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将上海和嘉兴这一大一小两座原本无甚关联的城市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值此中国共产生党诞辰百年之际,我和即将上高中的儿子先到上海再往嘉兴南湖拜谒那些建党先驱。参观完嘉兴的南湖,又从嘉兴前往侗乡乌镇,不光是去看那令游客道不尽爱不完的身处江南水乡的千年古镇,还有就是要去看一下孕育了一代文豪——茅盾的那片水泽山川。
在城际公交上的一个多小时里,一位去贵阳旅游回乌镇的大姐坐在我前排,滔滔不绝地跟我说了许多游乌镇的攻略。她性格直爽,为人热忱,说一口带江浙口音的普通话,她说的那些关乎住民宿,关乎夜游乌镇,还有关乎其他许多的攻略都是干货,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记得前几天在上海,女儿还批评我不做攻略就到处乱跑。我说,出门在外勤跑腿、多打听就是攻略。但年轻人不以为然:去一个地方,几个月前就一通百度,查路线、找住宿、看评分从而确定交通、住宿及游玩路线等,她们才懒得去问路,也懒得去找人搭讪聊天获取信息。可她们百度出来的信息也并不是那么靠谱,有些是过时的旧信息,导航导出来的也可能是地图没来得及更新的旧路线。
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镇史的乌镇果然名不虚传,乌镇景区分“东栅”和“西栅”,我们先进入的是“东栅”,这里小桥流水,河汊纵横,河道里到处是江南水乡特有的“乌蓬船”,船工们手摇船橹,载着游客慢游河道。河两岸是低矮民房的“枕水人家”,青石板铺就的古街街面,巨型条石搭建的古桥,移步易景,尽展秀美画廊。尽管以前也看过相关的图片、视频介绍,来到现场依然有不小的震撼!
乌镇景区的古街街面一些原本大户人家的住房民居,大都开辟为各种展馆,还保留了不少过去的手工作坊供游人参观和体验。主要有:“江南百床馆”收藏、展出了数十张江南古床精品;“江南民俗馆”展示晚清至民国时期乌镇民间有关寿庆礼仪、婚育习俗和岁时节令等民俗;“江南木雕陈列馆”陈列着许多中国古代窗棂门楣、家具木雕精品构件;还有“古法酿酒作坊”、“手工制鞋作坊”、“草本植物布染坊”等。在东栅,我们看到了“茅盾故居”。
茅盾,生于1896年7月4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是土生土长的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县乌镇人,8岁时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最早接触茅盾,是在中学学习了他的《白杨礼赞》。现在,《白杨礼赞》依然是播音主持类专业的学生必练的一篇朗诵文章。
茅盾故居座落于乌镇观前街17号,是江南一带常见的传统砖木结构民居,分东西两个单元,茅盾的曾祖父分两次买下了它,宅院坐北朝南,总面积约450平方米。茅盾自出生到1910 年春离乡求学,一共在此生活了十三个春秋,此后直至抗战爆发仍联系不断。开辟为茅盾纪念馆后,其中的摆设,包括卧室、书房、餐厅等的家具布置都保留了茅盾当初居住时的样子。
茅盾,中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先驱,革命文艺奠基人。他1921年便入了党,虽然后来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而留在了党外,但他一直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是“左联”的核心领导人,写出了大量的革命文艺作品,为党的事业奋斗一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他生命垂危之际,仍念念不忘地完成了两个心愿:一是无偿捐献25万元稿费设立文学奖,用来鼓励国内长篇小说的创作;二是要求恢复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1981年3月3日,中共中央恢复茅盾的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3月27日,茅盾与世长辞。
对这样一位生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死后为这个国家留下了宝贵精神文化遗产的特殊党员,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记住他、缅怀他,并向他致以深深的敬意!
在乌镇的西栅的昭明书院西侧,那里是乌镇著名的文学圣地,我们参观了设在那里的“中国茅盾文学奖历史与成就展馆”,它展现了中国茅盾文学奖成立40年来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追思百年,寻根觅踪。从“上海之根”的广富林文化遗址到共产党的诞生地,从嘉兴南湖到水乡乌镇,用十几天的时间走过了历史的百年。今天,我们又站在了另一个百年的起点,在引以为傲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诸多不请自来的挑战。民族的复兴,国家的繁荣从来就不会一帆风顺,让我们的下一代“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从而将我们优秀的民族精神传承下去才会行稳致远。
作于202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