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刘英华女士散文集《凉风起天末》时,并未急着去翻阅内容,而是先看看书的装帧设计,想从中读到设计者的匠心与品味,进而推测书的风格及作者书写的内容。这纯属个人爱好,认识或许有偏颇,但大家不妨一试,或许能多增加一点读书的乐趣。我们评判一本书的优劣,自然是以内容作为标准,但在这个注重包装的“看脸”时代,好书也需有好的外观来匹配。当然,对书籍的过度包装,无疑是买椟还珠、本末倒置了,而如果两者能达到和谐统一,那么对获得此书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
《凉风起天末》的装帧设计清新淡雅,唯美简约还风致,这是我所喜欢的。书名应是取自书中一篇文章的题目,而这个题目是一句诗,是来自诗人杜甫的那首《天末怀李白》。诗的首句就是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而封面中,设计者又截取了序言作者东营市作协主席陈瑾之的“秋风吹不尽,处处是芳情”两句,凑成了一首五言诗。以诗配图,诗画相融的封面设计,古朴又清新的意蕴随之扑面而来,这样的品味不可谓不高,这样的设计不可谓不具匠心。用诗句作为书名,这种做法本身就带有某种诗意,这样的书名是我所喜欢的。
翻开厚薄适中且有作者签名的新书,淡淡的墨香便晕染开来,犹如隔窗嗅梅,令人陶醉。《凉风起天末》由山东散文学会策划,团结出版社出版,东营市作协主席陈瑾之作序,全书共分三个大的篇章,分别是《时间煮雨》《美好如期而至》和《外面的世界》。《时间煮雨》中收录的文章,大多以心灵感悟或随物付文为主,常有诗意的表达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如全书的开篇《今日,立冬》,由立冬引了一段与友人相处的情思,情感真挚浓烈,读来让人怦然心动。书中这样写道与友人相处:“若你转身,离去,我亦无言无怨。这一次的途中相遇,我已默然欢喜;这一次绵延的情意,我足以铭记到老去。若,你再来,我依旧掬一杯清茶,站在时光的渡口等你。”诗样的语言,超然的人生态度让人想到仓央嘉措的《见或不见》,亦或者杨绛的“争与不争”。第二个大的篇章《美好如期而至》主要写亲情、写身边的人和事,气韵流动且满含深情,如《我和姥姥的小土屋》,写到了自己的童年时光,写到了93岁的姥姥由于记忆力下降,叫不上其他孙女的名字,唯独能记住“我”,而这血浓于水的亲情和无法忘怀的甜蜜过去,现在只能从姥姥日渐衰老的皱纹中去寻找,读完全文让人有泪目的感觉。而第三部分《外面的世界》主要写作者的旅游及参加活动的所见所闻,文字鲜活自然,读来让人有明媚的快感。
读书能见物见精神,透过文字的缝隙也能看到写作者的生命轨迹。书中作者写到自己喜欢读书,喜欢用文字召集、定格一段时间,沉淀一下心情,抒发一下心怀。而且还喜欢音乐,喜欢诗词,并致力于将灵魂安放在如经卷的时光里,静度流年。这样的追求与心境,如同从古代走来的女子,优雅温婉,眉宇间带有淡淡的愁绪。现实中的刘英华女士,却是一位以身材高挑、气质高雅、谈吐有度的美女形象示人,完全不是书中所写的那样。这或许是艺术与现实的差别,又或者是抛去美丽外衣的真实表达。
还是就书论书吧!在《走出去,嗅一嗅初秋的馨香》中她写道:“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平日里除了上班,就宅在家里,远离人群,不擅热闹。”或许这也能解释陈瑾之主席序言中所说的“淡薄女子的超然魅力”。远离人群,不擅热闹,这其实是许多写作者共同的特点。没有独处,何来思考,没有思考又何能写出洞穿心灵的文字。远离人群,给自己留出思考亲情、友情以及人生的空间,这不是脱离,而是融入,是对自己有限生命的负责。美国作家梭罗如果他不是远离喧嚣,他能写出《瓦尔登湖》这部享誉全球的作品吗?对于一个气质出众的女子,我们常常用幽兰来形容,而兰的魅力就在于“幽”,如果兰花整天混迹于花坛闹市中,那还能衬托出它高雅的气质来吗?鹤立鸡群,不是贬义,而是不等同于流俗的褒奖。
“秋风起天末”本是杜甫怀念友人李白所作的一首抒情诗,诗中充满对友人处境的担忧和无法见面的惆怅,这与本书某些地方的气质相吻合。本书是一部散文集,收录的文章自然应该叫散文,但我更愿意称之为随笔。虽然随笔也是散文的一种,但称之随笔更为确切。“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篇幅短小,形式多样。”这是随笔的特点。《凉风起天末》收录的文章篇幅都不长,短的只有几百字,长得也不过两千字左右。内容形式,也不拘一格,文字内容有想到那就写到那的特点。
由于文章篇幅短小,且没有故作高深的言论和诘屈聱牙的用词,所以阅读起来很轻松。拿到书后,我只用了几个小时就通读了一遍。在阅读得过程,身心也非常放松,泡一壶普洱,一边喝茶一边品读,身心通体愉悦。当读到开心的地方时,便开怀一笑;读到作者写个人苦闷的地方时,也能感同身受;读到熟悉的人和物时,也会有回到过去的时光错落感。总之,从书中总能找到引发共鸣的地方。
如果要说本书还有哪些缺憾的话,我想说的是:作品篇幅都较短,且大多采用随笔的写法,文字得深度还不够,常常给人一种尚未展开便戛然而止的感觉。这是个人的一点看法,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