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闫会作的头像

闫会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3/22
分享

抒怀明志见风骨

——读古人书房楹联

闫会作

国人读书劝学的传统从孟母择邻、断杼劝学,到如今天下父母倾其所有、望子成龙,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以至于从古到今,无论房舍大小,都要挤出一半间作子孙攻读功名的书房。即是现在房价高到离谱,只要经济能力尚可,许多人买房时都要考虑一间书房。只不过在书箱业已数字化的今天,书房也只是一间房子,风雅之意荡然无存。但在讲究“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古人那里,书房完全是家庭品位的象征,那怕是茅屋草舍,“粗缯大布裹生涯”,只要有一间书房,仿佛“腹有诗书气自华”一般,自有一种“惟吾德馨”,“何陋之有”的自豪!

而古人对书房之看重,还在于不仅要有房有书,还必须有名有号有楹联,既明主人身份地位,又彰情怀抱负,更显学识修养。沉浸于古人那些难以数计的书斋联中,无论是严肃庄重,还是诙谐幽默,或者富含哲思的,不仅感佩于格调高雅的情志胸怀,更陶醉于无与伦比的诗韵才气,真是意趣十足,回味无穷。

(一)

发奋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这是大文豪苏轼年轻时写在书房的对联。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少年因天资聪颖,广爱褒扬而自负狂傲,写下了“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对联。其父担心少年轻狂,不知天高地厚,满足于哗众取宠,而误了求学做人,便添字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使苏轼顿悟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学无止境之理。从此虚心读书,潜心研修,终成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不仅在诗、词、文、书上造诣极高,成为一代文豪,而且在绘画、烹饪、医药、水利等方面也成就斐然,名扬天下。

他的诗风清新豪健,纵横驰骋、大开大阖、变化莫测、独具一格,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哲思,也有“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禅意。他的词作开一代豪放新风,成为豪放派代表,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大气豪迈,也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柔情婉约。他的文赋更是词美意深,精悍凝练,行云流水,大气磅礴,名列“唐宋八大家”。他的书法以独具性格的天然写意、信手点划,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等特色,位居苏黄米蔡“宋代四家”之首。他的绘画尤其在墨竹、怪石、枯木等方面自成一家。他的美食也名留青史,无论多少艰难坎坷、身处何地,都能就地取材,做成流传千古的美食。而他“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心安处是吾乡”坦然与达观,使他尽管一生波折,跌宕起伏,却能进退自如,宠辱不惊,坚持操守的人生境界更为后世景仰。难怪后人感叹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而苏轼一生的非凡成就无不出于年轻时立下的“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志向。

(二)

诗罢春风荣草木,

书成快剑斩蛟龙。

这是黄庭坚给自己书斋题写的对联。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师承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

这幅对联出自黄庭坚七律《袁州刘司法亦和予摩字诗因次韵寄之》“袁州司法多兼局,日暮归来印几窠。诗罢春风荣草木,书成快剑斩蛟龙。遥知吏隐清如此,应问卿曹果是何。颇忆病余居士否,在家无意饮萝摩。”

上联既有作诗有如沐春风的畅美,更有自己吟成的每一首诗,都会犹如春光普照,唤醒春草万木,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的阳春之感。下联无疑在标榜自己的书法,苍莽雄劲,力透纸背,犀利似剑,可斩蛟龙。

如果觉得语出不凡,充满傲气,那就让我们看看黄庭坚不凡的一生。为官,坦诚不阿,纵然被陷被贬,亦不虚与委蛇;为人,性情至孝,母逝“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为诗,被誉为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当世就与苏轼齐名,号称“苏黄”;书法,行草独树一帜,楷书自成一家,在宋代四大书法家中,仅次于苏轼位居之第二。

不妨再听听苏轼对他的评价吧。苏轼称其人“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评其诗“超轶绝尘 ,独立万物之表”。可见黄庭坚的这幅对联不仅名副其实,而且他也有理由对自己诗书成就充满自信。

(三)

春随香草千年艳,

人与梅花一样清。

这是以走万里路闻名的,明代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自题的书斋对联。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一生完美地实践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的统一。他自小就喜欢到处搜集书籍,每逢好书,如一时无钱,常以衣换书。22岁开始出游天下,跋涉30年,足迹遍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走遍名山大川,遍访人文地志。所到之处,探幽寻秘,观察记录各种人文、地理、动植物和自然现象,写下了60万字的传世经典《徐霞客游记》。说是游记,实则既是系统考察地质地貌的地理专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美文,更是独具一格的文学经典,名扬古今,影响深远。

这幅对联出自他的七绝“幻出烟梦傍王京,须知片石是三生。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上联是说因为有草香相伴,春天才得以保持永远鲜艳的色彩;下联无疑是说做人就应该有梅花一样,不惧寒霜,清雅高洁的气质。借助香草的平凡和梅花的脱俗不凡,表明自己不愿随波逐流,追求人品情操纯朴高雅的胸怀愿望。而他的一生,果然是寄情山水,不随俗流“梅花清”;志洁行高,卓尔不群“千年艳”。

(四)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这是陆游的书房对联。出自陆游《题老学奄壁》:“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生逢北宋灭亡之际,虽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中年投身军旅,却时运不济,一直难酬报国之志。晚年蛰居故乡山阴,盖简陋书斋,号“老学奄”。便将颈联贴在门柱上。标志着“穷冬短景苦匆忙,老学奄中日自长”的晚年生活。

这幅对联是陆游一生藏书之多、阅书之广,以及读书之专注,已经到了废寝忘食,不知黄昏,忘记晨晓的程度的真实再现。博览群书提升了他人生境界,也博大了胸怀格局,更激荡着家国情怀。这在他晚年所作的《书愤五首》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一写到“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其二更是悲切:“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尽管陆游一生仿佛始终处于“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的漂泊与无奈之中,虽报国无门,却饱览群书,伴着忧愤而强烈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心路历程,成就了他名垂青史的诗词声名。虽然晚年归隐乡里,但那些发自内心深处的“身老沧州,心在天山”,“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吟唱和呐喊,仍然让一代又一代人热血沸腾。

而更可贵的是陆游并非读死书,更倾心于读书与实践并重的知行合一。“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他写给小儿陆子聿的劝学诗,是他一生读书的经验和感悟,更是对后代读书人的寄语。

(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是蒲松龄为自己书房撰写的对联。仅从对联中对“项羽灭秦”和“勾践破吴”两大史实典故的巧妙运用,就能看出蒲松龄读书之多,读史之广,感悟之深。整联对仗之工整,文思之巧妙,寓意之深刻,更见其文学功力。而此联也以文词优美、铿锵有力,以及展示决心毅力之坚定,而成为励志名联,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一生热衷科举,却屡试不第,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他以毕生精力完成了8卷、491篇,约40余万字的《聊斋志异》。这幅对联就写于他创作《聊斋志异》之时,既是明志立誓,更为自勉鞭策。

正是下定了“有志者,事竟成”的决心,才能以“苦心人,天不负”的意志,去实现一生的抱负。蒲松龄用尽全部家资,设立免费茶馆,让路人以故事换茶水,广泛采集民间鬼怪传说、野史轶闻、离奇故事。以自己的学识文笔,包含爱憎情感,倾注心血精力,将收集来的妖魔鬼怪异事、幽冥世界荒诞怪状、民间传说演义,人格化、故事化、社会化,创作完成了内容丰富多彩,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离奇古怪,叙次井然的《聊斋志异》。而他的创作,既继承了传统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达到了“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沬若),独步古今的境界。终于用“苦心人,天不负”的努力,实现了“有志者,事竟成”的愿望。

(六)

身无半文,心忧天下;

书破万卷,神交古人。

这是左宗棠的书房对联。

左宗棠,字季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大器晚成的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 ,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说他是大器晚成,是因为他确有过“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经历。 1850年,林则徐途经长沙,慕名见了37岁仍隐逸在家读书的左宗棠,并将他自己整理的有关新疆的资料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并说出了“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而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对将来治疆有用”这段名言。这次会面,成就了左宗棠一生的高光时刻——收复新疆的壮举。24年后的1874年,左宗棠在清廷“海防”“塞防”之争中,成功说服朝廷同意收复新疆;26年后的1876年4月,左宗棠自筹大部军费,出征新疆,不到一年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所有领土;30年后的1880年,抬棺出征,再图收复伊犁,一年后伊犁大部领土回归。至此,左宗棠完成了一生的辉煌,也兑现了他“心忧天下”的宏愿。

而左宗棠的另一幅名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非“书破万卷”,遍览古今,难有如此睿智之才华;非经江湖险恶、世道磨砺、官场沉浮、人生跌宕,能总结出如此深刻的人生哲理。“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就是心怀远大抱负、只求中等缘分、过好凡人生活;“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是说处世要高瞻远瞩、做人应隐忍低调、做事该留有余地。

纵观上、中、下,横览高、平、宽,放眼古今,有多少人居上时,能想到下;又有多少人立高时,有耐心寻宽?而左宗棠走过了上、中、下的坎坷崎岖,涵养了高、平、宽的胸襟格局,也就有了身处错综复杂的局面、面对纵横交错的矛盾,处变不惊,遇险不乱的气魄和定力。而这些正出自他“书破万卷,神交古人”的修为。

“富于笔墨穷于命,老在须眉壮在心”这是“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书斋联,“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这是左光斗的书斋联,“斗酒纵观廿四史,炉香静对十三经”这是史可法的书斋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林则徐的书斋联,……古代先贤名士的书房对联汗牛充栋,不胜枚举,没有人能一览而尽。但我们从有限的书斋联中,不仅能感觉到古人亲切而栩栩如生的形象,也能读出他们品质风骨、志趣成就,更能感受到一股滚烫奔涌的文化血脉。

书里乾坤大,足下山水长。书香应该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