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义堂的头像

杨义堂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文学评论
201901/31
分享

敢为孔子续《春秋》——写在《鲁国春秋》出版之际

 

                            杨义堂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部非常重要的文化典籍叫《春秋》,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至圣先师孔子亲自编撰的,是孔子最为看重、也最能代表孔子政治思想的一部书,孔子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为了解释《春秋》,就有了《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等“春秋三传”,并且形成了经学史上蔚为壮观的“春秋学”。《春秋》微言大义,一字褒贬,让“乱臣贼子惧”,被称为“春秋笔法”。其中尊王攘夷、治国安邦的道理,已经被誉为万世成法。而且,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现象,凡是《春秋》学兴盛的时候,几乎都是国家强盛、民族团结的“大一统”时期。

能够与孔子和《春秋》结缘,也是由于地利的缘故吧,我毕业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来到孔孟之乡济宁市工作,2004年,我曾在济宁市孔子文化节办公室担任策划科科长,后来担任副主任,负责孔子文化节和祭孔大典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每天在孔庙、孔府里穿梭,了解祭孔的礼仪和内涵,与国内外著名儒学专家进行对话,在不断地深入钻研中发现,孔子和儒家思想竟然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基础,是中国人最温馨的精神家园。

我被孔子和儒家思想深深地吸引,编著了我的第一本儒学专著《祭孔大典》,2008年左右,看到一部写百年中药老字号的电视剧《大宅门》火遍荧屏,当时想请人写一部反映“天下第一家”孔府的电视剧,但是找了几个全国一流的大编剧,都说孔府文化底蕴太深厚了,写不了。既然人家不写,那我就自己来写吧,36集的电视剧本写出来了,才知道无名的编剧是没有市场的。图书出版相对容易一些,我就改成了长篇传记文学《大孔府》,没想到出版后反响很好,这是第一部写孔府内宅生活的长篇文学作品,特别是写出了1919年到1949年的末代孔府主人的生活,这个历史最久远的家族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革”时期走向灭亡和新生的故事,被誉为“现代《红楼梦》,家国乱世情”。特别是孔府末代一品诰命夫人陶夫人虽然也很严厉,但她严格教育孩子,在艰难困苦中带领孔府往前走,和《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截然不同,末代衍圣公孔德成从小刻苦读书,在曲阜即将沦陷之际,南下抗日,发表抗日宣言,担当起圣人的责任,又和只会在女孩子堆里胡混的贾宝玉天壤之别。

2013年,我来到济宁市文物局工作,那时候,全国正在推进大运河申遗工作,而济宁市恰好在大运河的中部,是明清河道总督官衙所在地,也是大运河地理位置的最高点,历代河道总督带领人民群众治理运河的故事可歌可泣,许多人被朝廷名列“名宦祠”,被老百姓祭祀为“河神”。我又写了第一部为大运河做传的长篇历史小说《大运河》,在世界遗产专家来济宁考察时,赠送给那些专家,专家很受感动。这部作品获得了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并且被腾讯企鹅影视公司购买了版权,目前正在筹备拍摄同名电视剧。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胜利70 周年,期间,我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抗战救护队》出版了。这是一部反映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4000多名队员在全国九大战区和印缅战场救护上百万抗战军民的英雄故事,第一次揭示了一段被淹没了70多年的历史,塑造了一批学贯中西、具有强烈报国情怀的白衣战士形象,被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称为“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最好的抗战文学作品”,列入了《2015中国报告文学年选》。

2016年,我在研究文物工作的时候,发现在山东德州有一处明朝时期南洋苏禄国国王的陵墓,苏禄国国王不远万里来中国朝拜的故事一下子打动了我,我决定把这个故事作为我的下一部长篇小说。当时,几位影视界的朋友劝我不要写,说中国和菲律宾两国关系不明朗,即便写了也会无疾而终。但我没有动摇,而是实地到山东德州苏禄王墓考察,查阅元代和明代的大量史料,特别是郑和下西洋的地理历史资料,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我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北游记:苏禄王传》。等到这部书出版的时候,正值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来中国访问,两国元首会晤,习主席专门谈到了苏禄王600年前来中国的故事。我的小说很受欢迎,德州还专门为《北游记:苏禄王传》举办了新书首发式。

国家文物局和山东省文物局要在曲阜建设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需要布置一个展览,可是,鲁国历史上有36代国君,竟然没有发现一个国君的墓葬,地下发掘的东西太少了,不能办展。我就提出来从《春秋》等历史典籍中找故事,把鲁国历史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和激荡人心的大事件展现出来,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于是,我又一头扎进了鲁国的历史研究中。

周代鲁国的“国父”就是那位制礼作乐的周公,周公倡导“敬德保民”的“德治”思想,还创立了一套天子舞八佾、诸侯用六佾的礼乐制度,这套制度既讲究等级差别的“尊尊”,也强调睦族和谐的“亲亲”。周公由于要辅佐成王,不能来自己的封国,就让长子伯禽代替自己到鲁国就封,伯禽原来就是主管祭祀的大祝,在来东鲁的时候,得到了许多仪仗典籍和大史、宗伯等官员,他“变其俗,革其礼”,改变原来殷民的旧俗,以周公之礼来治理国家。后代的鲁国国君都尊周公为“先君”,代代传承周礼。到了春秋时代,礼崩乐坏,西周的礼乐和典籍只有在鲁国保留下来了,时人称之为“周礼尽在鲁矣”。

与齐国的“尚功”“尚贤”不同,鲁国按照“尊尊”“亲亲”治国,能当官的都是周公之后,国内政治是贵族内部民主制度,在鲁国有许多贤大夫,如藏文仲在国家出现灾荒的时候,自告奋勇到齐国去买粮;叔孙豹风流倜傥,在晋国大夫问他什么是不朽的时候,他说,世世代代享受高官厚禄不是不朽, 能够“立德”“立功”“立言”才是人生的“三不朽”,给中国人指明了人生的意义和终极追求。春秋末期,随着一场阳虎之乱的爆发,鲁国出现了“陪臣执国命”的现象,一些出生低微的平民开始走上了政治舞台,也给平民出身、自称“吾少也贱”的孔子走上历史舞台奠定了基础。他“学无常师”,又曾经担任鲁国大司寇,代摄相事,很有学问和眼光,在周游列国回来之后,仍然得不到重用,就开始整理古代典籍,“述而不作”,编《诗》《书》,定《礼》《乐》,序《周易》,著《春秋》,并通过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的传承,使中华文化得以保存和继承下来。孔子所编的《诗经》和《乐经》,就是鲁国的贵族子弟们在周公庙里演奏的唱诗和乐舞,《周礼》和《尚书》就是鲁国保存下来的典籍,他根据文王、周公的《周易》《易象》续写《易传》,合称为《易经》,《春秋》更是他王道思想的结晶。通过研究和写作这部《鲁国春秋》,我理解了周公为什么要制定周礼,理清了周礼是怎样在鲁国传承的,打开了孔子编订《六经》的秘密,揭示了为什么孔子和儒家思想能够在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原因。

历史上治《春秋》的书很多,这部《鲁国春秋》不同的是,它是以文学的形式出现的。从这部书中,你不仅可以看清当时复杂的形势,感受当时的政治氛围,还可以认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鲁国人物。在他们身上,从不同角度体现了鲁国历史文化的神韵。例如周公勤奋与忧郁、鲁隐公忠心不二、鲁文公文弱不争、文姜的沉沦与救赎、东门襄仲的心狠手辣、叔孙豹的风流倜傥,还有子家羁忠勇刚烈、季武子自私自利、阳虎胆大包天,这仿佛就是鲁国人物的画廊。这部书,让鲁国的历史真的“活起来”了。人们在阅读《论语》等儒家经典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些生疏的历史人物和典故,通过这部《鲁国春秋》,认识了这些人,《论语》的许多片断也就不再孤立无靠,而变得生动易解了。例如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都向孔子问孝,孔子有不同的回答,认识了这些人,也就更好地理解孔子,理解儒家经典。

几乎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文学原乡,既是他的故乡,又不是他的故乡,比如莫言的高密东北乡,比如贾平凹的陕西商州,到现在我已经出版了5部长篇文学作品,共计170多万字,我的文学原乡是哪里呢?不是梁山脚下的那个贫瘠的小乡村,而是我现在生活的孔孟之乡,这是最有家国情怀、礼乐教化、光耀千古的东方圣地,也是孔子编订《六经》、孟子抒发浩然正气、司马迁凭吊先贤的热土,沿着文化圣贤开创的道路,我寻找一段段最激荡人心的故事,塑造一个个最义薄云天的人物,写出一行行最壮怀激烈的文字。

中华文化历经涅槃,浴火重生。《鲁国春秋》在习近平视察曲阜并发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5周年之际出版,可以说是《春秋》学再次兴盛的一个现象,是对中华文化繁荣复兴和中华民族团结强大时期到来的自觉呼应。希望大家都来读读《鲁国春秋》这本书吧,从这里走进先贤云集的鲁国,走进纵横捭阖的春秋时代,走近孔子和那些颠沛流浪的圣贤群体,他们并没有走远,似乎还在你的身边,如果你愿意,也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