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文:逄境英
那一年我未能远行,陪着母亲去青岛逛逛…..
——题记
2014年初夏时节,作协吕主席通知我作协组织星期六去枣庄进行文学采风活动,问能否参加?这是我继扬州文学采风的又一次活动,自然很痛快地参入,可以想象文友相邀无拘无束地放松自我,对于整天忧郁的我出去呼吸下新鲜的空气,换换心情最好不过。
母亲打电话,明天要来城里来看我,我支支吾吾,母亲问,挺忙吗?我说不忙。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从前不太理解这话含义,那天我体会到了,心里明白跟母亲说明天要去枣庄,老人不会到城里来看我。但母亲一直生活在农村,能决定来城里,可见她真想女儿了。
给吕主席回话不能一起同行。吕主席很理解,先陪老人,以后有采风活动再参加。
星期六早晨,炎热的老天刚刚洒下一场小雨,顿觉凉爽清新,到车站点接母亲店里稍坐片刻,感觉母亲挺郁闷,就决定陪她出去走走,新开通的青岛海底隧道母亲一直没去过,何不趁此机会陪她一起去看看?
那年母亲81高龄,行动也不是很方便,一开始说明去海底隧道嫌远,肯定不会同意,于是商量母亲,去海水浴场看看吧?母亲问多远?我说坐上2路公交车就可以到达。母亲答应,我陪母亲坐上2路车到海水浴场站下车,在附近随便走走。又母亲说从这里可以坐车到达灵山卫枢纽站,要不去灵山卫看看吧。
征得母亲同意,又坐上去灵山卫枢纽站的公交车,沿途看到两边的耸立高楼大厦闪身而过让母亲看得花眼缭乱,感叹经济发展社会变化如此巨大,很多年前大哥陪她到灵山卫给她大孙子(我大侄)求医抓药,沿途都是破烂不堪的民房。
灵山卫枢纽站到达时,娘俩下车。母亲一直在不停地张望,我给母亲指点,前面就是灵山卫枢纽站,从那里可以坐隧道公交车到青岛了。当年去青岛坐黄岛轮渡才能过去,如今不用坐船就可抵达青岛,要不去去体验体验海底隧道吧?
开始母亲不同意,没意思回去吧。我哄母亲,去体验体验吧,很多老人在子女的陪伴下去看看,我第一次过来很多人在隧道收费站停车照相呢。
再三劝说下,终于陪母亲坐上隧道7路,好几位年轻人有礼貌地给母亲让座。
青岛海底隧道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境内连接黄岛区与市南区的过海通道,青岛胶州湾隧道南起滨海大道,下穿胶州湾海域,北至四川路;线路全长7.797千米,跨海部分长4.095千米,2011年6月30日通车运营,刚开始营运时,吸引不少人都来参观体验这黄岛区有史以来最新奇观。
隧道公交慢慢驶入海底隧道的时候,如同进入幽深黑洞,又似乎历经漫漫长夜,只有隧道里的灯照射通明,不时各种轿车疾驰而过,母亲说,这隧道可真长啊,我说可不是吗?你还不愿过来看呢,这海底工程早已上电视新闻了。
19分钟后车前面出现一丝光明,跟母亲说,到青岛了。母亲的眼光一直注视着窗外,车窗外两边的楼房一栋栋很快甩到车后。车行至青岛栈桥跟母亲下车,给她解释青岛栈桥到了。
海水扑打着海边的台阶,猛烈地溅起雪白浪花,不少海鸥掠过海浪,时高时低地飞翔,也有海鸥从身边飞过,恍若伸手可擒,母亲念叨这海冒子(海鸥)可真多,母亲在海边长大,自然对海鸥有着特殊感情,海鸥迎头飞过,老人拄着拐杖安静地欣赏海面上道道风景…..我指指远方的栈桥回澜阁,跟母亲说:那边远处的小亭就是栈桥回澜阁,那是青岛有名风景线,青岛电视台经常播放这里的风景画面。母亲摇摇头,眼花了,看不见远处有什么风景。
听母亲这样说,不免心中遗憾,母亲的身体不好,也不能再行走去回澜阁看看,只能原地欣赏近处的风景。
母亲有些累了,我陪着母亲又继续上车前行,母亲说起当年姥爷在青岛做过生意,当过账房先生,三姥爷也在青岛呆过等等,又数起她娘家很多子侄亲人都在青岛,但不知道在哪里?这次能遇到他(她)们?
偌大的青岛,行人匆匆,想偶遇某位亲人如同大海捞针,谈何容易?况且我只知道表妹在四方车站工作,其他表姐表哥并不知道在哪?
跟母亲说明芳表妹在四方车站工作,这趟车会经过那里。车行至四方车站时,母亲就要下车。我说表妹正在公交车上工作,不在车站里面,母亲有些失望。
本打算到中山公园站下车,母亲说累了,还是找个地方先歇歇吧,于是就地下车,陪母亲到一小饭馆里,拗不过母亲的意思,只点了两份馄饨,想再点菜,母亲嫌我乱花钱,菜就没点。
饭后,母亲说回吧,也就那么回事。
返途中母亲一直很沉默,我了解母亲在思念亲人了,假如在青岛能路遇哪位侄儿侄女,她会十分开心。
12月18日我舅舅因病抢救无效已经去世,86高龄的母亲强支撑着身体在悲痛中见了舅舅最后一面,殡葬日又送舅舅最后一程,见到她一直想见的众多亲人,风烛残年的母亲念叨,想见的亲人都见了,心愿已了。
舅舅出殡那天,我见到枣庄的表姐,也让自己想起当年未去枣庄,但陪着母亲去青岛转转,自我感觉母亲心情还好,
俗语说:一亩地要个场,一百岁要个娘。有母亲在的地方就有家。我希望母亲能每日开心快乐起来,可人生实在无常。自舅舅走后,母亲心情不佳,为逗她开心,跟她说起青岛西站跟杭州的高铁快开通了,到时候去看看吧?
母亲说,走不动了,不去了……
――小文写于2019年12月21日深夜,又多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