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鸿鲲的头像

鸿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6/16
分享

龟蒙早春游

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东山,即是在泰山东南不远的蒙山。

一直以为,已经爬过了泰山,就再没必要去爬蒙山。虽称“亚岱”,毕竟那只是一座海拔不到一千二百米的山,和泰山相似,却无泰山之险,更没泰山出名,以至这些年来,我从没想过去爬蒙山。

没想到春节后竟因事去了平邑,还多出一天的闲暇时间。朋友建议去爬龟蒙。蒙山有七十二峰,最大的峰有三座,云蒙在蒙阴,天蒙在费县,最高的龟蒙正好在平邑。于是,和龟蒙有了一次不期而遇的早春之游,也让我见识了蒙山山石的奇秀、泉水的灵动、森林的繁茂。

龟蒙的石奇。沿中间的山路上山,不同的高度上,石头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形态。

刚进山,在逐渐抬升的山脚平地向山顶进发时,就被树林里的石头吸引住了。隔不多远就会突兀地闪出一块、几块巨大的石头。路西树林里的石头只有一块,形状像一个巨大的蟠桃。见石上刻着红色的“寿”字,心中存了疑问,蟠桃固然是祝寿的好礼物,但龟蒙和长寿有什么关系呢?随型就势,将灵感给与石头,怕不是只有一份情趣那么简单。

再向上行,两块断柱一样的巨石,像兄弟一样亲密并排着趴伏在路的东边。都是两头翘起着横卧,只用腹下的凸出部位着地。“余亦东蒙客,恋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诗中所记录的,正是他和李白一起游历龟蒙的真实经历。这是专属于诗圣和诗仙的“双星石”。石头千古,友谊刻石。

开始爬山了。路旁沟壑内,横七竖八、到处排列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花岗岩巨石。它们原本是山上的岩石,受冻融、雨水、风吹、日晒的侵蚀,逐渐剥裂,在重力作用下快速下降、崩塌,在坠落的过程中又相互碰撞,进一步破碎,细小的碎石已被岁月和流水磨蚀、带走,只留下这完整的大石,继续观察着蒙山的春夏秋冬。

登石阶向上,几个山转水复,就是龟蒙十大古景之首“鹰窝峰”。在山的背面看,鹰窝峰和周围的山峰一样,都是长满着树木、顶部平缓的普通山峰。等转到山的正面观景台,眼中的一切都变了模样。两座横着排列的峰柱状小山,突兀地直立在连绵山体的旁边。高些的山峰有四五条上下陡直、交错相连的山岩组成,山峰东侧的山壁裸露着灰白色的石块,只在岩石的缝隙和山顶上长着几棵松树。它的旁边,比它低了一半的那座矮峰也是一样,形状像极了张家界的峰柱地貌。在连绵起伏的岱崮地貌中突立起一座陡峭的山峰,给雄浑的山添加了一丝清秀,也使蒙山的山势一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两个山峰的岩体上少树,峰下山坡的古树却长得旺盛,屏障一样簇拥着鹰窝峰,更凸显了鹰窝峰的峭拔森然。“鹰峰奇观”,北边山体上刻写着启功先生的题字。字体娟秀遒劲,正与以秀美著称的鹰窝峰相得益彰。

带着对鹰窝峰的啧啧赞叹,我们转过东天门,走上了修在山顶崖壁下的平行水泥栈道。海拔已经很高了。远处山下田野间纵横的阡陌、如镜的湖泊隐在淡淡的雾中,有些朦胧;近处龟蒙顶的苍翠,清楚地出现在眼前。

走在栈道上,不经意间就会遇到一块、几块突兀伸出的石头,形状像极了正在努力挣脱出大山束缚的鱼,它们正要急着跳进脚下深涧的潭水中。更让人称奇的,是山顶的一片裸石。像是一群乌龟,正向着龟蒙顶爬行。前边的引领着后边的,大乌龟驮着小乌龟,还有一只在调皮地左顾右盼……据说,龟蒙山顶的形状就像一个巨龟,所以得名龟蒙。这群小乌龟大概是赶着去为山顶的神龟拜寿吧。

果然,龟蒙山顶上人工雕出的两只石龟,正并排着朝向西方的一座山头。那里,似乎也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吸引着它们。

沿脚下的小路过去,站在悬崖边上观看,对面一整座向右倾侧的山头被雕刻成一个巨大的寿星半身像。老寿星左手紧握鸠杖,右手抓寿桃平端在胸前,正笑呵呵地望着对面崖壁上的我们。

看着对面的老寿星,我突然想起了山脚下的蒙山祭殿,那像泰山岱庙一样的蒙祠已被改称“万寿宫”;还有那进山处被刻上红色寿字的蟠桃石,更有山崖上栩栩如生、像乌龟一样急于奔向山顶的石头,就被起名为“群龟拜寿”。

龟蒙,其实就是寿蒙啊。

蒙山的水,或灵动、或幽深。在龟蒙顶随水下行,我惊异于蒙山的水韵了。

站在龟蒙顶远眺。周围的山都低伏着向远处做无尽的延伸,天像穹庐笼盖着群山,云彩在远处的天边翻滚。起伏的灰云中,一条白色的云线把灰云从中间划开。比龟蒙山顶还要高一些,云线的边缘平整,形成一个巨大的圆圈,平行地围起了龟蒙顶。见我们啧啧称奇,山顶的工作人员不禁莞尔。这是龟蒙顶的常见景观,她们微笑着说。

蒙山的云多,它们时时濡湿着山峦,不时就会带来一场雨雪。不知何时下的雪。山下虽看不到雪的痕迹,但山顶背阴处的积雪却还没完全消融。正是中午,一天里最暖的时候,雪水也在慢慢融化,浸湿了山坡上已经发绿的野草,也打黑了落叶松树下厚厚的枯叶层。

山多高,蒙山的水就有多高。岱崮地形的蒙山山顶平坦多树,山头下常会有一圈或一段难以生长草木的陡直峭壁。不知是从岩石的缝隙里挤出,还是山顶的雪水化成,山顶下的栈道边,一段峭崖的多半个石壁都被水打湿了。一片片湿润包裹着那片石壁。没有水流,水只是浸润在石头上,慢慢向下滑动,似是呈现着一种缓慢的游戏状态。

下行中,耳边已有似有还无的水声,就藏在石头的后边,只闻水声,却看不见水的影子。再向下,就见清澈的泉水从直立的山岩下汩汩流出了。在平铺的石块上缓慢流过,又在陡直的沟壑里尖叫着跌落。越往下走,溪流里的水越多。让人禁不住想起蒙山名字的由来。

蒙,山下出泉。《易经》六十四卦的艮卦正是艮上坎下。艮代表山,坎代表水;水在山下,山下有水。三国时魏国的王弼给出的注解是:“山下出泉,未知所适,蒙之象也。”

到底是蒙卦因蒙山而得名,还是因蒙山像蒙卦而取名?不得而知了。不过易经的蒙卦与蒙山山与水关系的名符其实还是让人称奇。

溪流下注,流经了一块巨石。石的低洼处,流水汇集成两个相连的小潭。溢出的溪水又穿过圆润的巨石,下注其下更大的清潭之中。溪水涧中落,清泉石上流。泉水清澈,石头光滑;枕石漱流,一尘不染。因为泉水甘冽,可比琼浆玉液,被早年在此修行的道士称为“玉液泉”,而泉水漫流平整的大石美景,就被称为“玉泉枕流”。

金泉,从道观里巨石内的石窟里流出,流经了整个道观后才汇流到路边的溪水中。此处是著名的白云岩道观。“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李渔的希望在蒙山没有落空。蒙山是道教发源地之一,曾吸引来大量的道士在白云观修行。我想,当时能留住道人在此修炼的,除了山上的奇石松涛,怕就是这甘冽的溪泉了吧。

为了留住灵动的龟蒙山泉,景区在南麓的山口建起了一座四十米高的拦水坝。在拦水坝外侧的坝体上修造了九个龙头泄水,深潭被起名“九龙潭”。泓泓清泉止步,条条小溪汇聚,在坝前形成了深潭。水聚云落,一番美景,人在其中,实难离开。

从山顶走下来,至此十八里路,已经很累了。坐在九龙潭前休息,见潭水幽深,水面如镜,映照着天上的白云,也倒影出连绵的远山。望着远山近水的相互交融,突生出吴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受。心沉静下来,满身的疲劳也一下不见了踪影。

来蒙山的路上,就一直惊奇于路边的河多、水量大,水质也好。一路随龟蒙的水出山后,我才终于明白,像泰山一样,蒙山的降水比山下平原多了一倍还不止。因为蒙山的面积更大,所形成的雨雪更多一些。不只是九龙潭,无数的溪泉,在蒙山山麓汇集成一座座水库,又向外延伸出一条条河流。

龟蒙,又何尝不是水蒙呢!

龟蒙的林密。不同的海拔上,生长着不一样的树林。

蒙山之巅,“孔子小鲁处”碑刻旁边,卧龙古松临崖堰卧。扎根在石头的缝隙之中,粗大的树体遒劲盘卧;树头如盖,苍翠的枝叶在密集着铺展;松子硕大,沉甸甸地挂在枝丫。一条条红丝带挂在松树的枝条上,每一个丝带都代表着一个美好的祈愿。不知孔子当年是否许过愿。“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奄有龟蒙,遂荒大东”。拥有了泰山,占据着龟蒙,再把国家的版图扩展到海边,是鲁国士大夫们的愿望,但这肯定不是孔子的全部愿望。周游了列国,心中装的是天下,孔子目光当然不会仅止于大东。

山顶少土多石,其他树木不易生长,却是松树的乐土。“云为母,石为乳,蒙山奇松不知土”,越是艰难的环境,越是长得挺拔,蒙山松就是专为蒙山而生的。清晨的云蒸霞蔚里,迎来过无数次的红日初升;暮色的云卷云舒中,送走了数不清的月下西山。是蒙山松,让龟蒙山顶常年充满着勃勃生机。

山顶下的落叶松林,则是另外一番风味。还是早春季节,树叶没有长出,只有往年的陈叶厚厚地堆满山坡。粗直高大的树身,直直挺立在山头围绕的山谷内,高高的树头上,所有的枝丫都朝着阳光的方向。树身、树叶都是温暖的褐色。阳光无遮拦地照进来,把古色古香的松林照射得一片温馨。

林中的木质栈道修得平整,在树林边缘靠近山体处向着远处延展。落叶松树林下的路边,山坡、山顶、山坳处,鹅耳枥、柞树、槐树、黄栌、杞柳……只要能落得下脚的地方,就有树木生长。古老的银杏挺立在山涧中,虬曲的藤条如影随形着跟随;沟间枰柳挺拔、弯曲着,以各种姿态生长在乱石中。

最挺拔的,还是鹰窝峰顶最高处的那棵孤松。比龟蒙顶雄浑的卧龙松小多了,形单影孤地挺立在嵯峨的山石之上,身影像脚下的山石一样刚健。泰山灵芝、丹参、何首乌……见一位山民在百寿崖的崖壁下卖土特产,我才突然想起,离泰山只有二百多里路,蒙山的植物群落基本和泰山是一样的。

见一群黑山羊在远处的山坡上低头吃得起劲,才注意到山脚的小草已经长出了地面。山上还在等待春天,山脚却早已是春意盎然了。山下溪水旁的杏花正开得灿然;枝干粗大的垂柳枝条上,也已挂满上了黄绿的嫩芽;毛竹、淡竹、紫竹、凤尾竹、斑竹……翠竹园里的竹子让人仿佛置身江南。

森林覆盖率达到98%。茂密的森林,很好地涵养了水源;旺盛的蒸腾作用,又形成大量的降水。每年都有七十二场浇花雨,把物种丰富的龟蒙植物群落滋润得郁郁葱葱。

龟蒙,也是一座森林之山。

没有泰山的高度,却大了很多。蒙山以其辽阔的地域,储存了大量的美景,也以其博大的胸怀,孕育了无数文化名人。荀子、蒙恬、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均生长在蒙山的怀抱里;庄子、鬼谷子、蔡邕……也曾来蒙山修行。

回望龟蒙。连绵群山中无处不在的奇石,深沟浅峪中的灵动的溪泉,似乎就在眼前;山谷中临壑古松的涛声,“孔子小鲁处”开阔的心境体验,仍清晰地呈现在脑海中。鹰窝峰前石壁上曲格平先生的题词也跳了出来:蒙山,集华山之险、黄山之秀、泰山之壮、长白山之翠于一体,神山也。真是的。他是著名环境科学家,见多识广水平高,一句话就道出了游人们一致的感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