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会作
军装是军队的形象,是军人的记忆,也是一个国家发展历程的标志。每一式军装,不仅记录着军人的年华,也镌刻着时代的印迹,承载着国家和军队的历史!这就是军装的灵魂,只要穿过了,就会灵魂附体,一辈子也脱不掉。你可以随时洒脱地告别军旅,却永远抹不掉军装里那段青春的时光、火热的年代、激情的岁月。
我考入军校时穿的是六五式军装。按我的入伍时间,应该是七八式军装,只是因为在六五式军装之后,陆续装备的七一式、七四式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七八式、八零式军装,都是在六五式基础上的微改和调整,整体样式一直没有变化,所以,尽管我入伍的时间较晚,军装依然还是比较经典的“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的六五式军装。
上世纪60年代初是我们国家一段非常特殊的时期,一方面,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专家,停止援建,不仅许多热火朝天的建设陷入停顿,还被迫偿还巨额外债;另一方面,又赶上了“三年困难”时期,工农业生产跌入低谷,物资匮乏、粮食短缺,人民生活十分困难,一时间,从领袖到人民,一同节衣缩食、共克时艰,过上了“低标准、瓜菜代,勒紧裤带还外债”的日子。为此,开始降低高级干部工资标准、缩小职级待遇差别,同时,为了寻求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以免再被卡脖子,很多学习借鉴的苏联模式都面临着终止或取消,而军衔制既有借鉴苏联的因素,更因其等级森严、尊卑分明、待遇差别大等背离了我军“官兵平等”、“官兵一致”原则的原因,自然首当其冲在取消之列。相应的军装也要立足国情,实用节俭,官兵平等,化繁为简。六五式军装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1965年5月22日,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度的决定》。5月24日,国务院公布了使用新式军装的样式和新式帽徽、领章的决定,最后经中央军委批准,自6月1日起,陆、海、空三军装备新式军常服、军大衣、绒衣、棉衣等服式,这便是取消军衔制后,我军首套制式军装——六五式军装。这套军装以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山装为蓝本,以棉布为面料,用颜色区别军种;以军装上衣的口袋数量,区别干部、战士(干部为四个口袋,战士为两个口袋);以衣领区分男女军人。全军统一戴解放帽,佩戴红色五角星帽徽和平行四边形领章,完全体现了官兵平等、一致的优良传统。这套军装在穿着了二十年后,直到1985年5月1日才走进了历史。
当时的《解放军报》以社论的形式,诠释了六五式军装的本质含义: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公安部队,一律佩带全红五角星帽徽、全红领章。新的帽徽、领章突出了鲜红的革命色彩,鲜亮注目、朴素大方。帽徽是一颗红星头上戴,象征着党和毛主席的领导;领章是革命的红旗挂两边,体现了我军的革命本质和光荣传统,象征着我军彻底的无产阶级化和完全的战斗化。此后,这套军装便以“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而传世。
这套军装的高光时刻还是在面料改用“的确良”以后,在此之前的六五式军装以平纹或斜纹棉布为面料。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进军校时,正是军装由棉布向的确良过渡时期,除了夏装外套是的确良外,冬装外套、棉衣、衬衣、棉大衣依然还是棉布。六五式军装之所以稳定到了八十年代中期,说到底还是国家贫穷的缘故。六五式军装定型后,考虑到国家经济状况,本着节约的原则,全军采取逐步换装,除海军一次性换成六五式灰蓝色军装外,其他部队按各自情况陆续换装,一是按军装使用年限更换,没有到换新期限的人员仍然使用旧式军装;二是用完库存的旧式军装后,再换着新军装。这样以来,大约两年以后的1967年陆、空军才陆续换上了新式军装。此后,随着我国轻纺工业的发展,逐渐有了涤纶、锦纶、棉三元混纺布料,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期,以这种混纺材料为面料的夏季单军衣陆续装备部队,也就是被称作“的确良”的军装。的确良与棉布相比,具有轻便挺括、不折不皱、不缩水、不易褪色,好洗易干、颜色鲜艳等优点,不仅深受部队干部战士喜爱,也深为全社会广泛追捧。不光军人穿着的确良军装后,荣誉感自豪感溢于言表,社会上更是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追捧热。不仅军装成了最新潮的时装,而且军绿色一直是那些以黑灰蓝为主色调年代里的流行色。特别是在凭票供应布料的情况下,不要说谁拥有一件的确良军上衣,就是戴一顶的确良军帽,背一个军挎包,穿一双解放鞋,所到之处都会吸引无数热辣而羡慕的目光。
当时社会上经常发生军帽被抢的事件,我在初中时,有的同学好不容易得到一顶的确良军帽,还没有得意几天,就会在不经意间被人抢走了,可见六五式军装的巨大魅力。虽然该型军装被称为七一式军装,因为只是面料上的改变,样式依旧是六五式,所以极少有人知道这是一款新式军装,反而给六五式军装的美名锦上添了花,使其成了时至今日人们依然津津乐道的经典军装,包括当今很多年轻人为标新立异,时不时冲上热搜的棉军大衣也是六五式。
六九年的珍宝岛、七九年的南线,两次边境自卫反击战,更是打出了六五式军装突出的作战风格和鲜明的战士风格。虽说六五式军装只是军常服,实际上是集多种功能于一身,扎上武装带就是训练服,打上绑腿就是作战服。经历了战火砥砺、政治风浪洗礼、和平岁月检验的六五式军装,经历了激情燃烧的年代,成为那个“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时代的经典标志,和中国军队的形象,成了几代军人乃至整个国家刻骨铭心的情怀。
而六五式军装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既有款式上的简洁宽大、面料上的新颖超前、标识上的突出鲜明、穿戴上的结实耐用、风格上的民族特色等优势,更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在凭票购物的年代,全国人民还以布为衣,特别是广大农村还以家织粗布做衣服的背景下,的确良不仅属于高档的时尚的奢侈品,更是稀缺品。物以稀为贵,这样的军装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视,以及对军人的关心关爱。
其后的七四式、七八式军装,只是跟随时代变化和国家经济状况的改善,在六五式军装基础上,对海军、女式军装进行微小改进的同时,逐步提高了面料质量,扩大了化纤材料的使用,冬服面料改为涤卡,棉衣里子换成维棉布,减轻了重量,提升了保暖效果。后来又增发了夏季绿色全棉小开领制式衬衫等,但佩戴红领章、红帽徽这一鲜明特点一直没有变。所以,外在形象上人们还认为是六五式军装。
如果说以六五式为代表的系列军装,受国际国内政治斗争形势影响较大,那么以后军装的更新大多则取决于国家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国际交往需求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等因素了。
尽管六五式军装是公认的经典,但毕竟受时代和经济条件的限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服装面料材质的丰富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衣着的款式、材质、花色等追求也日益丰富广泛。改革开放后,牛仔服、喇叭裤等奇装异服的风靡很快影响到了部队官兵。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任连长时,基层官兵中盛行改军装之风,就是把大裆裤改为直筒或喇叭裤,把绿布衬衣改为夹克式。虽然处于拨乱反正、百废待兴之际,国家经济还很困难,要求“军队要忍耐”,但依然拿出经费不断装备新式军装。这一时期的军装除了开放的时代特征,开始注重与国际接轨,八五式军装,有了大沿帽、校官穿上了马裤呢,红五星、红领章成为历史;八七式军装恢复军衔制,取消了风纪扣,款式不再宽大而注重合体,小翻领系领带,并有了迷彩服,军绿色成为历史;此后的九九式、零四式、零五式军装,有了贝雷帽、作训服,并且在面料、军衔、衬衫、束腰、鞋子等方面都做出了适应时代的调整和改进,质量和档次都有了显著的改善提高。
特别是零七式军装更是体现了国家经济、科技发展水平,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军装和佩饰设计趋于完善配套,风格典雅质朴,颜色庄重协调,款式更具时代特色。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等,系列完整,配套齐全,标识鲜明。从帽徽、领花、军衔标志,到胸标、姓名牌、级别资历章、国防服役章、臂章、绶带,以及领带、领带夹、内外腰带、鞋帽手套等完整配套。面料告别了棉布,采用了更加挺括、透气、保型的毛涤混纺哔叽,实现了军装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全部制式化。从此,我军军装迈入了面向作战、突出特色、注重科技、与时俱进、接轨国际、美观大方的新时期。
军装的记忆不仅是个人的,也是国家的、世界的,更是历史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年代都有军装的印记。在建国七十五周年之际,回望从建国后的五一式到当下的二十一式,十多次军装的变迁过程,从粗布到的确良再到毛涤混纺哔叽,从布鞋到胶鞋再到皮鞋战靴,从单一军装到常服礼服作训服、内外衣齐全再到服装佩饰系列化,既像观看一部记录片,倒流着远去的时光,重现着历史的情景,翻检着记忆的画面;又仿佛在倾听一位老战友讲述曾经的青春芳华,打开尘封的记忆,似一段段鲜活的故事,如一帧帧多彩的画面,不仅有个人的青春岁月,也有军队形象改变提升,更有国家的繁荣发展。
这就是军装留下的记忆,让曾经的军人和现在的军人,从每一次军装的变化中,仔细体味七十五年来,党和国家在人民生活还不富裕的情况下,如何坚持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军人的待遇,每一式军装的更新,绝不仅仅只是关爱关怀之情,更是无以复加的信任和拥戴。正是这种关爱、信任、拥戴,让每一款新式军装提升的不仅是形象,更是一代又一代军人的忠诚、勇敢和牺牲奉献。
时代变了,军装美了,不变的是初心、本色和战胜一切敌人的血性气概。民族复兴前程似锦,但道路曲折,任重道远。处百年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战争硝烟此起彼伏、强权霸凌肆意横行,和平始终脆弱如瓷,唯有让国家远离战争,给人民以静好岁月,军装才会有新的更加辉煌而丰厚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