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是的,我是太平山的忠实歌者。
太平山与我,都是散落在人间的微粒。我在龙山县城,它在县城东郊。一条果利河,从山的脚下悠悠而来,流过我的心头。我们组合在一起,吟唱人间的美乐。
我与太平山,相距七个驿站,一湾峡谷。三十里行程,三十里草木花,三十里山和水。相连两条路,一条路上车如流水,一条路上人头攒动。
我独自行走,在青枝绿叶中穿行。
婀娜的杨柳、笔挺的水杉、高大的玉兰、别致的银杏……一排排守候在路旁,错落有致。它们不傲骨,不媚态,庄严可亲,凸显出一种精神。一个微笑,又一个微笑地点头,让我感受到文明的新风。
春天里,沿途百花盛开。紫荆花,一串串相依相偎,摇曳漫舞。椭圆的叶子,凸出点点尖儿。叶边流畅,片片有序排列,与花朵相辉映。她们穿着紫色的外衣,手拉着手,肩并着肩,任凭风吹雨打,把自己的容颜,开到最美,美到无憾,美到心灵深处。
一簇簇红花檵木,绚丽得不可方物。三米一堆,五米一排。映红了河岸,映红了道路,映红了无数的脸庞。它们红红火火地赶春,欢聚一堂,等待着行人的检阅。
除了紫荆花、红花檵木,还有“国艳”之美的海棠花、一眼就醉的桃花、光彩照人的金叶女贞、风姿绝艳的映山红。前边还有栀子花、桂花、杨梅、黄金槐……姹紫嫣红,妩媚动人。游走其间,自是心旷神怡。
鸟儿是开朗的,一会儿栖息在树上,一会儿跳到花草中。鸟鸣深深浅浅,很有情趣。循着鸟鸣望去,偶尔会有一处河滩。河滩边,姑娘们的欢笑声,天籁般地,绝不亚于鸟鸣。
走着走着,不多时即将别离驿站。
每个驿站都人声鼎沸。孩子们追赶嬉闹。草皮上、花丛中、树周围,到处穿梭着活泼的身影。玩具琳琅满目,时间有的是,他们快乐无边。
音乐响起来,舒缓如白云飘逸,激烈如潮水涌动。有人在天空划着圆弧,陶醉于太极的柔韧。有人成群结队,跳起广场舞,一会儿仰脸,一会儿摆臂,一会儿弯腰……像微风轻拂的绿草,像静静流淌的山泉。
此刻,有人被迷住了,驻足不前。
我想着太平山,没有停下来。前边几位老人的闲聊,深深地吸引着我。
他们说,人还不如花草。花草今年老了,明年又会年轻。人不一样了,老了就回不去了。
他们说,万物是有灵性的。道路通畅洁净了,它们看得见;房屋修得像别墅,它们看得见;山青了水绿了,它们看得见;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了,它们也看得见。
他们说,以前去太平山,在寺庙里又是磕头,又是祷告,求健康,求富贵,求幸福……现在不一样了,大家去太平山,是玩乐,是休闲,是品味。
他们说,做梦都想不到,通高速、通高铁成为龙山的现实。去太平山啊,好喜欢看飞架南北的高架桥,高速、高铁神采飞扬地从上面穿过……
他们说的是真的么?我的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二
进入太平山峡谷,天地突然静寂。
一座座小山远离,又一座座小山相逢。黄黑相间,起起伏伏。苍茫的天空,被山峰温柔地切割。岩石突兀,花草希疏。茵茵流水,平平缓缓,清清亮亮,像随身带的音乐,美美地,呼应着行走的脚步。薄薄的阳光,沐浴着来来往往的行人。
一线天的世界里,我被幽静围裹得有些惶然。
再往前走,遇见一潭积水。水质清澈见底,看上一眼,心就明净了,疲劳消除了。水草、游鱼,好像懂得我的心思,摇曳着身躯。在这里,没有人愿意说话,静坐,是最好的选择。
对岸是一片缓坡地带。缓坡之上,是一块台地,人工修建了大成广场。广场依山临水,空旷雅致。一排排桂花树,风姿飒爽,芬芳馥郁;桂花树下,簇拥着石楠,点缀着映山红。服务中心色彩斑斓,恭候着客人的光临。广场四周,横空架设了太平飞舟、空气城堡、悬崖秋千,现代娱乐丰富多彩。高空冲浪引人入胜!弯弯曲曲的水渠里,人像跳跃的鲤鱼,水花飞溅,激情涌动,欢呼声一阵高过一阵。
那边是精致的小吃店。水果、饮料、面条、油粑粑、米豆腐……干净齐整地摆放在那里,等待你去享用。如果你想喝杯茶,前面就有茶楼。如果你想喝小酒,附近就有酒肆。如果你想小憩,再走一步就有民宿。一切自然如意,让你心生温暖,心生幸福,心生无尽的留念。
这时,我与太平山近在咫尺。
太平山矗立在我的身旁,不云不语,不怨不怒,“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那种遗世独立的美,镌刻入心。
它赭黄色的肌肤,绿色的衣裳,雄健中透着温柔。隆起的身躯,傲然地昂起头颅。野草,挨挨挤挤;野花,星星点点。几棵大树,毫无畏惧地生长在悬崖峭壁,争高直指,慷慨昂扬。
崭新的电梯,像一条壮丽的白龙,伏靠在太平山的胸前。
太平山确实有大象的模样。那长长的鼻子、那厚实的身膀、那光滑的尾巴,活脱脱一具大象的造型。大象带来了太平山的别名,也带来了关于“象山”的故事。千年之前,一位道士骑着大象四处游历。发现太平山风光秀丽,没有俗世的尘土,是天然的修行之地。既然有缘相逢,何不顺应自然,皈依于此?那位道士醍醐灌顶,决定不走了,在这里虔诚修行。历经风霜雨雪,若干年后感动上苍,道士修成正果。大象化身为石,成了太平山。由于大象长年喝水,象鼻子前头喝成了一个天坑,天坑里有阴河,汩汩滔滔,仿佛是大象喝水的响声。
太平山的模样是多变的。从低处的山坳看,山若大象,为太平象山;站上一个石堡平视,岩石光滑,圆头大耳,山若坐佛,像极了太平佛山;爬上山岭俯瞰,太平山又像一座不规则的塔山。
站在桂花树下,望着蓝天。我不由得感叹造物主的神奇,生长养藏看不够也看不透的风景。
三
上太平山,他们和我一样,沿着龙脊岭,匀速地爬行。
往上斜望,那密集向上移动的脚步,像一串串贴山而生的音符。谈笑声、惊叹声、喘息声,交错迸发。老年人自成一队,手扶栏杆,一步一步往前蹭。在我的眼里,密密麻麻的脚步,比人好看多了。
峭壁巉岩窃窃私语,释放出温馨迷雾。纤纤细流从罅隙里穿来穿去,侧耳倾听,声音若有若无。
爬到龙脊岭的尽头,岭峰突然左顾。像似神龙回头,龙气、文气瞬间聚合。但凡到此处,即有超凡脱俗之感,心扉敞亮,文思泉涌。静坐于斯,恨不得立马握笔,写尽天下锦绣文章。这就是“文昌阁”。
从“文昌阁”右转,过魁星桥,抵达一个山堡。越过山堡右转迤逦上行,脚踩大象的臂膀,过智慧门,在灵珠亭小憩。继续往前走,山路愈发陡峭。
俯瞰悬崖峭壁,不由得想起往日登山的场景。那时,没有栈道,更没有电梯。仅一条石径小路可攀,路旁铁链护栏。沿绝壁扶铁链缓慢爬行。爬到半山腰,忽遇狂风大作,顿觉心惊脚跳,恨不得马上梭下去,但又不甘心,便与风斗,逆势寸步爬行。
“巴山虎”!噫,还有“糯米藤”!
一老人接连惊呼,引来一波好奇的目光。老人看出了大家的疑惑,长吁一口气,悠悠地说,太平山上,到处都是奇花异草,巴山虎、糯米藤,还有四季花、花椒叶、乌桕叶……不为人知的时候,许多人对它们爱理不理。
直到有一天,清朝慈禧太后得了“背花”重疾,痛苦不堪。宫廷御医无计可施,于是张贴皇榜天下求医。太平山寺宏松高僧探知消息,勇揭皇榜。他用巴山虎、四季花“消肿”,用雷公膏、花椒叶“解毒”,用糯米藤、乌桕叶“生肌”……他熟悉这些奇花异草,精准地运用它们。谁也想不到,这些奇花异草真成了灵丹妙药,月余后,背花治好了。
老人继续说,病痛解除后,慈禧太后身心愉悦,口谕光绪皇帝重赏宏松。宏松不要什么金银珠宝,也不要什么锦衣玉食。光绪皇帝应允他的请求,封赐太平山,并斥资为普照寺修建藏经楼、观音阁等庙宇殿阁。从此,普照寺神殿仙阁,一应俱全,成为武陵山中唯一的皇赐寺院。
故事亘古绵延。后来,章太炎先生题写美句“层峦叠翠,林木葱茏,山峰险秀,殿阁凌云,风景优美”;赵朴初先生题写“太平山”的山名。从此,太平山声名远播。
在攀援的路上,我终于圆了逗玩孔雀的梦想。五颜六色的孔雀,拖着长长的尾巴,摇晃着身躯,在草木中穿行。它们的丽嘴,醇厚地发出“阿唔,阿唔”、“阿哈,阿哈”奇异的叫声,引来百鸟和鸣,云烟起舞,真是无尚美乐!孔雀像极温柔多情的女子,把自己所有的爱恋都带来了。它让这个世界里所有的物事,都充满着温暖,释放出韵致。
孔雀在陡峭的崖石上,恣意地开屏,成为忘不掉的倩影。
四
继续攀援,向后迈过去,进入一个山脊小平台。右侧放生池,水平如镜,鱼翔浅底,煞是可爱。左侧松月塔,是埋葬宏松等五位禅师遗骨的墓塔,塔身破落,石碑厚重,字迹漫漶。“皇赐寺院”如一件金贵的袈裟,覆盖着松月塔,虽千年远逝,仍隐隐透出灵光。
离开松月塔,手扶铁链,直上笔陡的“一步梯”。渐渐地,渐渐地到达普照寺。
风迷失方向,阳光倾泻而下。蓝天白云,触手可及。高大的松柏树上,数不清的祈福带,迎风招展。千千万万的祈祷与祝语,随风飘进人们的心灵。飞鸟绕树三匝,纷纷聚集,像是举办盛大的宴会。阳光穿过树木,穿过花草下的岩石。两泓冷冽的龙泉,闪出滟滟波光,直教人骨头舒软,情怀悠悠。
普照寺端坐山顶。闪亮的门牌、凌云的殿阁、精巧的亭台、逼真的佛像、厚重的崖刻……绚烂多彩,庄严肃穆,我的视野无法容纳它的身躯。香气氤氲,梵音袅袅。云上云下,清晰可闻。烦躁抑或忧伤的情绪,经此随之消散,浑身就像清洗了一片,心地澄明,耳根清净。
我不敢高声言语。像一块石头,凝视着熙熙攘攘的人群。
蜂拥而至的青年飞鸟似的,飞过去,又飞过来。激情地合影留念,以飘飘彩云为背景,留住蔚蓝的天空;以瑰丽灯火为背景,留住华美的人间;以青山绿水为背景,留住雄奇的寰宇……
我抓着一朵云了,一个小姑娘跳起来欢呼;我也抓着一朵云了,一个小男孩不甘示弱。
不要大声说话,天上有人瞌睡了。把天上人弄醒了,天就要下雨。下雨了,就不好玩了。
妈妈,你说的是真的吗?妈妈努努嘴,不说话了。孩子们也知趣地不说话了。
几位老人,拼着老命攀上来。时间剥去他们的青春与梦想,留下了满脸沧桑与暮色。他们专注于禅意,洁心诚意地从这个殿堂,移步到那个殿堂。在众位菩萨面前,沐浴着片刻的佛泽,似有诵经声响起,超渡他们的前世今生。
极目远眺。太平山像天上掉下的一颗塔珠,崇山峻岭从四周合围,将神秘包裹。龙山县城以西,高楼耸立,车水马龙,灯火辉煌;县城以东,山脉起伏,气势磅礴,雄竣多娇。湖北来凤、宣恩两县的山峰草木,在云里忽隐忽现。
俯瞰山下。蜿蜒曲折的公路在山间缠绕,盘桓着荡气回肠的壮观与震撼。巍峨的大山里,生长了一个个玲珑的村寨。锃亮的楼房,有序地依山而立,像一颗颗星辰点缀着绿色的林海。屋顶炊烟四起,一缕缕、一团团、一簇簇,不管不顾的直上云端。有风吹来,轻歌曼舞,盛情的向外传递,村寨烟火阜盛,吉祥如意。李家坪、阙家台、太平村、刘家寨、肖家院子,用绚烂与热情拥抱着太平山,它们相互有意,相互爱怜,相互成就。
果利河,像一条碧绿的玉带,从中间蜿蜒流淌,把它的轻柔与灵秀带入人间。河流温婉的胸怀,安放着村民的淳朴与善良。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是峨眉山的美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泰山的雄壮;“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奇”,是华山的险峻。造化钟毓太平山,太平山自有它的独特与魅力。它小,小得那么精致;它孤,孤得那么个性;它险,险得那么柔情;它灵,灵得那么缥缈。
感受秀美风光,珍爱大自然馈赠的礼物,内心安详、润泽而幸福。自古以来,仁人志士感恩自然,钟情自然,喜欢登山观景。他们登山,常常有超然物外的欢愉。不仅如此,还将自己的生命与思想融入自然,与自然同喜同悲,同升同落。乱世登临,其心哀伤,常常寄寓忧国忧民之情。杜甫伤感“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辛弃疾悲情“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孟浩然感叹“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在国家安稳繁荣之时,他们又情系山川自然,慷慨高歌豪情满怀。李白高呼“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杜甫挥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王维讴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人世间,谁不想望美美与共,太平盛世呢?
历史长河中,不知道有多少泪水,有多少期盼,在太平山交织凝结。
晚清时期,朝廷腐败无能。嘉庆元年,举国已是积贫积弱,民不聊生,导致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等相继爆发。白莲教起义军攻占龙山,视民如草芥,到处烧杀掳捋,无恶不作。龙山人民恐惧不安,四处躲藏逃生。这座葱茏孤险的山峰,是他们的消灾避难之地。渡过劫难后,当地人民把这座山取名为“太平山”。
在苦难的旧中国,人民心愿如粒,期盼在“太平山”过上太平的日子。可是,由于山上匪患与地方反动武装相互勾结,盘踞太平山,凭借险要地势,任意欺压掠夺,为所欲为,当地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春来秋往,寒暑易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进驻龙山。为救民于水火,红军不怕艰险,不怕牺牲,以排山倒海之势,摧毁了地方反动武装与山上匪患,彻底解放了当地人民,并且保住了普照寺千年古刹。后来,红军偕同当地人民,重新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对山上的“双龙井”水仓进行彻底淘洗,构建了太平山“百草丰茂,山美水美”的新景图。
太平山沐浴时代的春风,万象更新,涅槃成了一个风景如画的休闲度假胜地,一个充满灵性与希望的美好家园。山上山下,一首土家山歌悄悄地传唱开来:
龙山有个太平山,孤峰凸起惊玉皇。
自从有了共产党,太平美景现奇观。
五
太平山是孤峰吗?是孤峰,它才那么美。
太平山是孤峰吗?它不是,它没有寂寞。它像一个孩子,惬意地躺在母亲的怀里,畅想着未来。
一位年逾八十岁的老人,坐电梯登上山顶。他拄着拐杖,平静地观赏每一个佛殿,虔诚地叩拜每一位菩萨。他的子女耐心地陪着,不时地搀扶他。
离开太平山时,老人说,还是走路吧。
儿子说,您这么大年纪,坐电梯的好。
老人执意坚持,说他年纪大了,回去了,很难有下一次了。太平山,他想一点一点地看,他想把沿途的风景全部留在心里。
儿子不好再说什么,默默地跟在老人的身旁。
慢慢地,我听不见了老人对儿子的嘟哝。但从那频频回头的时间里,我想像一份深挚的爱恋。老人家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每次来的心情是不一样的,是不可复制的;风景也是不一样的,是不可复制的。他想走一走,用老迈的脚步,丈量自己与太平山的感情。他要把这份感情刻在心里,带进另一个静美的世界。或许,这也是太平山的意思。太平山想留住每一位留恋它的人,与每一位留恋它的人相依为伴。
太平山,惠风和畅,灵气涌动。悠扬的念经声,不绝于耳。我像一朵浮云,缓缓飘进那梦幻般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