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在日军占领区,国民党统治区和抗日根据地交错地带,有许多满身民族血性的人,他们不是正式的八路军战士,但他们积极抗日,坚持正义,机智勇敢,不畏强敌,发动群众,为八路军筹粮筹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我的记忆中爷爷是个淳朴、善良、乐观的老人。爷爷1913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靠打短干活维持生计。1940年为了抗日政府在此开展工作,村里乡亲们不受日伪军迫害,他担任东辛村“抗日村长”,担任“抗日村长”后,为抗日政府送信、侦察,做了不少工作。东辛属敌占区,敌人封锁严,处境危险。但我抗日政府在此已有多年工作基础,抗日组织健全,群众抗日觉悟高。
“1941年7月间,侵华日寇为了扩大伪军,在长清县六区,诱骗了70余名青年为其当炮灰,中旬,派出日军13名,伪军50名,押送到长清县城强迫接受训练。当时,正是日军七千余人扫荡、合围、清剿我泰西抗日根据地,长清县独立营,在这次反扫荡中,经过莲花山、三官庙、张老庄、百尺崖与敌人浴血奋战,虽然有较大伤亡和损失,但也给了敌人以重大杀伤,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营主力连队损失较小,士气仍然高涨,因而转入外线作战,向敌占区进军,伺机打击敌人。
7月,独立营首长获得情报:张夏的敌人近日将押送诱骗的七十名青年到长清县城。营首长决定部队星夜移防石窝一带,并派出侦查员和情报站联系,搞清敌人押送被诱骗青年去长清的确切日期和行走路线,是车运还是步行?尤其是日伪军人数及武器装备,以便捕捉战机,打击敌人。很快得知:日军13人,伪军50人,没有机关枪和炮,于第二日早上出发,经固山(火车站)向西,通过东辛庄直奔县城。营首长决定派三连和三区队分别在固山至长清一带警戒,派一连副连长朱宗惠、政治战士程超率一、二排在固山车站西的东辛庄村设伏。东辛庄虽属敌占区,但我抗日政府在此已有多年工作的基础,抗日组织都很健全,群众抗日觉悟高,便于协助部队作战和封锁消息。村西地形起伏又有青纱帐,还有一段百米长的中间凹、两边高的地形,道路通过其中,正是设伏的理想地点。部队准时到达了设伏地点,立即隐蔽在青纱帐内由程超率一排负责消灭日军,副连长朱宗惠率二排负责消灭伪军和解救七十余名被诱骗的青年,统一指挥发起战斗,并向东辛庄村东派出瞭望观察,及时通报敌人的到来和出村情况。盛夏已到,这一天万里无云,骄阳似火,没有一点风丝,战士们为了解救自己的同胞兄弟,忍饥渴、冒酷暑,耐心地等着敌人的到来。然而敌人走得很慢,到了东辛庄后要喝水、休息。这时,战士们进入高度戒备的临战状态。
上午十时许,敌人才出村,大摇大摆地进入埋伏圈内,这时副连长见时机已到,喊了一声“打!”战士们的机枪、步枪、手榴弹便向着敌人开了火。一阵枪声过后,年仅17岁的程超率领一排迅速而敏捷地从两面扑向敌人,打得敌人晕头转向,各处乱窜。程超发现三名日军企图逃跑,便左手持着手枪,右手握着手榴弹,像猛虎下山一样冲上去,他用日语喊话,命令他们立即放下武器投降,几名战土迅即围了过来,三名日军吓懵了,只得垂下头去,双手举枪超过头顶,向程超附近走来,放下武器。另外十名日军顽抗已命归西天。二排消灭了20名伪军,生俘30名,解救了七十余名被诱骗青年。这次战斗,我军以相等的兵力,四名轻伤的代价,仅用了二十五分钟的时间,歼敌伪军63名,缴获日军三八式步枪13支、杂牌步枪50支。一连受到了泰西第一军分区的嘉奖。这次胜利,打击了铁路线上的日伪军,也震动了在我根据地扫荡、清剿之敌,胜利消息传到根据地内,极大地鼓舞了坚持内线反扫荡的军民士气。
在东辛庄伏击战中,政治战士程超因亲手活捉了3个日本鬼子而一战成名,这是长清县第一次俘虏日军,为此程超受到冀鲁豫军区和泰西军分区表扬,被冀鲁豫边区行署誉为“英雄小八路”,程超的事迹也被编入当时的抗日小学课本中。”源自《峰山壮歌》。
三连和三区队走后不久爷爷突然遭到日军抓捕,五花大绑强行押送到张夏鬼子据点关押了三天,鬼子多次严刑拷打,灌辣椒水用尽各种刑具,没有从他嘴里得到任何情况,又抓不到什么把柄,只得将他释放。村里乡亲们用木板车把奄奄一息遍体鳞伤的爷爷拉了回来。解放后爷爷还担任了一段村公所村长。现在想起小时候看到奶奶珍藏在厨子里的那件血衣终于懂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