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伊洛淙淙的头像

伊洛淙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2/15
分享

70后,且行且珍惜

题记:从小娘就说我是扒叉子命,懵懵懂懂中也不知啥是扒叉子命,但能感受到娘疼爱的眼神中透着丝丝鼓励的味道,也许说得是我忙忙碌碌地瞎操心不停折腾,却始终没有折腾个结果出来的那股劲儿吧。如此这般,扒叉子好像如影随形一样与我的人生划上了难以割舍的关系……

我生在七十年代中期的农村,那时整个国家已经结束了十年浩劫,不管城市还是农村都已经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记忆中,还有生产队,但已经包产到户,农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不分黑夜白天地辛勤忙碌,恨不得长在地里,只为有个好收成,交完公粮后还能裹住一家老小的肚子。那时家家户户日子都开始好转,虽然还很贫穷,大家手里都没有钱,但吃饱穿暖已不成问题。尽管吃的是缺油少盐的粗粮饭,穿的是带有补丁的自制衣,但“家有余粮,心里不慌”,让已经饿怕了的长辈心里笃定了许多,对待我们这群孩子偶尔的零钱花费也有了些许宽容,使得我们的中小学生活有时能有个一分两分可以买个兰花豆啥的,攒攒能有个五分一毛就是一笔巨款,心情会相当的灿烂。

70后的中小学生活已经相当丰富多彩了。校门口都会有一个小摊,卖个瓜子、糖霜花生、酸梅粉、兰花豆、泡泡糖、纹身贴、塑料文具啥的。东西不贵,给钱就卖,一分钱两个兰花豆,两分钱一根酥糕,五分钱一包用书纸包的瓜子……买个铅笔、橡皮、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也很方便。学校偶尔会组织一场老山前线英模报告、残疾人用脚穿针写字的励志报告、参加公审大会的普法教育、组织学生集体看《少年犯》电影等活动,这些也算丰富了我们的中小学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中残存的是当年普法教育上把“溺水”念成“弱水”,把“棘手”念成“辣手”引来学生们的哄堂大笑;是英模报告会后校园里传唱的《小草》、《血染的风采》;是学习身残志坚张海迪,是动员每个学生为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捐一块钱和刘欢、韦唯高亢的《亚洲雄风》,是帮老师刻钢板油印试卷沾满油墨的双手……

77年恢复高考,使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迅速成为社会风尚。大人前所未有地对孩子的学习上了心,不再催着孩子没事出去耍一会,而是唠叨着没事去看会书。因而,学习、考试让从前只知跑着玩的我们忙碌了起来。虽然玩耍还是占去了大部分课余时间,但毕竟在学校上了套,成绩好不好先不说,每天的作业开始多了起来,尤其是上了初中后,中午吃过饭就急匆匆地跑回教室开始写作业。记得我们上初二时,学校分来了一个大学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大学美好的画面——阶梯教室、绿草地、英语角、吉他、舞会、足球、辩论赛、篝火晚会……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震撼了我们,也开始憧憬起了自己的未来,“大学”在这个老师的“诱导”下变得前所未有的真实。“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突然从模模糊糊的不着边际变得清晰起来。虽然考上中师中专、职高普高在农村的初中还是凤毛麟角的存在,但毕竟有了一个目标,成绩好的学生已经个顶个的卯足了劲,向着这个目标发起了冲锋。甚至有些学生在家长的运作下,在七年级留一级以便为八年级的中考奠定基础,其实这种以讹传讹的做法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是打击和伤害,但当年小小年纪不谙世事的学生有几人能抗拒这种“为你好”的被安排?直至在改革大潮中吃尽“一步赶不上,步步跟不上”的苦头后才知道时间的宝贵,但父辈的拳拳爱子之情在我们为人父母后依然令人动容。都是为了孩子,但世事难料,我们怎么能事后去评判这些是非对错呢?扒扒叉叉的命运,终究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没有莫强求”罢了。

如果说小学初中是无忧无虑的,那么上了高中就有了强烈的期冀之心。高中的生活是清苦的,毕竟离开家门是处处需要钱的。虽然生活不像孙少平在原西县高中一样那么困窘,但《平凡的世界》依然在高中校园里刮起了一股旋风,激励着不甘平庸的少年努力奋斗。多年后,再次重读《平凡的世界》,开篇的第一段话:“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就让我泪眼蒙蒙,据说路遥为这段话整整憋了三天,写了撕,撕了写,愁闷不已,最后流淌出的这段平实文字才有了撼动人心的力量,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读高中的70后们有着深深的代入感。是啊,难忘的高中岁月就这样闯进了他们的世界,伙房、宿舍、教室、操场恒定不变的生活,清苦中洋溢着青春活力。他们离开家到几十里外的高中读书,除了高中驻地的学生之外,大部分学生需要从家中向学校扛麦子交面粉以换取饭票;为了节省菜票,很多人每周末都会从家里带来一玻璃瓶咸菜、酱豆,吃饭时你夹我一筷子咸菜,我挖你一勺子酱豆,吃得是不亦乐乎。经历过这些的70后,在以后的生活中大都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肯有丝毫的浪费,尤其是吃饭时很少会剩饭,每次都把盘子扒拉得干干净净,即使知道多吃一口对中年人来说都是负担,也不肯剩在盘中倒进泔水桶。有一次和一哥们儿吃饭,俩人对此唏嘘不已,生活这本教科书将时代的烙印深深刻在了我们的行为习惯上。

70后的高中生活很是丰富多彩,除了学习之外,处于青春期的懵懂少年在港台歌曲的影响下对于爱情开始充满憧憬。那些年四大天王、小虎队、林志颖、王杰、童安格、伍思凯、谭咏麟、赵传、郑智化……风靡大陆,电台榜单给单调的生活增添了鲜活的色彩。《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她的背影》、《安妮》、《吻别》、《水中花》、《谢谢你的爱》、《今夜你会不会来》、《我是一只小小鸟》、《麻花辫子》……你方唱罢我登场,让一颗颗驿动的心如小鹿乱撞。胆大的高中阶段就开始了青涩的爱情,胆小的上了大学才开始鸿雁传书,明月千里寄相思。

考大学不容易,很多同学都有过复读经历,甚至复读两年三年的也大有人在。虽然当年的录取率很低,好在能上高中的同学基础都还不错,不管是应届也好,复读也罢,努努力大都上了大学,好点的能上个本科,一般的也能上个大专,生活掀开了新的一页。很多人上了大学才发现,生活不是永远的充满诗意。有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有人为学费而苦苦烦恼;有人在图书馆孜孜不倦皓首穷经,有人满足于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有人在社团、学生会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有人悄悄收敛起锋芒潜心学问……大学就这样不管你努力与否,在忙忙碌碌的指缝中悄悄溜走,那顿散伙饭也从中午喝到半夜,酩酊大醉中手挽着手沿着校园的道路笑着哭着再走一遭,第二天被南来北往的长途车拉向祖国的四面八方,自此天南海北,同学就是逢年过节时话筒中的一声“喂!”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转瞬间我们这些昔日青涩的70后,也已到了奔五的年龄,那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男孩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女孩无不在忙忙碌碌中尝尽了生活的艰辛,在日复一日的操劳中活成了父母的模样。看着身边父母在一天天老去,儿女在一天天成长,这群70后年长者已为人爷爷奶奶,年少着赶着生了二胎,却都不敢停下努力向前拼搏的脚步,依然为着生活在扒扒叉叉。是啊,知识迭代更新的速度超过了学习提升的速度,江山代有才人出,不想过早地被拍在沙滩上,只有挣扎着向着潮头继续努力。环顾四周,生活的如意与不如意再无人诉说,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迈已无从找寻,慢慢地在朋友圈成了沉默的看客。一声慨叹,当年的青葱少年已被二三十年的岁月磨砺成了油腻大叔,人到中年尝尽社会的坎坷艰辛,谁还会忆起当年的踏歌少年,那个骑着自行车载着心爱女孩迎着天边火红的夕阳被拉长的身影……

扒叉子命的70后,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愿余生安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