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国庆的头像

杨国庆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7/16
分享

再现“爱的教育” ——浅评邱新芳的短篇小说《静等雪花飘》

  小说评论


                     ——浅评邱新芳的短篇小说《静等雪花飘》

 

杨国庆

 

    如何开展好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这是千百年来古今中外许多哲人、学者不断探讨并且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件不断实践、提高和完善的事情。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理想国》中谈到教育方式时说到,当时孩子们在体魄方面有体育教育,在灵魂方面有音乐教育,他还指出“任何事情它的开始是最重要的,而对于尚还柔嫰的幼小者来说特别地是如此:因为,正是这一个时期是他最容易被塑造的时期,而我们赋予他一个什么样的模式,这个模式就被吸收和定型。”与其大致同期的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同样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作用,他专门办学,招弟子三千,出贤人七十。这种重视教育的传统延至当今,人们仍在用多种形式继续探讨这一问题。如十九世纪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写了一部《爱的教育》的书,艺术化地从多个角度与侧面描绘了对小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的故事。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将此书翻译并在国内出版,受到各类读者的喜爱。有人说爱是最好的教育,教育是最好的爱。夏先生在“译者序言”中也明确说,教育“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如何将这“空虚”转化为充盈呢?时至今日,人们仍在孜孜不倦地用各种方式进行各种探讨或回答。湖北省黄冈市群众艺术馆主编的《赤壁》2019年第1期短篇小说《静等雪花飘》就用小说这种文学形式饶有情趣地对此作了新颖的回应或说是描写。应该说,小说是篇再现“爱的教育”的好作品。

从文字上来看,这是一篇很普通很寻常的书写学生与老师,同学与同学,学生与家长关系的小说,然而经过深入阅读和思考却发现它是一篇非常值得咀嚼和反刍的颇有思想深度和艺术新度的小说。如同矛盾的普遍性寓存于矛盾的特殊性中一样,小说通过表现以上三对关系或说是茅盾,多侧面多层次再现了“爱的教育”是如何具体细致春风化雨般抵达学生单纯而又美好,晶莹而又多彩的心灵的。小说开篇就说班上来了个新班主任秦老师,而吴翔与谭旭分别扮演秦始皇和仆人在教室里搞怪搞笑,女生李思扮民女跌坐在地引起全班“哄堂大笑”。恰在这时秦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按照学生们的惯常思维,他要给他下马威的三个学生“狠狠批一顿”,大家也很想看看他如何处理这件事。可是他却笑容和蔼地说“拿老师开涮很好玩是不是?”他这一句话就化解了几个调皮学生给他的难堪“见面礼”的尴尬和不快。接着他让全班同学参与订班规,并提出本月拿到全校第一个优秀班级奖,激励学生遵守班规校纪,引导学生们向上向好向善,并与大家共同定出奖惩办法。他还说要带头遵守诺言,如果没有评上优秀班级,放寒假他回到学校植物园受罚,“静等雪花飘”落在自己身上。大家欢叫起来,为他的许诺所感动所鼓舞所激励,大家还将这句话作为创建行动的口号。他用春天般温暖的言行给学生上了再现“爱的教育”的第一堂课。

然而事情的发展总会有曲折和反复。几天后李思忽然说肚子痛,校医问她好一会儿也没说。最后才不得不说出自己吞了一小块玻璃,是吴翔和谭旭欺负她的原因。而秦老师说她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可她又说没有吞玻璃,真实情况是在广东打工的父亲找了后妈,快生孩子了,爷爷奶奶要去引孙子,没有人照顾她,给她“爱的教育”而伤心而焦虑,进而产生悲观和怨恨,才想出这么个鬼点子,以博得家人的同情,引起学校和老师的重视。正如十八世纪英国著名伦理学家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所说:“相反的行动必然产生相反的感情”,李思这种反常举动很快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关怀、同情与怜爱,产生了相反的效果,出现了感人的场面。爷爷特地赶到学校来温情地安慰小孙女,并说为了她的要求,“我们听你的,不去外地打工,在家呵护你,照顾你读书。”秦老师和同学们为她在教室里安排了生日派对。她很意外又很感动、感激,“站在门口不知所措,眼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老师和同学们对她的关爱来得太突然了,太及时了。接着秦老师打开电子白板,播放她父亲远在外地传来的录音,传出对她充满疼爱的心声,再三反复说“爸爸爱你,永远爱你!”这“爱的教育”太真切了,太浪漫了,太精彩了,也太感人了!秦老师也说,“大爱无声,真爱无言!”这正像亚当斯密所说“所有不同的社会成员通过爱和感情这种令人愉快的纽带联结在一起,好像被带到一个互相行善的公共中心。”他还要求同学们“要照顾好自己,不让家人操心”,并鼓励大家“你们是好样的!”还带领全班同学大声喊出“静等雪花飘!”这是等待爱的降临。爱如童话般在家人、老师和同学们的努力下,爱如雪花般真的降临到李思身上。这为她与同学们今后努力学习创造了条件,以便继续受到“爱的教育”和各方面知识的教育,使他们成为国家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亚米契斯也在书中借小学生安利柯父亲的口吻动情地道出世界各地的小孩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他说这是一场伟大的运动,“如果这一运动一停止,人类就会退回野蛮的状态了。这运动才是世界的进步,才是希望,才是光荣!”并强调取得这场运动“胜利就是世界的文明”。他还殷殷叮嘱儿子在这运动中“不要做卑怯的士兵啊!”实际上天底下的父母和老师们都是怀有这种心情和嘱托,对下一代和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和知识教育的。然而美好的愿望与多变的现实存在不确定性,由于李思“吞玻璃”事件,在全校评选中“我们班落榜了”,全体男女学生自觉“惩罚”自己,在操场上拖破轮胎。秦老师也加入进来,还说“我看到了你们最可贵的一面”。他在下雪时也兑现了诺言,真的到校植物园让雪花飘落一身。

这就是再现“爱的教育”,这就是艺术地热情地而又科学地实现“爱的教育”。小说通篇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般,动情地写“爱的教育”沐浴学生的心灵;如温暖的春风一般吹拂他们成长的身体。同时也将这如诗如画的美好的再现“爱的教育”的画卷徐徐展现在读者面前,在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接受了一场生动而又别样的“爱的教育”。

小说再现“爱的教育”,应该说是从接受“爱的教育”的主体与实施“爱的教育”主体两个维度展开描写并共同合力完成这一温暖而又温馨的主题的。而受“爱的教育”主体之一的李思无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她的成长经历和性格形成原因使她强烈地寻找和追求并渴望“爱的教育”。她妈妈生她时才十七岁,连结婚证也没有领,她六个月时母亲扔下她跑了,是爷爷和奶奶将她抚养到十二岁。父亲又找后妈,她即将没人照料自然就耍小孩子脾气,其目的就是想“爱的教育”不要也不能中断。

作为她爷爷来说无疑是“爱的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她的父亲也是很重要的角色,为了安抚和表达对女儿的关爱和抚慰,他虽在广东却用说话录音的方法表白对女儿的真切深爱和诚挚疼爱,亲自挑选托人购买李思最喜欢的紫色蛋糕庆贺她的生日,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表达了对女儿的大爱。可怜可爱可敬天下父母心啊!没有任何像这样“爱的教育”能打动女儿的心。也没有任何这样再现“爱的教育”的场面能打动读者的心。秦老师则是在学识、人格和品德等方面给予学生们“爱的教育”。他对学生和蔼、宽容、关爱,而且更可贵的是他既言教又身教,身教重于言教。特别是他主动、自觉地履行承诺,给学生树立了守诚信,遵诺言,重行动的高耸标杆。这是更高层次的“爱的教育”。全班同学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比一般的有父母陪伴的学生更需要“爱的教育”,校医和秦老师等人很是关爱、关心他们,以至于很多学生看到李思被关爱和慰问的情景后深深打动,也感受到了“爱的教育”的温度与厚度,也都想起了各自的父母,他们眺望着远方的天空,在心里默念“爸爸妈妈,你们在他乡还好吗?”“爱的教育”在他们幼小的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也使“爱的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是“好有好报;如果被同道热爱是我们热望达到的更大目的,那么达到这个目的的之最可靠方法,是用自己的行为表明自己是真正热爱他们的。”(亚当斯密语)我们很高兴看到,秦老师等人很努力很圆满地做到并做好了这一点。

正如漂亮的孔雀在于它有一身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美丽羽毛一样,这篇小说的感人也在于它用美好的形式将美好的内容呈现在读者面前。其一,“风头”别致出新。小说在描绘与表现开篇上,着实下了一番功夫。由吴翔、谭旭与李思搞怪搞笑的场面很是抓住了读者,同时又和下文紧密联系,将秦老师这个新来的班主任推了出来,并写出他多种善良的个性和刚正的风骨。这个开头不同凡响,对全篇都有重要的引导、推进作用。其二,细节逼真感人。细节决定事业的成败同样也决定小说的成败,正是有多处精彩的细节才使得闪出小说美学的光泽。如秦老师第一次出现时,面对几个学生的滑稽表演,“他沉默不语”,并自嘲一把,“那笑容是和蔼可亲的”,这和大家的预想有很大的落差。因而“大家都笑了,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他还和学生们约定,如果到时候班级没有评上全校优秀,他将去学校植物园静等雪花飘落到身上,说着他就做了一个“潇洒的空中击掌动作”。这几个细节将一位品格优良,善懂学生心理和善于进行“爱的教育”的老师形象一下搡举起来。还有张医生面对李思说肚子痛时,她“像妈妈一样和蔼可亲”,“她端来一杯水,细声细语地了解情况”,“一只手拉着她的手,一只手抚摸着她的手臂”。这情景多温馨啊,多亲情啊,也只有母亲对待女儿时才会这样。李思不被打动和感动那是很困难的事情。其三,情节曲折跌宕。小说很有看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通过忽跌忽宕忽上忽下忽急促忽舒缓的多个情节,书写了李思个性的复杂表露与秦老师温和、体贴、热爱学生的品性,还有他刚直、正派而又耿爽的品行风骨,在第一章,李思与秦老师同时亮相,情节平稳推进;第二章他与学生们互动,让大家做好最坏准备,“不要得意太早了”;第三章果真出现了他预料的那种情况,李思说肚子痛。这集中刻画了她的性格,并表现了校医、老师等人对她的关心和怜爱,体现出细致而又细腻的“爱的教育”。最后李思确实被感动。这与前两章相比,情节一下跌入谷底。第四章给了李思一个惊喜,也给读者一个意外,学校师生和远在外地的父亲给她过生日。“爱的教育”如一轮冬天的暖阳热乎乎地熨帖着她的心,使她“笑了又哭,哭了又笑”。小说的情节和内容犹如一轮喷薄的红日直上碧霄晴空。让读者在感动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爱的教育”的正能量。结尾第五章,表达了秦老师的预言得到印证。同学们也主动“惩罚”自己。而秦老师更是言必行信必果,在植物园里让雪花覆盖全身。他讲兑现讲诚信讲诚实的凛然正气庄严显现。从而将再现“爱的教育”推上新的维度。其四,抒情直吐胸臆。有人说,写小说作者的感情最好要含蓄,要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但作者写到激动人心处时,数次直抒情怀,一吐为快,这也成了小说的亮色之一,并与学生们的情绪融为一体。可见行文之妙,存乎一心。如秦老师劝大家“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好的”,这时作者写道:“这是秦老师最讨人喜欢的表情和最动人的语言,我喜欢。我们全体同学都喜欢!”这种率真的表白,直接表示了对老师的热爱、尊重与敬重。还有篇尾当秦老师披雪挨冻时,小说用诗一般的言语赞美了他的高尚举动,“整个世界显得那么宁静、那么美丽……他缓缓向院子深处走去……便与这个素装银裹、粉妆玉砌的世界融为了一体。”这里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并展现了一个优美的意境。巧合的是,《爱的教育》里也有下雪场景的描写,在“初雪”和“雪球”两章中,书写了小孩子们的欢喜,一些女生“在铺着毛毡似的雪地上跳跃回旋”;放学后大家“都大声狂叫,跳着走,或是用手抓雪,或是在雪中跑来跑去”,呈现的是小学生们一片欢乐、欢快的天性和童趣。而在小说中则写秦老师的认真与践诺。不过两者都是在“雪花”飞舞中完成的,可以说是异曲而同工,异域而同妙。其五,“金句”反复连沓。“静等雪花飘”是小说的标题,也是小说中的“金句”,在11000来字的全篇中先后出现15次,平均773字出现一次。频率不可谓不高,次数不可谓不多,用意不可谓不新。这是为什么呢?是为了更好更多地再现“爱的教育”感人的直抵肺腑的画面与效果。而且每到内容的关键处或转机处,就有学生们高呼“静等雪花飘”群情激昂的欢呼声和振臂高呼的吼叫声,它喊出了一种期待,期待“爱的教育”必然出现;它喊出了一种自信,自信“爱的教育”必然降临。这就使小说从头到尾饱含深情地一次又一次艺术再现了学校、家长和老师,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的感人至深的画面与情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