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芦艺汀的头像

芦艺汀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05
分享

花山“三脉”

张店东郊,有一座被称为张店城市“后花园”的山——花山。它海拔仅183米,算不上高大巍峨,属鲁沂山系向北余脉,南接四宝山、九顶山,北望广袤的鲁北平原,山貌独特,风景如画,加上山上有多处道教建筑和古迹,平日游人如织,四时香火不断。

在花山游览,看到沟壑纵横,怪石嶙峋,人们往往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漫步翠竹香径,木栈水桥,感慨当地管理者景观建设的别出心裁,其实,花山并非只是一个单纯供人观赏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休闲场所,它身上蕴藏着更多的是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和历史印记,具体为“三脉”,即人脉、文脉、花脉。

人脉

早在三千多年前,花山附近就是人类活动重要集聚地,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封地建都的营丘,位于花山东二十公里,花山是齐国及当时纪国、莱国等东夷诸国往返镐京觐见周天子的必经之地。春秋战国时期,花山建有花山书院,足见当时生活在本地的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程度。

花山王母台、碧霞祠、昊天宫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王母台,供奉的是王母娘娘,主台西边有王母洞,上刻“王母台”三字,洞门两侧分立石刻楹联,上联“泉生白水润胸增千岁”,下联“悟彻吾心慈怀护众安”。王母台向南三十余米,为碧霞祠,乃碧霞元君道场。昊天宫座落于花山之巅,曾称玉皇宫,坐北朝南,上下两层,是一处道教建筑。每逢三月三、九月九,一年两度的花山庙会都吸引来方圆百里心怀虔诚的善男信女,焚香燃纸,许愿祈福。庙会上,善男信女主要活动区域是王母台,这与花山和王母娘娘的传说有关。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花山附近曾是一片汪洋,海水经常淹没良田,导致颗粒无收、饿殍遍野。百姓无奈,只得设坛祭天,乞求上天保佑。诚心感动玉帝,遣王灵官下界,赶山填海。王灵官的神鞭尽管威力无穷,但他在花山之上横竖抽了一百鞭,仅打得满山沟壑纵横,山体却纹丝不动。王母娘娘与碧霞元君云游东海,恰巧从此路过,见花山有灵气,知道是一座仙山,立即回天庭奏禀玉帝,提议在花山之上建玉皇宫,造王母台,以其震慑水妖,平除水患。玉帝欣然准奏。当地百姓闻知,立即在花山顶上建起玉皇宫,在山的西麓造起王母台。从此,水祸根除,五谷丰登,三三重九,形成庙会,商旅辐辏,香火鼎盛。

据当地人讲,花山庙会始于唐代,农历三月初一就陆续开始,是淄博一带最大的庙会。庙会从“花山坊”牌坊一直到王母台,沿着山路捏面人、画糖画、唱大戏、锣鼓表演等令人目不暇接,烧香的,祈福的,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纸灰与烟雾缭绕,人流与花树交映。这种民间自发力量造就了花山的人文风景,成就了花山道教圣地的显赫名望。

尽管花山上的庙宇因战乱几经兴毁,历千年仍香火旺盛,沿延至今,足以说明花山在民众心中的份量,花山以它所承载的悠长的人文历史凝聚着特有的禀赋和灵气,表达着百姓对花山特有的情感和精神寄托。

文脉

花山的香火,让人们看到了它人脉的历史纵深,它所拥有的文脉也同样从历史走来。

花山的文化一脉,最早要追溯到战国时期的“花山书院”。花山书院位于王母台东侧,是谁创建书院,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花山书院早于齐国创办的鼎鼎大名的“稷下学宫”。有资料记载,亚圣孟子主要弟子万章,曾就读于花山书院。万章学业有成,又师从孟子,跟随孟子去游说齐宣王。《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一书的第五篇即“万章”篇。孟子是鲁国人,来稷下学宫前,万章已在花山书院读书多年,并学有所成,足见当时花山民众尊师重教已成风气。

明代中叶,花山脚下乔庄村进士张进在此创办太学,四方应试学子慕名前来听课,一时间花山书声琅琅,书韵流香。至清代乾隆年间,新城县令刘大绅利用休假时间,来花山书院给学子们考试。《清史稿》记载:“大绅素讲学、能文章,在官公暇,辄诣书院(花山书院)课士。尝训导生曰:‘朱子、小学,为作圣阶梯,入德涂归,必读此书,身体力行,庶几明体达用,有益于天下国家之大。’”当时,花山隶属于新城县管辖。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而今,曾经闻名的“花山书院”已难觅踪迹,四方慕名的“太学”也归隐尘烟,但崇文重教的文脉依然赓续传承,在花山北麓,淄博中学、高新区实验中学、淄博高新区外国语学校、淄博中德莱茵智能科技学校四所学校组成淄博首个教育集群,打造淄博教育的新高地。

花脉

花山的花脉,最早来自花山本身。据《山东通志》记载:“花山在新城县东南四十里,土崖无石,原谷秀错,远望如莲花,故名花山。”旧《新城县志》对花山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花山在城东南四十五里,上有玉皇宫,山谷秀错,远望如菡萏......”

明朝至民国时期,张店均隶属新城县。

花山地处枯水地带,但山上有多处清泉,常年涓涓淙淙,流淌不息,有万寿泉、眼光泉、大海泉、置砚泉、龙尾泉等。这些山泉中,万寿泉最为有名,泉水清澈甘冽,富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被当地百姓誉为“神水”,每天早早来这里排队取水。据当地人讲,此水不生水锈,煮茶茶香,蒸饭饭香,常喝延年益寿。

有水的地方,必然有花有草。花山上有多少种花,古书没有描述记载。时间来到二十一世纪,2016年开始,当地政府以“道法孕菡谷,云起映花山”为主题,利用花山特有的沟谷地特点铺设了海棠谷、梅花谷、玉兰谷、丁香谷、樱花谷、桃杏谷六个花谷景观带。

现在的花山,六道花溪开遍六处山谷,一年四季花香不断,沁人心脾,真正变为花的海洋花的山。

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人类在新世纪、新千年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处理好与大自然的关系。”花山,以其特有的地质地貌和自然美景,被古往今来的人们赋予了无限美好的寓意,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盼与向往。

在这块古老而又新兴的热土上,山与村,自然与人,早已和谐交融,相濡以沫。行走在花山花前溪旁,心就会自然地静下来,脚步也随之慢下来。慢慢地行走着,寻找与回归,观想与憧憬,花的芳香,水的灵性,山的魂魄,历史的背影渐行渐远,心灵的绿地越来越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