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彰往察来的头像

彰往察来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4/21
分享

围炉话诗馀

曾经对宋词很是痴迷,钟情那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的节奏;流涟那高度浓缩却极具画面感的烛影摇红、风花雪月的人情百态;执着那“大江东去”、“挑灯看剑”、“雕弓满月”的万丈豪情。

中学时代,那时书籍稀缺,仅仅学过出现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那极为有限的几首词,便开始模仿着填写属于自己的词作了。到了大学,出入于校图书馆,开始了诗词的大量阅读,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开始修习词谱曲牌的格律,进一步尝试着填词索句。

1987年,初入大学,那年10月,召开了党的十三大,填了一首《西江月·十三大》以示庆祝:“室外狂风呼啸,房中暖气洋洋,人才集聚在一堂,共讨中华航向。 举国共迎节日,全民齐赞政纲,十三大上共协商,中国将来怎样。”1988年大二,适逢全社会欣起一股健身怯病、修练气功的热潮,一时间各种功法流派,承传新创,争奇竞艳,便又填了一曲《江城子·气功》:“神州大地一奇功,运真元,经络通,虚静恬然,气布周身融。我辈齐来弘国粹,功百种,一归同。  心澄目洁穴开松,去杂心,四皆空,意视心胸,会耳目明聪。齐为中医作贡献,功法园,共繁荣。”1991年,临近大学毕业,没找到合适词牌,乃自度一曲《为毕业作》:“多年豪友,今朝别去,旅途坎坷艰辛;几载同窗,东西南北,粗杯淡酒几许。绿草绕情侣,石榴掩衫裙,卿卿细语。才子佳人,天南地北竟风流。  晚间月影婆娑,有华灯高照,彩条烟花,湖水柳枝,虫语风拂,携肩共消今夕。此夜再难寻,星月钟情,异日金杯玉盏,无意苦争雄。”

这些稚嫩的词调,粗浅的习作,隐身于自己的电脑文档中数十年,经常会唤起自己对往昔的追忆,对诗词的热情。偶尔也会将它们融入到自己的其他文章之中,刻下成长的印痕,甚或重放光芒成为某篇文章中的一抹金光。

此后大学毕业,在忙于工作和家庭的30多年里,曲牌众多、格律严苛、耗时费力的宋词被渐渐疏远,转而写些散文和律诗。上一年,学校组织读书月活动,作为奖品,收获了一套《宋词鉴赏辞典》,正是这套《宋词鉴赏辞典》又让我重新燃起了研读宋词的兴趣。

《宋词鉴赏辞典》是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传统文化普及读物中的一部,共收录了宋、金、辽、元时期286位词作者的1294首词作,每首宋词后面都有一篇当代诗词研究大家撰写的鉴赏文章,共204位作者,他们或合作、或独撰,写下的1294篇精妙鉴赏文章,大大方便了我们的阅读,也加深我们对词作的理解。全书2500多页,281万字,共花费了五个月时间来阅读,也因此才有了写这篇读书札记的素材和动力。

在这部《宋词鉴赏辞典》里,第一个出场的是仅留下一首词作的北宋词人王禹偁,他的《点降唇》以清丽的笔触描绘江南的雨景,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抱负和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愁闷,在恋情闺思充斥的宋初词坛,不失为别具一格的佳作。

有“梅妻鹤子”之称的林逋,其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水黄昏”广为流传。收录于本辞典《长相思》一词更是哙炙人口:“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随着这镶嵌嵌着珠帘玉璧的宋词大幕徐徐展开,一个个鲜活的、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永不磨灭、熠熠生辉的名字:范仲淹、晏殊、苏轼、辛弃疾……向我走来,他们通过词这一文学高峰,向我们展示着大宋王朝的繁荣气象及其强大的文化影响力。

品读《宋词鉴赏辞典》,再次走近范仲淹、晏殊、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元好问等一众词人。写下《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的范仲淹,同时也写出了《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这样奇伟雄浑的边塞词,昭示着词的题材开始由传统的离愁别绪向豪放粗犷延伸;晏殊的小令,精致典雅,清新脱俗,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成为千古妙对;柳永,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他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宋词鉴赏辞典》共收录苏轼词共85首,占其留存词作近四分之一,其词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词为艳科”,开创出豪放清旷一脉,形成宋词的第一座高峰,有“似花还似非花”的清丽吟唱,也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横槊气概;“寻寻觅觅”,“绿肥红瘦”的李清照,论词崇尚典雅、情致、协律,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金句叠出,篇篇精彩;辛弃疾共有629首词流传至今,《宋词鉴赏辞典》收进80首,他那“气吞万里如虎”的慷慨激昂,“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含蓄婉转,均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誓死报国、义无反顾的爱国热情,成为了和苏轼对峙而立的宋词的另一座高峰;姜夔和吴文英是格律派的硕果,他们是游徙于豪贵的清客词人,吴文英的词意象密集、思维跳跃、语言美赡,早先读它总感觉晦涩难懂,而此次阅读则顺利了不少,也感觉不到有多么地难懂了;元好问的词多为言志之作,风格清旷沉郁,逼近苏辛,是宋末元初的集大成者。致此,宋词因通行既久之后,形成了一种套路和规范,很多人在尝试可行的新途经,才气不足的作者就不免形成一种因袭模仿的弊病,从而失去了向前发展的可能,于是这种文体也就慢慢僵化而渐次走向衰弱。中国古典诗歌也完成了由诗到词再到曲的文体的自然嬗变。

除去晏殊、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那些广为人知的词人及其名作名篇,还有数十首无名氏的词作也在《宋词鉴赏辞典》中闪着金光,它们历久弥新,生命力旺盛,这些大都不怎么受人待见的民间作品以其独有的率真和质朴,在宋词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整个宋词,存留存至今的多达1430余家、接近2万1千首,能够收入此辞典的词作无疑是精品中的精品,这是一道文化盛宴,也是一桌精神大餐。

就着各位研究宋词的大佬们的文章读《宋词鉴赏辞典》,不仅轻松不少,还常常会有醍醐灌顶之感,真是受益匪浅。这些鸿学大儒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与解读,让人从他们那些益人神智的精辟见解中领略到宋词神韵,在轻松自如中学会词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创作它们的规律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一些宋词的鉴赏理论和方法。周汝昌、俞平伯着力于从文学艺术角度赏析作品;唐圭璋、万云骏则多论词的组织结构和艺术技巧;缪钺、叶嘉莹用创新的体例、生动的笔调评述词作者的创作特点……他们各具特色、不一而足。

从全书的序言和附录中,我再次读懂了词牌、格律、词的产生与发展脉络,了解了词集词评等词学知识。对其文学及音乐属性有了更深的认知。这种起源于隋朝的“燕乐”文体,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一种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通俗歌词,它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从宫廷到民间都非常地流行。后因士大夫和文人雅士参与其中并在交际宴会中广为使用而逐渐变得风雅绮丽。

词兴起唐代,经过五代的发展,盛极于两宋。宋文化有着更为内化、理性化、世俗化、淡雅化、柔美化等文化持征,使词这种以娱乐抒情为主要功能的文学形式得以绽放、盛开。北宋时期的词作注重儿女之情、伤春悲秋、山水田园等,体现了对自然环境以及人情世态的描摹。常见主题是爱情、离别、怀念故乡等。南宋词更加关注人际关系与社会状况,抒发家国情怀、愤世嫉俗以及表达壮志豪情等,这些内容也便成为了南宋词创作中的重要主题。

2023年12月初,央视公布龙年春晚的主题为“龙行龘龘,欣欣家国”,“龘”字一时火出了圈,同时也再次唤起了大家对生僻字的关注和兴趣。此时刚开始阅读《宋词鉴赏辞典》一个来月。《宋词鉴赏辞典》保留了许多生僻字、异体字和异读字,主要涉及到作者姓名、地名、某些韵脚字,尽管看字形也大致知道其意思,但为准确理解词作的意象还是一一查了百度词典,有些百度词典也很难查到,只得作罢。

那些平时不常用的生僻字,也是汉字这个庞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复杂性体现了汉字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宋代的中华文化空前繁荣,期间衍生的生僻字也恐怕是历朝最多的。新时期人们乐意接受并主动参与、推广这些生僻字,彰显了新时期国民的文化自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