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会作
眼睛是有力量的。
眼睛力量的强大很多时候超乎了我们想像。它能于随时随地,以似乎不经意的眼神,用看得见摸不着、无孔不入的目光,刺激并改变着周围人的情绪,强势如众目睽睽,温柔到暗送秋波,都让人无法躲藏。可见明眼睛力量之巨大之神奇。
前不久观赏了一个油画展,其中一幅画前观众围成一团,以至快要阻塞了参观的通道,但大家还是迟迟不肯离开。这是一幅人物肖像画,整六尺的画幅上,画家精心描绘了一位少数民族少女的头像,极富民族特色的艳丽服饰、协调恰当的色彩搭配,明暗温和的光影效果、精准细腻的笔法和灵动传神的表情都极具魅力,吸引着观众久久不愿离开。但大家交口称赞的还是画中人物那一双黑白分明,似笑非笑的大眼睛。这眼睛真是画活了!这眸子似乎在一汪清水之中,顾盼生辉,楚楚动人。
这一双犹如深山古泉一样清澈干净、透亮灵动的眼睛,不仅使画里的人物更显纯真俏丽,也使整幅画的唯美让人流连忘返。而它在每一位观赏者内心激荡起来的愉悦,一直荡漾成脸上由衷的笑意久久不散。这就是眼睛的力量,它让每一位与这可人的眼神相遇的人,都会忘记此前内心的种种不快,绽放出真诚而自然的微笑。一幅画里的眼睛,不仅传递了美好,还能用魔法一样的力量将美好如波浪般无限制地扩散开来了,影响和感染着周围所有人的心情。让每一位观众不仅看到并感受到了美,也让自己的心情顿时变得平和、舒缓、快乐起来。
当我看到这双眼睛时,它以一种不可名状的穿透力,瞬间打开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脑海里清晰地浮出多年前看到的另外一双眼睛。那也是一双少数民族孩子的眼睛。
那是一年的初冬,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草原,让还没有做好过冬准备、来不及转场的牧民猝不及防。零散分布于广袤草原上的牧民,以及成千上万的牧群,一夜之间断了粮草、取暖和所有的生活来源。雪灾就是命令。我随其中一支救灾队来到草原深处,逐家逐户给牧民送粮秣给养、烤火燃料和生活急需品。一天傍晚,我们来到一户位置非常偏僻的牧民家,送来了粮食、砖茶、食盐、煤、汽柴油和干草饲料。看着踏着深雪、顶着寒风、身心疲倦的我们,兴奋得有些激动的牧民,热情地邀我们到毡房里休息。
毡房里有一位哈萨克族小孩,一只手搭在牧羊犬的脖子上,身子侧靠着牧羊犬,像是怕狗咬我们似的,怯生生地看着我们。刚才还躬身呲牙,朝着我们狂吠猛扑、凶恶异常的牧羊犬,此时也温顺地摇着绒绒的尾巴静静地看着我们。当我看到孩子那双黑白分明、天真无邪、干净清澈眼睛的瞬间,一种感动和力量猛然从心底涌起。在这大雪封闭的草原上,在这茫茫雪海中的孤独毡房里,在这肃杀了许多生命、令人生畏的灾害面前,孩子的眼里没有害怕、没有恐惧、没有乞求,只是有点羞涩、有点喜悦地看着我们。这眼神让我们对雪灾不再畏惧,对抗灾充满了信心。这眼神也清楚地告诉我们,在草原深处还有无数双祈盼的眼睛等待着救援。这双眼睛让我们丝毫不敢放慢救灾的步伐!绝还辜负草原深处许多仍然等待和祈盼的眼睛。这就是孩子眼睛传给我们的力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大概不仅仅是说眼睛会不经意间暴露一个人心灵深处最隐私的情感波动,而且还能通过这种情感波动施放出影响周围人情绪的力量。既然眼睛会把一个人心灵深处的喜忧哀乐、悲愁苦楚、兴奋抑郁、烦怒暴躁等情绪,毫无掩饰地展现出来。当然也能通过眼睛看到一个人心底的善恶、真伪和美丑。这些不仅是一个心绪情感原点,也是眼睛力量的源泉。它决定了眼睛的力量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
或者说,心灵的阳光与阴暗决定了眼睛力量的大小甚至是正反。一个眼睛清纯、透亮的人,心里总是充满着友好和善意,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总是以好心善意对人对事。而这种友好和善意总让他们心里阳光明媚,没有黑暗,也没有阴影。内心的干净抵消了世俗的城府和昏暗,化解了内心的焦虑、愁苦和烦闷。他们“心灵的窗户”中,始终透着一种天真无邪的神情。它传递出来的力量,会让每个人的心情也会好起来。而忧郁悲戚、利欲熏心、孤僻自私的人,他们“心灵的窗户”中总是被阴霾一样的重重欲望笼罩或遮挡着,看不到丝毫轻松愉快的神情。而这样的眼睛传递出来的一定是让人压抑、烦躁的力量。
当眼睛接受并传播内心的情感和心绪时,它还会以一种难以估量的力量,在第一时间将这种心绪、情感扩散开来,并助力这种情绪快速地在周围蔓延,去影响遇到它的每一个人。当我们遇上一双纯朴的眼睛和友善的目光眼神,马上会被感染而心绪好转;当我们遇上带着一双喜盈盈眼睛的笑脸面时,也会神情愉悦乃至整天都会有一个好心情。一旦我们遇上一双冷漠甚至仇视的眼睛,一道凶狠而鄙视的目光,不仅会马上回以冷漠或鄙视,甚至整天都会感到不快。而我们自己的这种或阳光或阴暗的情绪也会通过我们的眼神目光,随着我们的行动如波涛一样荡漾开来,影响到周围的每一个人。一双眼睛、一个眼神、一束目光,就这样让周围的环境改变了模样。我们周围每个人的心情和情绪,在眼睛力量的相互影响中变得如天气一样阴晴无常。
正因为如此,每个人都向往也愿意随处可以看到干净纯朴的眼睛,会到友好、善意、温暖的眼神。在很多名山古刹里,随处都有无数不辞辛劳求神拜佛的信众。那些被信众们虔诚地树起来的一尊尊泥的、石的、木的、金属的佛像,除了高大巍峨、端庄肃穆和神圣外,就是其微微张开且下垂的温暖而善意的眼睛和那种柔和却能穿透心灵、慑人心魄的目光,这使每位信众都能充分感到佛祖安祥而慈悲的情怀。或者说正是因为佛像慈祥的目光,让信众都觉得一定能得到佛祖的宽容和保佑。所以,才有了络绎不绝的信众跋山涉水的虔诚膜拜。而这其中的很多信众,正是受了佛像慈祥的眼睛和关怀的目光的影响,而慢慢改变了自己看人看事的眼光,甚至处世的态度,从而使内心善良平和起来,对人对事不再那么偏执、苛刻、求全,于是诸事渐渐顺利起来,使他们内心里以为信了佛才转变了运道。就这样佛祖眼睛里慈祥的力量,转化成了改变信众人生的神力。
然而,在以金钱和权力为成功标志的社会环境里,似乎很难看到平和纯朴的眼睛和温和宽容的目光了。贪婪的欲望催生了无处不在的诱惑,急功近利的心态,让社会上充斥着浮躁与喧嚣。原本正常的奋斗、竞争都变得毫无底线和不择手段。假冒伪劣、坑蒙拐骗防不胜防,使得人与人之间没有了起码的诚信、友善,周围的眼睛满是功利、复杂、浑浊的目光,或者是充斥着愤懑和戾气的眼神。
这种急切贪婪的眼睛传染并强化了阴暗灰色的情绪。于是,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的心情反而越来越不好,“心灵的窗户”被利欲的雾霾熏染得浑浊而迷茫。繁花与现代的气息中,随处都能碰到急切的、贪婪的、愤怒的眼睛;能看到谄媚的、讨好的、顺从的眼睛;也有很多无助的、悲凉的、乞求的眼睛;还有一些伪善的、奸诈的、不怀好意的眼睛;而更多的则是冷漠的、压抑的、与己无关的眼睛,……如此种种,传染出无穷的冷漠、自私和孤僻,不仅让社会少了温暖友爱,也使人与人之间少了信任,多了提防;少了互助,多了拒绝;少了诚信,多了欺诈。而功利的眼睛和复杂的眼神,折射的是道德缺失的灵魂,传递出的是污染社会情绪环境的负能量。
眼睛的力量从来都是互动的。就像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以我们看它的眼光在看着我们一样。它也如实地以我们传递出去的力量回应着我们。正如古人说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们看世界是什么样子,世界眼中的我们也是什么样子。当我们觉得社会生活之中,这也不称心,那也不如意时,绝不仅仅是社会出了问题,很有可能是我们的眼睛或是眼光出现了偏差。我们给世界一轮太阳,世界肯定还我们以光明;我们给世界一片阴霾,世界自然还我们一片黑暗。一旦我们学会用善意的、积极的眼光去看周围,去看社会,去看世界,这个世界自然就变得亮丽而美好了。一双眼睛也许改变不了社会,但所有眼睛的亮丽,一定会让整个社会阳光灿烂。
孩子纯真清澈的眼睛是人之初的善良,它能激发成年人不敢懈怠的责任感;油画里清纯明净的眼睛是画家的愿望,虽是技术表达的人们的理想,但依然能传递出善良与美好;而现实生活中的眼睛是否清亮善意,则要靠后天的历练和修行。人生是有酸甜苦辣咸,有崎岖坎坷艰难险阻,有天灾人祸挫折打击,但在种种的不如意面前,唯有善良是无敌的。保持善意、宽容、乐观的心态,并将这些通过眼睛传递出来,便能让自己周围的环境美好起来,让人际关系和顺起来,让自己的心情愉快起来。纵然有无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都会在美好互助中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
我们需要用清明亮丽的眼睛,是因为我们渴望阳光明媚的生活。但这确实需要修行。修行出清净和善的眼睛和朴实慈祥的眼神,对个人来说是一辈子的事,对社会来说则是整体的事。修宽容之心,修为善之行,修达人之德,修辨识美丑善恶之能。有了包容一切的心态,便能有一双看一切都美好的眼睛;有了达人之行,也就在搭建起了达己之桥;有了辨识美丑、善恶、真伪的眼睛,就有了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源动力。
很多时候人的老迈是眼睛的浑浊和眼光的昏花。清澈亮丽、慈祥柔和的眼睛除了让人显得健康年轻以外,也会成为儒雅的风度、宽容的态度、和善的品行,愈发放射出一种返朴归真的人格魅力。
所以,清澈的眼睛,友善的目光,绝不仅仅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难能的品质、一种人生的高度,还是一种改变社会道德环境的力量,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看世界的视角,对世界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