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静河的头像

静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15
分享

霍山行

每走过一个地方,每告别一些熟识,我会不经意地从心底里产生一丝丝莫名的感伤,对这个世界,对匆匆而短暂的人生,“我的耳翼上缀满别意”。

“ 一段臆想的词藻

在某天多出一组新意

一些事,一些人,一些景

在低矮处和我的记忆交汇”

一缕阳光从老屋的檐下、米字窗格射进我的桌台,闲逸地抚慰着我凌乱的发丝,轻拭着我眼角的盐粒,我的爱想必从那淡淡流溢里就蔓延了,直到一天天浓烈、一天天变冷。我用双手托起诗笺,用微风掀起诗页,给我的文字加上忧伤。这忧伤静静地陪着我,轻抚我的发髻,隐藏在我的笔头,不时地在我的文字间徘徊。

“我踩在自己和树木的影子上

想起安.塞克斯顿,她有一句诗很美:夜在移动”

我想说,这个世界很美,在这个世界里,有一座山很美!

                         ——题记

碎叶轻弹石径斜

走在曲折蜿蜒的山石小路上,茂密树林拥着小路向霍山的高处延伸,太阳光直射在高枝上形成一道道闪烁的光影,小路变成一条红黄绿灰的斑斓隧道,进山的人五颜六色的装束穿行于期间,如五彩的粉影在隧道中游弋,清新宜人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脚下不规则的方形石板,宽窄长短不一,厚薄凹凸不平,偶尔会调皮得硌应一下脚底,不由得就歪斜一下身体,腿突然打个软欠,地上的落叶一惊一乍地乱飞,身体顺着坡势,缓缓地坐下来,倒在土木草寮堆积的柔软中,即使有点痛,有点那种不服老的淡淡的忧伤,在这层层叠叠的秋色里,撒着光点的身影却依然那么美,那么惊心动魄。回头看到三岁孩童在妈妈的拉扯中一蹦一跳地往上跑,便有了老骨头不甘落后的心劲,拄着拐杖,噔、噔、噔的声音铿锵有力。

熙熙攘攘的游人像无数个光点把山间装扮得更加神奇美丽!

半山腰上停歇下来,风一刮树木就摇晃起来,细数掉落的树叶像蝴蝶一样,随着嘶嘶微风在树林的低矮处翻飞,碰撞在一起的就形成一股漩涡向别处旋着、奔着、跳着,遇到阻碍便四散开来,落在摇曳的小草上、莓绿的石头上、丝丝蔓蔓的根系上。我伸了伸腰,又弓着身子往上爬,脚踩在叶子上,叶子故意地躲避我,走在身后的友人看到了我不稳的双脚,提醒说:“小心点,小心点,打滑呢!”

“没事儿,叶子上柔软些。”

“下面是虚的,有坑!”我便避开了有积叶的地方。我们走在平展的开阔处,远眺四方,山坡上,有光照的阳面是灰白的,背光的阴面反而呈现出厚重的秋黄色。观一会儿景,歇会会儿聊,再走走停停就和大部队落下了老远的距离,索性凑近友人,头对头地说悄悄话:“这儿多美,咱们不走了,再往前走钻进树林子里啥也看不到了。”

   “那就不走啦,在这儿多留一会。”先双手撑开成方框状取景,然后拍摄。对着东方,满山是银白的树干,灰黄的树叶,稀落地透着光影;南方正对着几条沟壑,其间有一个举着锨把的牧羊人,拉进镜头,一只黄狗在羊群中撒欢,白色的羊群在悬崖峭壁上移动,我的镜头也随着羊群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向北,几个朋友正坐在树林花草之间摆出各种姿态,他们轻笑着,光华在笑容上跳跃,那甜甜的笑声在森林里蔓延,使人不由得豁然开朗,不由得心身愉悦!

远处的山峰在阳光和山雾的笼罩中时隐时现,置身其中,如临仙境;走过一段平缓的山路,扑面而来的是落光了叶子的棕黑色的灌木丛夹杂在红黄绿色的树林之间,变成深秋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奇石异树间,依稀鸟鸣,在隐隐的余晖里显得那么空灵、神秘。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它的美是一块石头,一株小草,小草根部摇曳的时光…

如此曼妙神奇的山中,我们的步伐更应该慢一点,慢慢地走进霍山的深处,我们就走进了历史的中心,再慢一点,在这曲曲弯弯之间嬉戏,留下彼此的笑容、声音和对它深深的眷恋,好似走向了历史的另一面……即使它已呈现出北方深秋草木衰竭的样子,也要像朋友写的那样:“应当心若止水,以斯文之像,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学习那些赶路的叶子,投靠河流,同他们乘着自己的木筏,归根安身立命的故园。”


回首远眺古驿道


冯南垣里的沸腾,冯南垣里的希望,是因为2022年关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风雪来到冯南垣,在这里了解灾情后的恢复重建情况,关心灾情给老百姓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他站在农人们中间,握住灾民的手,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一缕春风吹进了小院,一抹阳光溢满了小屋, 敦实可依的臂膀、温润坚韧的巧手和农人一起做花馒,一起迎新春,白嘟嘟的霍州枣花馒头成为无数个家宴上吉祥如意的象征,形式多样的枣花馒插上了翅膀,飞向的全国各地,把红红火火的年味渲染得更加绚丽多彩。如莫泊桑写的幸福,这片景色壮丽又严峻的地方,最使人感到惊讶的正是世代相传的人们的才华,在老房子里陈列的那些古老的物件,那怕是最小的,都显示出对美的无比崇高的祈求,它向人们证明了具有创造性的智慧的努力,伟大、威力和胜利。

沿着水泥铸就的古驿道,继续往前走,一排排布列整齐的新建民房,一条条水泥硬化的乡村小路,一座座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作坊,脚步所至都是故事,目光所及全是风景。

每一条小路通往不同的人家里有不同的民俗展厅,不同展厅里有不同的设计,幔幡飘曳、店铺林立的农家店铺,谱写出岁月更替、世代变迁的辉煌;一群群游客、一个个造访者把古驿道的故事推向历史的高潮,交通要道、驿站客铺、马号做坊、皮货驼队、茶商盐贩、车水马龙,这条千年古道,把我们带入久远的故乡。

默默站在孝节坊的不远处,仰慕其雄伟悲壮的浮雕牌坊、额坊、飞檐、雕塑、石柱和底座,那是一个女人用意志、用泪水、用热血、用无数个孤独和经久不灭的毅力所垒砌的信念宝塔,“惟孝德乃大品重霍岳,其贞正而固清溢汾流”;“露冷霜寒径荒松不老,水清玉洁轩空阑自香”,我们怎能忘?岁月风蚀的代代相传中,它鞭策了多少背信弃义的人子,又激励了多少鸿鹄有志的少年?那从未消失的古驿道在岁月的长河中披荆斩棘、风驰而远,记录了一个又一个的感人肺腑的故事,延续了一个又一个震撼人心的举措,历史不会忘你,人民怎能忘你!

再看文化节里的刘家堡,灯火辉煌、人影熙熙,舞龙、舞狮、高跷、木偶、旱船精彩的表演背后一个个发人深思的故事在渗透、在延展,干净整洁的街道上,氤氲着烟火气息的豆腐坊、磨油坊、石磨坊、老汉元宵坊、打醋坊、陶艺坊,还有那脍炙人口的小吃,恓汤、溜米、八大碗、油糕、玉谷叶沾片子、节节高枣花馒……现代化产业体系无处不在、无处没有。

奠基唐朝大业之初的“霍邑之战”的古战场依稀回荡着着“车辚辚,马萧萧”;被八国联军逼退西逃的慈禧,下榻于城隍庙中,写下“行善必昌,行善不昌祖宗必有余殃,殃尽则昌;作恶当绝,作恶不绝,祖宗必有余德,德尽则绝。”留下亡国之耻的慈禧可否知晓?这浑浊的浓墨之下,潜藏着她“享尽荣华富贵,视民众为草芥”而气绝的迹象?

古驿道上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和发人深思的传说我们不得而知,它让我们一次次地访谒,一次次流连忘返而不知归路。


野地开出蘑菇花


我们的规划是周末利用两天时间去七里峪狩猎场,猎取一只獭兔、獾猪和野鸡,加上提前备好的佐料、酒水和果蔬,搞一个丰盛多样的露营野餐。为了能吃、住、玩、画都兼备,车上还备好了折叠餐桌、烧烤架和食料,当然还有画具系列,笔墨纸砚等。

大家兴致高涨,罗列了所有的必去之地,然后沿路再择优而取,随时下车观赏。一路上鼻子贴在车窗的玻璃上,使每一处美景都能尽收眼底,每一处地名都能匹配于相对应的故事,排列于前边的汽车天窗口,一架单反摄像机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它向着我们时,所有的胳膊都伸出窗外使劲地招手、呼唤。单反摄像机缩回去了,大家都安静下来,任由汽车飞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像一匹脱缰的野马,鬃毛闪亮,在阳光之下,银白玉带的路上忽现忽隐,跟随在后边的汽车却没有那么潇洒,它被前面的汽车压制得完全像一匹失蹄、而难以刹住的猎豹,一不小心就像要冲撞到眼前的车屁股上,那绝妙的车技就差那么一点,其实坐在车上的我感觉它已挨上了我们。突然有人叫道:“快看,快看对面的山凹处。”黄绿色的秋景像一幅经过多少遍晕染、再用刀工、刮工一次次加色、加深、加厚的列维坦的《金色的秋天》,或是维克多.卢基扬诺夫的《秋天的故事》。漫山遍野,层林尽染之中有一片开阔、闲适的草坪,草坪上开出了一朵朵白色、黄色、粉色、橘色的花朵。

“那是一片露营地!”又一声叫唤,我便打开摄像头,对着窗口,拉进距离。汽车明显慢了下来,露营地里晃动着来回奔跑的身影,那些身影也是彩色的,有红色、黄色、蓝色、紫色、白色、黑色,那是一群欢乐的孩子,他们追打着,胡闹着、叫唤着,咯咯咯、哈哈哈地:“来呀,来呀!你追我呀!你追我呀!”童稚的欢声离我们越来越近。

朋友把车停在了路边,前后的车队像是商量了一样整齐地排列在马路外边,坐在车窗前的人对着玻璃看,坐在里边的人索性跳下车去外面看,那片宽阔、敞亮的露营地是专门为游人打造的,是集吃住、玩耍、学习为一体的旅游项目之一。跟在我们身后向导快速地跑了几步,站在大伙的中间说:“在那儿有现成的蓬帐、烧烤、茶台、摇椅;有孩子们玩耍的秋千、吊床、攀爬网;有画台、手工台、作业坊,凡事需要的应有尽有。”我的心又被这五彩的蘑菇包紧紧地撺住了久久不愿离去。

一个个帐篷树立在绿色的草坪上,像开在一片草浪中的彩色的蘑菇花,偶尔夹杂着一两把撑得不太规则的大伞,像是草浪中扬起的帆。时值刚到正午,互相交流意见,索性在这儿停歇下来,一起动手,开始搭棚、露餐、聊天、画画。

先摆开桌子,放上零食,支起帐篷,再加上一个卡斯炉,旁边租来一个小茶台,煮着嘶嘶茶水,微型音箱放点轻音乐。大家分工明确,各干一项,一会他来到你的茶台前借一个茶勺,一会你去他的画架前挤一点颜色,那个就爱美食的谁,烤啊烤啊,吃啊吃啊,不由得你就直起身子来到他的烧烤架上拿几根肉串,调皮捣蛋的他会撒一把朝天椒或芥末让你直流眼泪,够了够了,就这样,各干各的,各玩各的,又互相交流,互换项目,互换作品,互换吃喝用具……好不美哉美乐,好不神仙神旅。人也变得轻飘飘的,似云似雾,如幻如仙。

所有的心烦意乱、怀才不遇远离了我们,什么尔虞我诈、是非黑白都算得了什么,开怀畅饮,露齿大笑,在鼻涕眼泪中突然会发现一个真正的自我。

这里负氧离子极高,坐下来无论是品茗静听,加上烧烤畅聊,都会使人身心俱爽,千丝烦恼、万般无奈也离我们远去,你会豁然开朗,不再抱怨世态炎凉,不再感慨人生苦短,尽情吮吸新鲜的空气,淡淡地回味过往云烟,心如莲花一般慢慢开放,思如泉涌一样喷薄而出。

尽兴之余,我们又开始启程,前往梦寐以求的狩猎场。


13条山峪13条好汉


西麓由南往北横向排列一共有13条山峪,及沙窝峪、义城峪、水峪、陶唐峪、南张峪、北张峪、小涧峪、杨家庄峪、七里峪、山底峪、梨湾峪、东王村峪和干节峪,这些山峪里常年青溪潺潺,源远流长,像13条好汉横卧在霍州境内,他们就是驻足于历史,在霍州留下赫赫功名的13条好汉,我自以为地划分他们,是因为在远古的狄戎部落的掠夺迁徙中,在奴隶压榨的奋起反抗中、在封建世袭的揭竿起义中、在日寇疯狂的埋设扫荡中、在解放战争雷霆般的打响中,多少英勇无畏的先锋人士为人民、为疆土倒在这里?这13条山峪里,山脉是身体、林木是头发、岩石是骨骼、溪水是血液,泉源是眼睛,穿越在山峪之间的“哐当哐当哐当”的火车轰鸣声是他们永不停息的心脏!多么形象!多么壮观,他们在苍苍茫茫、绵绵不断、春去秋来的岁月的洗涤风蚀中,越战越勇,越挺越刚。

13条好汉,有周文王之子霍叔处,精忠报国的霍彦威,西汉名将霍去病,西汉大臣霍光,蜀中郞将霍俊,明代礼部尚书霍韬,民代画家霍元瞻,宋代通议大夫霍端友,元代延祐五年状元霍希贤,袁州知府霍子衡,爱国英雄霍元甲、革命将领霍成忠,抗日将领霍世才。

我这样用13条好汉比喻十三条山峪,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撑起了中镇霍山在全国的地位;他们的事迹引领着霍州旅游事业一步步迈向更高的星级;他们的后代把霍州这片土地开拓创新得更加物华丰盛,人杰地灵。

铮铮有名的霍叔处,在这里建立霍国,以国名为氏,在岌岌百家姓中划下深深一痕,为“中镇霍山”奠定基础;维护一方稳定、保民平安的霍山令的后裔子孙中立下赫赫功劳的将领霍存,不仅武功高超,更有悲怜情操,在烽烟战火中,收养一孤儿,抚养长大,取名霍彦威,他继承先辈遗志,精忠报国,成为朝廷骁勇善战的将军,功勋显著,官至极品,逝后谥号为“忠武”;还有被誉为“骠骑建绩”的西汉名将霍去病,在元狩年间,两次大败匈奴,控制河西地区,六次进攻匈奴,曾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他肢解了匈奴对汉王朝的掠夺和威胁,病故时,年仅二十四岁;“麟阁冠群”的西汉大臣霍光,不仅受武帝遗诏辅政,后来相继迎立昌邑王刘贺、宣帝,执政二十年,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功名显赫;“家训留恩远;笔评播惠长”的明代礼部尚书霍韬,曾力主清娼籍,散憎尼,毁淫词,兴社学,其为人刚正不阿,见义勇为,坚贞不屈,妻子郑氏知书达礼、精晓节义,爱子持家,成为贤妻良母之楷模;“枝江中郎将”的霍俊,“渭厓蕴大计”的霍韬,“秋山显宏图”的霍元瞻,他们风云一时,各有千秋;到了宋代,“京都进士第一名”的霍端友在徽宗时期,官至通议大夫;霍希贤、霍子衡、霍元甲、霍成忠、霍世才等等,他们抗日救国、为解放战争身经百战,有的甚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霍山十三峪也有它自己的演绎,比如猪八戒为解救雨水中的灾民用钉钯挖了十三耙,便形成了如今沟壑纵横的十三条山峪。我却固执地把它列为十三条好汉,那是我的心志,是我对逝去的先烈的深深缅怀,他们与这巍巍群山同在,树木小草为他们披上了花衣;土木山石铸就了他们的英魂;流水浪涛歌唱着他们的精神;阳光霞彩照耀着他们的光芒!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