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胡英军的头像

胡英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28
分享

从小山村到小山村

“我要离开小山村……”小时候,当我发出这一声呼喊时,老师表扬我,说我有梦想;同学们都看着我,说要向我学习;而爸妈,则一脸骄傲地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努力的一生。

之所以发出这声呼喊,是因为小山村太偏僻了,我害怕。

小山村坐落在鄂东小城英山东北方向约12公里处,四面环山,山顶上有一座水库。山的倒影汇成一幅生动的水墨画,这是村里人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比喻。据说,这是教书的二爸概括出来的。小时候,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就起床,吃完早餐,一个人穿过茂密的丛林去上学,胆战心惊。偶尔传来不知名动物的叫声,我总是被吓得不敢回头。即使晚上在家睡觉,透过没有玻璃的窗户,摇曳的树枝就像传说中的鬼影,随时可能进到屋里来。

初中在镇上,从小山村到镇上有五公里山路,每一步都是担心和害怕。因为学校作息规定,我走在山路上的时间不是浓雾掩盖的早晨,就是漆黑一片的傍晚,山上的每一棵树都像是电视剧里最恐怖的背影。

高中,我去了县城,一个月回家一次,离开了小山村。这时,村里也传来了消息:“村小学被撤并到镇中心小学,以后村里的孩子都得去镇上上学。”至于孩子们如何上下学,有两种方案:一、家长每天早起,送到学校去,晚上去接回来。这样,会耗费大量的劳作时间;二、去镇上买一套房子,离学校更近一些。多数人选择了第二套方案。于是,举家迁往五公里意外的镇上,成了小山村里最靓丽的风景。那几年,我频繁听到买房、搬家、随礼的消息。似乎谁家不在镇上买套房,就像谁家没有孩子似的。

三伯家搬去镇上的时候,我很疑惑,他家既没有孩子需要去镇上上学,经济条件也不宽裕。在镇上买的那套房子,十二万块钱中有九万是跟亲戚朋友借的。我问爸爸为什么?爸爸说,大家都搬离了小山村,三伯也不想在这里住了。我追问道:“难道三伯不需要种田地了吗?难道他家不吃菜吗?”爸爸回答道:“三伯说了,家在镇上,田地还在村里,不荒废,平时可以随时回来种。”

我明白了,但又似乎没明白。嗯,大家的经济条件好转了,小山村容不下大家向外的心。哪怕暂时经济条件不允许,也要想办法搬离小山村。即使只是去了镇上,也会感觉自己的生活高人一等。小山村远离城市,远离商品社会,甚至连小汽车都是稀罕物,想买瓶酱油都得去镇上。生病了,需要在多人的帮助下,才能去镇上的医院。住在这里,与社会隔绝。可是,大家虽然将房子搬离了,生活基础依旧在小山村。

当我再次回到小山村,曾经的热闹、热情、客气变成了冷清,取而代之的是凋零的树叶,荒芜的农田,以及菜园里即将腐烂的瓜藤上悬挂着的一两条旧黄瓜。显然,那是夏天采摘时忘记的遗孤。对于大家而言,搬到镇上,就像是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一样。这既是一个需要,也是一个梦想。

二叔家搬走了,小叔家也搬走了,曾经热闹的小院,就剩我们一家。曾经回家的路,虽然坎坷,也有荆棘,偶尔还会窜出来一条蛇,但至少,无数错乱的脚印能汇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此后,仅有的脚印不是我爸的,就是我妈的。

小山村依旧是小山村,但它却成了几个人赖以生存的地方。小山村不像小山村,更像是一个简易收容场所。老弱病残,不能外出者,只能在这里一天天变老。偶尔有几个回家的年轻人,就像是来了一群客人。

我庆幸,幸亏我也离开了小山村。

突然有一天,爸妈给我打电话,说村里发出通知,要修通村公路,水泥路面,4.5米宽。小山村就像一潭被激活的死水,开始变化。很快,一条开阔的盘山公路直达村口。村委会低矮的房子被推平,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小楼,楼前建设了广场,比我们以前的小学校园还大。广场上建了乒乓球桌、篮球场。同时,在村委会旁边,还配备了医务室。村里的老人非常高兴:“村干部说了,以后看病,直接在村里就可以。你看,医务室也有白大褂了。”与此同时,在村委会小楼的对面,一个小型超市拔地而起,超市里有吃的、用的、玩的,还有电冰箱呢!

一天,我回小山村看望父母,发现老家门前五百米处空旷的空地上开始动工。有人议论:“在外面这么多年,终于要回来了。”原来,二爸要回来了。二爸是老师,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就在镇上教书。辗转了几个学校后,他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在村里人的眼里,他是离乡的文化人,有出息,不会回来了。没想到,他竟然回村盖房子。

二爸家的房子盖得很快。一幢具有乡村风情的精致小房坐落在苍翠树木的掩映之中,置身其中恍如远离了所有的都市尘嚣,宁静幽远的感受令人神驰。清新不落俗套,白色灰泥墙结合浅红屋瓦,连续的拱门和回廊,挑高大面窗的客厅,让人心神荡漾,室内室外情景交融。

此后,村里陆续有人回来盖房子,各种小洋楼不断涌现。大家奔走相告:“以前总觉得外面好,在外面待久了,发现还是村里好。外面到处是污染,就这里依旧山清水秀。而且,所有需要办的事儿,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办。”小山村开始热闹了。

当一辆殡仪馆的车盖着白布停在村头时,村里人议论开了:“老李这一辈子活得潇洒,但走得太匆忙了。他一直在城里工作,那环境多差啊,到处都是污染,得癌症不奇怪。如果他一直住在村里,空气清新,肯定还是活蹦乱跳的。才五十岁的人,太可惜了。”

小山村山清水秀,环境好,适合养老,这是村里人炫耀的资本。大家朋友圈里晒的图,从来都是小山村的风景,不论写实,还是矫情,都为自己生活在小山村而自豪。小山村也发生了变化,这是大家多年前搬离小山村时没有预料到的。

如今,小山村还是小山村。但是,人越来越多,家家户户都盖了小洋楼,很多久违的面孔不断出现在大家面前。在村里开阔的马路上,不时驶来一辆辆别致的小轿车,大家见面也由以前的“大爸”“表叔”“舅爷”之类的,换成了“张总”“沈总”“李总”等。大家再也不咧着满嘴黄牙抽烟了,而是改为了优雅地敬烟。

我终究没有离开小山村,大家也没有离开小山村。只不过,在个人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后,我们去外面走了一圈。我们的根在这里,我们回来了。

小山村已变样,再也不是大家嫌弃的样子。曾经,因为小山村从小山村偏僻,我们选择了搬离。如今,因为国家政策关照,加上自身努力,小山村发生了变化,我们又搬回来了。从小山村到小山村,大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不正是国家快速发展给大家带来的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