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沂蒙山龟蒙景区有个叫李家石屋的风景区,这里距离山下有近十里之远,已经是山村之上的山村。不过,距离我长期以来想要去的地方,还很远······
四十多年前,我曾跟着三叔到过那个地方,是从龟蒙顶东面,往山东北方向下去,实际上是我们家的相反方向,当时大概是拾蘑菇,就带着探险的想法去了。没想到的是,到达那里依然很远,我三叔连哄带劝的把我领到那里时,我早已累得精疲力尽,据他说,这里就是最山最山的人家——光棍窑。
当时不知是如何到达山下,回到家中的,只是感觉路途遥远,道路艰险,仿佛从一个世界回到另一个世界——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又想到那个地方去看看,也算故地重游吧。这种想法,应该有好几年了,但一直没有机会。今年入住到山脚下的别墅,又买了辆电动车,我便准备实施这一计划;因为从我住的地方到李家石屋景区门口,都是硬化的柏油路,很好走,但步行就太远了。
两次前往均未实现的原因,一是时间不够,二是有事需要回转,这让我更是不甘心,于是,在2016年10月(阳历)中旬的一天,我再次骑着电动车前往。
在景区门口凭身份证办理了免费票,然后便骑一段,推一段,陡峭的地方还要开着电门,让车带着我往上爬。一路上,有好多村子和人家,红红的山楂落的到处都是,黄黄的柿子挂满了落叶的枝头,栗子已经收获,紫油油的堆在地上,好富裕,好美丽的山村啊!我则专门寻找那些熟透了的酸枣,因为这是我的最爱!
路在山沟的东坡,脚下便是很深的沟壑,下面是哗哗的山溪水,经过上千万年的冲刷,溪涧已经很深了,特别是从山梁往下看,简直令人眩晕!我推着电动车(实际上是电动车拉着我),早已感觉无比吃力,最后不得不停放在了路边,然后继续前进。
又走了二三里地,终于看到坐落在云雾密林里的几户人家,此时我看到路牌上写着“广崮尧”三个大字以及下面的介绍,我不禁失笑:我跟山下的人们都叫这地方为“光棍窑”,还为此注解为这地方的男人娶不上老婆,所以叫“光棍窑”,人啊,真会附会呀!
没想到还有不少游客三三两两的来到这里,我觉得自己已经很不简单,看来勇敢者不少啊!
在距离房子一百多米的西山坡有个农妇在弄树枝,她大概有六十岁左右,我想,她就是这儿的主人之一吧。“来客人了!”我冲她大声的喊道。“好啊,家里请吧!”她也豪爽的冲我大声邀请。山里人就是好客,名不虚传!
她扛着一根枯树干,我跟在她后面,不客气的去了她家。在这里又看到一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拄着拐棍儿从上面的一座房子里下来,年轻些的山妇向年龄大些的介绍说“来玩儿的,想来看看咱们这儿的住家,看呗。”“天天有人来,就是个穷家,没啥好看的呀。”老太太又热情的问我从哪里来,累不累,热情得很!
我走进山妇的家院,虽是矮房,石屋,泥土地面,却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因为我小时的家院就是这样子的,此时此地,我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小时候自己的家院里!这时,从西面的矮墙上探出一个花白头发的老汉的脑袋,他也大声地问“你是从哪里来的,哪里人啊?”我回答着他,走了过去,原来那边又是一个院子,院子里全是黑山羊,足有四五十只。“好厉害啊,你够富的!”我跟他攀谈起来,知道他七十四了,但看气色,也就是六十来岁。
山妇让我坐下来喝水,我却要求推开了她的房门,想看看她的家到底怎样:房子低矮,灰暗,但里面贴了不少画,还有个火盆,桌子上还有一盏用瓶子做的煤油灯。我不禁大声喊道:“啊,怎么还有煤油灯啊?”这可真是古董!“晚上得点灯照明啊,当然要有灯了!”我这才意识到这儿还没有电,这地方没电其实是很正常的,虽然数里之外的村落里已经通了电,但到这儿这段险路,何况又只有三四户人家,要想通电,还真不容易!
我不禁为自己的大惊小怪不好意思起来——
我掏出手机在房间里拍了几副照片,山妇还特意点上煤油灯让我拍照。不好意思过分打扰,我出来便告辞下山。但在路上我又后悔起来,我的采访远远不够啊!譬如:他们日常的油盐酱醋茶,面米,如何弄上来?生了病怎么办?我只见到三位老年人,那么年轻些的在哪里?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甚至想这儿的老年人归天了,怎么办的?等等,等等!看来只能等下次再来了!
下山并没感觉路途遥远,看来上山跟下山的感受就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