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春耕春种才能获得秋天的大丰收,因而从古到今人们特别重视春耕。同时写春耕的诗文延绵不绝到今天,多视角而又多艺术地描画了我国几千年农耕社会的历史图画。如有首古诗云:“雨足田畴春水生,青阳浮处有农耕。村南村北秧初绿,布谷树头相对鸣。”用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农人勤快风光明丽的春耕图。今天新时代同样要年年春耕,而且方式和手段、技术大有改进和提高,呈现出一幅新的科技农耕图,展现出新的时代性、科技性和新型人际劳动关系。如作家熊立功小小说《春耕》(《楚文学》2022年第20期:02 -07)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和书写。
《春耕》只有500来字,看似平淡、短小,然而是人性与时代性的巧妙显现的力作和新作,曾在《河南日报》、《黄冈日报》发表,足以说明这一点。小说都是以写人物表现人性为重头戏的,小小说同样如此。《春耕》具体写了两个人物:幺叔与明秃,只有一个场面(也可以说是情节),在简练的对话与简要的心理描写中,将两人的性格、人性精炼而又明要地刻画了出来。小说从幺叔喂牛写起,他特地“用稻草包的黄豆喂给牛吃”,因为马上就要春耕犁田了,“吃点硬脚骨的东西”,这样“好忙农活”。这写出了幺叔慈仁心肠,对牛这个“老伙计”的一片关心、怜惜之情,表现出他仁善的个性。同时说明他多年就是靠这牛耕田犁作搞春耕的,基本上是农耕社会的耕作模式。这生产力比较低下,效率不高,他和牛劳动强度都很大,人累牛也累。恐怕收获成果也不一定理想。同时这个情景也为下面出场的人物明秃做了铺垫,行文转折也显得十分自然和必要,不然明秃来他家就显得有些生硬,甚至是造作。当幺叔喂完牛刚到家明秃就进门了,对他说“新年好”。他很谨慎很小心也有思想准备,说“你这么早上门,有事吧?”明秃说给他“拜年”。他试探问“这年过完,你又要出去打工吧?”明秃很爽快地说:“把田地耕出来后,再走。”又很关心地问他“你家的田耕出来了吗?”幺叔本来就对他有几分戒备和提防,他问这事,幺叔立即想起前几年的另一件“事”:他俩是两个村的,住家隔得很远,只是两人的田地挨着的。他想到,明秃表面说是给我拜年,实际上“准是冲着牛来的”。前几年明秃的牛摔死了,幺叔同情他也想帮扶他一把,就把自己的“老伙计”借给他春耕,使他下半年有收成能过日子。他又想到,明秃现在打工赚了不少的钱,应该自己买牛的,今天怕又是来借牛的。他就有些气愤了,觉得明秃是“光想穿别人的衣服打滚”,他马上有了想法:“没门”!他绝对不再借牛明秃。他又不想戳破面子就找了两条理由,一是说牛“这几天不舒服”;二是说“土地还刚刚解冻呢,过几天也不迟。”他认为明秃是老想沾他的光,占他的便宜,就很坚决又很委婉拒绝了明秃想借牛的事情。这看出幺叔人生经验丰富,人情世故通达,心机很深但胸怀并不宽广,以自己私心度明秃之腹的小九九算得溜溜的转。他精明、仁厚同时埋怨明秃想占他好处的怨恨等心理表现与个性很细腻地书写出来,因而性格与人性显得十分鲜明、立体。这个情景很逼真地把人物写活了。要说幺叔很善良,在明秃以前有难时曾搭把手帮过他,现在又担心明秃还想占他便宜就不想再借牛他,这种前后矛盾的心理写得非常细致,他的个性刻画得十分微妙微肖。
如果说小说写到这里结束,那就平常一般了,作家是位写小小说的高手,接下来的情景就是内容眨眼之间逆转了,这就如人们说的,好戏在后头。就在幺叔说牛“不舒服”时,明秃笑道“我买了一台‘铁牛’,明天来帮你把田地耕出来”,他显得“一脸的真诚”。这就把小说内容给翻盘了,精彩内容随之显露出来。前面都是写幺叔步步设防步步为营,其目的就是不想再借牛给明秃,一来是保护自家的牛,二来是促逼明秃自立自强,自种自收,不要老靠别人的牛搞春耕。他的出发点和动机是好的。谁知明秃早就想到了这点并已经“自强”起来,靠打工挣钱买了台“铁牛”即拖拉机这样现代化的机械化的农机具,那比牛耕的效率要高好多倍。这可是幺叔万万没有想到的,马上他感到很尴尬,“感觉脸在发烧”。没有想到明秃这么有出息,也许还有几分自责吧,自己自私的小算盘打过了头……
这个场景很好表现了明秃的个性,他是真诚来给幺叔拜年的,因为以前借牛给他耕过田地。这表现出他憨厚、感恩的个性,现在他靠苦力打工赚钱买了“铁牛”,书写了他勤劳、吃苦,敢于打拼的性格和美好人性,再说他是过来说明要帮幺叔的,明天用“‘铁牛’帮你把田地耕出来”,是回报恩情助人为乐高尚风格的体现,这样一个热心快肠、知恩图报的小伙子一下子就很高大地站在了读者面前。通过以上几个情景的描写,幺叔和明秃两个人的诸多个性、人性和善德写得非常具体、明晰和到位。
全篇通过幺叔和明秃两人,还有老牛和“铁牛”来描述内容,来显现人物个性与人性,显得十分精细、紧凑,一环扣一环,步步推进,最后颠覆了读者对两个人物的性格认知,并进一步了解和洞察了他俩各自的个性和内心精神世界,让读者拍手叫绝。这是两个人物不同个性的对比,从而知晓了他们高洁、正直、从善的人性。而且我们看到,小说还运用了不同时间与空间的对比,写出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时代性,使人不禁发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的欣喜时代之叹。
不同的时间、空间代表不同的时代。英语单词“Time”分别指时间,时期,时代等。同时空间随着时间而变化,小小说大部分时空是在当今即现在时,其中插入了幺叔回忆即浮现出以前时间与空间中的往事,它们与现在幺叔与明秃所处的时间和空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空状态。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说:“只有在时间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想象一些东西存在于同一个时间中(同时),或处于不同的时间之内(相继)。”他还说:“‘一切事物都相互并存于空间里’这个命题,只有在这个限制之下,即如果把这些事物被看作我们感性直观的对象,才会有效。”这说明时间和空间涉及物理学、几何学和哲学等学科,同时又是文学表现和描写的“感性直观的对象”。幺叔和明秃都曾处于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中,在他们身上不同的时代特性也就分别折射了出来。当以前他们用牛耕地时,生产力不高,生产关系需要调整;而在今天的时间与空间里,“直观的对象”发生变化或说是进步,明秃用“铁牛”耕地,这说明进入了农业机械化的时代,展示出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生产力大为提高了。小小说表现出来的时代性也就亮眼夺目地显示了出来。这也是作家对“感性直观的对象”的精彩书写。
这精彩书写还表现在多重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上面说到的对比便是浓墨重彩之笔。同时幺叔与明秃的个性也是对比有趣,幺叔老成稳重,富有心机,谨慎行事;明秃热情大方,口直心快,开朗耿爽,这两个不同人物放在一起如同两个高低胖瘦的相声演员说相声似的,自然就有看点,使内容产生不少的热点、亮点。还有心理描写出彩。幺叔听到明秃说:“你家的田耕出来了吗”,心里马上荡开了涟漪,想到明秃以前借他家的牛的事,现在很可能“准是冲着牛来的”,很不高兴,还决定让明秃“没门”。这段心理描写恰到好处,即交代了以前的事,又为下面的内容留下预笔,设置悬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巧妙作用,可以说是全篇的一个枢纽之点。再就是俗话口语运用巧妙,比喻精当。幺叔感到明秃要再借牛是“光想穿别人的衣服打滚”,这形容得很精妙。穿别人的衣服弄脏了不用洗,也就没有成本付出,是占了别人的便宜。谁知明秃说的准备干的不是这么回事!是要用“铁牛”帮幺叔耕田。最后让幺叔感到很不好意思。结尾显出轻松、幽默又带有几分诙谐的格调,并且一句话还释了悬,让读者明白了明秃上门来的真正用意,不禁会心大笑。
小小说体裁小,内容短,但也可以承载文学的光荣使命。从《春耕》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来:全篇将人性与时代性很巧妙地显现了出来。“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青山”:我们期待并相信作家会继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小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