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盱江源的头像

盱江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02
分享

淑女芬芳———灵前忆母恩

当母亲逝世时,我身心交瘁,简直要垮掉,我几乎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希思(英国前首相)

噩耗忽闻肝肠断,远行寡孝泪似泉。

慈母难再催儿奋,温语无由伴子眠。

一去永年天汉阻,阴阳两隔梦魂牵。

悲痛莫过发丧日,泣搂娘亲娘无言…

这是网上一首名为《思母》的诗作,拜读后使我潸然泪下,诗意竟契合在寒夜里为母亲守灵的一帮兄弟的心境,儿女们失去娘亲的那种撕心裂肺的悲痛,被刻画的淋漓尽致。

母亲于1936年9月诞生在南丰县一个贫寒的家庭里,除了我的外公外婆之外,手下还有个小四岁的舅舅,全家仅靠外公帮人站柜台的微薄收入度日,偶尔外婆会做点女红以贴补家用。母亲的童年过的异常艰难,所幸外公贤明,让母亲读了几年书而长了知识,后因避战祸流落到了邻县广昌。全国解放后不久,年仅16岁的母亲就参加了工作并有了家室,尔后一路走来,走过了八十四个春夏秋冬。

经历了漫漫人生路,母亲于2019年12月14日凌晨溘然长逝。

母亲的一生把爱都献给了家庭与儿女。早年,她尝遍了生活的艰辛,尤其在困难时期,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为家庭的繁盛和儿女的成长,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不仅把我们兄妹八个养育成人,而且还都接受过了良好的教育,功莫大焉。

母亲一生把聪明才智献给了自己的事业。她从入职起,积极上进,业务精专,不管是早期从事的妇联工作,还是从事了30多年的粮食工作,从不甘于人后,年年被评为先进,得到领导与同事的一致肯定,为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母亲一生把心灵寄托于佛法。她自幼与佛结缘,尤其退休之后,全身心投入佛主的怀抱,颂经念佛、乐善好施、素食放生,宏扬佛法,是个虔诚的信徒。

但天不遂人愿!母亲没有迈过世人所言的”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坎,在离家不远的妙乐寺里驾鹤安详西去,我们内心感到十分悲痛,却也欣慰,圆了她的佛缘梦。

不知是母亲的精明与严谨,还是她的佛家道行己有层次,她早已把身后之事安排得妥妥贴贴的,准备好了寿衣、留足了丧葬资金、立下了遗嘱,并且仿佛知晓自己大限将至一样,一周前就开始在寺里寄宿,这种先见之举是否让人有些觉得匪夷所思?

最让儿女诧异和心酸的是母亲的遗嘱,条条言简意赅,句句开明豁达,嘱咐治丧时不准收礼包、不准大请宾朋、不准悲恸豪哭,不准入土安放,活生生的将众子女的殷殷孝道挡在了丧事之外,把故乡丧葬习俗简办成了移风易俗的典范。

………

深冬的夜黑漆漆的,寒风一阵阵吹进灵堂 。覆盖在红绫下且里面安放着母亲遗体的灵柩格外抢眼,兄妹们绕其左右跪立着,默默地守在灵前,共同陪着母亲度过人世间的最后时光。虽有遗言在先,但大伙眉宇之间仍难掩悲戚的眼神,细看也不难发现眼眶内都噙满了泪水。

灵堂一派肃穆,跪拜之后我们七个子女悄然坐下,无疑,各自内心思念如潮,也许只有此时此刻,我们的世界才与母亲分外的靠近!扬起脸,望着灵堂外乌黑的夜空,所有的记忆,在寒风细雨里飘零出星星点点……

“老娘,您走的太急促了,让我们当子女的猝不及防。"二哥打破了沉闷,低沉着嗓音缓慢地讲述着与母亲生活的点滴。

"子女中数我嘴笨,心也不算活络,老与母亲呕气。早些年,总以为自己是姥爷不爱舅舅不疼的人,怪父母在我出生不久就送奶娘哺养,怪在我未成年连中学的门没进就被送去学艺,因而心中偶有憋屈。等到我长大成人和为人之父后,才深刻理解了两老的苦衷与用意,渐渐内心的怨气与责怪在日后的共同生活中消失殆尽,心里不再存有介蒂。曾记得,我学徒的时候,母亲买好零食让三弟来看望我;当我加班到深夜时,母亲亲自下厨备好夜宵;当我大婚成家时,二老喜上眉梢笑靥如花,浓浓的爱意洒泼在我生活的各个角落。

小的时候,我着实调皮,常惹得双亲生气,所幸严厉的家教方免我走上弯路。有件事终生难忘、记忆犹新。那是六十年代的中后期的一天,在大哥的授意下,我趁父亲午睡,偷偷地从其外套的皮夹里抽走了一张十元大钞,然后用其购书买零食,花了个精光。父母发觉后,没有姑息和纵容,一阵胖揍加认错检讨才过了关。此事,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偷、懒、滑、散是没有出息的表现,甚至是作奸犯科的源头。我带着这种警示步入社会,成就了我在敏感岗位上不贪不腐踏实工作的和顺一生,这种看似平常的父母恩典,却是我风雨人生的平安符和保险带。“

……

母爱是一泓清水的深潭。无论家有多少纠葛,她总是以宽广的胸怀,默默承让。那风雅的气量,那包容的品格,让家和睦安然、亲人抱紧成团。

夜,吞噬了万事万物。在冷嗖嗖的寒夜里,我蜷缩着瘦削的身子坐在灵堂的最里面,见二哥眼晴泛红而停止了诉说,我接过话头,也不紧不慢地打开了话匣:

妈妈给我的太多,我尽的孝太少!原以为退了,有大把时间陪伴她老人家,可惜身体不争气,一病几年困在了北京,期间反倒让她操碎了心。尤其我刚手术那会儿,母亲压制着内心的难受与担心,总是隔三差五的视频询问,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喜欢胡思乱想,所以极尽开导和宽解之能事。其实,我与母亲心知肚明,有层意思两人都不便挑明,说白了就是一个“怕"字。当儿子的怕不能再给母亲尽孝,怕不能为老人家送终; 做母亲的则怕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可不是我的臆测,只因母子连心呀!

当我的病情稍加稳定,奔着清明的大日子,与媳妇商量决定回乡探母和祭祖。显然,母子见一次少一次了,何况母亲己是耄耋之年,我又患膏盲之疾呢!

“当、当、当!" 三声脆响叩开了小妹的家门,当我出现在妈妈面前时,老娘一声"崽耶,归来了呀!"。 顿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听见的最亲昵的招呼,平常都是乳名"老三或三毛"叫的。我赶忙扶着颤颤巍巍的老母亲在客厅沙发坐下,我卸掉背包,靠着她也落了坐。母亲斜着患有“白内障"的双眼,贴近我费力的打量起来。“瘦了咯多呀 ! 阿弥陀佛…" 从她的神情里,儿子感受到了无限的关切与爱惜。

为了省母亲的心,我立起身在客厅里若无其事的活动开来,好让她相信我恢复得差不多了。老娘见状,说了句“停,莫累着。阿弥陀佛…"从此,她和家人把熊猫的待遇给了我。

我忙不迭地说"不打紧,现在我好多了!” 不过,还是遵命停住了手脚,在家里各处转悠。当推开母亲的卧室时,我发现台桌上烛火点点,一只盛满香灰的熏炉里焚着几炷香。我不解的问母亲怎么回事,母亲没有回答。倒是一旁的小妹补了嘴:"妈妈见你得了重病,天天三更起来替你颂经念佛,祈祷你平安。己经一年又余了!“ 我楞住了,望了望老态龙钟的娘亲,语言己经显得苍白乏力,只是张开了双手轻轻地搭在母亲的双肩上…

母亲对我的怜爱,恰似浩瀚的海洋,宽广而深沉。年少时,以虎妈的方式给了我各式各样的生活磨砺,培养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晚了,又以慈母的姿态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其恩其情无法尽数。

母爱是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芳菲而宜人。她是唯一没被名利污染的一方净土。

“唉!老娘啊老娘,上个月说妥的我会在27日回来,邀您参加我们同学60岁生日聚会。就差这几天,你就撒手走了呀!?你太不讲信用了!”大弟公群强压着悲痛,朝着灵柩喃喃说道。

“ 自打我一来人世间,就欠下了母亲天大的恩情。要知道,我与老娘同属相,都是鼠。六十年前,二十四岁的她已是三个孩子的妈了,肚子还装着一个我。母亲生性好强,虽然临盆在即,离产期不足一个月,但她仍坚守在岗位上,每天来往于相隔三四华里远的居住地与粮站之间。五月二十日那天,母亲和往常一样,一清早就挺着大肚子慢悠悠地走在人烟稀少的乡村道路上,当离开家门不足二里地时,突然一阵剧痛袭来,母亲清楚自己要生产了,直急得手脚无措,硬是提起一口气,拼着命往单位方向赶,没承想移步到一口水井旁,就实在没气力了,只好靠着井圈歇息,此时,我却急不可耐地降生到了这个世界上,母亲强忍着疼痛与羞赧,脱下了一件外套,草草地把还没剪断脐带的我包了个严实,幸亏这时有人来挑水,发现了我和母亲,及时把我们母子送进了公社卫生院。怪不得古代史书上会把生日称为“父忧母难日”呢?这话一点不假,母亲的这份恩德太大了,大到我难以消受,大到我永远无法回报!

长大后,我还是没让母亲少操心,除了生活上的买汰烧和缝补浆洗之外,我人生的各个重要环节都有父母教导和关爱的印迹,读书、打工、下放、入伍等等。七十年代末期,高中一毕业,我就成了粮食部门的家属工,在那儿挣几个小钱。还是父母放眼长远,没有图我那点收入,而是鼓励我上山下乡,认为只有这样出路才会更加宽广,进可参加高考,退有参军招工,比滞留在城里更有前途和发展。后来的结果如父母所料,经过两年的农村锻炼,我穿上了绿军装,继后就有了今日模样。像这种在人生关键节点上的决断,如不是父母的掌控,而是让青春年少的自己去驾驭,其结局不知会是何样?因此,父母对我不仅有生养之恩,还是我一生幸福生活的指路明灯。"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我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母爱是一弯明月,为我照亮迷茫!

子夜,风歇了,细雨还在不知疲倦的下,没有停的迹象。五弟小庭躬着腰紧了紧裹在身上的大衣,嘴角叼根烟,双手微微靠近泛着暗红的取暖器,细心听着几位兄长的倾诉。等大弟语息片刻,也道出了心声。

“姆妈,我是老五。您悄无声息地走了,我特别难受。在生,不好意思当你面掏心窝子哇事,表达对您的挚爱,或许只有在这种生死离别的场景下,我才有勇气敞开心扉,哇得出口!"

“姆妈,你生下我七个多月,我就离开了你,由商品粮变成了农业户。虽说养父母视我己出,给了我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毕竟在乡下,没和二老和兄弟们一块生活,留下了缺憾。待我懂事时,我心里多少有些怨气,即便后来到县城念书,家在咫尺,我也不愿回归,多般是这种情绪作祟。我在一些笑谈场合说过:‘大的不送,小的不送,偏偏送了我!' 看似随口而言,却也无意识吐露了自己的内心。当我成家立业,特别是举家进城之后,在与您和家人的相处中,才慢慢融入了这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也渐渐地悟出了您把我送走的无奈与苦心,自然有了归属感也再无怨言,还是古训:"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说的透彻和明白。

姆妈,或许我和我的小家庭一直生活在农村,每每从您的眼神里似乎读出‘愧意‘,故而您有意无意的给予了我更多的关心,竭尽所能为我助力,巴望我有个美好未来。那个年月,城乡差别就是一本户口,为此,您早早内退,就是为了给儿子顶编,让我成为城里人并有个体面的工作,虽说收入并不高,却也使儿子从一介草民转换成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您的孙辈也有了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姆妈,如今我也过了知天命的年纪,懂的了生活艰辛和不易,可我知足了,尤其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后,走上了心仪的工作岗位,筑起了自己的爱巢,我的内心是幸福的,也是平和的,了结了心中大事,没了后顾之忧。我清楚,这份福报缘于母子情分深厚,拜于您的恩德所赐。是您把我带到这个千姿百态的人世间,是您在生活极端困苦下让我活了下来,是您用终结自己前程的方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因此,我的生活里弥漫了您的气息,与您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这就是儿子对您的爱。”

……

母爱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助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

冬天的寒夜总是那么漫长,刺骨的冷难以削弱我们陪伴老母亲的热情,哥们明白,除开浓浓的记忆外,明天母亲的一切将清零,佛曰:“尘归尘,土归土,生终将死,灵终将灭,万物终将消亡。” 所以,大家十分珍惜这短暂的辰光。

不知是咱的孝心感动了上苍,还是老天开眼,似乎知道母亲天明上路,渐渐风停雨驻,天边露出了丝丝光亮。

六弟小华伸了伸懒腰,径直走向祭台,续上了新的香烛,然后,嗓音沙哑的开始了诉说。

"老娘耶,您何咯样说走就走,招呼都冇一个,当儿子的十分难过呐!这辈子我与您最结缘,共同生活了几十年,也得您最多的关爱。您的离世,宛若天塌地陷,儿子的身体一下被抽空!“

六弟确实与母亲生活时间最长,除开求学、务工那些年在外,一直和母亲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因此,母亲没少操他的心。

六弟出生时,胖嘟嘟的,俊得很,只是在脖子右侧有块紫色的胎记。当时,家人没当回事,等到五六岁,胎记凸起成为一个肉瘤,而且还在疯长。为此,父母整日愁眉锁眼,不时带他往县里和省里医院跑,可医院就是束手无策。此时,正逢文革,家庭又困难,父母焦思苦虑多日,终究还是痛下决心,带他赴上海治疗。经过深冷切除手术,摘掉了这个已鸡蛋般大的肿瘤。

此事,对六弟而言意义非凡,表面上看,仅是容颜观瞻的事儿,但放在后来的择业、婚姻、处世等看皮囊的年代,父母没有让六弟输在起跑线上,成就了六弟一生的幸福。

六弟成婚生子,正处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大力推进时期,为了有个更好的前程和拓展自己的视野,六弟毅然停薪留职去了东莞、厦门、南昌等地务工,把弟媳和出生不久的侄子留在父母身边。侄儿的降生,犹如上天送来的一份礼物,父母欣喜不已,从嗷嗷待哺,到咿呀学语,再到蹒跚学步,父母倾心养育,在侄子成长的道路上费了不少的心血,而六弟仿佛就是个“干爸爸"。

上世纪九十年中期,情况发生了变化,父亲作古,弟媳及小家庭也进了省城,唯独留下六弟在县城工作,继续与母亲一块生活,这一留就是二十多年,至直母亲去世。

在这段温暖守候的光阴里,母子连心,互相照顾。母亲是儿子生活中的依靠,儿子是母亲寂寥时的知音。母亲像小时侯一样给了六弟无微不至的关怀。衣服被褥脏了,有母亲洗涮;头痛脑热的,有母亲的一碗姜汤;夜半未归时,有母亲的过问;卧醉扶墙时,有母亲的警示。简言之,工作之外,六弟生活上主要还是依赖母亲打理。而六弟也是心心念念的牵挂着母亲,闲暇之余总是陪伴在其左右,让老人没有孤独,乐享欢聚,替在外的兄弟尽了一份孝心。

母亲的仙游,六弟一夜之间似乎老了许多,一连多日精神恍惚,甚至有几餐颗粒未进,伤透了心,因为往后的日子里,再没有哪个像母亲一样嘘寒问暖关爱他了。

……

母爱是绚丽多姿的美丽天使,是璀璨夺目的宝石,是顽强而不息的生命,是令人一生激动而泪流满面的真情。任何一种爱,任何一种奉献都无法与博大无私的母爱相媲美。

"姆妈,我是你的幺崽,自你把我送去上学后,就少在你的身边,都是为儿的不孝啊!“七弟哽咽的开了腔:

“ 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家了。自上一个清明,不仅是没有返乡,就是电话也很久没有打了,儿真后悔呀!

案件如潮水上涌,却没有找到堵住源头的办法。一连几个月带领庭里兄弟姐妹往前赶,赶得焦头烂额,心憔力瘁。

这档口,又来到了清明。这回是笃定要赶回祭祖的。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人间爱恨情仇、权利熙攘,可以暂时让步罢。

急冲冲别妻离女上了火车,顺手从家里拿了两盒茶叶和两瓶橄榄油。橄榄油是绿色包装,名称很长像外国牌子---我知道是国内某个食品大咖运用广告的效果,其实地地道道的国产货。但是包装精美,价格不菲。

进了门,见一老妪立门廊里。面目慈祥,身躯佝偻,满面笑容手搓了围裙望着我。这不是我八十三岁的老娘么?平时阿弥陀佛不离口的姆妈。老娘眼神差劲,又有了老年白内障,没熟,不好手术。

“ 转来了,老七。阿弥陀佛。“老妇人说。老七是我的乳名。

"嗯嗯。姆妈。“我喊一声。“累煞。还有一点上火。“我说。顺手把两手的礼物撂到门边的沙发上。

听了我后面一句话,老娘惶惶急急去烧下火茶了。老家的下火茶就是几味晒干的草药如车前草大青叶蒲公英混合一起,开水煎泡。清火败毒效果显著。

喝完下火茶,家乡的几个死党电话就来了。老娘嗫嚅说,“明天都要上坟了,你才回又累……阿弥陀佛。“

我手一挥,"嗨,也是一年多没有见面了,朋友不见不聊以后还是朋友么?你莫管。我带回的东西不错,你多吃点。把身体养好,下次到我那里住一段时间,想在庙里挂单也冇事,我和他们主持也熟悉。“

老娘双手搓了围裙默默点了头。眼睛的上下眼皮始终睁的有限,些许晶亮的东西在闪。

一连几天,都在呼朋唤友推杯换盏灯红酒绿中渡过。临行前的最后一晚我喝得酩酊大醉,扶墙而归。醉眼中发现桌子上有一碗水,端起来就喝。开始味道苦涩,后来一股清润直达心底。姆妈煮的尚留余温的下火茶。

第二天的车不等人。我拎了老娘给我准备好的行李又踏上了归程。鼓囊的一个包一如既往的是家乡的香菇和白莲,都是没有被硫磺熏过的。莲子是一颗一颗挑出来的,颗大饱满通心。香菇伞尖处褐色干燥,内褶处淡白清香。父母总是把最好最珍贵的东西留给儿女。

案积依然如山。直到五月份大假才喘了口气。假期在家打开老家带回的行李箱,除了香菇莲子却发现熟悉的颜色和长长的外文——已经过了保质期的两瓶绿色橄榄油……"

妈在家就在。老娘,你匆匆的走了,走的是那样的急迫,走的让儿女心苦心碎,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以后就宛如断线的风筝,虽知来处,却无归途,再难有回家的感觉,只能在"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意境里存放自己的思念了。

……

尾 声

母亲的葬礼在雨后清丽的天气里操办,我们一改当地习俗,没请“八仙"费心,而是由我们六兄弟亲自抬棺扶柩,儿女们想用最亲为的方法送母亲最后一程,让她去天堂的路上有温暖不寂寞。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母亲远行了,才让我们懂的了爱的精髓。爱是什么?难道是茫茫人海中的不期而遇,还是万家灯火里那一扇开启的幽窗?是你倦了,就会有温暖的巢穴?是你渴了,就会有潺潺的甘泉?还是你冷了,就会有红泥小火炉?这些都不是爱的真谛,只是人们追求爱的生理表象。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阵痛、嗷嗷待哺吸吮的血乳、半夜三更的手中针线、日复一日的饭菜味道,才托起了爱的层次,诠释了爱的本义,言明了爱的渊源,这便是伟大、高尚、无私且温暖的母爱!

母亲有个悦耳的名字,淑芳。正如其名,她就是美丽的化身,是我们儿女眼中的女神,无论年轮怎样流转,这般美永远种在儿女心坎里,就像那原野遍开的百花,秀丽鲜艳,芬芳扑鼻,只要岁月不老,这缱绻的馥郁将一代传一代,香飘永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