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迎河子的头像

迎河子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205/19
分享

一个草根的生命记忆与乡愁


      李遇春



        迎河子自称草根作家,他以自己的早年成长经历为蓝本,写出了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乳臭未干的岁月》。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朴素而灵动的笔调,深入故乡南漳的一方故土,叙写已经被时光遗忘的一段悠悠岁月,韵味醇厚、清香扑面。这部作品以“山娃子”的幼年、少年再至青年的成长历程为叙事线索,将形形色色的人物、日常琐碎的故事和浪漫多姿的风土景色连缀成篇,从而成就了荆楚大地上的一曲带有浓郁草根气息的生命记忆之歌。


        看得出来,为了还原童年印记,作者匠心独运,以当时之“我”——“山娃子”的视角来进行叙述,这种儿童叙述视角的选择,有意地剪切掉了历经岁月沧桑的成年人之心性,从而将文本化"厚”为“薄”,使得字里行间充满着“乳臭未干”的气息。也因此,温馨的事件、生动的情节在文本中比比皆是,充满着欢乐与童趣。但若细读开去,一股悲凉之感却依然萦绕于笔端,拂去还来。尽管“少年不识愁滋味”,但是物质的困顿、生活的不易、亲友的离世、人情的复杂等等苦难,往往被作者从文本的背面、侧面乃至于正面予以凸显。这种于欢声中蕴悲情的言说策略,以及似喜实悲的言说氛围,使得文本颇具张力,能够达到极具感染力的艺术效果。然而,若将这部自传体小说仅仅归于所谓“忆苦思甜”类文字,则不甚贴切,因为作者对自己早年生命中所经历的苦难,抱有较为宽容的姿态,文本中透露着与苦难“一笑泯恩仇”的言说姿态和人生况味。换言之,迎河子的文字中藏着一种力,这种力能将生活中的苦难与悲凉揉碎了、稀释了,进而将其幻化成生命中珍贵的宝藏与深厚的底蕴。


        不难看出,迎河子对自己所亲历的生活抱有极为虔诚的态度,他对故土中那些人、事、景、物有着血脉相连的爱与敬,也因此,他在行文中选择了较为平实朴素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注意在事件与细节中刻画人物形象,从而较为自然与贴切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心路历程。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其言说意图,作者选择在现实主义的艺术主色调中突围,在正文之外加以“题外音”叙述,并辅之以插画以及真实照片的展览,多重艺术形式的运用使得整个文本含义繁复,意境趋近浑圆。值得注意的是,“题外音”多出现于每一节的正文叙述后,或帮助补充事件的后续发展,或补充文中人物的一生命运。这种近乎上帝视角的“题外音”的介入,不仅对文本的时间范畴进行了延展与拉长,而且也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文本具备了乡村野史的品格。


        总之,对故乡老家和孩提时代两个人生命题始终无法忘却的迎河子,终究以之为重心,描绘出了一副悲欢交织、哀乐共存的艺术画卷。这种植根于生命底色的底层文字书写,满蕴着苦难意识与悲悯情怀,读之令人玩味不已。(标题系加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