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光宣的头像

杨光宣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26
分享

下寨的柿子

下寨家家门前种柿子,这是我在良上这么久以来,还从未发现的。直至适逢柿子树硕果累累的时节,一帮远到而来的朋友,强扭着我去看那棵驰名县内外的红军树。我才发现了它们,才被它们强大的阵容所惊愕,所震撼。

那天下午,我们行至寨门,举眼望去,眼前便是一片柿子树,皆有碗口这么大。满眼都是柿子。一个个,一串串,一簇簇。大的如碗口,小的似茶杯,黄澄澄的。煞是诱人,甚是馋人。 

就这样,我们一边走,一边看着柿子,一边赞叹着。不知不觉就到了红军树下,只见红军树的皮儿斑斑驳驳,留下岁月的痕迹。看着树上一个个肥硕的柿子,朋友实在馋得难耐,便爬上树去摘。由于树很高才有枝桠,上了几次,都上不去。此时已累得气喘吁吁,只好作罢。

我笑着说:“红军不要你吃呐”,大家便哈哈大笑起来。

“为什么此寨家家门前种柿子呢?”一位朋友觉得好奇,便随口问了起来。

其实,下寨家家门前种柿子是有历史渊源的。

那是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时候,以任弼时为党代表、肖克为军团长、王震为政委的军委会率领红六军团为摆脱敌人重重封锁,从湘入黔,于9月26日来到剑河县辖区的大广坳,与阻击红军前进的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恶战,交战一天,红军以牺牲200余名战士惨重代价击溃敌军,继续大踏步转移,部队出大广坳于9月27日下午经过剑河翻滚直奔良上而来。由于受到当时国民党政府长吉区的“共产党共产共妻、杀人灭苗”反动宣传的影响和良上保联甲的恐吓,当地苗族民众除走不动的几个老弱病残的人而外,其余的人匆匆逃入深山躲避,红军进入良上都是以关门闭户相迎。

红军来到良上,看到老百姓已经跑光了,肖克命令部队在沙滩上集合,宣布了红军纪律后,派战士进寨了解民情,寨中仅有几个老弱病残的村民在家,战士为他们担水扫地,整理房前屋后乱物,一时间弄个缸满地净,整理完毕,进寨的同志早已饥肠辘辘,归队途中,见一家门前一树柿子,橙黄橙黄,很是诱人。有同志提议摘几个充饥,便摘下柿子,狼吞虎咽一顿。因主人不在,红军在树下放一枚大洋,悄然归队。

这里是苗乡,老年人极少有人懂汉话,语言上很难沟通,但是,老百姓看到战士们的热心帮助,并在飞山庙前写上“打倒土豪劣绅,消灭封建势力”等标语,感觉这一行士兵与当地土匪所宣传的大不一样,心中消除了恐惧,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神情。当晚,红军9000余人露宿良上河沙滩上,没有给百姓造成麻烦。28日拂晓,几声军号在良上山谷轻荡,红六军团轻起沙“床”,悄然出发,浩浩荡荡经良上,直奔巴冶的山外而去。

因此,解放后,下寨的人民家家户户栽种一株柿子树,意在告诫子孙享受幸福今天的同时,不要忘记忘记红军的帮助,忘记红军的纪律,要传承红军长征的精神。不仅如此,他们还通过口头传承,一班传一班,一辈传一辈。通过这样的方式,下寨的人民继承和发扬着红军革命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兴起了一幢幢漂亮的栋宇,装修了一间间华丽的居室。

下寨的柿子,皮薄、肉细、个儿大、汁甜如蜜,营养丰富。一到赶集天,七里八乡的村民们都来赶集,只要听说是下寨的柿子,有的带上十几个,有的带上几十个。他们不图柿子的便宜,就想沾点柿子的灵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