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我在哈市第十中学读初二。我们班来了新的班主任——谢遇隆老师。他五十岁左右,五短身材,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精力充沛。谢老师教我们“世界地理”。课堂上他领我们神游世界,有时讲到地方特产,尤其是讲到我们闻所未闻的水果时,他会形象的描绘水果的色,形,味,甚至咂咂嘴,弄出点声音,微微摇头,一边自言自语似的说:“真甜,好香!”那样子好像沉醉在水果的香甜中,还会问我们:“想吃吗?”我们被老师撩拨得馋涎欲滴,齐声喊:“想吃!”老师顺势说道:“好好学习,將来有本事了周游世界。什么水果都能看到,吃到。”老师寓励志教育于快乐中。谢老师讲课幽默风趣,比喻生动。讲到意大利地形时,老师说:“你们看意大利地形像什么?像不像一支靴子?”再回头看看地图,“哎!靴子怎么掉海里了?”同学们都笑了。这样的课让学生不喜欢都难啊!
记得那年5月31日,学校组织学生乘船去大顶子山野游。细雨濛濛。外班同学都在船舱里说笑打闹,唯独我们班同学围坐在谢老师身边,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欢笑声。原来,老师训练我们说绕口令,我们学着,说着笑话百出。老师又让我们猜谜语。老师还自掏腰包准备了三角板,铅笔等小奖品。有一个谜语是5月31日,谜底是一个国名。一时大家被难住了,连邻班的同学都凑过来猜,但屡猜不中。我反复琢磨,忽然心中一亮灵光乍现,5月31日是今天,换个说法是本日,倒过来不就是日本吗?不由脱口喊出:“日本!”“对了!”谢老师满意的微笑地望着我。告诉我们这叫倒卷帘式谜语
暑假,谢老师约我们到他家玩。俄罗斯式的房子宽敞,明亮,整洁。木质地板,红色的,上面打着蜡,亮亮的。拖鞋不够,我们十几个少男少女光着脚丫,从东屋飞到西屋,又从西屋飞到东屋,喊着,笑着,唱着,像一群喜鹊叽叽喳喳,别提多开心了!老师笑咪咪的看着我们撒欢,目光中是满满的爱。
老师看我们“疯”累了,领着我们看他四壁皆书的书房。“谢老师有这么多书呀!”我们惊呼着。有人顺手取下来一本书,翻开看看,上面有好多标注。老师说:“记住,不动笔墨不读书。”还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你们一定要多读书。”书架旁有一本影集,其间有一张大照片,我们找到了照片上的谢老师,背面写有:“谢遇隆到民间去”几个字。老师又指着照片上的一个姑娘说:“这是冰心。”我们一看照片背面果然有谢婉莹的名字。谢老师与著名作家冰心是燕京大学的同学。毕业于名校啊!难怪谢老师博闻强记,那么令我们心折!
“走,跟我去后园子!”老师住的是白俄罗斯人撤离哈市时遗留下的俄式大房子 。我们来到后院,呀!老师有这么大的园子啊!有花有果,还有菜。老师一一指点花名,菜名,果名。好新鲜,好新鲜呀!当时我们十中学生家住道外,全是穷孩子,家家住陋室,见到偌大的园子开眼界了。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植物课。接着老师告诉我们:“这两棵树上的果我几天没摘了,留着给你们吃的。”谢谢老师,谢谢老师!”同学们乐颠颠的回答老师,早已迫不及待的想吃果了。老师摇下一地的海棠果,沙果,我们又欢呼着疯抢起来。
“开饭了!”谢老师捧出一个大列巴,还有红肠。上世纪50年代,能吃上如此美味佳肴当然是欣喜异常。我们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拿。“慢着!”老师用半责怪的目光看着大家,又把目光转向我说:“王友莲,第一片列巴,第一段红肠是你的!”又问同学:“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她考第一,记住凡事要争第一!”
谢老师的言行影响我一生:书到用时方恨少。不可甘居人后,要争上游。我做到了,此后无论读书,还是教书我从未落后,我没有辜负谢老师的希望。
离开谢老师已七十余载,估计老师早已作古,老师您在天堂里能听到我的倾诉吗?您还记得那个叫王友莲的小女孩吗?老师,学生想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