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有一个场景:清晨的亮光透窗射入周树人的工作间,主人刚写完《狂人日记》,似乎心竭力尽,直扒于地面,先生的手稿散落一地,他头枕在手稿上,正闭目养神。钱玄同进来,捡拾起手稿来看,看后异常激动,问:终于完成啦?先生点了点头。当看到《狂人日记》的标题后面并未署名时,便又问先生:这孩子的父亲是谁?先生爬起,思考片刻,用毛笔郑重地在标题旁写下了“鲁迅”俩字,同时两眼噙出了泪水……
自此,先生便有了“鲁迅”这一笔名。
这次和即将读高中的儿子到上海研学,参观了鲁迅纪念公园,鲁迅纪念馆,拜谒了鲁迅墓及位于上海山阴路132弄9号的鲁迅故居。
进得鲁迅纪念公园南门,右侧便是“世界文豪广场”,这里或坐或立地竖立着十位国外顶级文豪的真人大小的全身铜制塑像。分别是普希金、托尔斯泰、狄更斯、歌德、巴尔扎克、莎士比亚、但丁、雨果、泰戈尔和高尔基。他们有的捧卷沉思,有的执笔挥毫,他们与远处鲁迅纪念馆前的鲁迅立像遥相呼应。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去逝,葬于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去逝20周年之际迁葬到这座上海鲁迅纪念公园内。在公园的西北隅,我们找到了鲁迅墓,整个墓平面呈口形,正南朝向。中间为长方形绿地,在绿地的中央偏后,是鲁迅正襟坐像。
鲁迅墓绿地两边有通道上行,通道外沿各植一排柏树,经通道上去为一方形追思平台,可容数百人站立。平台左右各有一棵高大的广玉兰树,广玉兰枝叶繁茂,为防粗枝折断竖起了不少支撑架,柏树外侧为石柱花廊,花廊紫藤漫爬,廊下设有长条坐椅,游完小憩,凉风习习。平台正对的是照壁式大墓碑,中央镌刻毛泽东主席所题:“鲁迅先生之墓”。墓碑下方是安放灵柩的墓穴,墓穴左右各有一棵鲁迅夫人许广平和儿子周海婴所植的桧柏。碑后是屏风式土山,遍植松柏、香樟、樱花、腊梅、桂花树等。一代文豪,长眠于此,文化先驱,万民景仰。走上追思平台时,我们父子恭恭敬敬地给先生鞠了仨躬。
十数年前,有人认为,我们对鲁迅过于神化,认为鲁迅的文章过于晦涩难懂,给中学生语文学习带来“负担”,要让中小学课本“去鲁迅化”。然而,随着国人增强了文化自信,更加重视国学传承,呼唤民族精神回归,人们又开始重视鲁迅的文章了,即便撇开鲁迅文学的革命性不讲,它们也是中华文学宝库中最为光辉、最为璀璨的那一部。
逛完鲁迅公园,沿路来到鲁迅纪念馆,在进门的左侧,也有一尊鲁迅的坐姿雕像。纪念馆分为上下两层,一层有巴金题字的“朝华文库”,展出的是与鲁迅有交往的同时期的名人、作家的藏品。二层是鲁迅生平及著作陈列厅,在这里可以看到《阿Q正传》模型场景,鲁迅生平及鲁迅的服饰等用品,还有许多珍贵视频资料可看。最多的是成千上万本国内不同时期出版的不同版本的鲁迅著述以及各种翻译成不同文字的在不同国家出版发行的鲁迅著作。
在走出纪念馆的长廊处休息时偶遇几位做暑期实践活动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女生。说是要采访我几个问题,于是就跟她们聊了几个她们关心的社会问题,前后共聊了半个多小时,同时也了解询问了她们学校当下的一些相关活动。
她们的问题是:其一,“您”来鲁迅纪念馆了解到了哪些东西,有何收获;其二,值此建党100周年之际,“您”觉得鲁迅在党的事业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其三,“您”会怎样去把鲁迅留给我们的的精神财富传承给“您”的学生。
以下是我跟她们的聊的一些内容。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乘着暑期带即将升入高中的儿子出来研学,从而来到上海的“鲁迅纪念公园”参观园内的鲁迅墓园和鲁迅纪念馆,等会还要去上海的鲁迅故居参观,顺便给他讲讲鲁迅,也让他实地感受一下鲁迅。鲁迅一辈子所做的工作的是唤醒民众、促进新文化的开展和传播,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与我党的‘唤起民众,砸烂旧世界,建立新中国’的思想不谋而合,所以毛主席说过:‘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觉醒年代》中所讲述的那些先知先觉的知识精英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就是要唤醒中国的民众,通过民族觉醒来实现富国强兵而免受列强欺凌,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在思想上都是要觉醒民众,只是各人主张使用的方式方法有所区别而已。你们问我《觉醒年代》里最欣赏哪一个人,我要说,他们那些人我都喜欢,他们思想的高度不是你我能望其项背的,就整个中华民族而言,他们有理想、有激情、有行动,将永远是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中国共产党已经历了百年历程,斗争经验丰富、制度成熟,体系架构完整,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中华民族面临伟大复兴之当口,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党来统一领导,从而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位于上海山阴路132弄9号的鲁迅故居,是鲁迅先生的最后寓所,他1933年4月11日一1936年10月19日居住于此,在这里,他撰著了《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等杂文集,翻译了《俄罗斯的童话》、《死灵魂》等多部外国文学作品。这里再现了鲁迅生前居住的原貌,内有鲁迅生前用过的物品400余件,反映鲁迅生活和工作的情景。
睹物思人,先生的音客笑貌犹在眼前,他那激励一代代青年的铿锵话语犹在耳际,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风范将永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