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邱青瑞的头像

邱青瑞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4/16
分享

读书就要读经典

最初读到《书读完了》这篇文章,是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金克木散文集《咫尺天颜应对难》一书中。当时,看到这个题目不免让人大吃一惊,什么人这么“牛”,敢称自己把书读完了?带着疑惑和好奇,我读完了那篇文章。读过才知道,原来文章题目源自一个掌故,说的是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言,少时见夏曾佑,夏感慨:“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他当时很惊讶,以为夏曾佑老糊涂了;等到自己也老了,才觉得有道理:中国古书不过是那么几十种,是读得完的。于是,金克木顺着两位大学者的思路进行了一番梳理和解读,读后让人信服。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让我明白了金先生以“书读完了”为题的用心所在,他是想告诉大家如何来读书。

说到读书,让我又想起我国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谈读书》一文,开篇就是一番劝诫,他说:“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还难上十卷百卷。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在这些书中间你不但可以得到较真切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孟实先生的话,犹如醍醐灌顶,让人仿佛一下从书堆迷阵中探出头来,看到了明媚的曙光。孟实先生列举的《国风》《古诗十九首》和《理想国》都是举世公认的经典作品。一部经典能抵千万部作品,可见经典的魅力所在,也是能把“书读完了”的奥秘,更是为什么要提倡读经典的原因。

那么什么是经典呢?字典给出了一个宽泛的定义: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经典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这样的定义无疑“完美无缺”,但应用起来很难把握(本文所说经典单指文学经典),反而不如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要读经典?》一书,用十四条标准来划分经典更具“操作性”,其中第一条就是:“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当然,经典对不同读者或不同时期的读者来说,对它的理解也是有差别的。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说,对经典的解释是无止境的。这是经典经久不衰之所在,也是一而再再而三让人产生冲动,反复阅读它们的原因。

懂得了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接下来就应主动去靠近它们。“人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而书是无限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有价值的阅读上。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谈论经典时说,“我只是不愿意在阅读未经过时间洗礼的书籍方面浪费时间”。

当然,阅读是一种私人行为,每个人都有权利寻找自己感觉有价值的东西。正如作家高瑞南说:如果阅读不能使你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如果你不能通过经典“悟”到关于自己的真相或见解,那么被他人称颂的经典好书对你来说就不是经典,至少眼下他还不是。前不久,我看到罗屿在《诗刊社》公众号刊登的一篇文章,题目叫《放弃吧,这些名著读不下去,不丢人》,文章从调查分析中得出,有些名著读不下去实属“情有可原”。读者有权利选择“抛弃”一些“读不下去”的书,包括那些名著(或称经典)。文中他引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的话,“很多书不必读,但每个人不必读的书都不一样,这恰恰为的是更有效地读书。”文章最后这样写道:无论采用何种阅读方法,亲近、享受适合自己的书,才是最终目的。弃书,并非是要放弃读书,而是要学会做减法。通过阅读适合自己的好书,“给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

阅读经典,是进入人类知识殿堂的捷径,而对经典的认知又源自于读者。美国诗人惠特曼说:只有存在伟大的读者,才会出现伟大的诗歌。德国诗人歌德说:书籍只有被理解时才算被发现。2019年4月7日(清明小长假最后一天),我和几位友人一起赶到济南,在《大家文学现场》聆听了小说家毕飞宇的文学讲座,毕飞宇的讲座延续他《小说课》的风格,条分缕析地主要讲述了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这本小说,我之前曾粗略地读过,但没有留下多少印象。听完毕飞宇的讲座,我又对小说进行了重新阅读,并查阅了与之相关的背景资料,才对这本小说有所“获得”,同时也为自己之前肤浅得阅读而感到羞愧。

当然,任何阅读者在真正经典面前,都可能露怯、荒谬可笑、或者有盲点,就像任何经典在读者手中,都有它易碎的、无处可逃的、被揭露的性质。有人说,读书的时候,你不是在穿越文字,而是通过文字来穿越自我,自我成为文字中的文字。你既蹲守在书的外面,又蜷缩在你自己的想象的里面。我深以为然。

作家马原说,阅读是一门很大很深的学问。当我们对书籍还没有足够鉴别能力时,请别人开出一个书单也是一种门径。但这种做法却遭到一些学者或作家的反对,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说:一个人给另一个读书人的唯一建议,就是不要接受任何建议。伍尔夫的说法虽然过于极端,但我想肯定有他的道理。对于年轻读者来说,不要被一份书单所圈宥无疑是对的,只有广泛阅读才能达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我们提倡阅读经典,但也不应该排斥对新书的阅读。对于读书来说,经验大都来自前人,然而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还需做到“与时俱进”。当前,知识更新已到了“读秒”时代,一日不学便有跟不上时代之感。所以读书与不读书,就显得至关重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最有价值的阅读上,对阅读来说同样重要。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劝读经典千万言,也许都抵不上这两句诗说得精辟透彻。

原载:《太阳河》2021年5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