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堂堂的路灯伴我行
冬天的白天较短。五点半下班,天已经黑了。此时透过窗户,街上的路灯亮了起来。搁以往,我下班后骑行在夜路上很紧张的。现在不怕了,我回家的路段两侧铺设了路灯,一直护送到家门口。回家的路不再是一种心理负担,而是一道靓丽的盛景。
小时候,黑黢黢的夜晚,我们害怕独自出门。记忆中那时候我在就读小学,村里的街道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在靠近院墙房根儿的地方夏季杂草丛生,冬季家家户户堆积着柴草。经常有蛇鼠出没,下雨飘雪天更是湿滑泥泞。月黑头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同龄的玩伴们搭伴儿一起去学校。好在学校就建在我们村,比起外村的同学们要方便的多,他们要比我们多走几里路。那时候上课是有电灯照明,但停电是时常有的事。停电后,在蜡烛的灼灼荧光下,老师引领同学们声情并茂大声朗读着文学家冰心的《小桔灯》,在“美文小桔灯”的衬托下,烛光照亮了同学们的脸,映红了同学们的心。放学了,同学们心揣“小桔灯的亮光”,冲进了黑夜里,搭伴儿回家。印记中那个时间段,正是播放《聊斋》电视剧火爆的时候,一家人端坐在黑白电视机前,欣赏着惊悚的影视情节。晚上出门,胆小的我受《聊斋》恐怖情节惊吓,黑咕隆咚的旷野静悄悄,遇到风吹草动,怀疑有妖魔鬼怪出没。我去茅厕,总要死拉硬泡地拽着哥哥作伴,拿着手电筒,还要俩人打打闹闹壮胆;要么就要娘守在茅厕不远处,蹲厕的时候,还要不停的喊着娘,听到娘的答应才心里安逸。想当年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于“路灯”只是一个充满憧憬的词语。
农村改革开放,土地承包到户,农家的日子过的“芝麻开花(节节高)。”家家户户通了电,家庭照明问题解决了。小时候老人们谈笑“楼上楼下灯头朝下,”如今变成了现实。后来,我从乡村走进城里读高中,然后走进城市读大学,再后来回到家乡参加工作,见到了城市的华灯璀璨、霓虹闪烁。有句话说得好:“距离再远,只要路通了,一切都就靠得近了”。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我们家乡的高速公路事业借京津冀经济圈地利取得了飞速发展。一条条高速大通道从无到有出现在河北大地,城市间、县域间、乡村间的道路手牵手相连成网,延伸向远方。
斗转星移,蹉跎岁月,乡村振兴的路子让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乡村道路“村村通,”公交车不再属于城市的特景,村村道路硬化,公交车每天穿梭在乡间路,新能源电动车在乡间道路飞驰,村里年轻人开上小轿车已不是新鲜事。城里单元楼,乡下农家美丽庭院。乡亲们装修风格各异,颇有乡村特色。在通讯设备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日趋多样,青壮年老人的手机做到了“机不离身,”智能手机更是一种消遣娱乐的不可或缺,走路打电话,休憩刷微信看抖音。每天两眼一睁,习惯性的去触摸手机。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每个家庭的必需品,生活消费购物,通过手机就能解决一大部分生活所需。现在很多小孩子每天与他们的接触时间也比较长,成年人基本上都离不开手机和电脑。
我每天下班的那段回家路,夜总是那么黑。近几年,时常发生车祸,车毁人亡的事也出现过多起。每天下班后,离开单位那段温暖的灯光,驶入回家路,一阵阵凉风袭来,冷让我打颤。月光与星星和我玩躲猫猫,好像这段黑夜里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我在黑夜里踏车前行,不时有机动车从身边呼啸而过,我恐惧地寻找着方向,但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只有在车辆飞驰而过的时刻,通过一刹那的灯光才能探寻到路边的标识。在黑夜里,我靠着感知探路。
在国家实施全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亲们的盼望如今逐渐变成了现实。就在上个月,国道308两边修建人行道,铺设步道砖,种植了绿化带,架设灯柱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改善了人居环境。夜幕降临的时候,一盏盏路灯不约而同的亮起来,五色的彩带灯交相辉映。虽然是冬季,吃罢晚饭后,大人们悠闲惬意地散步,孩子们嬉戏打闹。一盏盏新路灯不仅照亮了乡亲们的回家路,也温暖了乡亲们的心。如今路灯下嬉戏的儿童、闲聊的老人成为家乡的一道和谐风景。
曾经读过文学家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当时坐在教室里读着这首诗,只是停留在“童话的世界”,生活在乡村的农家小子,对“无数街灯的街市”,总感觉是一种痴人说梦。如今,一长串夜空中熠熠生辉的路灯,一眼望不到头,回味这首诗的词句是那样的隽美,意境是如此的罗曼蒂克,安放家乡情怀,繁华中自在精彩。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一句动人的广告词,“美丽家乡·魅力新河”,生我养我的家乡,她有写不尽,说不清的美。早出晚归有灯光陪伴,是乡亲们几代人的期盼。如今,这个美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路灯给乡亲们带来了幸福感和安全感,路灯照亮了乡亲们美好多彩的新生活,路灯亮堂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信心,路灯成了城市和乡村间一道靓丽伊人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