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红旗卷地地如绣”
—瞻仰陈潭秋故居纪念馆随记
杨国庆
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党的一大代表陈潭秋故居纪念馆就坐落在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陈策楼村。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陈潭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为了缅怀这位建党创始人之一的先烈,在2020年10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天,我特地从距离该村20余公里的黄州去参观这位英雄的故居纪念馆。在建党百年的前夕,去瞻仰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的陈潭秋烈士,我心里非常高兴又非常激动。
这天天空瓦蓝瓦蓝的,太阳如红灯笼挂在空中,让人看起来很是欢乐、喜气。我坐上从黄州到上巴河的公共汽车,车内有很多人,一个与一位老人挨着坐的十来岁的小孩立马起身,笑着对我说,您来坐。我坐下来说:小朋友谢谢你。那位老人说这是我孙子,读三年级,今天带他去陈潭秋故居纪念馆参观。公汽停了一个站,又上来很多人,还有一些男女中、小学生。我听到一些乘客低声笑语,很多人都说去陈策楼。看来这是一车人的心愿啊。
四十来分钟就到了镇上。大家顺着柏油马路向前走了300米左右就来到一条向右转弯的水泥大道边,一旁有一栋古色古香的黑瓦平房,是陈潭秋故居纪念馆接待室。我和大家一起走了进去。一个很青春的女讲解员腮边戴着一支黑色的小巧麦克风笑盈盈地对大家说,亲爱的朋友们,欢迎大家前来参观、瞻仰陈潭秋故居纪念馆,我先把纪念馆的概况和我们村的情况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她用标准的普通话说起来: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陈潭秋烈士故居纪念馆参观。为了缅怀陈潭秋先烈光辉业绩,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原中共黄冈县委于1981年在陈策楼村按原貌修建陈潭秋故居纪念馆,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题写了馆名。
接待大厅里又涌进许多游客,大家静悄悄地围拢过来,听着她的解说。我还看到一些男女中、小学生闪眨着明亮的双眼,专心听她的讲解,有的还掏出一个小本子来,右手握着中性笔,一边听一边很认真地记录。我望着这些孩子们站在女讲解员周围,很自然想起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一段话:“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进,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感情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
女讲解员扑闪着笑意的一对大眼睛,望了望大家又继续说:目前啊,陈潭秋故居纪念馆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她将那只小小的麦克风往上移了一下,更靠近了她的嘴边,又说道,有关具体的详细的陈潭秋烈士生平与业绩大家即将前往纪念馆可以全面了解和知晓,我先将烈士的家乡也就是我们陈策楼村给大家作一个简介,给各位提供一些背景材料。我为村里出了陈潭秋烈士这样伟大革命先驱感到骄傲。我们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328户,1100多人,版图面积2.48平方公里,耕地有420亩,包括水田、旱地、水产养殖和水果种植。我们村的农产品啊,主要是优质稻、鲜鱼,还有柑橘、葡萄、水蜜桃和黑李等。要是大家夏天、秋天来参观的话,那就有口福了,街上有很多的很甜很便宜的各种水果卖。她看着一个很出神听她讲解的也就是我在车上看见的那个小男孩,就笑着问,小朋友,你喜不喜欢吃水蜜桃啊?他也很大方地说,我最喜欢吃桃子了。
他天真爽直的话语引得大伙儿呵呵地笑,使严肃的气氛一时变得欢快活泼起来。
她又说,那好,欢迎你和大家明年再来参观。我接着说吧,我们村啊,还有以纺织、建材为主导产业的3家村办企业,还有5家民营企业和多家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村级固定资产已经在四千万元以上。
这时,我听到一些人发出轻轻的感叹声。她又说,还有哩,我们村的富华棉纺厂、东倘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安置一千来名村民就业,使农民变成了工人,那么,每年创产值啊……你们猜猜,是多少啊?她自豪地笑着望着游客们。
一个小女孩说,哪有很多吧,几千万加几千万。人们也小声议论起来。我听到还有一些外省外地的口音。看来人们敬仰革命先烈的心愿是共同的。真是“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啊!
我来告诉大家吧,她笑着说,这几年企业年创产值在4.2亿元以上,出口创汇50多万美元,贡献税收四百万元以上。村民收入人平过了万元。
哇……大厅内立刻响起一片惊叹声。
她又用很沉稳的声音说,是啊,我们陈策楼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靠的是党的好政策,靠的是村党支部带领全村人艰苦打拼。同时还有千千万万像陈潭秋这样的先烈们为我们拼命缔造出一个新中国,我们才有可能也才有条件艰苦奋斗,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计划啊。
许多游客听了由衷地点头。我听了也不由得在心中默念毛泽东同志的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正是有了像陈潭秋等先烈们为国为民献出宝贵生命,我们这一代人才能让日月换新天,山河变新貌啊。
她又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村党支部就是这样的火车头,领着大伙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别给力,连续多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五好村级党组织”、“最佳文明单位”;还被黄冈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十强村”、“亿元村”和“文明村”等荣誉称号。也就是在十一年前啊……
她说着就停住了。我想她又要抖什么“包袱”呢?
大家也都静静地笑着看着她,或许在接下来那一定是好消息吧。
果然,她笑笑,又说,也就是2009年5月中央办公厅签发了陈潭秋故居纪念馆扩建项目,并且纳入“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重点项目”。而且啊,也就是这一年8月我们村被湖北省发改委、省建设厅和省旅游局确定为“湖北省首届旅游名村”,还同时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湖北省第二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顿时,大厅内响起一片“啧、啧……”惊叹和称赞声。这时,我听到站在身边的一个三十出头的高个年轻人说,真棒,我今天来得值 啊。这村子真是名不虚传,人杰地灵啊。
我听出不是本地的口音,好奇的问,你是……
他侧脸对我笑笑,说,俺是山东的。
这可以说是不远千里了。他特地来这里瞻仰、参观陈潭秋故居。可见烈士的人格感召力和影响力了。
女讲解员这时向大家鞠躬,很甜美的说,朋友们,我就简要介绍到这里,请大家出门往右转顺着大路前往陈潭秋故居纪念馆参观。大家对她报以热烈掌声,感谢她的精彩解说。
二
游客们缓缓转身,有序走出大厅,往右转很快来到一条由北向南的水泥大道上。这时太阳升得更高了,照在身上感到有些热。一个穿红夹克的女子边走边解扣子,说,这好晴天啊,又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真是身上热,心里也热。一些游客听她这样说,都嘿嘿笑起来。她说的是武汉话,我就笑着问她,你是武汉来的。她侧面看看我,笑着回答,是的唦。看来人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与信念走到一起来了,那就是瞻仰英烈,崇敬英雄,为实现中国梦吸取精神动力。
我和许多游客沿着这水泥大道向前走着,一些游客干脆将衣服脱下来,夹在腋下,一些人边走边说,这天气真好,是个艳阳天。一阵阵凉风迎面吹了过来,我感到凉爽许多,也清爽许多。天空碧蓝碧蓝,朵朵白云被风吹得如变戏法一般,不断变幻成各种形状,快速在天上飘动,好像它们也在赶着去哪个景点游玩参观似的。一些欢快的鸟儿啁啾鸣叫,欢快地从我们头上掠过。我看到大道左边是一块块的菜地,绿油油的一些蔬菜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的新鲜。菜地的旁边是一个葡萄园,一些长长的藤子还缠绕在架子上面。这时一个游客指着园子对大家说,我来过这里采摘葡萄的,这儿的葡萄有紫色的,红色的,绿色的,又大又甜,很好吃。一次就买了十来斤。一个武汉的游客问她,你是附近的人吧?她笑,我就是黄州人啊。这武汉的游客也笑起来,对她说,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啊。她更高兴了,说,是啊,我们黄州来这里很方便的,我经常在周围一日游,这里再往前走几里路,还有一个四季花海的景点,很好玩的。我和邻居们时常到处玩农家乐啊。在葡萄园的下面有几个鱼池和几块水田。绿绿的池水像绿丝绸一样,被风吹得不时泛起一层层涟漪。几只白鹭在附近婷婷玉立,时而弯下脖子在水田里啄食。一些小孩看到这些鸟儿很是兴奋,他们挥动着胳膊,大声喊着、叫着。受惊的白鹭们很迅速拍动双翅飞起来,在蓝天里滑过美丽的身影。这一切都显得是这样的宁静、安详、平和、吉祥。这一切是怎么来的呢,今天为什么会有这样幸福的生活哩,也许这些祖国的花朵们今天是来这里探寻答案的吧。这段水泥大道有1200多米,二十来分钟我们就走到了头,只见前方有一个小广场,在最里边有一尊陈潭秋烈士全身铜像。与这条路相连的还有一条水泥路向右转,通向陈潭秋故居纪念馆。
大家都自发地先来到铜像前,向烈士三鞠躬。就连那些小朋友们也是双脚比齐,弯腰,起身,再弯腰,一连三次做得很认真。缅怀英烈从点滴做起,崇敬英雄真是需要从娃娃抓起啊。我很自然想起一句歌词:革命代代如潮涌,前仆后继跟党走。我看到陈潭秋烈士巍然站在红色大理石基座上,他目光炯炯,眺望前方,右手挽着一件大衣,好像又要风尘仆仆向新的目标出发。在红色基座上刻有鎏金隶书:陈潭秋,并有“1896-1943”生卒年份。铜像后面是几株高挺耸立的翠柏,小广场两边有几个小花圃,红色,黄色、紫色和白色的鲜花开得正艳。游客们在小广场上拍照,与陈潭秋铜像合影。一些游客先后将手机给我,当然乐意帮忙,我一连给五、六位游客照相,他们都说我的摄影技术好。这是应该的。大家又顺着右转的水泥路往前走,路的右边是一块竖起的“陈潭秋故居纪念馆”标牌。一个个又是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有人说,我马上发朋友圈,让好友们都知道我现在正在这里参观,这也能让更多的人来这里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啊。在车上遇到的那个小男孩跑到我身边,将手机放在我手里说,请您给我照几张吧。他摆出不同姿势,我给他一连拍了五、六张,他翻开手机看,嘿嘿笑着说,你可会照相了。我说,是你会摆造型,很会POSS啊,他小小的胖脸一下就笑成了一朵开得正旺的红菊花。
路的两旁有很多高大的梧桐树,绿荫如盖,我们行走其中感到很舒适,也感到这里的环境十分清幽、肃静。很快我们就来到一个大院前,中间是一个黑漆铁门,内边右面有一间接待室或是门卫室。这时有许多游客从里面走出来,这可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他们说各种各样的口音,我想他们来自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然而敬仰先烈的愿景是共同的。等他们全部走出后我们就进入了院子。这时从室内走出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双目含笑迎接我们,说,请大家继续向前走100来米,纪念馆就在那里,有专人给各位讲解。看来这里接待还是安排得很周到的,在街上的接待大厅有人介绍村里的情况,在大门有人迎接,馆里还有专人讲解。我随大家顺着大路下坡缓缓走着,见到右手边是一个大广场,在最靠里面的北边墙上,全部用水泥做成一面巨大的党旗,漆成褐红色,党徽是金色的,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分外耀眼夺目。还有一些游客在广场上走动,照相。有些人胸前还佩戴金色的党徽。我和大家很快来到一栋灰砖砌成的平房建筑前,大门对面是一个大水塘,塘对面有多株高达十几米的大柳树。我们走进院子大门就见到一尊陈潭秋烈士半身铜像,安放在红色基座上,他双目慈祥,似乎对着游客微笑。在房屋大门的上方是红底金字,李先念同志题写的“陈潭秋故居纪念馆”的遒劲行书大字。一个长长马尾巴的女讲解员在大门边对我们笑道,欢迎朋友们来陈潭秋故居参观、瞻仰,我能为大家讲解深感荣幸,请跟我来……
三
我们跟着她来到展览室,只见几间房子两边墙上都有许多烈士和家人的照片,还有很多报纸、文件、照片的复印件或影印件等宝贵资料,都很妥善地保存在专用的玻璃柜里面,在空中还有多盏投射灯,我想这是为了让游客看得更清楚吧。女讲解员开启灵巧的麦克风娓娓解说起来,大家很安静地听着她讲述陈潭秋的生平和事迹。随着她的解说,一个真实的、伟大的、英勇的革命先烈,正穿过血与火的战斗硝烟与风雷激荡的历史风云,在徐徐向我们走来……
陈潭秋烈士1896年1月4日就出生在这里。这栋房子最早建于清朝光绪二十二年也就是1866年,一进二重,面阔五间,面积约280平方米,为硬山顶,砖木结构。1928年春被国民党反动派全部烧毁,解放后于上世纪80年代重建。陈潭秋烈士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他祖父中过举人,是当地名流;父辈虽家道中落,但陈家一直“穷不废读”,父亲送他上了新式小学。他读书聪慧,有一次他的叔父带他到村外的山上玩,笑着问他,陈策楼上谁陈策?十多岁的他看了看附近的独尊山,就脱口而出:独尊山前我独尊。两人一问一答成了一幅很有意义的对联。同时这幅对联也是他革命生涯高洁人格与傲然风骨的真实写照。
这时有游客小声说,真是神童啊,陈潭秋这么小就这样的聪明、机智。
女讲解员看了看大家,笑着说,因为他读书很刻苦,很认真,成绩在班上,用现在的话说,那是杠杠的。
大伙儿听了都开心笑起来。她又引着大家沿着房屋的回廊通道向前移动,继续说起来。我和游客们一起慢慢移动,一边仔细看着墙上的照片和影印文件、资料,一边用心听她讲解:1912年陈潭秋离家到省城武昌读书。1920年秋天,董必武、陈潭秋等在武昌成立了武汉共产主义研究小组,在工人和学生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组织活动。他具体负责筹建武汉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2月,陈潭秋和董必武、恽代英等创办了《武汉星期评论》,宣传革命道理。1921年7月,陈潭秋和董必武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此,他成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21年底,他回到家乡也就是陈策楼村,在陈策楼、八斗塆村成立党小组;1922年又将这两个党小组发展成党支部。这是湖北省农村中最早的党组织。女讲解员讲到这里很自豪地笑起来。大家也很开心的笑着……
她又说,下面我把陈潭秋烈士的主要经历简要向大家说一下,还有很多具体的照片、资料大家可以全面地、深入地阅看。陈潭秋参加党的一大回武汉后,先后担任中共武汉地委、武昌地委和湖北地位主要负责人。曾先后出席党的三大、五大和六大;1934年1月出席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执行委员,粮食人民委员,也就是第一任粮食部长。当时为支援前线,中央人民委员会决定在机关干部中发起每人节约三升米活动。陈潭秋以身作则,带头节粮,在原来粮食基础上每人每天只吃两餐,再节约二两米给前方红军,受到中央苏区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被称为“人民的好粮食部长”。中央红军长征时,他留任中央苏区分局委员,领导开展游击战争。1935年8月他与陈云等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留驻共产国际工作。1939年回国,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1942年9月17日被反动军阀盛世才监禁,1943年9月27日在新疆惨遭杀害。由于消息隔绝,在党的七大上,他仍被选为中央委员,可见他的功绩始终为党内同志怀念。
女讲解员说到这里,眼圈也红了。这时又有许多游客进入大门。她说,请各位仔细看吧,我要去为他们讲解,很抱歉。她向我们弯弯腰,快步向大门走去。
我和大家漫步于一间间房屋之间,很用心地看着墙上珍贵的一幅幅照片、一份份复印、影印资料,对烈士为革命奋斗,与敌人斗争的一些情节、细节、场面和场景逐渐熟悉起来,并在我的眼前鲜活了起来……
1926年夏天为迎接北伐军的到来,党在武昌办了一个北伐宣传训练班,陈潭秋是训练班的主持人之一。一些学生住在武昌北城角的安仁学舍里,这里每天都有化装成商贩、看相、算命、行医及其他行业的特务们进进出出,有的甚至与学生结成下棋、逛街或吟诗赋词的朋友,却没有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和警惕。陈潭秋很敏锐地觉察到了敌人的阴谋伎俩。他一天来到学生们中间,从蛇攀说到虎,要大家联系实际谈谈“与虎同眠”、“梳捋虎须”、“虎口拔牙”、“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些成语的含义。可大家谈来谈去联系不上实际。陈潭秋说:“大家正与虎同眠,拔虎牙、捋虎须,感觉到了吗?”学生们很是愕然,纷纷说感觉不到。他又说:“正因为感觉不到,就更危险啊!你们住在安仁学舍,有各种各样的人从来与你们不认得的,可他们热情请你们吃喝,像老朋友样的。这些人想干什么啊?”他看了下周围的学生们,一个个表情茫然、惊异。他又接着说:“这是在钓你们的鱼啊,拉拢你们为他们当爪牙啊……”有的学生当场惊吓得后背出冷汗,有的还有些不相信。陈潭秋淡然笑了一声,说:“这事要看到事物的本质哩,这些人是特务,每月拿上百甚至几百银元,从牙缝里刮一些残羹给你们尝尝,为的是引诱你们上钩,当他们破坏革命的帮凶啊!”他这样说,学生们幡然醒悟,顿时从思想上警觉起来。以后大家的警惕性很高,特务们想搞破坏的企图始终没有得逞。如果不是陈潭秋识破特务们的阴谋,那革命工作肯定是要遭受损失的。可见他心细如发,眼明如雪,避免了一些学生陷入误途。
我从墙上的资料中看到,1929年4月,陈潭秋到河北邢台开展革命工作。他广泛接触工人、农民、商人、学生和教员等群众,向他们积极“陈策”党的政策和主张。他很快就结识一大批朋友。有个村庄的老人是个天主教信奉者,陈潭秋耐心向他讲解共产党的政策,说共产党要拯救广大贫苦大众于水深火热之中时,这位老人精神大振,说这是与他信奉天主教义完全一致的。二人随即结为忘年至友。他还硬把陈潭秋接到他家居住。这个村子很快就成为当地革命大本营。这也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陈潭秋就是一颗党的优秀“种子”,他心系人民,联系民众,强有力地打开了革命工作的局面。
怜子何如不丈夫!我还看到了陈潭秋烈士于1933年2月写给他三哥、六哥的一封信,当时他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写信给两位兄长是为把即将出世的孩子托付给他们照顾。他在信中说:“我始终是萍踪浪迹、行止不定的人,几年来为生活南北奔驰,今天不知明天在哪里。……我们这种无情的要求,望两兄能允许。……现在生活困苦,绝不是一人一家的问题,已成为最大多数人类的问题(除极少数人以外)了。”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看出陈潭秋烈士以革命利益为重而又充满舔犊之情的心情与爱意,我被深深震撼,被深深感动。同时很让人悲戚的是,他于1933年转移到中央苏区,他的妻子徐全直因分娩未能同行,随后被捕就义于南京雨花台。他们夫妻二人为革命先后流尽最后一滴鲜血。这是一对恩爱夫妻,更是一对革命夫妻英雄楷模。
我仔细看着墙上的资料,仿佛再一次穿越战火纷飞的历史岁月,来到了1942年的新疆乌鲁木齐。当时形势已经非常险恶,可陈潭秋镇定自若,他一方面将新疆的情况如实向中央报告,请中央指示;一方面又教育留守新疆的党员干部,为了保住这条国际交通运输线,为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利益,只要盛世才不公开撕毁协议,我们就要做好支前工作,无论如何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当年夏天,党中央同意在新疆工作的共产党员全部撤离,陈潭秋把自己列入最后一批,还说:“只要还有一个同志,我就不能走!”他还提醒同志们不要对盛世才抱什么幻想,说我们随时都有被捕的可能。他经常给年轻的共产党员讲革命烈士临危不惧的英雄事迹;还用民族英雄文天祥气壮山河的《正气歌》勉励同志们。他说:“我们是无产阶级先锋队战士、党的负责干部,难道还能不如一个文天祥吗?我们要比文天祥高十万八千里。”他要求全体党员为了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必须坚守共产党员的气节。1943年2月7日盛世才把中共留新人员全部关进监狱。陈潭秋在狱中与敌人进行了不折不挠的特殊战斗。盛世才逼他招供所谓“共产党四一二阴谋”案的内幕,他坚定回答:“绝对没有这回事!”并严词驳斥了敌人的造谣阴谋污蔑。强调指出:“我们在新疆做的事情都是光明正大的”!盛世才诱劝他脱离共产党,他愤怒地加以拒绝。敌人对他实行“坐飞机”、“坐坦克”、“灌辣椒水”等酷刑,陈潭秋铮铮铁骨,坚贞不屈,严守了党的机密,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凛然正气。这就是“陈策楼上谁陈策,独尊山前我独尊”的超然风骨的卓越彰显!1943年9月27日敌人秘密杀害了陈潭秋烈士。他生前曾说:“我死后要化作一黄土,铺在通向胜利的路上”。这正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他用自己惊天动地的壮举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他用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与一腔热血慷慨激昂谱写了共产党人高耸入云的“正气歌”!
四
看着墙上的资料,我的思绪又穿越到解放后的乌鲁木齐。陈潭秋烈士的遗骨安葬在乌鲁木齐南郊的烈士陵园。他的墓前树立着一块高大洁白的大理石墓碑,上面刻着董必武同志的亲笔题字:陈潭秋烈士之墓。陵园里还有颂扬他革命业绩的一首诗:江西游击征粮忙,远涉苏联为兴邦。抗日旗前身犯险,新疆虎穴血玄黄。坚贞不堕云霄志,赴死从容侠骨香。民族危亡存大义,如今伟业正辉煌。
我感到这屋里氤氲着一股与山河长存与时代同在的革命英烈的英豪之气,我看到了一个动人的场面:那是陈潭秋烈士的蜡像,和真人一样大小,他站在一张桌子前,两边是几个工人、农民人物的蜡像,他们侧脸望着他,正在用心听他宣讲革命道理。陈潭秋挥舞右手,在激情讲说,尽情“陈策”。我仿佛听见他那洪亮而又朴实的话语,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向工人农民弟兄们讲述要团结一心闹革命,翻身当家作主人的道理。他曾经说过:“如果我们不懂马克思主义,不懂十月革命,就等于瞎子、聋子,找不到出路。一个革命党人,他应该掌握革命的理论。我们不是为了咬文嚼字才来学习理论的。我们学习它,是为了要用它,用它来救我们的国家,来救受压迫的劳动人民。”这场景就是他用“革命理论”武装群众,“来救受压迫的劳动人民”的生动体现。在陈潭秋这尊魁梧的蜡像前,我仿佛听到了烈士生前在殚精竭力做好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回声。我想到,在今天的新时代,我们同样需要发扬陈潭秋烈士一心一意舍身忘我的高尚革命精神,全力以赴做好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我感到在参观、瞻仰陈潭秋烈士事迹的过程中,灵魂受到一次春雨般的纯净洗礼,思想得到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炽热升华。耳边好像响起毛泽东同志说过的一段话的声音:“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陈潭秋烈士为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献出了宝贵生命,永远值得我们后人纪念和缅怀!这也正像他的长子陈鹄回忆他在1951年夏天拜望周恩来总理时,周总理对他说的那样:“陈潭秋同志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他一生的革命经历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经常受命于危难之时。他顾大局,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每次都能够在形势非常不利的情况下正确应对,挽救危局,避免和减少了党的损失。……他心怀坦荡,始终坚持布尔什维克的立场,对党一心一德,从不动摇对革命的信念。他的牺牲是党的重大损失,他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
我缓缓走到纪念馆出口的大门口,看到在对着门口处的右边墙上,有一个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的物件,我上前一看,原来是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铜质头部浮雕铜像。我虔诚地注视良久,看到了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李大钊、王尽美等人的头部铜像,他们一个个面容严肃而又慈祥,目光坚定而又自信,正是有了他们和党的一大,中国革命航船才从嘉兴南湖启航,一个世纪穿过惊涛骇浪,带领中国人民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艘红色航船已经成为乘风破浪的一艘巨轮,引领全国人民在建党百年的时候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宝剑倚天天不堕,红旗卷地地如绣”。我怀着激动的久久难以平复的心情走出陈潭秋故居纪念馆,只见面前的水塘中的清水被和风吹得清波荡漾,那些高大柳树的翠绿柳枝左右来回起舞。我不禁想起诗经《采薇》中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想当年,陈潭秋小时在家乡读书时,这些柳树一定与他朝夕依依;如今我来瞻仰英烈,却不见先烈踪影,这不能不使“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啊。“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我长时间向这青青绿绿的柳树行注目礼,脑海里升腾起毛泽东同志《蝶恋花•答李淑一》亲美而又悲美的词句呈现的动人情景:“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陈潭秋等革命先烈在九天之上若看到他们为之毕生奋斗的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目标今天已成为锦绣图景时,陈潭秋是要开怀畅饮,多喝几杯“桂花酒”的。
太阳高照,我感到全身有些发热,拿出手机一看,气温竟达到31度。天气热,而人们参观的热情更热,时近中午,还有许多游客络绎不绝走进纪念馆。我也来到了广场上,看到许多游客在凝神注视那金色的党徽。那个在接待大厅说山东话的小伙子忽地将手机递给我说,请您给我拍照一张吧。我接过手机精心选景,将那党徽拍进了照片中。
他一看很高兴地说,这是红星照我去战斗,更是党徽照我去奋斗啊!
我问他是山东哪儿的。他笑着回答,我是山东诸城市的人,就是一大代表王尽美家乡的人,到武汉出差特地到这里参观,看到陈潭秋故居纪念馆有王尽美烈士头部浮雕铜像很高兴。
这时,旁边一个带湖南口音的中年人直接把手机放在我手里说,请您也给我拍一张吧。我很高兴给他照了几张。他连声说谢谢,还告诉我,他是湖南韶山人,毛泽东和陈谭秋等人都出席了党的一大,他是来黄冈走亲戚,今天专门到这里来瞻仰先烈的。
怎么这样的巧合呢,这真是千里有缘来相会,是对党的创始人和革命先烈的崇敬的感情纽带,将天南海北的人们紧紧联结在一起啊!
我猛地想起,也就是在2020年春季黄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日子里,山东、湖南都派出医疗队支援黄冈人民战疫!我对他俩说了这事,并说要好好地感谢你们。他俩都笑着说,这是应该的,全国人民都是一家人啊!我们三个人的手很自然地紧紧握在了一起。
这时我看到,黄州区一个单位的党员们来到了党徽前,庄严地站成几排,举起右手,进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忽然,在车上我看到的那个小男孩也跑到最后一排后面站着,举起右手,有模有样地念着入党誓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他从小就有这样的志向,那长大一定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这也正是陈潭秋等先烈们所期望的啊。
时至今日,每当我想起那天在广场上看到的情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这句铿锵话语好像又在我耳边响起……
陈潭秋烈士就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光辉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