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守候,一种浪漫;一种情怀,一种思念。
流年细数,挚爱沉淀。乡愁路上,初衷如磐,故乡的磨石山,朝夕守望在身边。
连绵的群山里,有一座最高的山,那是磨石山。奔波途中,忽左忽右。劳作之余,时前时后。你走,它也走,永远也走不出它的凝望。
村庄,背靠磨石山。
岁月深处,村庄里,磨刀用的石头,去后山取;做菜用的花椒,去后山采。
磨石山,因产磨刀石而取名。
流年里,磨石山有两种特殊的自然资源。一种是天然日用品:磨刀石;另一种是天然食物:野果、野菜、蘑菇、野花椒、泉水。
磨石山的阴坡长满了密集的白桦树和椴树,而阳坡稀疏的柞树林缝隙下,任意掀开一块草皮,搂去泥土,露出一块块一条条青绿色的石头,在阳光下闪烁着点点亮星,这就是村里人使用的磨刀石。砍柴、切菜、割地、剪裁衣服的时候,刀具、剪子的刃儿钝了,磨刀、戗剪子,需要磨刀石了,没问题,去磨石山上取。但是,一次不能取回太多,放置在空气中太久的磨刀石,会风化粉碎失去磨刀功能的。所以,每次人们去山上取完磨刀石后,都习惯地将草皮归位,把取过磨刀石的地方,重新用土和草皮盖好,还要用脚踏实。取磨刀石的地点随机随意,选点只求不重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山上出现了无数的小土坑,经过风吹雨淋,小土坑里积存了草籽、野山榆种子和沙土后,一撮一撮地重新长出更旺盛的植物。左一簇草丛,又一簇山榆,夹杂在柞树林中间,巧夺天工、浑然天成,成为磨石山的特色绿化风景。
生长在磨石山两侧山脊上的野花椒,是村里人做菜必备的调料。蒲伏在地的野花椒耐采摘,只要不破坏根系,就能很快发出新的枝蔓。夏天可以随意采摘鲜食,也可以荫干研磨成花椒面。
盛夏的磨石山,山脊自上而下隆起一条绿带,那是生长旺盛的草本植物野花椒。虽然山脊土壤贫瘠,蓬勃的野花椒还是要比旁边的野草高出一筹。站在山顶俯视,仿佛一条绿色河流,匍匐山脊倾泻而下。更曼妙的是夏末秋初,野花椒开花时节,火柴头般大小的藕紫色花朵,在每条枝蔓上密密匝匝、井然有序地排成花鬘,笑意盈盈地镶嵌在翠绿的披针形叶片中间,洋溢着清新而又充满野性的盎然生机。沿着山脊走下,漫步与其邂逅,一条紫色的曼纱,在微风的摇曳中,漫延而来,似轻烟如云雾,婉约仙子般,飘飘而来。痴迷着野花椒特有的紫色浪漫,感受着它特有的沁人心脾的馨香,沉醉其间,身体的每个细胞于浅笑嫣然中尽情舒展。醉美的感觉不由自主地精制定格,悄然凝结在心,化作永恒。
磨石山最高峰下的常流泉,四季翻涌,源源不断,漫过沟底石阶淙淙成溪。流到村子中间,清清浅浅,自然成河,用之不竭,成为乡亲取水之泉、牲畜饮水之源。夜晚,极目眺望,磨石山像一座巍峨、庞大的庑殿式屋顶的古建筑物,在村后岿然不动,在泉水叮咚伴奏中,站成一幅守望的雕塑。
磨石山的树林间,生着杏叶菜,蕨菜,野葱、蒜等多种野菜,出着花脸蘑、面包蘑、榛蘑、木耳、猴头菇等多种菌类山珍,长着山定子、山里红、野葡萄等野果树。春末夏初,春菜、秋菜青黄不接之际,磨石山因疯长着各种野菜刺嫩芽,而变成村里人的菜园;多雨的夏天,磨石山因各种食用菌类层出不穷,而变作村里人至味坊;多彩的秋天,磨石山因树叶五彩缤纷、层林尽染、野果弥香,而成为孩子的乐园。
春夏秋冬,雨雪霜风;梦里梦外,日征月迈,磨石山,一直都在。
冗忙征程,侧目可栖;逐取路上,举目可息;心神俱疲,回头可依。扣动游子心弦,卸下苦酸,删减累烦,激励望乡人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