茶,点了好多水果,葛锋还执意给我要了一盘拉萨意大利面。
在拉萨工作,不仅需要一种情怀,更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奉献精神。我也驻村工作五年,感同身受,和葛锋有说不完的话题。西藏调查大队是国家统计局直属单位,葛锋开始在那曲工作,他的爱人是青梅竹马的同学,为了支持丈夫放弃内地工作,一路追随到西藏。二十多年党龄的葛锋积极响应国家驻村扶贫号召,先后在那曲、日喀则等地农村扶贫,为藏族同胞脱贫致富不懈努力。在那曲的小山村驻村,海拔高,条件艰苦,手机信号弱,每次和亲人通话,葛锋都要登上山顶,通话断断续续,甚至气喘吁吁。在日喀则的小山村驻村,每次要带一个月的馒头,蔬菜很少,一个月只能去县城洗一次澡。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葛锋硬是和战友齐心协力,心系藏族同胞,打赢脱贫攻坚战。驻村归来时,藏族同胞犹如亲人一般依依不舍。
葛锋说,驻村归来回到西藏调查大队工作,下乡工作是常态,去阿里、日喀则等地驱车路途艰辛需要两天多时间,有时工作紧,好多次都得乘飞机去。葛锋如今是处级干部了,听了他的讲述,我敬佩不已,相比葛锋的驻村经历,我在武功驻村的条件要好多了,心中顿生一股奋进的力量。
从候鸟等风来艺术咖啡厅出来,葛锋和爱人带我去布达拉宫广场赏夜景。在广场东侧看见西藏血液中心的爱心献血车,立即在车前拍照留念。葛锋不仅每次回咸阳探亲献血,还在拉萨献血,爱心感人。我说也想在拉萨献血留个纪念,葛锋说你第一次来,还没有适应,高原反应是真的,你有这个爱心就可以了。布达拉宫广场夜色迷人,光璀璨的布达拉宫灯又是另一番景象。广场西侧有伟人巨幅画像,彰显藏族同胞对领袖的尊重和爱戴。
时间不早了,葛锋的小女儿还独自一人在家里呢,我催促葛锋和爱人赶紧回家。葛锋说明天是周末,要陪我欣赏文成公主实景剧,品尝拉萨美食。我说已经买了下午去青海西宁的火车票,大家多保重,多联系,便依依惜别。
十
拉萨之夜,真的有点小兴奋,旅途五千多里,海拔数千米,终于圆梦了。一觉醒来,小昭寺钟声响起,拉萨东边山涧,太阳欲出未出,霞光万丈,这又是不同的美丽景象。
拉萨和咸阳相差一个时区吧,早晨八点,街头行人稀少,只有几家小吃店开门,单位上班时间都是九点半到十点多,人们还在香甜的梦想呢。那我就在拉萨街头好好走一走看一看吧。
布达拉宫东侧是西藏邮政大楼,被誉为天上邮局。没有收藏到《西藏文学》杂志,我想去邮局给自己寄一封信,也是最好的纪念啊,可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布达拉宫广场晨曦初现,武警战士昼夜站岗值班,和平鸽此起彼伏,游人流连忘返拍照留念。布达拉宫被称为世界屋脊明珠,高大雄伟的宫殿,雕梁画栋,收藏着极为丰富的文物和工艺品,是独一无二的雪域文化遗产。了解千万佛教信徒怀着虔诚朴实的心转山朝拜,寻求消除痛苦和追求解脱,祈祷保佑国土滋润万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仰望布达拉宫,想起“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佛教教诲,我和葛锋算是殊路同归,献血,宣传献血,都是救人,顿觉心中一片宁静,满满的成就感。
北京中路,布达拉宫广场西边不远有一个广场,耸立一头金色牦牛雕像,底座写有“西藏之宝”四字。站在牦牛广场,凝望雕像,久久不愿离去。牦牛被誉为高原之舟,生长在青藏高原地区,适应能力特别强,能在高寒、缺氧、强风的恶劣环境下生存,肉、皮、毛、乳养活了一代代藏族同胞,就连牦牛粪都是最好的烧饭取暖材料。藏族有句民谚说,凡是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牦牛,牦牛已经成为一种藏族同胞的图腾。
离火车开动还有两小时,我要逛逛拉萨的购物广场。快十点多,商城终于开门,商城内物品极其丰富,我挑选了一些牦牛肉、奶酪、酥油茶等西藏特产,匆匆返回拉萨火车站。
别了,拉萨!耳边又响起郑钧的《回到拉萨》:我美丽的雪莲花,纯净的天空中有着一颗纯净的心,不必为明天愁也不必为今天忧,来吧,来吧,我们一起回拉萨,回到我们阔别已经很久的家……
十一
在返回被誉为高原明珠海臧咽喉的西宁,我仍然精神抖擞,没有一丝睡意,远眺雪山,欣赏牧场,致敬为人类作出贡献的牦牛。藏族民间歌谣《斯巴宰牛歌》中歌颂牦牛是藏族创世纪的主角,牦牛的头颅变成了高山,牦牛的皮张变成了草原,牦牛的尾巴变成了江河。那是何等的神圣伟大啊!
旅途中,我想到了海子。德令哈这座城市因海子而驰名,海子曾经两次坐火车去西藏,经过青海,特意在德令哈留宿一夜,写下《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的著名诗篇,“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广为流传,写完这首诗的第二年三月,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二十五岁。德令哈是蒙古语,是金色的世界的意思。在巴音河西岸,从南向北,一直到巴音河大桥,依次建有海子诗歌碑林、海子诗歌陈列馆、海子纪念碑。德令哈市多年举办海子诗歌节,举行了海子纪念碑、纪念馆落成典礼,还用昆仑玉为海子塑像。文学之美,文学永远神圣,但想到海子有点伤感,我没有在德令哈停留。
到达格尔木站,夜色苍茫,我在车站小憩。格尔木位于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昆仑文化在此彰显,也是长江源头,我的西游规划时间紧张,也无缘去看万丈盐桥、雪山冰川、昆仑雪景、瀚海日出、沙漠森林等独特景观了。
西宁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也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被誉为西海锁钥和海藏咽喉。西宁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民俗风情绚丽多彩,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城市。走出西宁车站,看了好多牌匾,不写青海,都是以青藏打头。我笑了,那是多大的胸怀和气魄啊,青藏高原不仅包括青海和西藏,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许多地方呢。
我知道青海省作协主席是著名作家梅卓,著有长篇小说《太阳部落》,诗歌和散文也写的相当抒情。作协应该在西宁市五四西路省政协大厦,但这天是周日,去打卡应该也是没有收获的,如若遇上书店,能买一本《雪莲》文学杂志就可以了。西宁市的道路并不熟悉,转来转去竟然到了青海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紧挨青海省邮局,那也好,这儿一定有书店,转了几家书店,可惜没有《雪莲》文学月刊,只有《读者》。
十二
到了西宁这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高原古城,又有着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怀和合和天下的文化气魄,那首先就得去看看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吧。
乘车辗转多次来到西宁市城北区经二路科技生物产业园,这里文化馆众多,有藏文化博物院,有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有青藏高原牦牛博物馆,有昆仑玉文化博物馆,藏文化博大精深,那就慢慢欣赏,边走边看吧。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由青海金诃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是一所以藏医药文化为主题、藏文化为特色的综合型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丰富,内设藏医史、古籍文献、藏药标本、天文历算、丝绸之路与青藏高原文明、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藏族书法、藏族建筑、藏族服饰、藏毯工艺、千尊药师佛殿和古籍藏书阁等。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建筑恢弘,分北馆和南馆,北馆是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南馆是青海藏文化研究院,还有藏医门诊。
据说青海藏文化博物院接待过中外元首,建成不到二十年,就有四五百万游客到此旅游。也许是周末,这天游客寥寥无几,只能和悠闲的保安聊天,请他帮忙拍照。
我对神奇的青藏高原大自然更感兴趣,可是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依然人迹罕至。博物馆上下三层,分门别类,有物华天宝、大地宝藏、盐湖奇葩、蔚蓝之海、高原隆起、冰雪地带等二十多个展厅,高原冰川、峡谷、丹霞地貌等大型景观再现,如临其境。青藏高原和大美青海立体沙盘,令人震撼,世界屋脊的风貌和宝藏尽收眼底,叹为观止。
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藏族的起源众说纷纭,有说是来自印度,是释迦牟尼的后裔。有的以藏族人相貌与马来西亚人相似,认为应是从马来西亚半岛迁徙而来。我有点疑惑,如此投资巨大建筑恢弘的藏文化博物馆群落不是建在西藏,而是建在西宁。也许青藏高原是黄河、长江流域农业文化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中亚沙漠绿洲文化、南亚印度文化的交汇点,西宁正好是交通便捷的高原明珠吧。
十三
一路走来,我感叹最深的还是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牦牛,仍然疑惑,青藏高原牦牛博物馆没有建在拉萨,还是建在西宁。带着疑问,我要去探访一下青藏高原牦牛博物馆。
从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一路向北,步行数里地,终于看见了青藏高原牦牛博物馆,是周末的原因吗?仍然大门紧闭,人烟稀少。
我仔细察看,牦牛博物馆后面应该是青海西北骄集团,是以青藏高原优势资源为依托,立足高原,面向全国,以研发、生产、销售青藏土特产品为主的特色品牌企业。四五年前,青海省全面启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立足牛羊肉、青稞、黎麦、枸杞、青绣、土豆等特色扶贫产品,着力提升青海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帮助青海名优农副特色产品广开销路,引导全社会关注青海特色农副产品,让“青字号”品牌真正走下高原,走向全国。这是好事啊,建设青藏高原牦牛博物馆,让牦牛代言大桥,富民兴国。
但是,牦牛博物馆还是没有参观成,我终于等到一个保安,攀谈起来:“我看游客稀少啊,青藏高原牦牛博物馆有人来参观吗?”
保安自豪地说:“怎么没有?旅游旺季,组团的游客多得很呢?都是大城市来的,消费高着呢,没见过牦牛的城里孩子,买了牦牛美食不说,牦牛文创产品也销售的火爆哩。”
我说:“牦牛是我们人类尊重和敬仰的图腾。建设青藏高原牦牛博物馆,应该弘扬坚韧奉献的牦牛文化才好。感觉商业味太浓了,总觉怪怪的。我小时候是放过牛的,只是放的不是牦牛,是黄牛。大哥,你知道不?我们老家人对牛爱的很呢,牛鞭子从来不打牛,那是用来打牛虻的,就是牛卖掉了,牛鞭子无论给多少钱都不会卖的。”
保安大哥惭愧了,说:“兄弟,我也是农村来的,咋不知道尊重牦牛呢?可这里工资高,能养家糊口,供孩子上学啊。”
从青藏高原牦牛博物馆向东不远就是昆仑玉博物馆。昆仑玉是格尔木特产,曾是北京奥运会奖牌用玉,名扬海内外。我不懂玉,但常闻玉石市场一夜暴富或者一场赌石倾家荡产的大有人在。这儿和西北骄集团的意义一样,我在昆仑玉博物馆门前驻足片刻,便匆匆离去。
后来,我才知道,西藏是有牦牛博物馆的,位于拉萨市柳梧新区,是首都北京的援藏项目。西藏牦牛博物馆以“憨厚、忠诚、悲悯、坚韧、勇悍、尽命”的牦牛精神为建馆理念,以牦牛为载体,展示与牦牛相依的藏族历史文化,从自然与科学的牦牛、历史与人文的牦牛、精神与艺术的牦牛三个部分,详细介绍牦牛的起源、驯化,牦牛与藏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西藏文化以及艺术作品里的牦牛文化。很遗憾,没有去西藏牦牛博物馆看看,只有在心里默默向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牦牛致敬。
十四
大美青海,应该感受的美景实在是太多了。朋友告诉我可以去仰望一下塔尔寺,那也是和布达拉宫一样神圣的地方。可以去玉树可可西里,那里有美丽的传说。还可以去群山环抱的青海湖,湖水浩瀚无边,蔚蓝空灵,可以感受藏族同胞朝圣转湖的情景。哪能一天游玩尽兴呢,我选择去了西宁市博物馆。
西宁市博物馆在城北区门源路西宁小桥大街。这个地名真好,小桥流水人家,湟水河穿城而过,诗情画意。真的想不到,西宁市博物馆周末也开放,还有工作人员专门讲解哩。
我想,这儿才是西宁的文化精华中心。西宁市博物馆共分三个部分:以“晨曦微露”为主题展示的沈那聚落遗址出土文物,以“舞韵河湟”为主题展示的一带一路中的西宁文物和以“河湟印迹”为主题的西平安宁展。我对河湟文化知之甚少,看了简介才知道,河湟地区泛指史称“三河间”的黄河及其支流湟水河、大通河之间的广阔地域,自古多民族繁衍生息,秦汉以来,先民耕牧其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河湟文化。河湟文化是在古羌戎文化的历史演进中,以中原文明为基础,不断吸收融合游牧文明、西域文明形成的,同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一起,构成黄河文明的重要分支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内涵。
周末来西宁市博物馆的游客还不少,讲解员讲解的是第三展厅“晨曦微露”为主题展示的沈那聚落遗址出土文物展。公元前两千年前后,黄河中游中原地区石峁、陶寺等文化的成功社会发展实践,开启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新境界。展区共分走进沈那、铜石并用 农牧兼蓄、文明互鉴东西交流几个部分。沈那遗址位于西宁市城北区小桥村北,距今四千年左右,“沈那”是古藏族羌族语音译,意思是依山面水黑刺林茂密的地域。博物馆内实物与影像结合,加上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目睹先民的起居生活,惊讶先民捕猎、制造石器骨器的智慧,迎来了文明的曙光,感叹不已。
走出西宁市博物馆,我还去了西宁市图书馆,图书种类繁多,工作人员热情服务周到。这里还有西宁市文化局,西宁市美术馆,真正是西宁市群众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河湟文化传承展示基地,文化氛围浓厚,意义非凡。
小桥大街人流密集,高楼林立,市场繁华。我还逛了新华书店,仍然没有想要的《雪莲》。
十五
小桥大街前面不远就是西宁市人民公园,西宁新八景之首呢,那就去看看吧。
湟水河和北川河在此交汇,绿树成荫,曲径回廊,水阁相间,鸟语花香。公园有东湖和西湖,西湖最大,湖中有塔。走过郁金香大道,依次是桃花源,临宗书院,百花园,江河源广场。想去临宗书院看看,因为周末,大门紧锁。又去了江河源广场,东方巨龙的雕塑活灵活现,给我拍照的游客说,巨龙还能定期喷水呢,十分壮观。临水亭榭古色古香,凭栏眺望,垂柳轻拂,湟水东流,景色特别美好,令人心旷神怡。
游完西宁市人民公园,时间不早了,我得赶往西宁火车站。西宁火车站二楼候车大厅,宽阔空旷,灯火辉煌。在候车大厅和一个准备来西安旅游的任姓小伙攀谈,我给他介绍了大雁塔、小雁塔、兵马俑、大唐不夜城诸多旅游景点,知道我这次西游,第一次来西宁,问我:“你对西宁有何印象?西宁比起西安怎么样?”
我说:“西宁和西安都是我国西部的优秀儿女。西宁位于青藏高原,历史悠久,俊美伟岸,好比英雄驰骋丝绸之路。西安深藏秦川,文化璀璨,雍容华贵,恰似巾帼建功复兴盛世。两个城市难分仲伯,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小任说:“我还是第一次听你把西宁西安比做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那何以见得西宁是英雄,西安是巾帼呢?”
我说:“你看,宁字是家下边的一个丁字,安是家里边的一个女儿么。”小任听了哈哈大笑。
我从咸阳站下车,和小任告别,祝他古城西安旅游愉快。
这个世界,人在旅途,形形色色,来来去去,各有感悟。终于圆了西藏之旅梦想,感受了青藏高原的辽阔伟大,仰望布达拉宫,让我更加敬畏大自然,敬畏天地神灵,在历史的长河,人才是匆匆过客,非常渺小的。唐僧师徒西游历经艰险,取经保佑国土滋润万民,我还好一路平安,也有小感悟小收获。想那虔诚的佛教信徒转山朝拜,追求解脱祈祷国泰民安,余生即使不能救民济世,那么做一头忍辱负重奉献终生的牦牛也不错呢。
拉萨,真是净化心灵的地方。摇滚歌手郑钧是西安人,居住在北京,他唱《回到拉萨》,其实令人感动的是唤醒了灵魂,让人回归内心。三年前,我的诗集《想往拉萨》就收录了多年前写的一首诗《想往拉萨,那净化心灵的地方》,那首诗是对我这次甲辰西游发自内心的最好诠释。
在布达拉宫前看日出日落
感受生命在时光中穿梭
去大昭寺倾听钟声
体验前世今生的因果轮回
沐浴拉萨的阳光
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升华
迎着布达拉宫的晨曦
一起朝着快乐幸福的方向出发
202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