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国庆的头像

杨国庆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808/20
分享

别具一格的清奇意境


 

现在很多小说也包括短篇小说书写各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内容繁杂,文字凝重,情节曲折,场景百变,几乎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或写官员为图升迁而不择手段地阳奉阴违,投机取巧;或写企业家或商人为牟取经济利益挖空心思地勾心斗角,拼打商战;或写男爱女恋的欢天喜地或失恋的悲苦揪心,痛不欲生;或写市井百姓老头老太为鸡毛蒜皮小事琐事耿耿于怀,闷闷不乐;或写中年男女为事业为仕途为钱财忘我打拼而又有说不出道不完的愁苦、郁闷;或写贪官为权为色为钱削尖脑袋苦心经营,阴私攫取……这当然需要有文学反映并写进小说里,供读者品读以获得一些人生启迪或警醒。不过这些文字读起来给人一种沉重、沉闷的感觉,有时会有一股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心理压力。

哪有没有一种轻松、清新和清奇意境的小说供读者在工作之余阅读呢?借以放松一下疲惫的身体和倦累疲乏的心情。答案是肯定的,当然有!请诸君阅读一下陈再见的短篇小说《法留》(《天涯》2018年第3期),篇幅不长只七、八千字。人物关系简单,情节简洁明快,风景环山竹松。读完小说可以让人的心理和精神上如释重负,如练了一场瑜伽般清爽惬意。是一次享受别具一格清奇意境的轻美文字之旅。小说于清奇中见格调,于寺院中悟佛学,于淡然中品人生,于婉转中思真谛。

小说内容非常单纯、清净,完全是尼僧果慈在法留山上学佛教的事,是一篇“封闭式”的横断面小说。她自始至终都在山上活动。这里空气清纯,环境清静,因而白天很多人都来游玩。一来享受这人间仙境般的美景,二来还可以探秘一下这佛家之地与外面热闹喧嚣社会的微妙不同之处。果慈原来在别处的青云庵,她似乎有“慧根”和“佛缘”,一次在超市外遇见一个尼姑,问她“想出家吗”?她错听成“出嫁”而含羞一笑,就此她真的走进那庵。她在这里学佛学概论、文史哲和爱国主义教程,三年本科毕业后回去接管青云庵。寺门两边各有一个放生池养着善心人放生的鱼和龟,附近的村民有时会偷爬上岸的龟拿回去煲汤。寺院住持宏达法师便养一条狗护卫它们。果慈负责喂它。她还想学一门手艺,入冬时开了一门书法课,请县城报社的编辑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沈老师教大家。他又讲文学课和如何写诗。果慈感到很难懂,但很认真地听。她在宿舍里可以望见山下县城的全貌,她有时想家,还想退学,但也是想想而已。四人住一室,年纪最大的四十五岁,两个年轻的与她一般大,她俩有时互相摸一摸对方的光头取乐,但果慈从不这样做。她自觉遵守“行住坐卧,当具威仪”的规矩。她喜欢这种很清净环境,处处按佛教教规为人处事,深得宏达住持的青睐和尼僧们的喜欢,同时她又很有佛人的怜悯之心,看到那狗整日拴着很可怜它,就向主持提出将狗放生。而宏达也说我也正有此意。她很高兴地遂了心愿,那狗也获得了自由。

全篇就写果慈的学习和生活。让人产生“那山那人那狗”的单纯朴素的感觉。这里白天山风阵阵,树青花红,竹影婆裟,如世外桃源。夜里又特别寂静,各种虫的鸣叫声仿佛可以将寺院抬起来,给人“鸟鸣山更幽”的遐想。而到早课时间,几百人围着大雄宝殿前的香炉转,《楞严咒》和《大悲咒》由众僧同时诵起,“听起来遥远得像深夜法留山上群鸟的争鸣”。果慈在诵听中感受到佛教的深邃、旷达和博大,感受到这场面的庄严、神圣和庄重。小说写人写景写佛教,没有激烈紧张的追逐,没有你死我活的搏斗,没有油盐柴米的烦恼,也没有打工挣钱的奔波。有的是淡然如画的环境,悠然适然的述说,晨钟暮鼓的禅味,和谐和美的人事关系。读这样的小说可以让人放松情绪,平抚心情,养悦身心。叙述节奏不紧不慢,恬淡浅然,场景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全篇像几支疏竹摇风,松涛低徊的水墨画。有一种“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的清奇之美。

这也不是说,可以专门地创作或阅读这种清高淡然,与当今火热现实生活隔得较远的文学作品。但偶尔读一读这样的小说,对放松和调整自己的身心与情绪,是有好处的。同时对当今世界和现实生活也会有别样的感受和认知。因为这也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现实生活。在文学艺苑中,应该有也必须有各种各样的百花齐放的作品,关键是作家们要“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才能使繁艳如花的好作品,源源不断地奉献于社会,愉悦于读者,让人们滋养于心灵。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