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晓红
今天是教师节,我也写点文字,记录父亲在教育战线上的一段过往岁月。多少次写文,都已表述清父亲曾是军工,七十年代初转业到地方。
1974年,父亲以一名从部队回来老党员的身份,被县委县政府抽调四年的时间,到迤山中学担任工人宣传队工作。父亲的文化程度,档案栏里永远写着小学,可这并不影响他对知识的渴求和永无止境的求索。我时常想,当年是什么样的自信,让他在富平最早的体育场召开的万人大会上慷慨陈词,无惧发言?是什么样的自信让他在迤山中学宣传工作中备受有学识的师生尊敬?唯一能让我解惑的答案,是他一生对学习的进取和执着,通过长久的自学和不耻下问,使情操和灵魂升华。
听父亲说,派往迤山中学的工宣队共有几批人,各种状况,都早早结束使命回到各自单位,唯有他们这一组人,在迤山中学扎了根,直到县委县政府宣告工宣队工作结束,才又调回原单位工作。
人生苦短,四年时光,父亲吃住都在迤山中学。如今陪父亲在街头散步,偶尔还能听见华发两鬓的人喊父亲一声“惠(xi)老师”,问几句安暖,聊几句闲话。父亲时常回忆那段过往时光,我知道他对迤山中学是生出了感情。
高考制度恢复前,能读高中的学生基本属于推荐,在迤山中学上学的学生,除少量城市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交粮背馍是多数者。
那个缺衣少穿的清苦岁月,老师们吃食堂,伙食也很差。人觉悟有高低,有的老师也会在开饭之前,到学校厨房换了学生交到食堂里代为加热的麦面馍或白玉米面馍。学生把这事反映到工宣队,父亲说老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想到育人的队伍里却出现了另类,怕给学生思想留下恶劣影响,组织全校老师展开“比黑馍还黑的思想”自查大会。此事在全校师生中反响很大,从此再未发生过有学生反映自己吃的馍被个别老师调换事件。
看到学校树林里或隐蔽处有扔下的馒头,父亲请来贫农代表,组织全校师生召开“忆苦思甜”大会,告诉和学生粮食来之不易,即使发霉,也可以带回家喂猪或养鸡,让学生明白“勤俭节约”“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那段岁月,哪个家庭都不容易,女孩们大多上学时,都从家里都带了手工活,自习课上有的纳鞋底,有的纳鞋垫,有的织毛衣,有的用钩针编结衣服等,总之自习课很奇葩,教室成了女学生的手工作坊,老师们头疼女孩们不好好复课写作业,又无奈各个女生家里的实际情况,把这事反映到了工宣队,每至晚自习时间,工宣队的成员,挨个教室检查学习情况,看到有做女红的,就没收她们手里的活计,一段时间的坚持检查后,各个班级再也没有人敢在自习课上做女红了。
77年高考,父亲还参与了高考政治试卷的阅卷,看到此文的人,或许会认为我在吹牛,觉得不可思议,可这是真真实实不争的事情。
那个时间,父亲还不到四十岁,一晃父亲已站在耄耋老人的队伍里,因为他好读爱写,93年退休后,有很多稿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的栏目播出,2005年元月,父亲还被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组邀请,海南双飞七日游,那是父亲因为爱好文字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亲触大海,第一次椰林漫步看浪涛,那年父亲67岁。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父亲很平凡,也很普通,我却觉得他非常伟岸,令人尊敬,他的涵养,他的修为,他的品德,都会让我和我家的后辈铭记于心。
今日是我国第三十五个教师节,谨以此文纪念父亲在教育战线上工宣队的一段青春时光。
写于201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