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闫会作的头像

闫会作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111/24
分享

关中与伊犁

闫会作

关中,古系东函谷,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等四关之内之地。近为秦岭以北,黄龙山以南,陇山以东,潼关以西之地,又称八百里秦川。

关中地处黄河中游,背靠浑厚的黄土高原,秦岭绵延如屏风横亘南北,渭水悠悠如血脉贯通东西。《史记》称之为“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自秦始皇据关中而一统天下后,十多个王朝入关中而雄天下。关中,成为名副其实的帝王宫殿,天子明堂。

伊犁,远处塞外,天马故乡,是天山护卫下的一片河谷之地。天山自星星峡跃出大漠,穿戈壁,跨荒原,磅礴而西,势不可挡。到了伊犁,却面西伫立,盘踞成塞,张臂开怀,伸出南、北、中三条山脉,绵延成天然的怀抱,孕育了喀什河、特克斯河、巩乃斯河三大河流,分出三块河谷盆地。最终三河归一,汇成伊犁河,三条河谷也汇成了最大的伊犁河谷。得上天眷顾,有天山护卫,土地肥沃、水草丰茂,风光旖旎。

关中,从蓝田猿人、半坡遗址、后稷教稼,一路繁衍发展成农耕文明的兴盛之地;伊犁,从塞人、大月氏、乌孙人,轮番登场,一直为游牧民族争夺、杀伐和征讨的草原战场。

关中与伊犁相距千山万水,远隔大漠戈壁,看似毫无瓜葛,却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果从关中长途跋涉穿越戈壁大漠,一路颠簸到了伊犁,你会有一种又回到了关中的感觉。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开阔平坦、土地肥沃,阡陌纵横、村落棋布,田成条块、渠沟纵横,无处不是关中的模样。

可一旦走进历史,穿越时光隧道,马上会发现,伊犁与关中何止只是相似!联系之紧,过往之密,亲缘之深,源远流长,史之少有。关中与伊犁的联系,以一种与大汉朝百万大军征战匈奴截然不同的方式,实现了民族融合、文化认同而彪炳史册。

公元前119年,汉朝虽已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但匈奴的威胁仍未根绝。汉武帝正在全力筹备对匈奴最大的一次战役,力图彻底解除北部边境安全威胁,实现长治久安。武帝的战略意图是,联合西域受匈奴侵凌的一些部落民族,孤立并合击匈奴。

张骞用他对西域各个民族情况,以及与匈奴的关系,尤其是乌孙与匈奴的矛盾纠纷的熟悉,完善了武帝的战略构想:联合乌孙,东西夹击,共同抗击匈奴。这就是史上有名的“断匈奴右臂”之战略。于是,张骞继“凿空”之旅后,再次出使西域,从关中直奔伊犁河谷。虽说此行未能达成与乌孙联合的目的,却带着十多名乌孙使节返回关中,密切了相互往来,使其看到了大汉帝国的繁荣与强盛,加深了乌孙与汉朝的了解和友好,奠定结盟的基础。

张骞的两次西域之行,不仅连通了关中和伊犁,也把偏居塞外的伊犁纳入了天朝的视野。走出了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把大汉的视野扩展到了中亚乃至更远的世界,促进了汉朝与沿途国家民族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交流。

后来,汉军在鄯善、车师(吐鲁番)等地屯垦戍边过程中,通过地下相连的穿井术,建设引水灌溉工程,也就是现在仍然存在于哈密吐鲁番一带的“坎儿井”,关中的农耕技术,以及中原的蚕丝和冶炼、铸造术也逐渐得以在西域推广普及。与此同时,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多种植物,号称"天马"的伊犁骏马、大宛汗血宝马,以及西域的音乐、歌舞和胡琴等乐器,也逐渐进入中原,丰富了汉族的物质文化生活。关中与伊犁的联系,不仅是汉族与西域各民族的交融,也搭起了东西文明交汇的桥梁。

而共同的敌人,最终把伊犁推进了大汉的怀抱。张骞的努力,终于在元封六年(前105年)见到了成效。面对匈奴的威胁,乌孙王主动献上良马,求娶汉公主,欲以和亲与汉朝结盟。汉武帝即封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为公主,嫁于乌孙昆莫(王)猎骄靡,是为右夫人。

细君公主,一个弱女子,就这样肩负起国家使命,从关中走向伊犁。而前途更加难卜的是,匈奴得知乌孙与大汉和亲,也把单于之女嫁于乌孙王,是为左夫人。在以左为贵的乌孙,细君公主处境之难可想而知。

皇族女子,远嫁塞外,举目无亲,孤苦伶仃,习俗不同、语言不通,加之乌孙与大汉、匈奴之间复杂激烈的斗争现实,愈加使细君公主在艰难而凶险的生存环境中,疯长着浓郁而强烈的思乡念亲之情。于是就有了“吾家嫁吾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思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这首流传至今的《悲秋歌》。汉武帝闻听更是怜悯,隔年就派使者探望,并送去大量慰问物品。而使者的频繁往来,深厚了感情,增强了信任,使乌孙与汉朝联盟更加牢固。

重要的是细君公主的贤淑和隐忍,也赢得了两代乌孙王的真情厚爱。尽管她在伊犁仅生活了五年,却与乌孙王室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感。在细君公主于太初二年(前101)去世后,乌孙王又派使者到长安,请求再娶汉朝公主,以慰藉失去细君公主的悲痛之情,延续乌汉联盟。汉武帝答应了乌孙王的请求。以楚王孙女解忧为公主,再赴西域。

解忧成了又一个从关中走向伊犁的奇女子。

年仅二十岁的解忧与柔弱且多愁善感的细君截然不同,尽管是罪王之后,尽管家道中落,却也受过良好的教育。加之长期的平民生活,使她养成了吃苦耐劳、性格坚韧、胆识过人、积极开朗,以及适应性承受力强等特质。当亲友们都为她的和亲之路担忧时,她却毫无惧色,为家族的命运转换,也为国家边疆安宁,坚定地踏上了西行之路。

解忧公主到伊犁的第一站,是乌孙的夏都——特克斯草原。天山脚下,风光秀丽,彩虹飞越雪峰,架起迎亲的喜桥。山色空明,泉溪悠然如琴;松林茂盛,碧色苍翠如带。蓝天如镜,白云怡然;绿草似毡,牛羊成群。清风扶牧草,欢歌逐波流,热舞炫花海,乌孙以隆重、热烈的盛情欢迎来自关中的贵人。但欢歌热舞、草原风光、异域风情,都难以淡化远去了的关中亲情。

自此,解忧公主踏上了她传奇的人生之途,也开启了乌孙历史的新篇章。

美好和浪漫丝毫不能改变前路的凶险和艰难,未来更不像草原风光一样浪漫宜人。

 但事实证明,解忧公主无疑是一位睿智而胆识过人的政治家。在乌孙的五十多年里,她斡旋于大汉、乌孙和匈奴之间,周旋在乌孙内部各派势力的斗争之中,说服乌孙王及部落长老,开通大宛、康居、塔里木周边诸国的通商口岸;走遍了伊犁河谷,推广普及农桑技术,引导民众改善农耕、植树造林、发展生产;建立驿站,畅通通过伊犁河谷的“丝绸之路”北道,繁荣商贸经济。要知道那时的伊犁河谷,并非现在的东西360公里,南北275公里的一小片河谷之地,而是涵盖长达一千二百多公里伊犁河流域,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要做到这些,对一位贵为乌孙右夫人的女子来说,不仅需要远见、胆识和智慧,更需要极大的勇气、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解忧公主不仅做到了,也赢得了乌孙的人心,促使乌孙牢牢坚守着与汉朝的联盟。在匈奴大兵压境时,她不惜以公主之躯亲临前线督战,使匈奴大军始终不能进入伊犁河谷。在汉朝自顾不暇,难以给她支持时,凭一己之力,说服乌孙始终不与匈奴妥协媾和。离家千万里,和亲五十年,那怕是最艰难的岁月里,也依然站在抗击匈奴第一线,撑起汉朝与乌孙的联盟,维系大汉与西域的和平和睦。不仅争取并维护了乌孙的利益和权力,也打击和削弱了匈奴的势力,更加速了乌孙归附汉朝的进程。

与解忧公主一起从关中走向伊犁的,还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被后世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的冯嫽。冯嫽虽然出身低微,但知书达礼,富有见识,聪慧机智,能言善辩,沉着稳健,深得解忧喜爱,虽是侍女,却以姐妹相待。冯嫽到乌孙后,嫁给乌孙右将军为妻,凭着出众的才华,与解忧在乌孙宫廷内外、朝野上下,里应外合,互相支持,互为犄角,每遇危机,总能挺身而出,及时化解。并以非凡的能力协助解忧公主,以使节的身份斡旋于西域诸国,化干戈为玉帛,为这些国家与汉朝友好相处,最终实现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她也被乌孙和西域各国尊称为“冯夫人”。

到神爵二年(前60),汉朝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北),设西域都护府,以郑吉为骑都尉,总领南北两道(天山南北)诸国。 “督察乌孙、康居等三十六国”,“汉之号令行于西域”。至此,乌孙与西域诸国归服于汉,汉朝实现了对西域的完全统一。

甘露三年(前51年),年近七十的解忧公主与冯嫽,回到阔别整半个世纪的长安城。同年冬,因担心新立的乌孙大昆弥星靡年幼,地位不稳;冯嫽请求回到乌孙,镇抚星靡。冯嫽再次从关中走向伊犁,巩固了星靡的地位,也巩固了大汉的江山。

从关中到伊犁是一段距离,也是一段历史,更是一段文明。张骞走过这段距离,走出了一条闻名千古的和平通途——丝绸之路;细君公主走过这段距离,走出了乌孙与大汉永世和好的第一步;解忧公主和冯嫽也走过了这段距离,走出了乌孙与大汉一统的新天地。

大汉雄风,有卫青、霍去病、李广、程不识,这些名帅战将的铁骑驰骋、奋勇征战打出来的威名。所以,骠骑将军霍去病横扫匈奴,可以封狼居胥山,禅祭姑衍山,祭天地以告成功。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也可以“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记汉威德”。

大汉雄风,同样少不了张骞、细君、解忧和冯嫽,这些和平使者只身冒险、胆识过人,靠智慧赢得的礼仪之邦的威望。她们虽无征战之功,却以智慧、胆略,甚至柔情,完成了开疆拓土、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大业,做出了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贡献。但她们既没有“封狼居胥”,也没有“勒铭燕然”,只有细君公主的墓——乌孙草原上规模最大的古墓之一,依然孤独地坚守在伊犁昭苏县乌孙山夏特大峡谷的谷口,守望着这片美丽的山河。

从关中到伊犁,是一条与金戈铁马、征讨杀伐、血腥暴烈的战争之路,截然不同的和亲、和情、和心的和平之路。

所以,纵然沧海桑田,莽莽乾坤依稀可见远去的倩影,悠悠青史始终留有清晰的声名。数百年后,唐朝诗人常建用一首《塞下曲》,“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细君、解忧公主和亲后,乌孙归顺大汉,边境安定,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的和平景象。

从关中到伊犁,是一段雄关万里的山河长图,是细君、解忧、冯嫽,用青春绘就的锦绣画卷,用心血奏成的太平弦歌,是厚重历史中一张别致的彩页。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