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浅评张际春中篇小说《守石老汉》
杨国庆
叶剑英元帅赞《七星岩》诗曰:“湖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这美景令人神往。作家张际春的中篇小说《守石老汉》(湖北《楚文学》2019年12月31日)也如这美好的诗句一样,尽心书写了一幅先烈英雄长留天地间的靓丽图画。作家用饱满又深沉的火热激情,用细腻又慷慨的激荡笔调,写出了烽火连天战争年代红军团政委善桃这位英勇善战女指挥员的高大形象;写出了当年是红军支队长因负伤回家种田,多年坚守初心如磐的革命老功臣守石老汉的感人形象。小说如一首颂歌,唱出了一曲昂扬激越催人奋进的英雄赞歌;小说如一幅彩画,描绘了英雄不朽光昭日月的绚丽画卷。
小说结构恢宏,情节变幻,细节传神,前后呼应,悬念巧妙,主旨深邃,主题突出,并用多种多重对比艺术手法,表现了守石老汉曲折艰苦仍永葆红色初心不变的坚韧品性。展现了女英雄善政委足智多谋率部杀敌的战斗场面,表露了她关心战士,襟怀磊落,感情丰富的心路历程,凸显了她被诬陷遭杀,仍红心向党视死如归的悲烈壮举。
一,小说用恶劣自然环境贫瘠山水与人物生存的艰难条件对比,书写守石老汉不畏困难艰苦奋斗坚守初心的可贵精神。
小说开篇就描写这里是“拥抱着大大小小、锃亮发黑像焦煤一样的石块的荒山秃岭”,是“野鸡不生蛋的地方,鬼来还怕石头绊脚”的穷山沟。荒山“把一派可怜的土地的脸挤得变了形,像一张渔家老叟的皱脸”。按说这样穷瘠贫苦的环境不适合人们居住,就像今天精准扶贫一样,这里的山民应该异地搬迁,去适合生存和生活的环境开创新的人生。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个年月哪有这样的条件和机遇啊。守石老汉几十年坚守着这里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坚守着守护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红色初心,特别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如磐石地守护一块大石板,因为“这里的山峦掩护过红军,是鄂豫皖苏区革命的策源地”,敌人一次就杀死许多红军,“一个死人沟埋忠骨三千”。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所以守石老汉自然又自发地年复一年,日往一日不计辛劳和疲苦守卫着这里的山林和大石板,无论春花骄艳,百蕾怒放,还是夏叶茂绿,草长莺飞;无论秋染群山,金叶璀璨,还是白雪纷飞,原驰蜡象,守石老汉就像是一个忠诚的哨兵守护着这里的山林。
而且他对那块“石板极有情份”,他采摘移栽很多美丽的山花种在了这块“形状酷似一个山桃子”,“有三升水田那么大”石板周围,给它“镶上美丽的花边,它俨然是一个天然的花圈中的‘奠’字”。夏日天旱,尽管他行走“艰难蹀躞”,仍坚持挑山泉水浇润这些花草树木,再后浇自家菜园。他还时常对这块大石板自言自语,像是与一位久别德的熟人说着温情的话语。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这里长眠一位红军女英雄——团政委善桃,是他的上级,战友,还是他确立夫妻关系而没有举行婚礼的未婚妻。青山有幸埋忠骨,老汉多年堪欣慰;穷山恶水何所惧,只为英雄安心睡。这就是老汉的红色初心,这就是他多年始终如一坚持要做的大事,这就是他矢志不移守护这片山林和大石板最重要的奥秘和原因。显示出老汉为坚守红色初心的持恒与坚韧。
二,小说用多重人物对比书写,表现守石老汉坚守红色初心的高伟品行和担当使命的行动自觉。
(一),书写村民们与老汉的比照,赞扬老人光荣革命经历和传奇人生。老人是红军老战士,个性憨纯、敦厚、少言,没有向乡亲们说及自己非凡的在战火纷飞硝烟密布中的经历,人们不了解他。同时他也感到“如今的人们谁愿意去听那些血肉和枪炮揉成的故事呢?人们生活需要的是温饱,是快乐,是钱”。村民们甚至还有些瞧不起他,“被人看得太平凡,太没有价值”。他在保护那些黑山石时,一些不懂事的放牛娃说些尖刻的话语嘲讽他,把他当另类。也有些村里老人知道他年轻时虽矮瘦但很溜耍,“黄牛打蹄、黑狗串裆”的角斗械术他很娴熟。一次一个放牛娃说放牛时,看到老汉在大石板边倒立围着走了三圈半。一些村民惊异问他“什么时候操的一手。还捡到如今?”他淡淡一笑:“当过兵的人,大多都会。”可队上的记分员没把他放在眼里,讥笑他:“你就装猴表演我们开开心吧,老货?”老人立即愤怒骂了一句:“演你大大的球!”给予这个近乎侮辱的轻蔑以有力的抨击与回击。他常年没有穿过好衣服,总是不离补丁,趿拉一双破布鞋。他将政府发给他的新一点的扶贫衣服都给儿孙了。他的父母都很穷,他是第十个儿子,八个哥哥参加革命战死沙场。老九在家种田,为了活命,九哥叫他去当红军。四年后他脚上挂彩,流脓,还抱了个不满三岁的小男孩回来。原来他伤口恶化,没有医院治,赶不上队伍,上级叫他“回来避避”。这男孩是上级秋团长与善桃政委的儿子。他发誓:“我一生不接女人,也要把他带大。”并给男孩取名张传德。他有着英勇杀敌的战斗事迹,有着为先烈养孤的高洁情怀,但他不像一些老人那样,“到老年总爱炫耀自己年轻时的能耐”,而他守口如瓶,默默操持家务,抚养烈士后代。这与那些不了解他的革命历史的村民们相比,谁高尚谁低劣,一目了然。
(二),书写公务人员与守石老汉的比照,表现老人谦虚、顾全大局的高洁品德。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多年后的一天,家里忽然来了两个乡政府的民政干部:老詹和小陈,他们调查、核实老汉以前当红军那段历史。不久前他们在别处搞烈属定补普查,有个当年的战友说到守石老汉,在1935年间他俩一起在霍山、新县、黄安等地打游击,说老汉是善政委的警卫班长。当场乡干部就替老汉写了一份申请报告,确定上报定补。可他说:“善政委的补助怎样落实呢?”又说他儿子传德1959年修水库因公牺牲了。乡干部表示将这事带回去向领导汇报再作研究。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与对老人的尊重得到充分表现。但老人想到的是善政委的后人,他做出一个重大决定,要将自己的照顾钱给传德的媳妇桂兰和儿女。认为“这样合适些,一定要这样”!这是老人应得的补助,可他倾其所有照顾先烈后人,表现了他对烈士的崇敬和对遗孤后人的慈爱与关怀。老汉高风亮节确实感人。
(三),书写家庭亲人与守石老汉的比照,显示他对先烈遗孤真诚爱心的纯洁情操。老人的九哥1954年发大水为抢收丰收的粮食被洪水夺走生命。他的儿子也就是守石老汉的侄儿传后得眼疾双目失明被他一手养大,还给他找了媳妇。传后心胸狭窄,自私心重,凡事总为自己打算。他怕桂兰占自己的便宜,逼老汉分家,并让老人与自己过日子好沾光。他把钱看得很重,还去学会算命骗人诳人的钱。老人很反对他这样搞,说我们的命共产党早就给我们算好了,开始穷,以后会好起来。传后见政府给老人办定补每月有钱,他转动着没有瞳仁的眼珠子手舞足蹈,多次说到钱。老汉怒火四起当场训斥他几次。特别是他听老人说要将钱给桂兰供孩子读书时,他说出恶毒的话来:“你要是惦记你的善政委和你的寡妇儿媳桂兰,你就过去过日子吧,……你去供养那些野种,免得心挂两头!”老汉怒不可遏,用竹竿将他打得脑袋“鲜血直淋”,说:“你这没心肝的龟孙,……我的钱,如果政府能批准,我要给谁就给谁”!老汉与传后一比照,这思想境界的宽阔高远与龌龊逼仄就很明显地看出来了。他想到的是如何帮扶红军烈士的后人,而传后只为自己打小算盘。后来传后在老汉的教育和影响下转过弯来,同意将钱资助桂兰,而老汉秉持公平公正,将补助分为两家用。可谓“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哇。更看出了老汉公道无私的正义与平等厚待后人的善良怜悯之心,还有比金钱更宝贵的关照家人的慈爱深情。
三,书写善桃与守石老汉相互比照,讴歌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守护红色初心的光辉品格。小说很巧妙地运用插叙即通过老汉回忆战争年代往事的方式,回望红军女政委善桃戎马生涯与战争经历,更加显示了“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的浓墨重彩。她丈夫秋团长是孤儿,她出身地主家庭,她父母兄弟百般反对她找一个共产党的丈夫,都宣布与她断绝、脱离家庭关系。她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穿着打补丁的军衣也洒洒脱脱的”,“含笑的脸上显示了军人的威武,女人的娴淑”,“不管在什么场合,总是那样光彩迷人”。战士们都真心喜欢她,拥戴她,就是与敌人拼刺刀时“也喜欢偷偷地看她一眼”,“把战斗当成为保护她而打的”,“让我们牺牲也不能让政委受伤”。而她指挥战斗坚毅、果断,像个男人样的。一次守石老汉这个当年的警卫班长没有得到她的命令就冲出战壕,她跳过来骂他混蛋,是个人英雄主义,决定撤他班长的职,要他“深刻检查”。半年后她与丈夫秋团长兵分两路与敌人打游击,半个月的急行军大家都累得像散了架一样,但仍是干劲十足,随时准备投入战斗。这正像英国十八世纪伦理学家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一书中说的那样:“热爱和信赖自己的将军的优秀军人们开往他们毫无生还希望的作战地点,常常比开往没有困难和危险的地方,更为乐意和欣然从命”,这是因为“他们心甘情愿地为了一个很大的机体的幸福而牺牲自己微不足道的血肉之躯。”这就是我们英雄红军队伍的本色和初心。不久善政委生下一个婴儿,在这枪林弹雨中战士们为她欣喜,守石为她买了坐月子所需的营养食品,可遭到她严厉批评,说不能搞特殊化,“要紧缩不必要的开支”,“命令他只留下挂面和大米”,其余都退回去。在打完一场大胜仗吃掉敌人三个营之后,她接到丈夫部队战士送来的信,告知秋团长牺牲了。她强忍失去最亲爱的人的巨大悲痛,夜里组织战士学唱歌,她带头唱道:“我们今日披荆斩棘,为了修条鲜花的路……”极力鼓舞战士们的昂扬斗志。在以后的战斗中,她渐渐向守石敞开了心扉。一次战斗胜利后,为了庆祝开起篝火晚会,叫守石和几个战友表演“黄牛打蹄”、“黑狗串裆”等武术角斗节目,这也与小说前面章节形成和谐的呼应。她要让大家欢乐起来,她还说要破格提拔守石为支队长。他很快得到任命。在宿营时为了让战士们更好地御寒,她命令打通铺。守石说:“你是个女的,怎能和男人们共床呢?”她说:战士们冻病了,留下“我一个女人官,顶屁用”。她为了将秋团长的儿子养大,向守石表白,要与他结为夫妻,到时候举行正式婚礼仪式。为了与敌人周旋,她决定两个支队分开行动。但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她在张国焘的“肃反运动”中被关押。一支队派战士送她写的信给守石,她说自己“已被怀疑为改组派和AB团对象”,“被张国焘一手策划的排异路线所害”。还很遗憾地说:“我与你只做了一场名誉夫妻,在没有结婚时我就离开了你”。并叮嘱守石“你如果在战争中幸存,一定要把这孩子带大成人”。守石立即赶往善政委关押的地点,“一定要去救她”。可他走到河边时,看到她被带去执行死刑,他怒吼“不准滥杀人”。她为了不连累他,怒骂叫他走开。她最后说:“世界上最叫人伤心的是自己人杀自己人”。她还吩咐如今子弹“十分金贵”,要“把子弹节约出来去杀敌人”,改为大刀砍她。守石等行刑的人刚走,就冲上前为善政委抹上不闭的眼睛,将她安葬在这块大石板下。正是“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善政委被错杀,而她提出要为革命节省子弹,这悲戚的壮举实在是感天地泣鬼神!通过战火硝烟中善政委与守石支队长的比照,她的许多美好性格、品行和美德昭然可鉴。同时守石的正直、忠厚的纯洁操行亦是十分感人。这是对两个英雄的书写和赞美!
英雄长留天地间,神州如今尽欢颜。我们新时代的幸福生活,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实现的光明前景,是无数像善政委这样的革命先烈用献血与生命为我们打拼和浇灌出来的。“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当守石老汉带着家人来到善政委长眠的大石板前跪拜时,村里的干部群众都跟着一起来到这里下跪。这是自发自觉地对英雄的崇敬和缅怀。老人还说要在这里修一间石头屋,一辈子守在这里。村支书马上答应他,说村里帮他盖房子,“还要在这里为女政委立一个像模像样的烈士纪念碑”。
我们要牢记“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永远崇拜英雄。鲁迅先生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却不懂得敬重和爱戴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民族。”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在文学创作中和现实生活里我们都要激情放歌,像《守石老汉》这篇小说这样,铿锵有力地书写和歌颂像善桃政委这样彪炳史册的革命先烈,书写像守石老汉这样驰骋沙场而又甘于淡泊的平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