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衣者的头像

衣者

网站用户

小说
201910/11
分享

我和我的祖国—豫南大地连载

                                                《一》

这是十年后的第二次高考,我被调剂录取到豫区中部的一所卫生学校的公共卫生专业。这所学校是恢复高考后首批列入招生的中等专业学校。两届学生紧紧间隔六个月相序入学。简陋的校舍,仅有一座五层集办公、教学、宿舍综合楼房和一座在建的五层楼房,学校的围墙刚刚拉线建设。我们公共卫生两个班的五十六个男生,同住在五楼上一间大教室里,一个贴着一个的双层床。天热时大家又要洗漱,寝室里只有垫着砖头才能出入。教科书还是白纸上铅印的油墨。

简陋的校舍和简易的学习条件,并未影响我们这些,来自各条战线学生的学习劲头。我们同学之间年龄相差十多岁,但都能十份珍惜这来自不易的有限的学习机会。

学校距离市区,约有5、6里的石渣路程。校门外就是大片的麦地,除了上课、作练习外,地头、田埂就是医学生们最好的背书环境。夜自习大都能自觉地,到熄灯后才从教室回到寝室。

记得入学后的第二年的春天,我们已完成了几门医学基础课的学习,进入了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新开了医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和组织胚胎学。我在这些刚刚接触到,有关人体理论的知识中。寻找着有关心脏的知识, 给家里写了一封长信。介绍了心脏工作供血的原理,病变血管和组织的改变机理。告诉父母怎样调解心脏的功能,保养好自己的身体。还未到学习治疗心脏病的临床课程,一天夜自习。突然一位同学冲进课堂,手里挥动着电报,跑向我的坐位。将电报交到我的手上,电文是“母亲病故”,一下子轰动了寂静的自习课堂。这是新的班集体里,第一次收到家里的电报,同学们都过来安慰我。一位叫赵建新的同学,比我长两岁,也是一位知青同学。怕我过于悲伤,打着手电连夜把我送到了火车站。还搜索了自己的衣袋,掏出了唯有可以表达心意的,十几斤省籍流通粮票,塞到我的手上。

我的生母,从抗战年代,从家乡追随父亲到达京台机务段。解放战争跟随父亲大军南下,住扎在了豫南大地。一生养育了六个儿女,带大了我的叔父。在新中国建设初期,呕心沥血、透支着机体,支持着父亲、执掌着家庭。在国家经济刚刚开始好转时,过早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生母的病故,更加激励我要学好医学课程的决心和毅力。我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临床课的各课学习课程,被指派到豫南最大的,地区人民医院进行临床课的实习。

由于我们是,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临床课程仅为粗线性的学习。在医院带教老师的指导教授下,更加感受到临床医学知识的博大精深。对于每一个病例案例分析,每个病人的发病病因、体内组织细胞的变化,病变机体的病灶形成,到用药的药理、机体接受药物的细胞受体变化,实践学习中不断地,充实着我的临床知识,像海绵吸水一样,把每一个案例牢牢记在心里,认真的学习。

我把每一个入院病历,都做到功整、细致、全面的记载。被带教老师当做样板,作为实习生们学习的楷模,极大地激发实习生们认真学习、实践的热情。

在病房夜班实习的空间,带教老师还指使我们。向护理人员学习静脉穿刺技术,以便在以后基层工作中,抢救病人备用。

我们的临床实习时间,仅有三个多月。包含内科、普通外科、骨脑外科、五官科和传染病科。既要在病房实习,还要坐门诊,既要把老师讲的病例记住,还要把理论不懂的问题,再找到教科书消化、吸收。临床实习医生,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除了外科手术之外,还有一次让我十分感动和激动的事。

事情发生在,我刚刚从内科转到传染科实习。在病房值班的一天,接诊了一位门诊急诊科,转来的突发昏迷病人,经向病人家属询问病史和检查,初步诊断为突发性脑部占位性病变。

那时还不具有核磁共振、脑部造影等先进技术。是出血性,还是血栓性必须诊断准确。两者发病机理不同,治疗方法相反。一个要止血,一个要溶血。当时的主要鉴别诊断,就是查脑脊液。带教老师一句话,立即由我做腰穿手术,取出脑脊液。

我的临床知识,也只知道有脑脊液查验这个项目,怎么样取脑脊液的腰穿手术,即没学过,实习也未见过。实在没有胆量直接操作,只好红着脸给老师解释。

带教老师却严肃的说,实习就要实际操作,没做过我教你。于是,我也鼓起了勇气,另一名实习生搂起病人,将头和脚紧紧的向一侧圈起,暴露出病人脊柱。护士长帮忙,在骶骨周边,用碘酒进行了大面积的消毒。在带教老师的亲子一一指教下,我带上手术手套,打开无菌消毒包。在病人背部盖上消毒洞巾,漏出两耻骨连线中间的,脊柱部位 ,反复掐试了下针位置。从无菌包里取出,10多厘米长的穿刺针,左手掐准定位,在两脊柱骨之间将穿刺针插入。进针2厘米左右,带教老师说,用力穿透主韧带。我这时由于紧张额头已渗出了汗水,运了一口气,均匀的加了一把力。突然进针前方有种穿透、落空的感觉。带教老师说好,准备无菌取样瓶,做好取样准备。

我的手有些微微的颤抖。左手一边拿着取样瓶,一边扶着穿刺针。右手小心翼翼拔掉穿刺针心,只见针管里相泉水一样,白色糊状的液体一滴一滴的流进了采样瓶。

我兴奋地为病人,迅速包扎好创伤伤口。结合入院检查,诊断病人是脑栓塞性梗阻。立即针对性的开出,实习生处方送到带教老师面前。老师接过处方浏览一下,大名一挥,带着满意的面容,严肃的对我说,对于这样的病人,速度要快,时间就是他的生命。并吩咐我立刻把处方送护理部,加急执行。

这位病人得到了准确诊断,及时的对症抢救治疗,一周后康复出院。家人还专门为我的带教老师,送来了感谢的旌旗。也是我第一次在带教老师的指教参与下,从死魔手里,夺回的第一条生命。

传染科临床实习是,我们预防医学生,主要临床实习内容之一,也是我们临床实习的最后一个科室。

那时,传染病的发病病人数量,占据着医院住院病人相当的比重。一次,在传染科值夜班,从接班到第二天早起交班,就接诊了三个脑膜炎病人。脑膜炎病人的鉴别诊断,都必须有脑脊液的检验报告。

医院的器械供应室,是不值夜班的。腰穿无菌消毒包,只能待器械供应室上班后才能领取。就在夜班交接班的时间段,我跑步领取了三个腰穿无菌消毒包,在不需任何帮助的情况下,我迅速娴熟地,取出三位病人的脑脊液送检,带着兴奋完成了交接班。

我们的临床实习期,已是八十年代初期,祖国的各行各业已开始展现蓬勃发展势头。

我在骨脑外科实习期间,我的带教老师,刚刚从同济医院进修回来,带着我进行了医院的,首例CT脑血流造影。在CT室里,在带教老师的部署和指挥下。我紧紧地扶住病人的头颅,CT技师反复调整好部位。带教老师将造影液,吸在大管注射器里,准确的刺入病人的劲总动脉。随着带教老师一声“开”令,他迅速将造影液推进病人的劲总动脉。CT技师瞬间拍下,造影液在病人脑部的图像。为地级医院,开展脑血管手术开辟了先河。

我在五官科实习时,记得当时的五官科主任。是一位个头不高,微胖的女老师,听说她是当时五官科唯一的副主任医师。她对我说凡是从我这里实习出去的,口腔卫生必须合格。我对我们实习生说,这真是大医生情怀,也为我们实习生树立了榜样。

于是,我的口腔在周主任亲手操作下,拔掉了左侧后下方的一颗智齿,还进行了部分契状缺损的修补。也使我懂得了,人生成年后都应该进行口腔检查,修复不健康的牙齿。为保障消化道健康和一生的健康,都有着重大意义的道理。

带着丰硕的临床实习知识,我们又返回学校,开始进行预防医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入学时,对医学公共卫生专业,幼稚的认识在领取了,新的教科书后荡然化为乌有。

这已是八十年代的,第二个春天。大本的第一版全国统一的,中等预防医学专业教课书,就有厚厚的一摞。

在医学领域内,人们常常接触的临床医学,只是医学的一部分。实验医学和预防医学三者,共同构成医学系列。实验医学是,对正常人体组织、代谢、功能的研究。临床医学是,对生病后的个体机体的修复。预防医学则是,研究让正常的人群不生病的医学。

早在古代祖国医学,就对预防疾病有了认识。远在公元前771年,我国人民已认识到气候的失常,能导致疾病的流行。《礼记·月令篇》中有孟春“行秋令,则民大疫”。即春季“行夏令,则民多疫疾”的记载。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就是对病媒传染病—血丝虫病危害的写照。

战争能够消灭敌人,颠覆一个政权,泯灭一个国家。瘟疫却能够泯灭一个民族或种群。预防医学在人类与自然的博弈、发展、创造中,发挥着无以伦比的力量,推动着人类壮大、健康发展。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最主要学科之一,它是研究疾病的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探索疾病的病因,阐明流行规律,拟定防制对策并检验防制效果的科学。它和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共同组成预防医学的主要学科,也是预防医学生毕业必须通过的考试学科。

热爱与激情爆发着学习动力,源于理解。理解取自于站位,站在为社会奉献的高度去焕发激情。便是展示一位学生,学业成败的标尺。我以两门主学科,近满分和五门考察科全优的成绩,通过了毕业考试。被我们学校所在专业部门,选进省级职业病防治所、省级环境监测站和省会所在的市级卫生防疫站,进行最后毕业实习的五人实习小组。

贫困的社会是传染病流行的温床。我们在防疫站实习的第一场博弈,就冲杀到了市郊区所辖的,“姚三桥02病疫区”防治现场。

一位相邻省份的乞讨老者,一路乞讨到市郊的姚三桥生产队。突发上吐下泻,行动受限,蜷缩在生产队库房屋檐下。好心的村民送来食物和衣物,这些好心接触的村民相序发病。发病村民的家人,又相序发病。

二代、三代病人的发病,引发了社会的轰动,各级政府组织的相关部门,积极地采取了各自的相应措施。我们的实习报到就是循着注射“02”病疫苗的,排队队伍找到的实习单位。

我们预防医学实习生的到来,正为百忙中的市防疫队伍可谓雪中送炭。只见市卫生局的牛局长,匆忙地部署完相关事宜。点着我和另一位实习生,便拉向已启动的救护车。

那时,即没有隔离服,也没有什么隔离设备,穿着学校配发的白大褂便冲向疫区、疫点。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疫点、疫区范围内的物品、饮用水、环境进行采样送检。逐个个,一场场地排查着疫点、疫区。经过终末消毒,解除疫区、疫点的隔离封锁。我们日夜奔忙在,为恢复村民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的现场。

为防止“02”病的远程传播,我们还对毗邻的市飞机场的隔离、检疫措施。进行了认真的查验、指导,有效地控制了疫源地的扩散。

在电视机还刚刚兴起的年代。人们的主要休闲、娱乐还是以电影、戏剧占据着大量的时间。仅一个省会城市就有大、小规模的几十座影剧院,也是那个时代,时尚的标志性建筑。

公共的人群集中停留场所,应该建成什么样子、达到什么样的卫生标准,才能保障公共人群卫生安全。在人们生活逐步开始好转时刻,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我们实习的市级防疫站的公共卫生科,有位早期毕业的,四川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专业的高才生。个头矮小,学士渊博,做事及其的干练,浑身透着精明。她结合着本市区的实际情况,窥探着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影剧院卫生标准”的课题研究,并被列入当时国家重点研究项目,也为正在制定的,我国影剧院卫生标准提供理论数据。大量的现场调查和具体操作的实验研究,急需具有相对专业技能的人手参与协助。

我是在市政府召开的,庆祝“02”病防治工作圆满成功的总结大会期间,得知高材生老师正在积极地,向市卫生局和防疫站的领导申请,尽快将我们安排在,市防疫站公共卫生科实习的消息。才对这位其表瘦小的老师增加了关注和几分的敬仰。

老师的申请自然得到领导的支持,我也如愿地得到了,接触这位老师的机会。

老师首先组织我们系统、认真地学习了她的实验课题设计方案。包括思路设想、实验方法、数据统计、操作要求,系统完整地展示了一项专题研究的全面过程。透漏着老师的严谨,务实科学的工作态度和奋发进取向上的精神风貌。

经过在市区几十座影剧院的摸底调查,按照随机化的原则,抽取了有代表性的三座影院、两座剧院样本,进行现场实验调查。每个样本都要有一般情况调查,日场、夜场的调查。每场要有开场前、场中和终场三个时段的采样监测。一个影剧院按照对角线中点和四个边角,剧院的后台等,共设五到六个采样点,统一时段同步开机检测。

监测的项目有CO、CO2、SO2、飘尘和细菌总数。每个监测点上摆着一台虹膜吸尘器和一台虹吸试管式采样器,这在当时已是很了不起的监测设备了。每一个实习生负责一个监测点,每一次开机监测,需要换一次滤膜和试管,更新一个无菌培养皿。两座剧院后台的监测点,由我和老师兼顾进行。

剧院的后台总是故事多出的地方。我们的监测已尽是很繁琐、细致的操作过程。每次的开机监测从剧场内到后台,我都是一路跑步地完成。剧院里的年轻演员们,对后台摆设的不多见的仪器有点好奇感。更是对每次开机监测,跑的噗噗咚咚的人,感到更有兴趣,一到开机总有些年轻演员们的围观。

在围观的年轻演员们中有一位很特别,每次只要她向监测仪器走来,围观的演员就主动给她让开位置。本是十份专注监测的我不由自主地用目光扫了一眼,“嗨”还真是个大美女。她身段郁郁挺立,伴像饱满,端庄大方。就在我扫她一眼时,也正与她大眼睛目光相交,好似一股电流瞬间通过我的机体,在我们目光对视的一刻,她微微地漏出了一丝笑容。

我们在各个影剧院的监测中,根本无暇顾及电影和戏剧的内容。这一丝笑容引起了我的关注,我注视着她的出场,把目光聚焦在台上。她是本剧的年轻主角,演技娴熟。还不时地有观众,为的她表演鼓掌叫好。

到了剧终场次的检测。一个卸了妆她,又向监测仪器走来。见她眉目清秀,鼻梁挺直,嘴角挂着自然的甜蜜薇笑。此刻,我的手不自觉地随着我的心也忙乱了起来。她主动地与我嗒话,十份想了解我们的来处。我反倒显得羞羞答答。她见我手中的忙乱,还顺手接过我手中的试管,帮助着我的操作。相似我的搭档,更像温顺的助手。这大概就是一个在校书童,与一个艺术人生,对自己喜爱的东西表现出的差异。

这些当然都在老师注目之下,老师毕竟是过来人,年轻人的举动她什么都明白。及时的提醒我,集中精力。在我们撤出剧场时,她还追到大门口,好像还想说些什么,我却被老师拉出了大门口。

那时,市区的交通主要是公共汽车和自行车。公共汽车是车少人多,每次上车都是大堆的人群挤上、挤下,车上更是人帖人面,人满为患。

一次我去西郊某厂食品采样,上车几站路后,留出了一个空座位,我赶紧坐上歇歇脚。两站后,上来了一位六十多岁大爷站到我的面前。我赶快让位,请大爷坐下,大爷很是激动。一圈的乘客也都投来异样的目光,看的我面部有点发热,记忆很深。

这在当时当地是件很稀奇的举动。不像今天,如果在公交车上,身边站有老人或需要帮助的乘客,你还坐着,相反你也要招来一圈人的异样目光。

在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年代,开展食品卫生检查,是件非常难以进行的工作。我们冒着风险在车站广场、大街、小巷整治食品摊点、摊位。规范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开启了人们的食品卫生意识,筑起食品卫生质量安全的先河。那时第一部食品卫生法还在酝嚷、讨论、起草过程中。

为了更方便实习,我把在当地当校长,我姐姐的对象的。带大链合的,永久牌自行车托运到实习地,穿梭在市区的各个大街小巷食品经营网点、单位。

省会城市市民的饮用水来自黄河水。泥沙浑浊的黄河水,经引渠波涛汹涌地流进,全副武装军人戒备的西流湖水厂。经一级、二级、三级混凝沉淀变成清澈透明,无色、无味的净水。再经消毒处理后,我们进行采样检测,合格后就是市民的饮用水。

生产的过程、工作的原理、操作过程的卫生标准、使用材料的卫生学要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严格的检查把控,规范操作才能保障饮用水卫生质量的安全。

我们实习的省级职业病防治所和环境监测站,坐落在同一个大院,分作两部分。

职业病住院病房,接纳着来自全省职业病,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细仔、认真、权威的带教老师像亲人一般地,对待来自全省的每一个职业病病人。职业病症状的每一个细小变化,她都能精准观察、把握,及时、规范的调整治疗。

职业病病人到职防所,也有种如家一般亲切、自由,积极密切地配合各项治疗。

带教老师对我们实习生,更是体贴有佳。专门为我们联系安排了,住院病房七楼上的集体住处,减少实习生们,来回路途的奔波。

我们的职业病现场实践,是一位从事氟研究的专家级医师指导我们的实习。他带我们分乘两辆小汽车,驱车几十公里,到省内著名的铝业工厂观摩、学习。我还是第一次乘坐这样漂亮的小汽车,看到如此规模的大型企业,生产水幕式的防尘设施。

在职业病防治所院内的,另一座大楼的楼顶,两台特大的大气采样器,几乎布满了整整一个楼顶。这部分工作内容,就分属于省环境监测站。

那时候,市级还没有设立环境监测部门。我们的实习主要是听取了有关环境卫生研究方面的报告。虽然当时汽车还是较稀少的交通工具,省环境监测站的老师,已对汽车尾气的危害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把汽车尾气在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下,分解的有害气体列出了十几种,仅化学方程式就有三幕布,其中最严重的是光电化合物。强化了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职防所的七楼,除了集体宿舍还有一间不大的会议室。会议室里有一台专人保管的彩色电视机,很是吸引年轻的工作人员,一到晚餐后争先恐后的,自觉地向会议室集中。

时值正是中国女排,首次获得世界大赛冠军的前后。每到直播比赛,会议室就是最欢乐的海洋。特别是夺的冠军的那场比赛,郎平的每一次扣球都能听到会议室里,传出同步的呼叫声音。每一个扣球似乎,打出了中国人被压抑了多年的呼声,那场球赛太能表达我们这代年轻人的心声。我们兴奋、我们激动、我们不用任何人组织、发动,不自觉地男、女青年和我们实习生们搂在了一起,跳起了交际舞。

这场比赛也正预示着我们这代青年人走出亚洲、冲向世界的蓬勃朝气和光明未来。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