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是东北地区的一条重要的河流,是全国七大河流之一。它流经河北、内蒙、吉林、辽宁多地后注入渤海。辽河的上流有两条分支,一条叫西辽河,另一条叫东辽河。西辽河发源地是河北平泉的七老图山脉光头山,最初的那段河道叫老哈河,流经内蒙翁牛特旗境内与西拉沐沦河汇合后称作西辽河。东辽河起源于吉林东辽的哈达岭山脉西北麓,流经到辽宁昌图境内后与西辽河汇合。然后由北向南一路高歌猛进直奔渤海。
关于辽河的入海口,我还是要多说几句的。早在汉、唐时期辽河是从海城英城子入海的,所以那时的辽河入海口是海城没问题。到了辽、金时期由于受洪水、海滩堆积等因素的影响辽河又从海城的牛庄东南入海了,这时辽河的入海口还是海城,这也没问题。到了清乾隆年间了,辽河又从营口梁房口关(今大白庙子)入海,这时的辽河的入海口就应该是营口了。到了清咸丰(1861)末年,猛涨的辽河水在今盘山县沙岭镇六间房村(冷家口)的右岸溃堤,河水顺势而下经圈河(今坝墙子镇的一个村),冲入双台子内的一个潮沟(后来的双台子河)形成了辽河的分支入海。光绪二十一(1895)年,辽河下游又发生特大洪水,冷家口两岸决口达到三十五处之多。这时八角台举人刘春烺向朝庭提出“挑河治水”的建议,朝庭批准。在刘春烺的带动下当地居民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战,终于把辽河的水通过双台子河成功引入渤海。这一成功的辽河分流工程,不但为后来的盘锦水稻田的灌溉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也为减轻当年营口的辽河水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当然了,这也为日后的盘锦营口为争夺辽河入海口的所属权问题留下了隐患。
此时的辽河就像一幅巨大的伏義和女娲交尾的图画展示在了辽沈大地上。两个巨大的蟒蛇,一条尾巴甩到了吉林的哈达岭,另一条尾巴甩到了河北的光头山。中段的蛇身缠缠绵绵,九曲回肠紧紧缠绕不可分割。两颗巨大的蛇头,一个从营口的西北角不管不顾地伸进海里狂饮,因为它是辽河的主干,所以我才把它想象成伏羲的模样。另一个从盘锦的西南角羞羞答答地伸进海里细细的品嘬,当然了,因为是支流所以在我的脑海里就自然而然应该是女娲了。神话传说虽然非常精美感人,但是现实的人们决不会因为神话的精彩而有一点儿的马虎和闪失。
时间来到了1958年,盘山县政府根据辽宁省政府关于辽河治本的决定,组织古城子、沙岭、棠树林子三个公社千余名民工展开了“导辽入双”(就是把辽河的水导入双台子河)大会战。经过昼夜不停的激战,终于在六间房堵死辽河南流口。就是从这一时刻起,流经营口的大辽河里就再没有一滴辽河水经过了,那里流淌的全是浑河和太子河的水。那段由辽河到大辽河之间的不再流淌辽河水的河道就成了外辽河,也有人把它叫做辽河故道的。从此双台子河由原先的辽河支流正式成为了辽河的干流,并且它也成了辽河的唯一的入海口了。
在我的眼里,伏羲的头变得模糊起来,女娲一定很伤心,她天天以泪洗面,思念着自己的丈夫伏羲。可是在别人的眼里,他们合二为一,以后不会有分离的痛苦,这真是天大的幸事!
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忙着日常的工作,报社的朋友丁伟成给我打来了电话,他想向我借用一下我们的会议室。我说,你们报社没有会议室吗?即便在电话里我也能感受得到他有难言的苦衷,于是我说,没问题。他激动地说,谢谢你了!电话里说不明白,见面后我再和你细唠。
原来,我们盘锦辽河油田有一个退休的老工程师叫王香林,他是丁伟成的朋友。这老头不甘寂寞总想为我们盘锦做出点有意义的事儿来发挥余热,他就有了要把双台子河更名为辽河的想法了。他说,如果能把双台子河更名为辽河,那对盘锦人民来说是有重大地理定位和历史意义的,能够提升盘锦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提到双台子河口人家就以为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沟,如果说辽河入海口那就不一样了,辽河的入海口在盘锦这是一个巨大的广告牌,人们一下子就会高看我们一眼,觉得我们很大气。双台子河本来就是辽河,但在地图上标注混乱,我们盘锦是辽河入海口,在地图上标注的却是双台子河口;而营口是浑河和太子河的入海口却标注着辽河入海口,这明显不符合自然地理的客观实际。就因为这件事儿王香林和丁伟成曾经给国务院写过信,国务院非常重视此事,指令辽宁省水利厅调查核实,省水利厅派来一个处长调查此事,人家这个处长就与王香林联系,王香林就找到丁伟成,丁伟成这次找我借会议室正是为了此事。我也觉得这件事特别有意义,于是就爽快递答应了。他们在会议室里各自拿出资料相互交流研讨,我只能在旁边端茶倒水忙前忙后为他们服务。
其实早在1958年辽河改道盘山入海后,辽宁省就曾经决定将双台子河更名为辽河,但是这个决定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得到执行。这几年由于王香林和丁伟成的提议得到了盘锦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全体热心市民的大力支持,再加上网络的发达,于是这一话题又重新热了起来。我们盘锦民间为此事还特意成立了盘锦博客联盟,成员发展到近百人,我当然也是其中的一员了。我们人人献策据理力争:在大辽河里没有一滴辽河水,为什么硬要叫大辽河?而双台子河里流淌的全是辽河的水却仍然叫双台子河,难道这不显得荒唐和可笑嘛!有人建议把大辽河入海口改为浑河或太子河入海口,不然就叫浑太入海口,总之不能再叫大辽河入海口了。营口的地域文化学者和热心市民也不会甘拜下风,他们引经据典,站在战略高度不能轻易输给盘锦。他们说双台子河是辽河的支流,在1959年——1965年,1975年——1984年,盘山县两度隶属于营口市管辖,在这个前提下,自然是营口“大”了,营口的“辽河”自然也是“大”的了。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约定俗成的称呼使当时执行双台子河更名是不现实的。盘锦这边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策略,主打的就是实事求是,总之不管谁大谁小,实际情况就是双台子河里流淌的是辽河水,盘锦就是辽河入海口。两方面争论到激烈处,言语时有过激,甚至上升为人身攻击。相互讽刺谩骂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双方互不相让,大有一种拼得你死我活的架势。有一段时间,王香林和丁伟成真的接到过死亡威胁,当然了,他们也只是威胁,毕竟是法治社会谁也不会真的做出违法犯罪的傻事来。
为双台子河正名这件事,在盘锦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和广大热心市民的共同参与下,逐渐有了眉目。在此期间官方与民间曾多次组织辽河探源、辽河冬捕、辽河美食、辽河采风、辽河征文等丰富多彩的座谈会、研讨会等文化活动,让人们对辽河这个母亲河有一个高度的认识和重新的定位。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人参与了为双台子河更名为辽河这件事了,他们都是功臣,只能凭我的记忆举出一些我所熟悉的人。他们分别是:《盘锦日报》记者黄世盛、盘锦作家协会主席刘长青(已故)、作家刘志雄(已故)、地域文化学者丁伟成、辽河油田退休工程师王香林、文化学者佟伟、民盟盘锦市委主委张权华、盘锦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宝善、中共盘锦市委党校教授王耀发等等。
虽然人们热情高涨,上下团结一心,但是一条河流的更名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尤其像辽河这样属于中国七大河流之一的河流,国家一定非常慎重,要通过民政、水利、交通、国防、国土资源、文化、教育、信息、海洋、测绘、统计、档案等多部门协调合作才能完成。
道路虽然漫长曲折,但我们勤劳朴实的盘锦人民坚信曙光就在前头。终于在2011年11月16日,辽宁省政府下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将双台子河更名为辽河的批复》的文件。看到文件后我们兴高采烈,纷纷以各种形式庆祝。
盘锦市不惜重金在辽河入海口打造出一个大型的辽河湿地公园。公园里竖立着一块高大的花岗岩石碑,上面由中国著名书法家钟石题写的“辽河入海口”五个行书大字,字是红色的,像是熠熠生辉的朝阳!盘锦市民在闲暇时就会到这里来放松自己的心情,悠哉游哉四处闲逛。
有一天,王香林邀请丁伟成和我来到辽河湿地公园游玩,我们三个人站在那块写着“辽河入海口”的石碑前久久不肯离去,我们仨的眼睛都不同程度的湿润了。
王香林俯下身去用右手轻轻拍着石碑,左手拭了一下脸颊上的泪滴,我想那一定是他激动的泪水,他神情凝重地说道:“伟成、鹿源,我知道你们俩是有远大志向的好青年啊!这么多年为了辽河正名的事儿孜孜不倦忍辱负重,耽误了太多的晋升机会了。如果把这些精力放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也许就是另一种景象了,这块石碑对于你俩来说真是好重好重啊!”
丁伟成深情地说道:“您千万不要这么想!这是我们自愿的,我和鹿源一直追求的是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乎世俗的那些荣辱得失。”他扭过头对我说:“鹿源,你说我说的对吗?”我冲他点了点头。他接着说:“这河里永远流淌着盘锦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还有一百三十九万勤劳朴实盘锦人民的汗水和泪水…”
我知道这里肯定也包括像我一样为辽河正名默默奉献的人,但是我不能说出来。我只是轻轻地用手背拭干眼角的泪水说道:“我是一个大老粗,不会用华丽的辞藻来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我只知道,辽河的尽头不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