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惠晓红的头像

惠晓红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9/12
分享

浅秋北山行

惠晓红

赵老峪北村李君,常年在京经商,最近省亲在家,微信聊说山里风景正美,趁他在家,让我约几个文友上山小游。

渴望亲近大自然,喜欢聆听山风的我,迅即打电话问了身边几位熟络墨客,响应者有赋王,倩兜,小熊,还有贤淑的王寮文友邵爱菊。

一趟浅秋出游,在周末早践行,爱人是司机,山路有他,我安然放心。车轮疾驰,城市的喧嚣远我们而去,密集的村庄在移步换景中成了零散错落的山家小院,平坦的柏油路成了蜿蜒曲折的水泥路,盘山而上,峰峦叠嶂逶迤蔓延,丰富的植被更显林木葱郁,路边的野花这一朵那一朵,笑意尽绽,忙碌的蜜蜂,嗅嗅野菊,闻闻格桑花,不时的还和红了脸的五味子顶顶头。

一处宽敞平坦地,我们相继下了车,依崖翘首,看一眼山色,植被如毯,山风微微,香气微醺,满目绿意蔓延,喊一嗓子你好,大山不停回音你好你好。

我们顺着便道走下山坡,崖边像极了翡翠玛瑙的酸枣,挂满枝头,摘一颗,咬一口,酸酸甜甜,味道正浓。

倩兜叫着我红姨,一会说这棵树上的酸枣大,一会说这棵酸枣的味道好,只见他嘴里嚼着酸枣,手里已捧了一大把红红绿绿的山珍,等我靠近时,一股脑儿塞进我的挎包,让我带回家给耄耋的父母吃,还说他们家挨着水库的埝头上也有,让我有时间去那里摘。我知他已为人父,因我和他父母同龄,在我眼里他也是个孩子,90后的担当与责任,在他身上完美体现。

脚下山花烂漫,犹如到了花溪谷,粉的、白的、紫的、蓝的、黄的、红的,竟相与我们问候,山风吹过,它们恰是少女提裙漫舞,怡笑嫣然间,哪一朵不是婀娜娉婷,我们的嬉笑声,唤来一群喜鹊叽叽喳喳从头顶飞过,瞬间心头荡起涟漪,更觉山风生香。

看眼前蝴蝶遍绕,辛劳的蜜蜂踩着花蕊汲取花酿,我轻轻举起手机对着它拍摄,可爱的小精灵睁着大大的眼睛,无惧与我凝望,心被它的可爱轻轻地蜇到,麻麻酥酥,一念起百念生,莫不是我与它心有灵犀,莫不是我与它前生结了缘,莫不是五百年前我与它有过擦肩只为此深情地等候,莫不是……

想着,我被自己荒谬的想法逗乐了,难不成我的前世是只嗡嗡的蜜蜂,看一行人有说有笑,说国家强大,说环境日益变美,说如今真是一个好社会,说精准扶贫及美丽乡村带给山区的巨大变化,说大山的俊美静寂,说天然氧吧清新的空气。特别是赋王,曾在此工作过数年,提起他当年在此工作的过往,点点话语中,隐着他对这方厚土的眷念热爱。大家被山景陶醉着,没有人在意我脸上因念而生的淡淡笑容。

李君看着一群沉溺山景的外来客,跟大家说别在这耽搁,后山景色更美,大家这才折身顺山道慢上,刚下坡时一点都不觉山路难,可这再上坡,让常年在城里上班下班出门回家乘坐电梯的我们,哪个不是走的脸颊红涨,额头冒汗,气喘吁吁。

贤淑的邵爱菊,跟大家说她从没有到过这大山,不是我唤她一同前行,估计这辈子都不会到此,想想我也是二十年前,随爱人出差来过一次,那次他是给这的一个新建林场送果木苗,二十年时间,想来那批小树苗该已硕果丰盈。

李君带路,两台车顺着山道依次前行,一幅巨大的宣传标语写着“家有两亩花椒园,脱贫致富就不难。”靠山吃山,打开车窗向外看,花椒树只留下稀疏的叶子,想必红红的花椒已变成山农口袋里殷实的红版人民币。

山路颇宽,路也平缓,自从踏进这北山,山坳虽隐着村庄,却看不见袅袅炊烟,少了与行人车辆的路遇,心里便多了几分惆怅,坚守这里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现在仅有的也是一些不愿离开故土的老者,以后这大山不会只成了旅者踏青赏秋的来处,成了墨客采风的源头,成了摄影爱好者的取景地,成了这方水土养育的人落户他乡在清明寻根拜谒的祖墓。多美的山呀,我正在感慨。李君指着远处一个山包,告诉我们那就是野水王茂林老师笔下《旧物时光》里文字记录过的地方。伸颈远眺,山庄冷寂,窑洞还在,老树还有,没了炊烟,少了玩童。

大山的葱茏和少了人烟的寂寞,形成很大的反差,我在想,我们这代人心里弥漫的乡愁,在我们后辈的心里可还会升腾,我们的心里装着村庄、老屋、老树、有鞭子一甩的响亮,牧羊放牛的舒畅,有和童伴在山坳、河沟、田埂、树杈嬉戏厮打的快乐,有追狗撵鸡的疯张,有摸鱼掏鸟蛋的成长……太多的记忆,让我们回味,时常在心里把玩。

一处山林防火瞭望台前,宽敞平坦,恰有它在晴空朗朗中遮挡起一片阴凉,我们齐齐泊了车,搬出随车的折叠小桌椅,摆了月饼、水果、矿泉水为酒,椅子不够,我家车后备箱里装了很久的报纸,和李君车上的隔潮垫都统统地派上了用场。

山色入眸,山风灌耳,清醒的空气,移动铁塔上跳跃的喜鹊,逗引着爱唱歌的小熊轻展歌喉,赋王谝着逸闻趣事,李君十岁的儿子趴在隔潮垫上拿着倩兜的手机,入神地看着动画片哪吒。

美女爱菊追着蝴蝶拍着山花,一路鞍马劳顿操心受累的我的爱人,喝着水,听着闲趣,借此放松自己。今天我能和他一道出行,太多的感恩归属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大夫吴军芳大夫和心脑血管科的大夫官功昌、刘富强、项羽及其他医护工作者,在18年初春,是他们诊病正确,对我爱人及时施救,给了我一个幸福保障。

眼前的美景,让赋王想起往事,问李君这里曾经的田书记现在干啥呢?李君答话他还是书记,未等赋王提出相见之言,善解人意的李君已拨通了电话。分分钟,已67岁的田书记,飒飒地骑着白色摩托车来到此间。李君跟我们介绍他后,又逐一把我们介绍给他,我们这一群人,原本认识田书记的除了本乡本土的李君,只有在此工作过的赋王,赋王又不识李君,而我们呢,曾经大家相互也不认识,我和爱人是红娘介绍成了一家人,余者皆因喜欢文字,因微信这奇妙的圈子成了志同道合者。

瞭望塔北不远,一眼便能看见近处整洁的村落,田书记说那是北村山里的搬迁户,李君说我们的午饭就安排在那,田书记指了指更远些高处的娘娘庙,告诉我们那里供奉着碧霞元君,可去敬拜。

有了提议,说走就走,赶紧收拾了随身物品,捡拾了丢在地上的纸屑、水瓶、烟蒂,一份虔诚来,一份洁净去,愿我们此行带来欢声笑语,只留下脚印车辙。

车在山道行驶,四野尽绿,树上的柿子、核桃、青枣、榛子在风中叮叮咚咚,瓦蓝透亮的天空一片祥云笼罩在碧霞元君庙上空,犹如佛光万丈,看到此景的那一刻,从不礼佛的心装进一缕虔诚,下车时不由自的备了布施,梵音引着直进庙里,未及等爱人来上香,就把布施放进功德箱里,回头看着爱人艰难的踏坡上行,我又匆匆跑出庙门,拉他走进佛门请安。敬香叩头,小熊问我们可许了愿?说到这,估计我的爱人和我一样,对佛行礼并无所求,只是一份虔诚。庙里的居士听到,说我俩对佛无所求是最好的境界。居家过日子,相互体谅包容,平日的安暖,不正应了那句老话“家和万事兴”,佛前只求虔诚。

走出庙堂,看了门前简介,此庙建于元宗年间,供奉的几位娘娘神通广大,能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能治病救人,救苦救难,昔日香客络绎不绝。1949年初夏,第一野战军途经此地,当地老乡说有败兵残匪,盘亘庙堂在此祸害百姓,第一野战军指挥员部署,以当地百姓送饭为名进入此庙,作战两天一夜消灭败兵残匪700余人,俘虏300余人。看看山险,望望庙高,谁是菩萨?菩萨是谁?我想能给百姓解危救难,牵挂他们衣食起居,在此坚守三十年的共产党人田书记便是了。

进了李君说过吃饭的农户,才知是他嫡亲舅舅家,他舅母做饭的手艺真不赖,我们喝茶吃核桃歇乏的空,她已做好了饭,刚出锅暄白的馒头和裹满椒叶的花卷,几碟可口的农家小菜,黄的土鸡蛋,绿的炒青椒,糯白的烧豆腐,油汪汪的红辣椒,每人一碗汤汁浓郁的西红柿粘(ran)面,吃着别提有多滋润。

归途中,看见一片油绿的玉米田,李君童心大起,提出烤玉米吃,我们个个心知肚明,要吃必偷无疑,为了这口童年的记忆,大小七人竟无一人反对,爱人和赋王年岁大些,涵养还是有的,拿了椅凳,依山看风景,王竂的邵爱菊扯起报纸看起了美文《八月里的风景》,李君及他儿子、倩兜三个人跑向玉米田,我爬上硷坡,捡拾经年山风摇落的枯枝,一捆捆递给小熊,他在离车远远的地方拢起火堆,说没有烟的火煰烤出的玉米棒子最好,几声急急的狗叫,还以为被山农发现,四下环顾,李君才说是他儿子表演口技。

一番折腾,人手一个烫地拿不住的香甜可口的烤玉米,美味进肚,喝着农夫山泉,看自己黑乎乎的手,那个不是开怀大乐。吃罢喝足,我和美女爱菊一一捡起我们造作的垃圾,等整个火堆熄灭,我们才安然下山。

大山深处好风景,大山深处有人家,今天可是收获满满,爬了山,登了高,看了景,望了远,拜了佛,吃了烤玉米,相聚文友提前过中秋,还在深山吃了正宗的农家饭,一趟小游,落笔成书,只为记录一份欢喜,满腹愉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