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阴俊山的头像

阴俊山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4/28
分享

《创业者》读后感

用搜索引擎查“柳青”,排在最前面的是柳传志先生的女公子。但这却不是所关心的。

柳青(1916年7月2日—1978年6月13日),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当代著名小说家。曾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

1952年,仍然沉浸在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柳青,选择回到故乡,在陕西省长安县挂职县委副书记。他要在庄稼人身边生活,观察和体验他们的生活。为他们写一本真实的小说。

他做到了——1960年5月,他的代表作《创业史》出版。毫无疑问,这是“十七年文学”中最为经典的著作。

客观地讲,柳青的文笔缺乏传统意义上文学家对普通文字升华和美化的能力——他的行文过于口语化,而且明显地犹疑在书面化和口语化的边界之间。这使得他的表述会令今天的读者感到繁絮甚至不知所云。但这也正是作品的独特所在,是真正的“乡土文学”。更因之保留了属于那个史无前例的历史时期所特有的阶级和思想色彩。

同龄人应该在中学语文课本里读到过《梁生宝买稻种》这篇课文,那是节选于小说初始部分的故事。很多年之后,我还格外清楚地记得文中的部分文字。

“他要了五分钱的一碗汤面,喝了两碗面汤,吃了他妈给他烙的馍。”

……

现在的孩子们会很难理解那个饥饿和赤贫的年代。甚至很难相信农民在共和国成立之后依旧无法摆脱的,从所谓原始共产主义之后从未摆脱过的遭遇。

小说描写土地改革之后北方农村的种种变化,为即将到来的人民公社铺垫和讴歌。从人性着笔,批判性的指向我们的伟大目标——消灭人性中的自私和卑劣。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和剖析是这部作品最令人敬佩之处,从文学作品的部分意义而言,的确是最珍贵的——如同史书般真实地记载发生的故事的同时,更为清晰地展示了时代的亲历者,特别是那些无足轻重的普通人。

与《白鹿原》的视角不同,创业者所代表的贫苦农民眼中并没有对传统文化的欣赏和继承——过去的每一天对他们而言都是痛苦和必须尽早打破乃至翻覆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后来发生的砸掉一切封建残余和牛鬼蛇神的全民运动的群众基础。

在读完《白鹿原》之后相当长一端时间里,一直诟病解放初期对富农和中农的打击——至少在西北农村,这些人往往是最勤劳、最本分、也是最能恪守原则的劳动者。对他们的攻讦实际上充斥着庞杂的个人情绪,包括对他们成就的嫉妒和对自己无法坚守地失望。

很多事情归根结底,仍然受到当事人情绪的左右,如同毛主席当年愤怒于知识分子和右派对自己的批评和反对。

后来翻天覆地的革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不过是伟人愤怒情绪地宣泄。

作为关中学派非嫡系甚至只是地域性的传承者,陈忠实的《白鹿原》,柳青的《创业史》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相互承继着,完整并且不间断地讲述了陕西农村一百年间的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故事。幸运地给后世子孙留下瞻仰先人世事的框架。每个人得以在这连绵不绝地骨架里见微知著,或是见缝插针地植入属于自己家族更有血有肉地,真实和不愿遗忘的故事。

而这些故事汇集起来,就是所有曾经存在过的灵魂的永恒印迹。

于整个人类族群而言,都是无法估量的,宝贵财富。

文学的意义,大抵如此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